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计创新视角下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范圣玺 邓碧波 《设计艺术研究》 2020年第2期4-8,共5页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出发,通过对设计创新与传统手工艺同源性和同质性的阐释以及对设计创新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现状的分析,提出以设计转化实现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意义与现代价值的途径,并进一...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出发,通过对设计创新与传统手工艺同源性和同质性的阐释以及对设计创新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现状的分析,提出以设计转化实现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意义与现代价值的途径,并进一步提出了围绕传统手工艺的核心技艺与文化内涵、传承链与传承场以及文化生态等内部和外部因素构建"由点、及线、构面、筑体"的以设计创新实现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计创新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行为和认知的视角看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被引量:37
2
作者 范圣玺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99,共3页
基于行为学和认知学的基础研究和案例分析,针对设计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做了新的思考,论述了在设计领域导入行为学和认知学的意义,主张对各种生活场面中的人类行为进行观察,并从技术的视点将其明确化,进而导入设计之中;... 基于行为学和认知学的基础研究和案例分析,针对设计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做了新的思考,论述了在设计领域导入行为学和认知学的意义,主张对各种生活场面中的人类行为进行观察,并从技术的视点将其明确化,进而导入设计之中;强调人性化设计不只是一个意识和观念的问题,重要的还在于对人的科学认识,并将其转换为设计要素,进而产出真正符合人类特质的富有魅力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认知 以人为中心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创造性设计思维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范圣玺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48-54,61,共8页
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诚然计算机在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丰富和提高了设计的表现手段及工作效率,为设计创意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归根结底它只是思维结果外化的一种手段和工具,代替不了人类设计思维本身,如何提高设计这一创造性行... 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诚然计算机在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丰富和提高了设计的表现手段及工作效率,为设计创意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归根结底它只是思维结果外化的一种手段和工具,代替不了人类设计思维本身,如何提高设计这一创造性行为的主体——设计师的创造能力始终是艺术设计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现在设计在满足以往的以形态和色彩为重点的设计要求的同时,正开始向创意引导型设计的方向转换。本研究在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设计思维方法作了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发散性思维 创造性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设计思维对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作用——以盲人水杯设计实验为例
4
作者 范圣玺 樊中 《设计艺术研究》 2020年第6期29-33,61,共6页
创造力是我国青少年成长中需重点培养的高阶思维能力,然而中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面临着缺乏创造性问题和实际操作方法的困境。本文通过"盲人水杯设计"的实验研究,探讨了设计思维的介入对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作用。提出... 创造力是我国青少年成长中需重点培养的高阶思维能力,然而中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面临着缺乏创造性问题和实际操作方法的困境。本文通过"盲人水杯设计"的实验研究,探讨了设计思维的介入对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作用。提出了依托设计思维将真实情境问题陌生化、增加问题体验时长和体验深度,能够激发创造过程中的工作动机并提高设计结果的独特性及有效性。实验设计者以阿玛贝尔创造力三结构模型作为理论支撑,以设计思维模型作为实验的操作流程,通过数据统计和典型个案的剖析,提出了一条设计思维对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可操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思维 小学生 创造力 真实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创新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少宏 邓碧波 范圣玺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4-129,共6页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的社会时代背景及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普遍面临着环境变迁、生态迷失和传承缺乏的困境;进而从设计创新的视角提出通过物质化、现代...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的社会时代背景及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普遍面临着环境变迁、生态迷失和传承缺乏的困境;进而从设计创新的视角提出通过物质化、现代化和系统化的途径和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合理的传承方式、生存环境和文化生态,从而使其适应当代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设计创新 物质化 现代化 系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设计师: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邓碧波 范圣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单一化和程式化的倾向,而且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设计能力与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应该从适应性、差异化和竞争力三个角度出发,树立设计设计师的教育价... 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单一化和程式化的倾向,而且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设计能力与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应该从适应性、差异化和竞争力三个角度出发,树立设计设计师的教育价值观,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改善当前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问题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教育 价值观 适应性 差异化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设计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谢晓宇 范圣玺 王烨程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5期21-24,29,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基于这一现实与认知,本文从行为设计学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连续性”与“本真性”做了阐释。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行为方式、要素、关系的梳理,尝试建构以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基于这一现实与认知,本文从行为设计学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连续性”与“本真性”做了阐释。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行为方式、要素、关系的梳理,尝试建构以生活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演进模型,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四个行为原则:系统与整体性原则、美好生活原则、动态与可能性原则、即刻与持续原则,以期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为设计:连续性 本真性 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植物形态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占峰 范圣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11-I0011,共1页
