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地区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与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茆书巍 鲍志东 +6 位作者 田作基 吴义平 宋健 张云逸 杨尚锋 覃勤 何陵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83,共10页
日本地区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为典型的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其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以及欧亚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作用时间长,地质构造复杂。通过对日本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沉积特征及油气田开发数... 日本地区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为典型的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其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以及欧亚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作用时间长,地质构造复杂。通过对日本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沉积特征及油气田开发数据等进行研究,表明研究区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俯冲期、盆地发育期、沉降期和挤压变形期4个阶段,其中沉降期为新近纪中新世,是油气生成的关键时期。目前已发现油气主要赋存于以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复合圈闭为主的新近纪地层中,同时前新近系基底裂缝性储层油气亦较为丰富,平面上油气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零星式分布,且纵向上油气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研究区存在三大油气成藏模式,即垂向运移—断裂通道式、侧向运移—斜坡通道式和自生自储式,且以垂向运移成藏模式为主。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含油气盆地8个成藏组合进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表明新泻盆地、关东盆地、庆尚盆地和北上盆地是日本地区未来主要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油气资源分布 石油地质 成藏组合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东部长8_2油层组储层酸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茆书巍 焦滔 +8 位作者 熊涛 秦智 高银山 鲍志东 郑锡 李军建 宋健 何陵沅 覃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69-682,共14页
基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薄片鉴定以及酸敏实验等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东部长82油层组储层酸敏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储层黏土质和钙质胶结严重,非均质性强,主要的酸敏矿物为绿泥石和方解石/铁方解石,储层酸敏性主要... 基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薄片鉴定以及酸敏实验等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东部长82油层组储层酸敏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储层黏土质和钙质胶结严重,非均质性强,主要的酸敏矿物为绿泥石和方解石/铁方解石,储层酸敏性主要以改善型—弱酸敏型为主;酸敏实验中,部分原始大孔隙样品出现减孔现象,主要是部分绿泥石包膜及针叶状晶体溶蚀、崩落所致,实验中Fe(OH)_3沉淀及凝胶体在短时间内对储层酸敏性影响有限,方解石/铁方解石的溶解能有效补偿Fe(OH)_3沉淀及凝胶体对储层的影响;在碳酸盐胶结物富集区,CaF_2沉淀是储层物性变差的直接因素,总体呈现出盐酸对储层的改善程度要好于土酸;酸敏矿物较发育于水下分支河道微相,并呈现出近物源区绿泥石胶结物含量较高、远物源区方解石/铁方解石胶结物含量较高的分布特征;酸敏矿物的含量、类型、分布受沉积物源、沉积微相以及成岩作用等控制,特别是有机质热解-脱羧作用在成岩过程中与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相伴生,对酸敏矿物的形成、类型及赋存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矿物 孔隙特征 主控因素 成岩作用 长82油层组 姬塬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八仙油田下油砂山组地层物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茆书巍 李建明 +1 位作者 李清 孙虎法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5期24-26,46,共4页
利用录井、钻井等的相关资料较为深入的分析了南八仙油田下油砂山组(N12)地层中的重矿物、成分成熟度、砂砾岩厚度分布以及泥岩氧化色。矿物鉴定资料表明南八仙油田由北东至南西向稳定重矿物含量逐渐增高,而且呈现出以"锆石+石榴石... 利用录井、钻井等的相关资料较为深入的分析了南八仙油田下油砂山组(N12)地层中的重矿物、成分成熟度、砂砾岩厚度分布以及泥岩氧化色。矿物鉴定资料表明南八仙油田由北东至南西向稳定重矿物含量逐渐增高,而且呈现出以"锆石+石榴石+电气石+绿帘石+榍石+金红石"的主要组合形式;ZTR指数范围为0.15~0.36;成分成熟度指数均值为0.77,成熟度低,且均呈现出由北东至南西向,由南东至北西向增大的趋势;砂岩厚度由北东、南东至南西、北西向逐渐变薄;研究区泥岩氧化色在研究层位分布区域广,且沿北东至南西向逐渐减少;下油砂山组(N12)物源主要来自北东方向的祁连山系古老变质岩区,部分来自南东方向构造高点,同时也表明柴达木盒地在该期处于萎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重矿物 N12油组 南八仙油田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杰 李建明 +3 位作者 吕修祥 姚泾利 卢欢 茆书巍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5-39,5,共5页
