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的“功”与“过” 被引量:32
1
作者 苑利 顾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遗拥有丰富的多样性内涵,所以,它本身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非遗介入旅游,不但可以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景区吸引力,同时,还可以凭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遗拥有丰富的多样性内涵,所以,它本身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非遗介入旅游,不但可以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景区吸引力,同时,还可以凭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展示以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体系 景区 非遗 多样性 吸引力 文化内涵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苑利 顾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62,共5页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科学分类,是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规律、传承规律的第一步。目前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均存在不同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展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规律...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科学分类,是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规律、传承规律的第一步。目前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均存在不同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展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规律出发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分法"基本上可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系统混乱且互不兼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 七分法 三分法 系统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遗产学学科建设所面临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被引量:16
3
作者 苑利 顾军 徐晓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3,共8页
农业遗产学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有三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是农业遗产、为什么保护农业遗产以及怎么保护农业遗产?如果说第一个层面解决的是农业遗产本体论的问题的话,那么,第二个、第三个层面解决的主要是农业遗产价... 农业遗产学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有三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是农业遗产、为什么保护农业遗产以及怎么保护农业遗产?如果说第一个层面解决的是农业遗产本体论的问题的话,那么,第二个、第三个层面解决的主要是农业遗产价值论以及农业遗产保护方法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遗产 学科建设 基本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商业化经营 被引量:50
4
作者 苑利 顾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21,共2页
从表现形式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体可分为"可进入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不可进入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入市场并进行商业化经营,关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自身。只要遵循非物质... 从表现形式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体可分为"可进入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不可进入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入市场并进行商业化经营,关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自身。只要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原来走市场的继续走市场,原来不曾走过市场的尽量不要走市场,而介乎于两者之间者在进入市场时如果能谨慎从事,通常都不会出现太大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开发确有矛盾的一面,但只要将"保护"与"开发"工作分开来做,就很容易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可以说,"分别实施"是化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矛盾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商业化经营 产业化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8
5
作者 苑利 顾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3 124,共5页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与传承者,传承人的遴选与认定将直接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永续传承。要想保护好这笔人力资源,就要按规律办事,对个体传承型、团体传承型和群体传承型传承人施以不同形式的保护。同时应竭力避免以政...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与传承者,传承人的遴选与认定将直接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永续传承。要想保护好这笔人力资源,就要按规律办事,对个体传承型、团体传承型和群体传承型传承人施以不同形式的保护。同时应竭力避免以政府取代传承人之行为的发生,否则不但会打击传承人的积极性,同时也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带来"保护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管理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被引量:17
6
作者 苑利 顾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传统农业耕作技艺的传承、传统农作物品种的保护、传统农业生产制度的坚守、传统农耕信仰的维系、遗产地生态环境的治理以及...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传统农业耕作技艺的传承、传统农作物品种的保护、传统农业生产制度的坚守、传统农耕信仰的维系、遗产地生态环境的治理以及传统农耕技艺人才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 被引量:116
7
作者 苑利 顾军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11期118-128,共11页
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物质类文化遗产有着很大不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必须秉承以下十项基本原则: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物质化”原则;②以人为本原则;③整体保护原则;④活态保护原则;⑤民间事民间办... 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物质类文化遗产有着很大不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必须秉承以下十项基本原则: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物质化”原则;②以人为本原则;③整体保护原则;④活态保护原则;⑤民间事民间办与多方参与原则;⑥原真性保护原则;⑦多样性保护原则;⑧精品保护原则;⑨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则;⑩保护与利用并举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原则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评估的三个标准 被引量:11
8
作者 苑利 顾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137-139,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门技术含量颇高的学问。保护得好便是保护,保护得不好便是破坏。在长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炼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评估三标准:一是通过保护是否保住了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DNA;二是通过保护是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门技术含量颇高的学问。保护得好便是保护,保护得不好便是破坏。在长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炼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评估三标准:一是通过保护是否保住了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DNA;二是通过保护是否保住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三是通过保护是否促进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学保护 评估标准 传统文化DNA 文化多样性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空间类遗产的普查申报以及开发活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苑利 顾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年第4期63-71,共9页