陶瓷设计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形状、线条、色彩和纹理等元素来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在这些元素中,植物形态的应用已经成为陶瓷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为作品增添了自然美和生命力的气息,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陶瓷设计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形状、线条、色彩和纹理等元素来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在这些元素中,植物形态的应用已经成为陶瓷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为作品增添了自然美和生命力的气息,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因此,植物形态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是行业的重点发展项目。将植物形态运用在陶瓷设计中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设计 重点发展项目 植物形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审美价值 自然美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铁轨打标机器人造型设计
9
作者 谢晓宇 葛延明 范圣玺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将便携式电源、电气元件、传动机构及喷绘机构等按照功能需求进行模块化处理,并通过合理的布局及结构设计减小体积,从而提高产品的便携性和操作灵活性;使用不同颜色区分各功能模块,提高产品的易用性。
关键词 造型设计 机器人 打标 铁轨 智能 传动机构 便携式电源 电气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而学习和创造
10
作者 范圣玺 刘震元 《设计》 2019年第20期25-26,共2页
《设计》:请介绍一下本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范圣玺:同济大学的设计教育发轫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深受德国“包豪斯”学派的影响,长期以来以建筑学教育为基础,具有“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学风。1986年,同济大学艺术设计系... 《设计》:请介绍一下本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范圣玺:同济大学的设计教育发轫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深受德国“包豪斯”学派的影响,长期以来以建筑学教育为基础,具有“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学风。1986年,同济大学艺术设计系开始工业设计本科招生,1993年正式成立工业设计系,2000年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同时授工学学士和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工业设计系更名为艺术设计系。2009年5月,同济大学借鉴世界设计与创新学科的最新理念与模式,在同济大学艺术设计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Collegeof Design and Innovation,Tongji Un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系 工业设计系 工学学士 建筑学教育 本科招生 文学学士学位 设计创意 兼容并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的日常与非常
11
作者 范圣玺 《非遗传承研究》 2016年第3期17-19,共3页
文化部和教育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了一个点,负责的老师让我去做个讲座,因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在没有什么研究,我有些犹豫。我知道“非遗”是一个诱人的研究领域,很多国内同行发了不少研究论文,... 文化部和教育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了一个点,负责的老师让我去做个讲座,因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在没有什么研究,我有些犹豫。我知道“非遗”是一个诱人的研究领域,很多国内同行发了不少研究论文,也有很多以“非遗”为研究主题的重大项目,一些还获了奖项,但我还没有找到能够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视角,所以更多是作为一个学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济大学 研究论文 重大项目 培训班 教育部 文化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像家一样温馨便捷
12
作者 范圣玺 《质量与标准化》 2019年第12期5-8,共4页
著名建筑师埃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她的抱负。”城市街道的设施是为普通人设计的,人们对这些设施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希望它们能够像家具一样方便舒适,谋求“人一物一环境”的系统和谐。
关键词 著名建筑师 沙里宁 系统和谐 普通人 街道 舒适 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基于民族学与设计学交叉视角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晓宇 范圣玺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文章通过案例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方法,结合民族学与设计学交叉研究视角,分析人工智能如何成为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的助力,并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推动文化创新,为非遗的未来发展提供... 文章通过案例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方法,结合民族学与设计学交叉研究视角,分析人工智能如何成为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的助力,并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推动文化创新,为非遗的未来发展提供多维度的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创新 学科交叉
原文传递
论设计创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被引量:8
14
作者 邓碧波 范圣玺 王红莉 《艺术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99,共4页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现照设计创新或者从设计创新的视角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都是可行的。一方面,“从讲究良好形式与功能转向关注非物质性和多元文化再现”的设计可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域寻找设计的灵感;另一方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设计创新 活态传承 文化再现 非物质性
原文传递
渴望单纯
15
作者 范圣玺 《吉林劳动保护》 2014年第12期45-45,共1页
"单纯"实在是个好词儿。不过你若以"单纯"来赞许年轻人,却未必能讨得人家欢喜。我记得小时候妈妈常说我"傻孩子",那时我总是竭力声辩"我不傻",甚至会委屈得声泪俱下。待慢慢长大了,才体味到妈... "单纯"实在是个好词儿。不过你若以"单纯"来赞许年轻人,却未必能讨得人家欢喜。我记得小时候妈妈常说我"傻孩子",那时我总是竭力声辩"我不傻",甚至会委屈得声泪俱下。待慢慢长大了,才体味到妈妈那句话里深切的爱意。长大后,我常想哪天妈妈还能把手放在我头上,再说一次"傻孩子",可这样的情形再没发生过。单纯时不识单纯的滋味,也不愿正视单纯,挣扎着想摆脱单纯。背着大人抽烟,似乎手里夹支烟便长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后 难得糊涂 塔希提岛 街坊邻居 姜育恒 郭富城 高更 观棋 郑板桥 给你
原文传递
设计创新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模式的多元协同与演化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晓宇 王烨程 范圣玺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3年第9期25-27,共3页
文章使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将CSSCI数据库(2003—2022)中的5078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核心文献的关键词进行采集与聚类,归纳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存在“以资源为核心”“以价值为核心”“以生活为核心”三种主要模式,... 文章使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将CSSCI数据库(2003—2022)中的5078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核心文献的关键词进行采集与聚类,归纳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存在“以资源为核心”“以价值为核心”“以生活为核心”三种主要模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三种模式的行为主体、对象、效用进行比较研究,并且提出设计创新驱动的非遗活态保护模式的多元协同与演化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保护 模式 设计创新 协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