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要求、挑战及路径
1
作者 苏勋强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66,共6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全民性、全面性、差异性和渐进性的内在要求,也要清醒认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道路上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全民性、全面性、差异性和渐进性的内在要求,也要清醒认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道路上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分配制度不完善等现实挑战。为此,必须切实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来缩小区域差距,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以大力加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力资源,以提供高质量就业机会保证稳定收入,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内在要求 现实挑战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个维度把握共同富裕思想的逻辑理路
2
作者 苏勋强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4,共6页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长期追寻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浸润于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质,深蕴理论厚度,镌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积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底...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长期追寻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浸润于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质,深蕴理论厚度,镌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积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底蕴,饱含历史温度,昭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怀。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淬砺于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的奋斗征程,标识实践广度,见证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奋斗征程。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也具有强烈的时代诉求,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特点和优点,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共同作用的智慧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商谈视角下领导者化解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冲突的方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熊琳 苏勋强 段成名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正义理论学说由结果正义向程序正义转向,但程序正义的逻辑起点中存在的对根植于生活世界中的个体特殊性以及环境复杂性的评估不足等弊病,难以避免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间的冲突。从主体认知、运行环境、程序重叠层面来看... 20世纪60年代以来,正义理论学说由结果正义向程序正义转向,但程序正义的逻辑起点中存在的对根植于生活世界中的个体特殊性以及环境复杂性的评估不足等弊病,难以避免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间的冲突。从主体认知、运行环境、程序重叠层面来看,认识虚妄与结果异化是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冲突的一般表现形态,而深究其理,个体动机多元性、个体禀赋差异性以及协调机制缺场是影响程序运行结果的重要因素。哈贝马斯提出的理性商谈理论为化解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间的冲突带来了启示,即领导者应在理性商谈视角下,立足个体差异与组织环境,从坚持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辩证统一的价值追求、营造理性商谈与反思平衡互促共进的制度环境、构建基本功能与附加功能衔接配合的程序链条三个维度入手,破解由个体差异、机制失调引发的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程序正义 结果正义 理性商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理、价值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叙事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勋强 李银兵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7,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性特征的高度概括,明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其他现代化的最大特点和优点。而对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最大特点和优点进行科学叙事,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真理性、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性特征的高度概括,明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其他现代化的最大特点和优点。而对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最大特点和优点进行科学叙事,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真理性、价值性和实践性以及三者的整体性属性来显现。具体而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以事实、规律与行动三要素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为中国式现代化真理性内在本质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以凸显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的人民中心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价值诉求;兼具真理性和价值性于一体的实践自觉,在厘清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并联式与串联式发展过程、中国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及其重心中,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发展动力和源泉。真理力量、价值道义与实践旨归,形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结构和实践功能。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过程和结果的完美结合,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最好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人民中心论 实践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涵、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勋强 李银兵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17,共8页
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共同的期盼,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要求,更是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丰富的理论旨趣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向的实践整体。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集全民富裕与全面富裕、渐进富裕与共建富裕、共同富裕与个人... 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共同的期盼,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要求,更是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丰富的理论旨趣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向的实践整体。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集全民富裕与全面富裕、渐进富裕与共建富裕、共同富裕与个人富裕等辩证关系于一身,在其内存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重逻辑指引下,不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践向纵深发展。因此,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发挥社会主义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为表征的共同富裕实践路向,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中,定能实现以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理论逻辑 实践指向 目标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赜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勋强 李银兵 《学理论》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由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武器和重要保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在党的治国理政实践和思想文化领域中,在经济社会...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由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武器和重要保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在党的治国理政实践和思想文化领域中,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不断发展壮大。科学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刻内涵,需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创造历史伟业,把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价值意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立场,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导向,凸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丰富与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勋强 程颖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年第6期11-12,共2页
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主义最伟大的思想内容,其在中国实践、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化、大众化以及时代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本文着重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了我国在践行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大众化的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时代化 大众化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邓小平农村扶贫思想
8
作者 程颖 苏勋强 《戏剧之家》 2018年第5期217-217,共1页
邓小平的农村扶贫思想对于新时期来说有很重要的时代价值。他的扶贫思想不仅立足现在的国情而且还放眼世界,对中国农村贫困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邓小平凭借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邓小平的农村扶贫思想对于新时期来说有很重要的时代价值。他的扶贫思想不仅立足现在的国情而且还放眼世界,对中国农村贫困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邓小平凭借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摆脱贫困,为了摆脱贫困,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用发展的思路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邓小平的扶贫思想为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农村扶贫思想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三重逻辑探析