结合岩性观察、薄片鉴定、电镜扫描、阴极发光和物性分析等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镇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处于三角洲沉积交汇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岩性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 结合岩性观察、薄片鉴定、电镜扫描、阴极发光和物性分析等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镇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处于三角洲沉积交汇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岩性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9.64%,渗透率0.68mD,属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砂体是有利的储集空间。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是导致孔隙度减小的主要原因,使储集层物性变差;溶解作用形成大量次生孔隙,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镇北地区 长8油层组 沉积微相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东戈壁盆地白垩系成藏组合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2
5
作者 覃勤 华松涛 +8 位作者 安永民 鲍志东 何陵沅 鲁宁 文杰 田作基 赖洪飞 宋健 茆书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9,共9页
通过对蒙古东戈壁盆地构造—沉积演化、成藏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出白垩系成藏组合地质特征,进而评价其勘探潜力。根据成藏组合的划分原则,东戈壁盆地划分出一套一级成藏组合(白垩系成藏组合)和两套二级成藏组合(Tsagaantsav构造—不整合... 通过对蒙古东戈壁盆地构造—沉积演化、成藏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出白垩系成藏组合地质特征,进而评价其勘探潜力。根据成藏组合的划分原则,东戈壁盆地划分出一套一级成藏组合(白垩系成藏组合)和两套二级成藏组合(Tsagaantsav构造—不整合和Zuunbayan构造—不整合)。白垩系成藏组合烃源岩主要为下白垩统下Zuunbayan组、Tsagaantsav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页岩,生烃潜力高;Ⅰ类储层为下白垩统Tsagaantsav组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相岩屑砂岩,物性好,Ⅱ类储层为下白垩统Zuunbayan组浊积相、滨浅湖相和冲积平原相砂岩;盖层主要为白垩系层内大面积分布的区域性页岩、泥岩和区域不整合面;白垩系成藏组合为自生自储型,主要发育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在详细分析每套成藏组合各地质要素的基础上,采用主观概率法计算出盆地的待发现可采资源量为61.7×106t。对东戈壁盆地的评价结果表明,纵向上的主力勘探层为白垩系成藏组合中的下白垩统;平面上具有较高勘探潜力的地区分布于Unegt次盆东北部和中部、Zuunbayan次盆和Khovsgol次盆西南部和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东戈壁盆地 成藏组合 资源量 有利勘探区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中段沉积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何陵沅 鲍志东 +5 位作者 覃勤 田作基 茆书巍 宋健 张云逸 邓堃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1-456,共16页
西太平洋中段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是全球沟弧盆体系最为发育的地区,主要发育弧后盆地、弧前盆地和陆架边缘盆地。文中通过综合研究西太平洋中段17个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和沉积特征后认为:... 西太平洋中段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是全球沟弧盆体系最为发育的地区,主要发育弧后盆地、弧前盆地和陆架边缘盆地。文中通过综合研究西太平洋中段17个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和沉积特征后认为:(1)各类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均经历4个期次。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可分为俯冲期(K2-E)、盆地发育期(N11-N13)、沉降期(N14-N15)和挤压期(N2-Q):俯冲期发育火山岩和变质岩基底,局部为海相碎屑岩;盆地发育期以海相沉积为主,伴有火山活动,局部发育陆相沉积;沉降期以海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为主;挤压期以三角洲相和海相沉积为主,局部发育河湖相沉积。陆架边缘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也分为4期,分别为前裂陷期(K2-E1)、裂陷期(E2-E31)、拗陷期(E32-N13)和沉降期(N14-Q):前裂陷期和裂陷期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火山活动强烈;拗陷期沉积环境由陆相向海陆过渡相演化;沉降期以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2)不同类型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各不相同:弧前盆地构造以挤压和板块俯冲为主,平均沉积厚度为3.6km,总体由海陆过渡相向陆相演化;弧后盆地构造受板块俯冲后撤和弧后洋壳扩张作用控制,平均沉积厚度为4.8km,总体由海相向海陆过渡相演化;陆架边缘盆地构造呈下断上拗双层结构,平均沉积厚度超过10km,总体由陆相演化为海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新生代 沉积盆地 构造-沉积演化 构造期次 沉积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九龙盆地成藏特征及有利区勘探
