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大豆间作对喀斯特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钱玉平 宿兵兵 +3 位作者 高吉星 阮粉花 李亚伟 茅林春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84,共12页
为探明喀斯特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玉米大豆间作(MSI)、玉米单作(MM)和大豆单作(SM) 3种模式,采用Biolog-ECO微孔培养法,旨在揭示玉米大豆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 为探明喀斯特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玉米大豆间作(MSI)、玉米单作(MM)和大豆单作(SM) 3种模式,采用Biolog-ECO微孔培养法,旨在揭示玉米大豆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多样性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与MM及SM相比, MSI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McIntoshindex)分别显著提高了11.90%和58.40%,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wellcolordevelopment, AWCD)分别显著增加了24.50%和80.10%,羧酸类、氨基酸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平均相对吸光度分别显著提高了34.50%、63.70%和61.80%;碳源代谢指纹图谱表明,MSI模式中土壤微生物通过提高衣康酸的代谢活性进而增加了对羧酸类碳源的利用,通过提高L-苯丙氨酸、L-苏氨酸和甘氨酰-L-谷氨酸的代谢活性从而增加了氨基酸类碳源利用,通过提高吐温40、吐温80和肝糖的代谢活性从而增加了对多聚类碳源的利用;同时, MSI处理土壤SOC分别较MM和SM显著提高8.50%和72.84%, NH_4~+-N和TN含量分别较SM处理显著增加46.70%和33.30%;主成分分析表明,提取的2个主成分解释了碳源利用总变异的79.69%,种植模式对碳源代谢的综合利用能力表现为MSI>MM>SM,其中MSI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羧酸类、氨基酸类和多聚类代谢利用能力最强;冗余分析则表明,显著影响碳源代谢利用的2个环境因子分别是TN (53.50%)和SOC (30.90%),其中TN促进了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的代谢利用, SOC加强了胺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综上可见,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的偏好性主要由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引起,同时又受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调控,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互作可能是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增产增效的一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土壤微生物 碳源代谢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Biolog-E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与无水胁迫下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劣变标记蛋白识别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德峰 廖威龙 +4 位作者 郑晓娴 叶盛权 茅林春 谢晶 邓尚贵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6,共11页
【目的】探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活流通过程中低温和无水双重胁迫诱导肌肉品质劣变与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品质劣变的潜在标记蛋白。【方法】在模拟的海水环境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为7.2 mg/L,温度控制在(12±... 【目的】探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活流通过程中低温和无水双重胁迫诱导肌肉品质劣变与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品质劣变的潜在标记蛋白。【方法】在模拟的海水环境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为7.2 mg/L,温度控制在(12±1)℃]观察对虾在低温和无水胁迫下的生理反应,通过串联质谱标签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环境胁迫导致的肝胰腺蛋白质组显著差异性变化,并将其与肌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温组和低温+无水组分别鉴定了33和44个显著差异蛋白质(DEPs),这些蛋白质大多在溶酶体、糖酵解或糖异生、黏附等通路显著富集(P<0.05),同时胰蛋白酶-1、二肽基肽酶显著上调(P<0.05),而磷酸丙糖异构酶和醛脱氢酶显著下调(P<0.05)。此外,颜色和质构指标的变化与微管蛋白、凝溶胶蛋白、层黏连蛋白、内源性蛋白酶和代谢酶表达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初次探明肝胰腺DEPs与肌肉品质间的内在联系,识别的典型DEPs可作为品质劣变的潜在标志蛋白,为监测无水运输期间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劣变提供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暴露 无水保活 品质劣变 蛋白组组学 蛋白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对杨梅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9
