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施凯奕 苟丽琼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107-1108,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心房纤维颤动或阵发性室上速,首剂给予胺碘酮150mg,10min内缓...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心房纤维颤动或阵发性室上速,首剂给予胺碘酮150mg,10min内缓慢注入,15-30min若无效,再重复突击量150mg,必要时电复律,随后以1.0-1.5mg/min静脉滴注维持,依病情逐渐减量,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胺碘酮600mg/d。静脉用药期间持续心电、血压监测。每日描记十二导联心电图,测量心率、PR、QTc间期及QRS波时限。结果第1个24h胺碘酮静脉平均用量为(920±167.4)mg,维持静脉点滴平均(4.3±1.7)d,总有效率93.5%,静脉应用早期对PR、QRS、QTc间期均无明显影响。用药期间无因胺碘酮导致或加重的心功能不全。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用药过程要注意监测心率、节律及血压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特别要定期检查肺及甲状腺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及处理相关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动物群落对楠木人工林凋落物和草本层去除的初期响应 被引量:6
2
作者 苟丽琼 肖玖金 +4 位作者 黄进平 李英 韦杨 彭彩云 罗熳丽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5-906,共12页
为揭示去除林下凋落物和草本层(简称除凋和除草)对楠木Phoebe zhennan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四川盆周西缘山地60年生楠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人工去除凋落物和草本层(RL)的方法,以未处理样地(ck)为对照,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 为揭示去除林下凋落物和草本层(简称除凋和除草)对楠木Phoebe zhennan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四川盆周西缘山地60年生楠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人工去除凋落物和草本层(RL)的方法,以未处理样地(ck)为对照,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分离法,分别在样地处理后1个月(RL1)和3个月(RL3)时对0~5 cm,5~10 cm,10~15 cm土层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共采集土壤动物1 753头,分属4门13纲32目99科,除凋除草降低了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其中:(1)与对照样地ck1相比,样地RL1类群数极显著降低(P<0.01),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下降不显著(P>0.05),丰富度指数(D)和密度类群指数(DG)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样地ck3相比,样地RL3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土壤动物类群数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下降不显著(P>0.05),丰富度指数(D)和密度类群指数(DG)显著降低(P<0.05)。林下除凋除草会导致土壤动物平均密度、类群数以及多样性指数的降低,进而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学 楠木人工林 凋落物草本层去除 土壤动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苟丽琼 姚恒 +4 位作者 王戈 黄如成 段均华 肖玖金 张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0-457,共8页
为研究稻草不同还田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未进行稻草还田处理作为对照,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法,于2016年6月和9月(稻草还田后2个月和5个月),对稻草焚烧、覆盖、填埋3种还田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为研究稻草不同还田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未进行稻草还田处理作为对照,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法,于2016年6月和9月(稻草还田后2个月和5个月),对稻草焚烧、覆盖、填埋3种还田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调查获得的土壤动物隶属于50个类群,各处理下均以线虫纲为优势类群。还田后,稻草覆盖处理的土壤动物密度较对照显著(P<0.05)提高,但二者动物类群数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还田2个月后,各处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间无显著差异;但还田5个月后,稻草覆盖和填埋处理的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显著(P<0.05)高于对照。说明恰当的稻草还田方式有利于改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复合种植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苟丽琼 景祝蓉 +3 位作者 邓冬梅 朱万强 肖玖金 张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85-1491,共7页
为了解猕猴桃多样性种植(果-豆、果-蔬、果-草、果-荒)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手捡法和干、湿生漏斗法,对4种猕猴桃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2 719只,隶属4门8纲11目45类群,土壤动物平... 为了解猕猴桃多样性种植(果-豆、果-蔬、果-草、果-荒)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手捡法和干、湿生漏斗法,对4种猕猴桃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2 719只,隶属4门8纲11目45类群,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以果-豆最高,果-荒最低;类群数以果-草最高,果-蔬与果-豆次之,果-荒最少。果-草与果-荒模式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优于果-蔬和果-豆模式,优势度指数则相反,表明猕猴桃与农作物复合种植受到耕作活动的干扰。优势度指数的最低值和密度-类群指数的最高值均出现在果-草模式,表明果-草模式由于受较少人为干扰和较高的地表覆盖,拥有较高的土壤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复合种植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管模式下猕猴桃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苟丽琼 肖玖金 +2 位作者 邓冬梅 景祝蓉 彭彩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8-165,共8页
【目的】了解不同经营管理模式下猕猴桃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特征差异,以期为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于2015年5月,对都江堰市猕猴桃种植基地内3种不同经营管理模式(大棚羊粪地、大棚微生... 【目的】了解不同经营管理模式下猕猴桃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特征差异,以期为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于2015年5月,对都江堰市猕猴桃种植基地内3种不同经营管理模式(大棚羊粪地、大棚微生物菌肥地和大棚外露天微生物菌肥地)下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868只,隶属于3门7纲10目28个类群;各样地土壤动物平均密度排序为大棚羊粪地(4.47×10~4只/m^2)>棚内微生物菌肥地(8.19×10~4只/m^2)>棚外微生物菌肥地(4.75×10~3只/m^2);各样地间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差异显著(P<0.05);各土层的土壤动物个体数和平均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相对于微生物菌肥,施用羊粪土壤动物更加丰富多样,大棚管理下比露天环境更适合土壤动物的生存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种植园 大棚 粪肥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6
作者 苟丽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1年第7期366-366,368,共2页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班主任的地位在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和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就会导致在班级管理和小学生教育上出现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现在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班主任的地位在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和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就会导致在班级管理和小学生教育上出现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现在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工作问题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植物篱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苟丽琼 张小芳 +2 位作者 罗熳丽 肖玖金 张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844-4852,共9页