7
作者 邓堃 鲍志东 +4 位作者 田作基 吴义平 宋健 茆书巍 管聪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6期114-120,共7页
本文以构造控制沉积,沉积控制成藏为指导开展九龙(Cuu Long)盆地的成藏特征研究,旨在对盆地的有利勘探区进行分析。盆地划分为4个构造演化阶段,即前始新世基底形成期、始新世-渐新世裂谷期、早-中中新世坳陷期、晚中新世-现今热沉降期... 本文以构造控制沉积,沉积控制成藏为指导开展九龙(Cuu Long)盆地的成藏特征研究,旨在对盆地的有利勘探区进行分析。盆地划分为4个构造演化阶段,即前始新世基底形成期、始新世-渐新世裂谷期、早-中中新世坳陷期、晚中新世-现今热沉降期。在构造演化控制下,盆地主要经历了陆相期、海陆过渡期及海相期三个沉积演化阶段。在构造、沉积作用的影响下,盆地优质的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中部和东部的湖沼相、深海相泥岩沉积,较好的储层主要发育在盆地中部和东部基底裂缝型岩浆岩、三角洲前缘、潮下带砂岩储层中。油气主要赋存在地层上倾歼灭、褶皱顶部中,从晚渐新世开始生成和运移,一直持续至今。盆地I类油气勘探有利区带主要位于储层发育的盆地东部和中部,II类油气勘探有利区带主要位于盆地西部,为盆地下一步勘探目标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探 成藏特征 有利区勘探 构造演化 沉积演化 九龙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深层砂砾岩油气藏相态演化及成藏过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永诗 巩建强 +5 位作者 陈冬霞 邱贻博 茆书巍 雷文智 杨怀宇 王翘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9-1172,共14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盐家地区深层油气藏经历了复杂的热演化过程,使得深层油气相态类型多变,影响着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通过盆地模拟、pVT相态模拟和烃类流体包裹体等综合分析,揭示了盐家地区深层油气相态演化过程,建立了不同...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盐家地区深层油气藏经历了复杂的热演化过程,使得深层油气相态类型多变,影响着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通过盆地模拟、pVT相态模拟和烃类流体包裹体等综合分析,揭示了盐家地区深层油气相态演化过程,建立了不同类型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东营北带盐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深层油气多种相态垂向有序分布,从浅至深依次发育轻质油、凝析气和干气等多类型油气藏。深层砂砾岩体中油气相态主要受到热演化的控制,而干酪根生烃、原油裂解和外部天然气充注主导了凝析气藏的相态演化过程。基于盐家地区深层砂砾岩体不同类型油气藏的油气相态、储层特征和温压演化史,建立了盐家深层“多期生油气,扇中叠置输导-扇根封堵,多相态有序分布”的砂砾岩油气成藏模式,为陆相断陷盆地深层油气的高效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相态模拟 盆地模拟 油气相态演化 油气成藏模式 深层砂砾岩体 古近系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及展望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永诗 邱贻博 +2 位作者 茆书巍 郝雪峰 高志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4,共13页
东营凹陷经过60多年的勘探与开发,发现了盐家、滨南、纯化、博兴和金家等34个油田,截至2022年累计探明储量26亿吨,对中国能源供给与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东营凹陷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对象已由构造油气藏向复杂隐蔽油气藏转... 东营凹陷经过60多年的勘探与开发,发现了盐家、滨南、纯化、博兴和金家等34个油田,截至2022年累计探明储量26亿吨,对中国能源供给与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东营凹陷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对象已由构造油气藏向复杂隐蔽油气藏转变。基于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对东营凹陷砂砾岩、滩坝砂及浊积岩等各类储集体发育控制因素及展布规律、油气成藏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油气成藏相似性、有序性、差异性等理论认识,极大推动了隐蔽油气藏的精细勘探。指出构造转换带、沉积结合部及地层突变带是现阶段重点勘探领域和方向,加强其综合研究是隐蔽油气藏勘探成功和规模增储的关键。紧密结合勘探实践,综合运用多手段、多学科、多方法是突破隐蔽油气藏勘探瓶颈的重要法宝,也将进一步指导隐蔽油气藏精细化和效益化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砂砾岩 滩坝砂 浊积岩 勘探方向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四段古水体量化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茆书巍 郝雪峰 +1 位作者 巩建强 张鹏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5-106,共2页
