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的再思考 |
范小梅
|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2
|
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启示 |
范小梅
|
《世界教育信息》
|
2008 |
3
|
|
3
|
从教育角度看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忠诚问题 |
范小梅
|
《西北医学教育》
|
2009 |
3
|
|
4
|
论大学与知识分子的去公共化 |
范小梅
|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9 |
1
|
|
5
|
刍议研究生学术人格的偏位与养成——从研究生的新生知识分子身份说开去 |
范小梅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6
|
中世纪大学学术生活初探 |
范小梅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09 |
0 |
|
7
|
对晚清时期西方在华传教活动的教育学解读 |
范小梅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8
|
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至2012年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
宋壮志
跃华
范小梅
金化瑞
|
《内蒙古医学杂志》
|
2014 |
4
|
|
9
|
教育是实现特困地区有效脱贫的路径保障——以“三区三州”特困地区为分析个案 |
吴晓蓉
范小梅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4
|
|
10
|
教育如何促进贫困者的职业发展? |
范小梅
吴晓蓉
|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11
|
名校集团:追求教育公平的成都实践——基于循环累积因果理论的视角 |
刘晓
王雨露
范小梅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20 |
1
|
|
12
|
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逻辑 |
范小梅
戴晖
刘晓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20 |
13
|
|
13
|
优教成都:集团化办学十年理路与成效 |
范小梅
张艳
|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4
|
无形资产价值的分析与思考 |
吕霞
范小梅
|
《黑龙江财会》
|
2003 |
4
|
|
15
|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缘起、动因与实现路径 |
范小梅
戴晖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19 |
13
|
|
16
|
集团化办学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嬗变与作为 |
范小梅
戴晖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17
|
学区化与集团化关系考辨 |
范小梅
戴晖
柏松江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22 |
3
|
|
18
|
从“追赶”到“跨越”: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发展递进 |
范小梅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21 |
3
|
|
19
|
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特点及复学应对研究 |
范小梅
|
《教育评论》
|
2020 |
3
|
|
20
|
基础教育名校集团教师队伍的建设机制 |
范小梅
戴晖
刘由远
|
《教学与管理》
|
202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