为了解农田地梗植物篱种植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分离法,于2016年5月和8月,分别对垂直距植物篱0 m(D0)、1 m(D1)、5 m(D5)处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共采集土壤动物3 164只,分属2门8纲18目44类... 为了解农田地梗植物篱种植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分离法,于2016年5月和8月,分别对垂直距植物篱0 m(D0)、1 m(D1)、5 m(D5)处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共采集土壤动物3 164只,分属2门8纲18目44类,其中D0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最高,为1 457只,D1与D5次之,分别为987只和720只。在5月和8月,D0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与D1和D5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同距离间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仅在5月差异性显著(p<0.05),8月不同距离间差别不大(p>0.05);8月D5与D0比较,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各样地密度-类群指数均不具显著差异(p>0.05);5月土壤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D5与D1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8月D5与D0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动物个体数和平均密度在不同土层差异显著(p<0.05),且呈现表聚性特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综上,植物篱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土壤动物平均密度、类群数以及多样性指数,有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土壤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芍药有效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8
作者 苟丽琼 姜媛媛 +4 位作者 吴一超 佘启惠 胡青青 杨程 张利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22-4029,共8页
芍药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丹皮酚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消炎保肝、解痉镇痛、抗惊厥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由于其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生长周期长,市场上出现了芍药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 芍药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丹皮酚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消炎保肝、解痉镇痛、抗惊厥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由于其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生长周期长,市场上出现了芍药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本综述将从芍药资源分布及生长特性、有效成分、药理活性及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芍药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中药六神曲消化酶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9
作者 朱柏雨 杨程 +3 位作者 姜媛媛 苟丽琼 佘启惠 张利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763-3767,共5页
六神曲是由青蒿、辣蓼、苍耳草、赤小豆、苦杏仁、面粉和麦麸等经天然发酵制成的中药曲剂,为常用发酵中药,其含有丰富的消化酶、挥发油和苷类等多种成分,具有健胃消食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呕吐泻利及其他饮食不良引起的症状... 六神曲是由青蒿、辣蓼、苍耳草、赤小豆、苦杏仁、面粉和麦麸等经天然发酵制成的中药曲剂,为常用发酵中药,其含有丰富的消化酶、挥发油和苷类等多种成分,具有健胃消食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呕吐泻利及其他饮食不良引起的症状,是治疗肠胃疾病的特效药物。目前关于六神曲的研究主要包括消化酶、生物活性、制作工艺以及质量标准的建立等方面。本综述以六神曲的应用为基础,对近年来关于六神曲的消化酶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六神曲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 发酵 消化酶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雪胆属植物的组织培养与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佘启惠 姜媛媛 +3 位作者 杨程 苟丽琼 朱柏雨 张利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70-1375,共6页
雪胆属植物中含有丰富的三萜皂苷类成分,同时因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等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雪胆属植物深入研究的不断展开,其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缓解雪胆属植物资源匮乏的状况,为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 雪胆属植物中含有丰富的三萜皂苷类成分,同时因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等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雪胆属植物深入研究的不断展开,其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缓解雪胆属植物资源匮乏的状况,为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综述对雪胆属植物的组培和栽培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并对雪胆属植物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雪胆属植物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胆属 组织培养 栽培 开发利用
原文传递
川红花籽油理化性质及抑菌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柏雨 李亚波 +3 位作者 姜媛媛 佘启惠 苟丽琼 张利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418-5423,共6页
以溶剂浸出法提取川红花籽油,并测定了理化性质,再分别通过琼脂扩散法,检测川红花籽油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OH能力以及还原力,评价其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川红花籽含油率为20.56%,酸值为2.32 mg KOH/g,碘值为139.27 g I... 以溶剂浸出法提取川红花籽油,并测定了理化性质,再分别通过琼脂扩散法,检测川红花籽油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OH能力以及还原力,评价其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川红花籽含油率为20.56%,酸值为2.32 mg KOH/g,碘值为139.27 g I·100-1·g-1,皂化值为197.41 mg KOH/g,过氧化值为7.31 mmol/kg,不皂化物为10.5 g/kg。当川红花籽油浓度为15%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66 mm,11.09 mm,9.91 mm和10.29 mm,清除DPPH自由基,·OH的半数浓度(IC50)分别为2.7%、0.43%,同时具有一定的还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红花籽油 理化性质 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丹参花粉离体萌发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青青 王涛 +3 位作者 姜媛媛 杨程 苟丽琼 张利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21-2629,共9页
以BK为基本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山东丹参、川丹参花粉离体培养,以花粉萌发率为响应指标,研究培养温度、蔗糖浓度、硼酸浓度与萌发率之间的响应面关系,优化花粉离体培养的条件。研究结果:温度、蔗糖浓... 以BK为基本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山东丹参、川丹参花粉离体培养,以花粉萌发率为响应指标,研究培养温度、蔗糖浓度、硼酸浓度与萌发率之间的响应面关系,优化花粉离体培养的条件。研究结果:温度、蔗糖浓度和硼酸浓度对山东丹参和川丹参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5),响应面优化后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山东丹参BK+温度21.87℃+蔗糖151.20 g/L+硼酸273.83 mg/L,花粉萌发率的理论值为90.30%;川丹参BK+温度26.28℃+蔗糖133.81 g/L+硼酸237.71 mg/L,花粉萌发率的理论值为68.19%。验证得到二者萌发率分别为89.65%、66.31%。试验确立的数学模型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对偏差较小分别为-1.8%、-2.2%,可正确预测培养条件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同时验证了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丹参花粉离体培养条件优化方法模型的可靠性。该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丹参花粉体外保存、人工控制授粉、选育优良杂交新品种以及川丹参不育机制的研究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花粉 萌发率 培养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