近年来,随着深层油气勘探的推进,深部地层研究越发受到重视,东营凹陷中深层沙四段是近年来重点勘探层位。基于ICP-AES元素、C-O同位素等分析表明民丰地区沙四段总体处于干湿交替的沉积环境,期间经历了多次的湖侵-湖退-湖侵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民丰地区 沙四段 古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深层砂砾岩油气分布及相态成因分析
11
作者 茆书巍 王永诗 +4 位作者 张鹏飞 巩建强 郝雪峰 高志强 苑桂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61-263,共3页
近年来,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深层砂砾岩发现了大量的轻质油气藏,其分布和成因还缺乏深入的研究。通过油气PVT模拟、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埋藏史等综合研究,揭示了深层油气藏从深至浅为干气藏、凝析气藏、挥发性油藏的分布序列,并进步指... 近年来,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深层砂砾岩发现了大量的轻质油气藏,其分布和成因还缺乏深入的研究。通过油气PVT模拟、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埋藏史等综合研究,揭示了深层油气藏从深至浅为干气藏、凝析气藏、挥发性油藏的分布序列,并进步指出深层凝析气藏主要受热演化控制,为原油裂解、干酪根裂解及外部天然气气侵共同作用的结果,进步揭示了油气相态演化的成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盐家地区 砂砾岩 油气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湖底扇砂岩体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以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亚段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宋明水 茆书巍 +5 位作者 林会喜 郝雪峰 巩建强 张鹏飞 邱贻博 王园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共13页
基于岩心观察、地震及钻、测、录井资料综合分析,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重构波阻抗反演技术为手段,对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砂岩体进行精细刻画与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中亚段深水湖底扇沉积主要受北东向... 基于岩心观察、地震及钻、测、录井资料综合分析,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重构波阻抗反演技术为手段,对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砂岩体进行精细刻画与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中亚段深水湖底扇沉积主要受北东向永安镇三角洲物源体系影响,区域内发育滑动-滑塌砂岩体、砂质碎屑流砂岩体、底流改造砂岩体及浊流砂岩体等4种砂岩体沉积类型,并识别出7种典型岩相特征。平面上湖底扇呈现出以内扇滑动-滑塌高密度流、中扇砂质碎屑流以及外扇浊流为主的沉积演化过程,并在不同相对地层古坡度上差异分布。不同岩相及其组合类型受控于多期基准面旋回变化,且多发育于短期—超短期旋回顶、底界面。在基准面下降半旋回(A/S减小)阶段,碎屑流舌状体和浊流朵叶体较为发育且呈多期相互切割叠置;在基准面上升半旋回(A/S增大)阶段,碎屑流舌状体和浊流朵叶体多以孤立式或串珠状发育,并易受底流改造作用,形成小尺度的脉状或波状层理,部分可被切割而发生再次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岩相 滑塌变形构造 古坡度 民丰地区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深层砂砾岩储层物性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茆书巍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6-24,共9页
深层油气已成为国内外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加强深部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是油气高效勘探的关键。基于岩心观察、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表明,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下沉积期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在垂向上发育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深层油气已成为国内外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加强深部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是油气高效勘探的关键。基于岩心观察、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表明,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下沉积期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在垂向上发育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物性受控于古冲沟形态、古地层坡度、沉积组分及烃类早期充注等影响,进而影响成岩作用的进行;区域内盐16古冲沟(“W”型)沉积区地层较为平缓,碎屑颗粒搬运距离远、分选较好,沉积岩岩屑含量较低,有利于原始孔隙保存;盐18古冲沟(“U”型)沉积区地层坡度较陡,碎屑分选较差,沉积岩岩屑含量较高,钙质胶结较为强烈,物性相对较差;研究区存在早期油气充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成岩早期压实作用的进行,成岩过程中经历的多期酸碱成岩流体差异作用是深部储层孔隙演化及物性差异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差异 主控因素 深层砂砾岩 盐家地区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