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式PBL教学在“影像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王莹莹 冯蕾 +4 位作者 陈健 陶绍能 张晶 陈晓磊 苏贵平 《科技风》 2025年第9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结合临床实践的案例式PBL(基于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教学在医学影像学五年制本科生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月就读于皖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87名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目的:探讨结合临床实践的案例式PBL(基于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教学在医学影像学五年制本科生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月就读于皖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87名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名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式,研究组42名学生,采用案例式PBL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影像核医学考试成绩及对核医学课程教学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影像核医学”课程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影像核医学”课程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学生学习态度和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案例式PBL教学因其基于实际问题、剖析真实案例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积极性方面较传统教学具有更大优势,值得在“影像核医学”课程的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式PBL教学 基于问题导向 教学方式 影像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苏贵平 戴艳 +4 位作者 黄来全 蒋艺枝 耿良权 丁凯阳 黄东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及省立医院血液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术后是否感...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及省立医院血液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术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36例)和非感染组(28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病原菌进行菌型鉴定,并对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及血清细胞凋亡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3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从感染患者分离出病原菌共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66.67%)且以肺炎克雷伯杆菌(19.44%)为主,感染组患者外周血中CD4+水平(t=2.637,P<0.01)、CD4+/CD8+比值(t=8.223,P<0.01)、BCL-2蛋白表达(t=5.852,P<0.01)、BCL-2/BAX比值(t=14.56,P<0.01)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而感染组CD8+表达(t=2.285,P<0.01)、CRP水平(t=39.71,P<0.01)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感染组患者CD4+/CD8+比值与BCL-2/BAX比值呈正相关(r=0.341,P<0.05),血清CRP水平与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r=-0.362,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感染能够促进相关炎症因子和凋亡蛋白表达的上调,病原菌可能也参与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感染 细胞凋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术救治急危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5
3
作者 苏贵平 韦中玲 刘善浩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提高血浆置换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认识及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报道2例急危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异常,以血浆置换术为主要措施的救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昏迷多日的2... 目的:提高血浆置换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认识及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报道2例急危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异常,以血浆置换术为主要措施的救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昏迷多日的2例急危重患者通过血浆置换术等主要治疗措施均获成功救治。结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可以通过精神症状、发热和贫血等临床特征及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等实验室特点早期得到诊断,血浆置换术仍是最有效的主要治疗措施,即使对急危重患者昏迷多日也仍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紫癜 血栓性 血浆置换 危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2例
4
作者 苏贵平 王顺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首发症状 心包积液 少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韦中玲 黄东平 +3 位作者 苏贵平 汪兴洪 蒋艺枝 黄来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01年08月-2014年01月收治的9例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01年08月-2014年01月收治的9例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75岁,中位年龄为48岁;8例单侧乳腺受累,1例累及双侧乳腺;Ann arbor分期为I E期2例,II E期7例;所有患者均无B组症状;国际预后指数0分6例,1分3例;生发中心(GCB)型2例,非生发中心(non-GCB)型7例;伴双重打击(Double-Hit)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确诊,其中3例行空芯针活检,5例行包块切除术,1例行改良根治术明确诊断。1例行单纯乳腺癌根治切除术;1例行单侧乳腺切除术联合化疗;1例活检后放弃治疗;1例行包块切除联合化放疗;5例行包块切除联合化疗;9例中1例进行中枢预防PBDLBCL,其中一线化疗后6例获得CR,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3例复发,5例死亡。结论:PBDLBCL多发于女性,病理类型以non-GCB伴Double-Hit型为主;空芯针取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PBL的诊断。治疗以R-CHOP或CHOP类方案化疗和(或)联合放疗为主,辅以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PBL中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姚军萍 汪兴洪 苏贵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MM组和20例对照组患者骨髓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和分布。结果:MM组HIF-...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MM组和20例对照组患者骨髓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和分布。结果:MM组HIF-1α蛋白高表达(72.50%),显著高于对照组(35.00%),P<0.001;MM组VEGF蛋白表达率(67.5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0%),P<0.05;HIF-1α在MM中的阳性表达与VEGF的高表达呈正相关(rs=0.529)。结论: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M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两者呈正相关,HIF-1α蛋白可能以转录激活的形式上调VEGF基因的表达,诱导血管生成,促进了MM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VEGF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ns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合胜 徐又海 +1 位作者 黄东平 苏贵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Evan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7例成人Evans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激素加或不加静脉丙种免疫球蛋白作为初始治疗,13例患者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4例对激素耐药,随... 