3
作者 茅林春 方雪花 庞华卿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532-1536,共5页
杨梅果实在0℃下分别用0、1、5和10ìl·L-1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15h后,分别在0和20℃下贮藏。结果表明,杨梅果实经1-MCP处理后,0℃下可保鲜13d,20℃下可保鲜5d。1-MCP对0℃下贮藏后期的果实呼吸强度和相对电导率具有明显的... 杨梅果实在0℃下分别用0、1、5和10ìl·L-1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15h后,分别在0和20℃下贮藏。结果表明,杨梅果实经1-MCP处理后,0℃下可保鲜13d,20℃下可保鲜5d。1-MCP对0℃下贮藏后期的果实呼吸强度和相对电导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但对乙烯释放量和品质的影响不明显。然而,1-MCP对20℃下贮藏的杨梅果实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相对电导率和果实软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总糖、总酸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MCP 杨梅 梅果 果实 贮藏 相对电导率 采后生理 花色苷 总酸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减缓桃果实的采后冷害 被引量:40
4
作者 茅林春 王阳光 张上隆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白凤”桃果实冷害的感观特征主要是 :果肉干燥、无光泽和不能正常软化 .冷藏前在 3 5℃放置4 2 h或在冷藏期间每隔 9d加温一次 ( 2 0℃ ,2 4 h)都能明显减轻果实的冷害 ,但显著加速了果实的软化过程 .从果肉硬度和出汁率测定可以有效... “白凤”桃果实冷害的感观特征主要是 :果肉干燥、无光泽和不能正常软化 .冷藏前在 3 5℃放置4 2 h或在冷藏期间每隔 9d加温一次 ( 2 0℃ ,2 4 h)都能明显减轻果实的冷害 ,但显著加速了果实的软化过程 .从果肉硬度和出汁率测定可以有效地判断果实冷害的发生程度 .而 CIELAB表色系统则难于判断冷害的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贮藏 冷害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桃果实成熟和絮败中的作用 被引量:88
5
作者 茅林春 张上隆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测定了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桃果实软化和絮败过程中的活性 ,分析了贮前加温和中途加温的酶学效应。果实软化的启动似乎与PE、PG和纤维素酶活性的上升有关。endo PG和纤维素酶活性与果实絮败程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r =- 0 .94 0 8,r =- 0 ... 测定了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桃果实软化和絮败过程中的活性 ,分析了贮前加温和中途加温的酶学效应。果实软化的启动似乎与PE、PG和纤维素酶活性的上升有关。endo PG和纤维素酶活性与果实絮败程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r =- 0 .94 0 8,r =- 0 .92 34)。低温胁迫引起桃果实冷害絮败的本质是细胞壁果胶质的降解过程受阻。果胶质降解过程除了受到果胶酶的直接控制之外 ,还受到纤维素酶的重要影响。中途加温或贮前加温减轻冷害的原因在于避免了低温胁迫对endo PG和纤维素酶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从而保证了果胶质降解过程的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 成熟 絮败 果胶酶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桃果实中多胺和乙烯对低温胁迫的反应 被引量:43
6
作者 茅林春 张上隆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60-363,共4页
‘白凤’桃在0℃冷藏过程中, 每隔9 d 移至18 ℃中放置24 h (中途加温) 或在冷藏前在35 ℃下放置42 h (贮前加温) , 都能明显减缓冷害的发生。没有加温处理的果实在连续冷藏29 d (常规冷藏) , 再在18 ℃下完熟4 d 后已全部絮败干化。多... ‘白凤’桃在0℃冷藏过程中, 每隔9 d 移至18 ℃中放置24 h (中途加温) 或在冷藏前在35 ℃下放置42 h (贮前加温) , 都能明显减缓冷害的发生。没有加温处理的果实在连续冷藏29 d (常规冷藏) , 再在18 ℃下完熟4 d 后已全部絮败干化。多胺含量在冷藏的最初9 d 内下降, 然后逐渐增加, 直至冷藏结束。加温处理能提高腐胺、精胺和亚精胺的含量, 同时刺激乙烯的产生。冷藏后的完熟期间, 除中途加温的果实外, 多胺含量快速下降。多胺与乙烯之间的代谢互作不明显。冷害程度与冷藏期间的多胺积累水平有明显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 乙烯 冷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鲜剂和保鲜袋在草莓贮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7
作者 茅林春 应铁进 +3 位作者 胡克诚 潘晨娅 童英富 邵忠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12,共4页