通过文化空间一词中的空间和时间含义以及"文化空间"一词的特指的分析,对"文化空间"类遗产项目进行界定,只有在某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异常丰富,又不可能将它们割裂开来,或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文化空间一词中的空间和时间含义以及"文化空间"一词的特指的分析,对"文化空间"类遗产项目进行界定,只有在某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异常丰富,又不可能将它们割裂开来,或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关系极为密切,不实施整体保护无法说清其内部联系时,才可启用"文化空间"类别。在对文化空间遗产普查和申报过程中,注意同一文化空间内各遗产间的文化联系,并对这些遗产实施整体调查与申报。文化空间类遗产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于一身,更具景观价值,具有开发的可行性,而对文化空间遗产的开发,目前国内主要有生态博物馆、民俗村、文化生态保护区几种模式,对这些文化空间必须实施整体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遗产 普查申报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可以创新(三人谈) 被引量:12
10
作者 苑利 张勃 黄龙光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究竟是否需要创新,这一问题并不能够笼统地来回答。站在传承人的视角看,传承人的本职工作就是传承,这是传承人必须履行的历史使命,但这并不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只能亦步亦趋地刻板传承而不... 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究竟是否需要创新,这一问题并不能够笼统地来回答。站在传承人的视角看,传承人的本职工作就是传承,这是传承人必须履行的历史使命,但这并不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只能亦步亦趋地刻板传承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创新,而是要求他们在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使用原料上保持不变,其他变化与自由发挥并不在禁止之列。具体来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区别对待:非遗保护工作必须创新,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般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创新,列入各级非遗名录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不能追求创新。对于需要而且可以创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需要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是其本土持有人,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一种灵活的双轨机制,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在面对游客等外来者展演的同时,当地人也有在社区内部面向自我的真实传承。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一定要在适度原则下进行,在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对原生态、原真性前提下,合理创新,适度创新。美国公众民俗学理论与实践具有清醒的反客体化意识,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将公众凝聚起来,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人 传承 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初探 被引量:10
11
作者 苑利 顾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6-19,共4页
在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申报过程中,我们所说的农业文化遗产是特指各种农耕技术、农耕经验、农耕制度、农耕信仰、农业品种均比较健全、比较完备,且这些传统又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统农耕文明发祥地或传统农耕文明集散地。在农业文化遗... 在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申报过程中,我们所说的农业文化遗产是特指各种农耕技术、农耕经验、农耕制度、农耕信仰、农业品种均比较健全、比较完备,且这些传统又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统农耕文明发祥地或传统农耕文明集散地。在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遴选过程中,我们应重点考察这里是否具有高超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否保留有一定数量的传统品种,是否保留有一套严密而高效的农业管理制度,是否保留有传统的农业信仰方式以及与这些信仰息息相关的传统仪式、传统节日等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由于农业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以一定的区域形式申报的,因此还要充分考虑到这里的农耕文化是否与其所处环境和谐相处,并能够巧妙地利用自然以实现农业的丰产丰收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概念 属性 入选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什么让原生态保护理念无法真正落实——谈非遗学学科建设滞后给非遗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苑利 顾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81,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原生态保护。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但在实际工作中,非遗保护口号震天,但很难真正落实。其根源在于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仁们多半只会从自己原有学科——艺术学、民俗学、经济学抑或是文物学的视角,而...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原生态保护。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但在实际工作中,非遗保护口号震天,但很难真正落实。其根源在于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仁们多半只会从自己原有学科——艺术学、民俗学、经济学抑或是文物学的视角,而不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视角去评估非遗、保护非遗问题,而这些原有学科通常都是允许人们对非遗实施某种程度的改编或是改造,这就直接导致了原生态保护理念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根本得不到真正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学科建设 原生态 保护理念 落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录》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被引量:39
13
作者 苑利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8,共6页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关注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随着《名录》颁布,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爱。但过分的关爱往往会转化成冲击,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造成冲击。冲...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关注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随着《名录》颁布,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爱。但过分的关爱往往会转化成冲击,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造成冲击。冲击可能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的诱惑;二是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的过分“关爱”;三是来自知识界的过分“热心”。这些冲击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文化遗产的变样、走形,问题相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保护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申报的五项原则 被引量:8
14
作者 苑利 顾军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6-21,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决定于其原生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工作要重点发掘地域标志性文化事项,关注原生态文化和濒危遗产,剔除伪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要尽可能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隐含的各种信息全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决定于其原生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工作要重点发掘地域标志性文化事项,关注原生态文化和濒危遗产,剔除伪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要尽可能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隐含的各种信息全面地记录并保存下来,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查 申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5