目的:探讨成人Evan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7例成人Evans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激素加或不加静脉丙种免疫球蛋白作为初始治疗,13例患者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4例对激素耐药,随后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患者获得CR和PR。结论:Evans综合征病情反复,综合治疗可以提高Evans综合征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NS综合征 溶血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蒋艺枝 戴艳 +4 位作者 苏贵平 黄来全 韦中玲 刘善浩 黄东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8例各种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早期感染的发生和治疗情况。结果:28例患者在移植早期27例(96.4%)发生了不同程度的...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8例各种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早期感染的发生和治疗情况。结果:28例患者在移植早期27例(96.4%)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生中位时间6.9 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发生感染率无显著差别,重症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HSCT后早期感染发生率高,临床尤其要注重Allo-HSCT后早期感染的预防、鉴别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病原菌 重症感染 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泼尼松龙分层治疗非血缘脐血移植植入前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来全 严家炜 +5 位作者 韦中玲 戴艳 苏贵平 蒋艺枝 孙自敏 黄东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48-455,共8页
目的:研究甲基泼尼松龙(MP)分层治疗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患者植入前综合征(PES)的疗效及对UCBT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1月至2015年3月于本中心接受UCBT的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单份UCBT7例,双份UCBT1例;急性... 目的:研究甲基泼尼松龙(MP)分层治疗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患者植入前综合征(PES)的疗效及对UCBT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1月至2015年3月于本中心接受UCBT的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单份UCBT7例,双份UCBT1例;急性髄系白血病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强化清髓方案行移植前预处理,其中采用分次全身照射(sTBI)7例,非sTBI1例。PES采用MP分层治疗,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案均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短程霉酚酸酯(MMF),随访截止日期为2016年8月31日。结果:8例UCBT患者移植早期均发生PES,PES累积发生率为100%。发生PES时C反应蛋白(CRP)峰值明显高于预处理阶段、PES控制后及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aGVHD)时的CRP水平(P<0.05),接受MP0.5mg·kg^(-1)·d^(-1)及MP1mg·kg^(-1)·d^(-1)治疗的患者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采用MP治疗PES疗效确切。接受甲基泼尼松龙分层治疗的患者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累积植入率及Ⅱ~Ⅳ度急性GVHD、Ⅲ~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例患者UCBT后100d均发生感染,其中细菌感染率75%,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生率100%;无EB病毒(EBV)感染;接受MP0.5mg·kg^(-1)·d^(-1)治疗组细菌感染发生率50%,MP1mg·kg^(-1)·d^(-1)治疗组为100%,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至随访截止,总生存期(OS)及总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UCBT后PES发生率较高,MP对UCBT后PES的治疗效果确切,且根据患者PES症状严重程度进行MP分层治疗可能减少患者感染等移植并发症,提高患者UCBT的移植疗效,延长患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前综合征 甲基泼尼松龙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中玲 黄来全 +3 位作者 戴艳 苏贵平 蒋艺枝 黄东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9-754,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在2013年7月我科确诊的1例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患者系39岁女性,以多发皮下结节为主要临床特点,皮肤活检病理检查免疫表型为CD20^...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在2013年7月我科确诊的1例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患者系39岁女性,以多发皮下结节为主要临床特点,皮肤活检病理检查免疫表型为CD20^-、CD3^+、CD4^-、CD8^-、CD56^+、TIA^-1^+、Ki^-67^+(约60%);浆细胞κ^+(部分)/λ^+(部分);组织细胞CD4^+、CD68/PGM1^+;βF1^-、EB病毒EBER原位杂交检查阴性。结果:给予包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获得疾病缓解,于2014年2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14 d粒细胞稳定植入,12 d血小板稳定植入。术后随访,缓解至今。结论: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容易误诊,疾病呈侵袭性,临床进展快,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治疗有一定疗效,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左旋门冬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蛋白S、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汤荣华 方芳 +1 位作者 苏贵平 陆进明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蛋白S(PS)、和D-二聚体(D-D)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9例SLE活动期患者及25名健康体检者血浆TpP,凝固法检测PS,免疫比浊法检测D-D,并分析29例活动期患... 目的观察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蛋白S(PS)、和D-二聚体(D-D)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9例SLE活动期患者及25名健康体检者血浆TpP,凝固法检测PS,免疫比浊法检测D-D,并分析29例活动期患者和17例稳定期患者三项指标的变化关系。结果SLE患者TpP为8.36±6.01μg/ml,D-D 为1.65±0.74μg/ml,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TpP(2.05±0.48μg/ml)和D-D(0.39±0.16μg/ml)(P<0.05);而PS为36.0±17.8%。显著低于对上组的92.0±21.9%,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发现,治疗前活动期TpP(8.36±6.01μg/ml) 与稳定期TpP(3.01±2.4μg/ml)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资料显示,TpP、PS和D-D可能与SLE的发病相关,并对监测SLE疾病活动性,高凝,纤溶状态以及疾病的进程和改善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前体蛋白 蛋白S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脊液抗核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艳 汪兴洪 +3 位作者 陆进明 苏贵平 黄东平 张岱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脑脊液 (CSF)中抗核抗体 (ANA)的定量测定对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8例SLE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SF及血清中ANA滴度 ,同时进行CSF的常规、生化检测。对NPLE及非NPLE狼疮...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脑脊液 (CSF)中抗核抗体 (ANA)的定量测定对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8例SLE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SF及血清中ANA滴度 ,同时进行CSF的常规、生化检测。对NPLE及非NPLE狼疮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CSF糖、细胞数、氯化物无显著差异 ,NPLE患者CSF的ANA滴度≥ 1:10 0 ,阳性率高于非NPLE组 ;另外NPLE组血中ANA滴度显著高于非NPLE组 ,经治疗后NPLE组CSF中ANA滴度 1:10 0阳性率下降。结论 SLE患者CSF中ANA的定量检测 ,有助于NPLE的早期诊断 ,并为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 患者 CSF 滴度 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 显著差异 常规 参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对垂体性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兴洪 唐世超 +3 位作者 陆进明 黄东平 苏贵平 何晓彤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13,共1页