试验研究了8种保鲜剂和5种薄膜袋对延缓草莓采后成熟和腐烂效果。丰香草莓经过保鲜剂浸果处理后,分别在2℃下贮藏15天,发现采用2.0%CaCl2+100mg/kg赤霉素+0.2%柠檬酸浸果处理能提高果实硬度,保持果色和... 试验研究了8种保鲜剂和5种薄膜袋对延缓草莓采后成熟和腐烂效果。丰香草莓经过保鲜剂浸果处理后,分别在2℃下贮藏15天,发现采用2.0%CaCl2+100mg/kg赤霉素+0.2%柠檬酸浸果处理能提高果实硬度,保持果色和叶色。Ⅰ型保鲜袋包装则具有保持果实硬度,减少固形物损耗,控制失重和防止腐烂的明显效果。草莓贮藏15天后,固形物含量明显下降,维生素C损失高达4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保鲜剂 保鲜袋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花果果实对非外伤性振动的生理反应 被引量:8
8
作者 茅林春 叶立扬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研究了麦苏依陶芬和布兰瑞克无花果果实经非外伤性振动后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细胞渗漏率和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 4.0×g下非外伤性振动 1 0min能诱导无花果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细胞渗漏率和SOD活... 研究了麦苏依陶芬和布兰瑞克无花果果实经非外伤性振动后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细胞渗漏率和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 4.0×g下非外伤性振动 1 0min能诱导无花果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细胞渗漏率和SOD活性的显著升高。振动处理后从第 4日开始,振动反应的某些生理活性逐渐恢复正常,表明离体果实中存在着一种适应振动胁迫的修复机制。无花果品种麦苏依陶芬对振动的敏感性高于品种布兰瑞克。以对振动敏感性的影响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振动 呼吸 乙烯 细胞渗漏率 理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酶与桃果实冷害的关系 被引量:16
9
作者 茅林春 张上隆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2000年第3期266-271,共6页
桃果实在 8℃以下贮藏很容易干化发绵、不能软化 ,甚至褐变。这种被称为絮败的冷害特征与细胞壁果胶质的异常代谢有关。果胶酯酶 (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PG)活性的异常导致果胶质不能正常降解。文章介绍果胶酶与桃果实冷害的关系、桃... 桃果实在 8℃以下贮藏很容易干化发绵、不能软化 ,甚至褐变。这种被称为絮败的冷害特征与细胞壁果胶质的异常代谢有关。果胶酯酶 (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PG)活性的异常导致果胶质不能正常降解。文章介绍果胶酶与桃果实冷害的关系、桃果实PG基因克隆及其RNA和蛋白质分析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害 果胶酯醇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果实 絮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果实采后对切割损伤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茅林春 吴涛 方雪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8-251,共4页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切割程度对南瓜贮藏期间生理活性的影响。将新鲜南瓜果实分切成1/4、1/8南瓜块和直径25 mm,柱长20 mm南瓜柱三种样品,于4℃贮藏,定期检测其生理生化和色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切割处理会刺激南瓜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切割程度对南瓜贮藏期间生理活性的影响。将新鲜南瓜果实分切成1/4、1/8南瓜块和直径25 mm,柱长20 mm南瓜柱三种样品,于4℃贮藏,定期检测其生理生化和色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切割处理会刺激南瓜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显著增加。切割后南瓜失重率、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白色指数值增加,同时丙二醛含量及SOD酶活性提高,但是切割损伤对果实组织的硬度和电导率的变化没有明显影响。另外,切割损伤程度越大,失重率、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丙二醛含量及SOD酶活性的增加程度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切割 采后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低温胁迫对桃果实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茅林春 张上隆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2001年第2期151-155,共5页
桃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壁干物质不断减少 ,随着共价结合果胶质和离子结合果胶质减少 ,水溶性果胶质明显增加 ,纤维素也逐渐减少 ,但半纤维素含量变化较小。低温胁迫造成果胶质和纤维素的降解过程受阻 ,从而造成较高分子量果胶质的积累 ... 桃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壁干物质不断减少 ,随着共价结合果胶质和离子结合果胶质减少 ,水溶性果胶质明显增加 ,纤维素也逐渐减少 ,但半纤维素含量变化较小。低温胁迫造成果胶质和纤维素的降解过程受阻 ,从而造成较高分子量果胶质的积累 ,果汁粘度升高。中途加温则能促进果胶质和纤维素的增溶和解聚 ,引导细胞进行与果实成熟有关的细胞壁代谢。14 C 蔗糖标记试验表明 ,在细胞壁不断降解的同时 ,也进行着合成。在果实成熟的启动阶段 ,细胞壁的合成能力加强。果实衰老过程与细胞壁合成减少有着直接的联系。受到低温伤害的果实细胞壁物质含量高于正常果实的原因 ,并不是其合成水平的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 冷害 细胞壁 中途加温 间歇低温协迫 物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对米胚芽贮藏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茅林春 席玙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8-59,共2页