15
作者 苑利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8-175,共8页
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大致有大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和小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之分。前者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农业生活经验;后者仅指农业生产经验。古代祖先所创造的这些农业文化遗产,不但使中国社会在数千年中实现... 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大致有大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和小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之分。前者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农业生活经验;后者仅指农业生产经验。古代祖先所创造的这些农业文化遗产,不但使中国社会在数千年中实现了超稳定发展,同时也基本上实现了对土地的永续利用。但随着化肥、农药等西方现代文明的进入,我们的土地仅在短短的30多年中,便已出现了硬化、板结、地力下降、酸碱度失衡、有毒物质超标等一系列问题,现代农业面临挑战。而我们所进行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际上就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将传统农业知识与经验系统地整理出来、传承下去,并为今后的农业文明发展提供一份参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于:(一)对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与经验实施有效保护。(二)对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实施全面保护。(三)对传统农业生产制度实施有效保护。(四)对传统农耕信仰、民间文学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综合保护。(五)对当地特有农作物品种实施有效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要抱有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必须将“俗信”与“迷信”严格区分开来,只要利大于弊,我们都应予以保护。(二)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秉持大农业文化遗产概念更利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三)打破陈旧观念,彻底澄清传统文化落后观。应该说,在现代化问题重重的今天,强调天人合一,永续利用的传统农耕技术,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四)在创立地域文化品牌时,找出该地域的灵魂———地域标志性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五)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学解读 被引量:46
16
作者 苑利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7-135,共9页
本文着重探讨了三方面的问题:一,什么是文化遗产,这一词汇发展的来龙去脉;二,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文化遗产;三,什么是文化遗产学,这门学科产生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视角与视野是什么。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特征 文化遗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1
17
作者 苑利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25,共6页
要想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按固有规律对其实施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保护好传承人是问题的关键。在处理"保护"与"经营"这对矛盾上,... 要想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按固有规律对其实施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保护好传承人是问题的关键。在处理"保护"与"经营"这对矛盾上,只要坚持历史上走市场的继续走市场、历史上不曾走市场的不要走市场、介乎两者之间的谨慎走市场的原则;在处理"保护"与"开发"这对矛盾上,只要秉承"保护"与"开发"可以"同时并举"、但务必"分别实施"的原则,通常都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必须重申的是,我们可以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但万不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专门伺候GDP的婢女。此外,要想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学会既能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发掘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学保护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的遗产价值认定问题 被引量:21
18
作者 苑利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9-124,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科学价值。但事实上,上述价值又绝非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独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制定一套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众多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科学价值。但事实上,上述价值又绝非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独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制定一套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众多传统文化事项中甄别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 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深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认识 被引量:20
19
作者 苑利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我们在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时,至少应准确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素: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不是由阶级或阶层决定的,而是以掌握传统知识、传统技能与传统技艺的多寡决定的;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历史的产物,... 我们在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时,至少应准确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素: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不是由阶级或阶层决定的,而是以掌握传统知识、传统技能与传统技艺的多寡决定的;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历史的产物,但同时又必须以活态的方式传承至今;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工艺、传统节日、传统仪式、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及文化空间八大方面。而那些与此有关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即或对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殊意义,也不能视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本要素 释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标准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苑利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1期135-138,共4页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载体,能否选拔出合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直接关系到这类中华文明活遗产能否得到传承的问题。分析和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的五大标准,指出被认定人所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祖先所创造的、...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载体,能否选拔出合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直接关系到这类中华文明活遗产能否得到传承的问题。分析和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的五大标准,指出被认定人所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祖先所创造的、必须亲自参与活态传承、必须原汁原味地传承、必须自觉传授给后人,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有资格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认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