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已被国内外医学界采用多年。本文通过检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内分泌水平,探讨雄激素治疗再障时对其内分泌的影响、临床疗效及副反应。
关键词 雄激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性腺 内分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艳 方芳 +4 位作者 冯钢 苏贵平 黄来全 蒋艺枝 黄东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耐药的发生及与移植类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 目的:探讨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耐药的发生及与移植类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HSCT的患者18例,采用FQ-PCR法监测HCMV-DNA水平。HCMV-DNA阳性患者给予GCV抢先治疗。结果:8例患者发生HCMV感染(44.4%),其中7例为不全相合无关供体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者。发生HCMV感染的8例患者中有7人出现GVHD,其中出现Ⅲ度及以上GVHD有5例(71.4%),均为UCBT者。GCV耐药2例,均为UCBT后。结论:UCBT患者HCMV感染及GCV耐药高,GVHD与HCMV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人巨细胞病毒 更昔洛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HOP联合鞘内化疗治疗原发性乳腺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中玲 黄来全 +1 位作者 苏贵平 黄东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典型原发乳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是原发于乳腺组织的恶性淋巴瘤,临床罕见,以无痛性乳腺包块为...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典型原发乳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是原发于乳腺组织的恶性淋巴瘤,临床罕见,以无痛性乳腺包块为常见症状,诊断依赖病理检查,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无标准治疗方案,可采用手术、化疗、放疗或联合治疗。结论: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淋巴瘤无特异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诊断主要依赖空芯针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合组织化学染色明确,PET/CT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治疗前后病情全面评估。手术切除治疗对患者无益,化疗和(或)放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加入利妥昔单抗和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有助于预防淋巴瘤中枢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病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合胜 刘善浩 +5 位作者 苏贵平 姚军萍 靳小可 徐又海 杨玉琼 齐晶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3-24,27,共3页
目的:探讨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9例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 目的:探讨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9例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资料均符合血管外溶血.通过诊断性治疗8例患者达缓解和部分缓解而确诊;1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Coombs试验阴性转为阳性而确诊.结论: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容易误诊,诊断性治疗有助于尽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MBS试验 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军萍 苏贵平 +1 位作者 何合胜 黄来全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14-215,共2页
关键词 VTD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4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东平 汪兴洪 苏贵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7例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予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剂量为5~30 mg/d,用药时间11~108 d,中位数为23 d,分析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特点、感染部位、... 目的:观察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7例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予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剂量为5~30 mg/d,用药时间11~108 d,中位数为23 d,分析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特点、感染部位、疗效及治疗药物副作用。结果: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70.2%。不良反应包括寒战、高热、低钾血症、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结论:只要合理应用,并积极防治其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仍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AATP诊断问题的商榷(附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晓彤 唐世超 +1 位作者 尤宁 苏贵平 《中级医刊》 1993年第8期16-18,共3页
对18例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进行了临床分析。所有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均<6个/片(3cm×1.5cm),血小板数<50×10~3/L,均有不同程度的多部位出血。其中15例贫血者贫血程度与出血量成正比,9侧患者存在... 对18例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进行了临床分析。所有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均<6个/片(3cm×1.5cm),血小板数<50×10~3/L,均有不同程度的多部位出血。其中15例贫血者贫血程度与出血量成正比,9侧患者存在可能病因,3侧患者的PAIg及PAC_3阳性。该结果提示部分AATP的病因与某些药物、感染、辐射线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且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认为AATP宜为阶段性诊断,对原因不明者应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低巨核细胞性 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A方案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中玲 苏贵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64-568,共5页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吡喃阿霉素(THP)、阿糖胞苷(Ara-C)三药联合(HTA)方案治疗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5例初诊AML患者给予HTA方案诱导化疗1个疗...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吡喃阿霉素(THP)、阿糖胞苷(Ara-C)三药联合(HTA)方案治疗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5例初诊AML患者给予HTA方案诱导化疗1个疗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统计完全缓解(CR+CRi)、部分缓解(PR),总有效(OR)(CR+PR)的情况。以在我科行DA方案诱导化疗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结果:HTA组15例患者1个疗程达CR为11例,PR为2例,OR为13例;DA组23例患者1个疗程达CR为14例,PR为3例,OR为17例。HTA组CR情况略优于D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A方案可作为初诊AML诱导治疗方案之一,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高三尖杉酯碱 阿糖胞苷 吡喃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