杂交米胚芽的呼吸强度随着水分含量的提高而增强,含水量达到7.6%时,胚芽的呼吸强度激剧增强。杂交米胚芽的临界水分为7.6%,含水量高的米胚芽在贮藏中的总酸度高、品质差,因而贮藏性差。
关键词 水分 米胚芽 贮藏性 保鲜 营养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调和间隙加温对桃果实冷害和果胶酶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茅林春 张上隆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3-87,共5页
白凤’桃果实在 0℃下贮藏 2 9d再在 2 0℃下完熟 4 d后 ,近 86%的果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絮败。果实在冷藏前先在 35℃中存放 4 8h(热调 ) ,或冷藏期间每隔 9d在 2 0℃中存放 2 4 h(间隙加温 ) ,均能有效地减缓果实的絮败 ,但是这些处理... 白凤’桃果实在 0℃下贮藏 2 9d再在 2 0℃下完熟 4 d后 ,近 86%的果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絮败。果实在冷藏前先在 35℃中存放 4 8h(热调 ) ,或冷藏期间每隔 9d在 2 0℃中存放 2 4 h(间隙加温 ) ,均能有效地减缓果实的絮败 ,但是这些处理也会造成果实软化或品质降低。发生絮败的果肉颜色并未明显褐变 ,但果肉硬度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这成为果实絮败的一个典型特征。果实的出汁率与絮败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常规冷藏的果实 ,无论是在冷藏的过程中 ,还是在随后的完熟期间 ,其内切 PG的活性较低。热调和间隙加温处理均能提高 PE、内切 PG和外切 PG的活性 ,第二次间隙加温的效果尤为显著。上述结果证实 ,桃果实的冷害与内切 PG活性的下降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害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果胶酯酶 冷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加热过程中初始美拉德反应的程度 被引量:3
14
作者 茅林春 陈忠明 +1 位作者 李卫芬 金良俊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牛奶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发生美拉德反应使有效赖氨酸的数量明显减少.ε-脱氧-果糖-半乳糖-赖氨酸(Lactuloselysine)是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产生的一种束缚态赖氨酸.传统的酸解处理会造成该化合物分解.本试验研究用... 牛奶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发生美拉德反应使有效赖氨酸的数量明显减少.ε-脱氧-果糖-半乳糖-赖氨酸(Lactuloselysine)是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产生的一种束缚态赖氨酸.传统的酸解处理会造成该化合物分解.本试验研究用蛋白酶水解牛乳蛋白质,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ε-脱氧-果糖-半乳糖-赖氨酸.根据美拉德反应的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在未知初始赖氨酸含量的情况下计算初始美拉德反应程度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牛奶 高效液相色谱法 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采后生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茅林春 赵晓晓 +1 位作者 罗自生 李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6-219,共4页
针对高校实验教学的主要问题,总结了科研型实验应用于果蔬采后生理学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在实验室开放的前提下,将互相独立的各类实验检测(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色泽、硬度、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进行有机融合,增加保鲜处理的试验设计... 针对高校实验教学的主要问题,总结了科研型实验应用于果蔬采后生理学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在实验室开放的前提下,将互相独立的各类实验检测(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色泽、硬度、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进行有机融合,增加保鲜处理的试验设计,使之成为综合性科研型实验。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实验任务分组、集中指导结合分组辅导、研究论文代替实验报告、综合考核评分等改进措施,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采后生理学 保鲜处理 实验教学 科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采后变质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茅林春 周慧 王阳光 《中国果菜》 1999年第2期12-13,共2页
