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汞原子磁光阱装载率的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苟维 刘亢亢 +3 位作者 付小虎 赵儒臣 孙剑芳 徐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7,共7页
量子投影噪声是影响光晶格钟的一个重要参数,提高磁光阱中装载率有利于降低量子投影噪声,可提升光晶格钟的性能.针对实验所用的汞原子单腔磁光阱,本文分析并计算了磁光阱中汞原子受力情况和一维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用随机数方法对磁光... 量子投影噪声是影响光晶格钟的一个重要参数,提高磁光阱中装载率有利于降低量子投影噪声,可提升光晶格钟的性能.针对实验所用的汞原子单腔磁光阱,本文分析并计算了磁光阱中汞原子受力情况和一维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用随机数方法对磁光阱中汞原子三维装载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磁光阱中的稳态原子数,研究了磁光阱的冷却激光的光强、失谐量以及磁场梯度等参数对稳态原子数的影响,得出了获得最优装载率的实验参数.涉及的计算方法和结论对汞原子光晶格钟的实验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原子 磁光阱 光晶格钟 激光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ingle Folded Beam Magneto-Optical Trap System for Neutral Mercury Atoms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亢亢 赵儒臣 +6 位作者 苟维 付小虎 刘洪力 尹士奇 孙剑芳 徐震 王育竹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38-41,共4页
Mercury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the optical lattice clock, due to its low sensitivity to the blackbody radiation. We develop a single folded beam magneto-optical trap for the neutral mercury optical lattice clock... Mercury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the optical lattice clock, due to its low sensitivity to the blackbody radiation. We develop a single folded beam magneto-optical trap for the neutral mercury optical lattice clock, with a 253. 7nm frequency quadrupled laser. Up to 1.7 × 10^6 (202Hg) or 1.5 × 10^6 (199Hg) atoms can be captured, and the atom temperature is lowered to 170μK (202Hg) or 50μK (199Hg). The cold atom signals of all six rich abundant isotopes are observed in thi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 of Hg A Single Folded Beam Magneto-Optical Trap System for Neutral Mercury Atoms in is M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心复合序贯设计法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水沉工艺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芳 苟维 +5 位作者 刘飞 张程益 陈丽冰 李文竹 陈泽麒 瞿海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8,共8页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和序贯设计法优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前处理过程中的水沉工艺。方法研究联用了鱼刺图法及基于全局式序贯设计的中心复合实验法作为优化方法,在基础实验设计中关键参数维度的轴向方向增加实验点,再进行新的...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和序贯设计法优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前处理过程中的水沉工艺。方法研究联用了鱼刺图法及基于全局式序贯设计的中心复合实验法作为优化方法,在基础实验设计中关键参数维度的轴向方向增加实验点,再进行新的多元线性回归拟合,最终得到了水沉工艺的设计空间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同时给出了较为稳健且全面的操作空间。结果根据设计空间,推荐操作空间为水沉体系pH值为3.1~3.4时,加水倍量3.25~5.00,静置时间为7~17 h,静置温度为7℃。结论首次在中药制药过程工艺优化中引入序贯设计法。相较于样本量巨大的均匀空间网格设计、正交设计等实验设计方法而言,序贯设计在实现与前者同样的样本对可行域覆盖程度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降低工艺优化实验的工作量,避免样本与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保证较高的模型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设计 中心复合设计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水沉工艺 设计空间 丹参素 原儿茶醛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B 丹酚酸A
原文传递
基于裂区的D-最优实验设计法优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水提工艺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芳 陈泽麒 +4 位作者 李文竹 苟维 刘飞 张程益 瞿海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4,共10页
目的在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的指导下优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Salviae Miltiorrhizae and 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SMLHI)的水提工艺。方法首先通过筛选实验设计确定加热温度、保温时间、药材规格和溶... 目的在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的指导下优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Salviae Miltiorrhizae and 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SMLHI)的水提工艺。方法首先通过筛选实验设计确定加热温度、保温时间、药材规格和溶剂倍量为丹参水提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随后为了提高实验效率,采用基于裂区的D-最优实验设计优化SMLHI的水提工艺。为了尽可能多的提取实验数据潜在信息,采用了响应曲面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2种方法建立关键工艺参数和关键质量属性之间的回归模型。最后,选择较优的模型进一步采用基于满意度函数的多指标优化算法综合考察提取液各关键质量属性,确定水提工艺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基于裂区的D-最优实验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效率,同时发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较响应曲面法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进行多指标优化,最终确定SMLHI水提工艺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加热温度150℃,保温时间84 min,药材规格11 cm,溶剂用量为10倍。结论利用基于裂区的D-最优实验设计法优化了SMLHI水提工艺,为传统的中药制药工艺研究过程中面临的工艺参数改动受限、更改成本高昂的情况提供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提高研究效率,降低研究成本,对不同试验规模下中药制药工艺的过程研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为中药的工艺二次开发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裂区设计 响应曲面法 人工神经网络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水提工艺 多指标优化算法 关键工艺参数 D-最优实验设计法 关键质量属性 满意度函数
原文传递
HPLC-ELSD同时测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间体中7种糖类成分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泽麒 苟维 +5 位作者 刘飞 张程益 赵芳 李文竹 潘坚扬 瞿海斌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间体中果糖、葡萄糖、蔗糖、蜜二糖、棉子糖、甘露三糖和水苏糖7种糖类成分的HPLC-ELSD方法,并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糖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Prevail Carbohydrate ES色谱柱(250 m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间体中果糖、葡萄糖、蔗糖、蜜二糖、棉子糖、甘露三糖和水苏糖7种糖类成分的HPLC-ELSD方法,并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糖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Prevail Carbohydrate E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25℃,进样量为5μL,流速为0.6 mL·min^(-1),ELSD检测器雾化器温度为70℃,漂移管温度为60℃,氮气流量1.0 L·min^(-1)。结果7种糖类成分在定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0.9980,进样、日内、日间和中间精密度RSD值均<5%,供试品溶液在10 h内稳定,低、中、高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0%~104.34%。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稳定、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间体中7种糖类成分含量测定。本研究推进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质量控制研究,也为其他中药制剂中糖类成分的定量、转移、转化规律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HPLC-ELSD 糖类
原文传递
1895年—1914年中日关系特点及发展趋势
6
作者 苟维 《才智》 2008年第17期203-204,共2页
近代中日关系史是指1871年—1945年这七十四年的关系史。这段历史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一贯推行以侵略为主的侵华政策,使中国饱受蹂躏和摧残;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 近代中日关系史是指1871年—1945年这七十四年的关系史。这段历史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一贯推行以侵略为主的侵华政策,使中国饱受蹂躏和摧残;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近代中日关系史对于中日两国近代的发展历程和东方格局的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侵略 国家外交 民间交往 中国内政 《马关条约》 留日学生 桂太郎 四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