由于虫害、病菌侵染、失水和发芽等原因,板栗采后损耗约为25-35%。板栗采后的生理特点是呼吸强度高、失水快、淀粉容易水解。国内外板栗贮藏保鲜的方法很多但适时采收和杀虫灭菌处理是各种方法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 板栗 贮藏 采后变质 控制 采后生理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采后生化变化及其保鲜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茅林春 席屿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240-241,共2页
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 (Rorb.) Roem. et Schult又名马蹄,原产我国及东南亚低湿地区,世界上将其作为蔬菜栽培的以我国为主。荸荠富含淀粉,并含有矿物质,维生素和蛋白质,具有清热化痰、通便治病的功效,用其制成的清水马蹄罐头远销国... 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 (Rorb.) Roem. et Schult又名马蹄,原产我国及东南亚低湿地区,世界上将其作为蔬菜栽培的以我国为主。荸荠富含淀粉,并含有矿物质,维生素和蛋白质,具有清热化痰、通便治病的功效,用其制成的清水马蹄罐头远销国外,近年来鲜食和菜用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目前,主要通过推迟采挖以延长鲜食荸荠的供应。对荸荠的贮藏和采后生理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少报道。为此,我对几种简易的贮藏方法以及贮藏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呼吸强度和含水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贮藏 采后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切花瓶插期间的生理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茅林春 陈忠明 +1 位作者 胡向阳 田银香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1年第6期442-442,共1页
菊花品种黑荷(Dendranthema morifolium),初开时采剪,留10 cm花枝和两片叶子,分别插入盛蒸馏水(对照)和保鲜剂(2%蔗糖+70ppm硝酸钙+33ppm柠檬酸+30ppm硝酸银)的50ml三角瓶中,置于室内散射光下。
关键词 菊花 切花 瓶插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涂膜对甜玉米品质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茅林春 TetteviWinfredHolly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7,共4页
测定了壳聚糖涂膜对 0℃和 10℃温度下贮藏的甜玉米 (Zeamayssaccharatacv .sh2 )呼吸强度、乙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壳聚糖涂膜能明显降低甜玉米的呼吸强度和乙烯产量 ,1.0 %壳聚糖的效果明显优于 0 .5%壳聚糖。与对照相比 ,壳聚糖... 测定了壳聚糖涂膜对 0℃和 10℃温度下贮藏的甜玉米 (Zeamayssaccharatacv .sh2 )呼吸强度、乙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壳聚糖涂膜能明显降低甜玉米的呼吸强度和乙烯产量 ,1.0 %壳聚糖的效果明显优于 0 .5%壳聚糖。与对照相比 ,壳聚糖涂膜的甜玉米含较多的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 ,而淀粉含量较低。壳聚糖涂膜并不引起乙醇的明显积累 ,也没有显著影响甲硫醚 (DMS)的挥发量。在 0℃的低温条件下 ,壳聚糖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尤其是 1.0 %的浓度更为明显。壳聚糖涂膜减缓甜玉米品质劣变的作用与其抑制呼吸作用和乙烯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壳聚糖 涂膜 贮藏 品质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鱼鱼丸腥味变化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茅林春 任兴晨 +2 位作者 李钰金 苑佳佳 卢文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5-350,共6页
为研究带鱼鱼糜制品冷藏过程中腥味变化的规律,以鱼丸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0、3、6、9、12℃下监测鱼丸腥味活性值变化,采用零级反应方程拟合腥味活性值变化曲线,拟合系数均大于0.9。根据Arrhenius方程确定了变化速率K与温度T的关系,... 为研究带鱼鱼糜制品冷藏过程中腥味变化的规律,以鱼丸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0、3、6、9、12℃下监测鱼丸腥味活性值变化,采用零级反应方程拟合腥味活性值变化曲线,拟合系数均大于0.9。根据Arrhenius方程确定了变化速率K与温度T的关系,建立腥味活性值变化预测模型F=2.332×10^(13)e^(-8 190/T)t+5.035。贮藏期间F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在15%以内,证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鱼丸腥味活性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 鱼丸 腥味 活性值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