9
作者 苏勋强 吴金晏 李银兵 《老区建设》 2022年第19期19-26,共8页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长期追寻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明确国家独立与人民富强、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生活富裕、全体人民富裕与少数人富裕等多重关系中,始终...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长期追寻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明确国家独立与人民富强、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生活富裕、全体人民富裕与少数人富裕等多重关系中,始终保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不断夯实了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梦想、伟大目标、伟大斗争和伟大工程战略部署指导下,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条主线,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这个核心问题,在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因此,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也具有强烈的时代诉求,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特点和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研究回眸与前瞻
10
作者 苏勋强 李银兵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8-26,共9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共同富裕的主要内涵、生成逻辑、现实意义、破解难点、践行路径等方面展开了多维研究,成果丰硕。但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阈限和薄弱之处,对中国共产党...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共同富裕的主要内涵、生成逻辑、现实意义、破解难点、践行路径等方面展开了多维研究,成果丰硕。但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阈限和薄弱之处,对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演进历程研究还有待完善,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时代意蕴研究也有待加强。未来应该结合党的奋斗历程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内容,不断创新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野,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思想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共同富裕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百年奋斗中坚持人民至上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勋强 程银 《大连干部学刊》 2022年第4期31-37,共7页
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核心内容,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应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关联来把握党百年奋斗坚持人民至上经验的精髓要义。从理论逻辑来看,坚持人民至上表明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洞悉... 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核心内容,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应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关联来把握党百年奋斗坚持人民至上经验的精髓要义。从理论逻辑来看,坚持人民至上表明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洞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思想的吸收再创造,对党的为民初心的丰富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压力和挑战,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和牺牲,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从实践逻辑来看,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坚持人民至上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勋强 《大连干部学刊》 2021年第12期38-44,共7页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凝聚起复兴伟业的磅礴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程,深刻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凝聚起复兴伟业的磅礴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程,深刻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学术界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实践发展、价值意义等方面。相关研究更好说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来源和发展趋势,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意义。今后学界还要不断拓展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和拓展研究视野,以世界眼光研究问题,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研究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以人民为中心 百年奋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勋强 方大云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3年第4期81-84,共4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核心课程,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进程中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是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生命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培育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起...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核心课程,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进程中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是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生命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培育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学校、教师方面来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采取相应措施来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真正把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地落实,力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职业道德 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中坚持人民至上三维探赜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勋强 张晓敏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0-16,共7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当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民至上理念,充分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的... 坚持人民至上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当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民至上理念,充分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的人民观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扶贫论述中人民观的创新发展。其深厚意蕴主要表现在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人民至上理念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主体力量是人民群众,价值取向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总结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中的人民至上理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提高贫困群众主体意识和脱贫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贫困地区各方面发展,稳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 人民至上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重逻辑探析
15
作者 苏勋强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8,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战略高度上进一步强调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性。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重点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从战略高度来弄清楚其内在逻辑和重大意...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战略高度上进一步强调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性。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重点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从战略高度来弄清楚其内在逻辑和重大意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扬奋斗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保障其他各方面顺利发展,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逻辑。中国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彰显党的初心使命,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构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逻辑。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完善党的建设制度规范体系,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构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的建设 伟大工程 全面从严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成逻辑
16
作者 苏勋强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8-14,共7页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应在理论、历史、实践三个逻辑向度相统一中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核心要义。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百年来中国反贫困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
17
作者 苏勋强 冯玉婷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2-56,共5页
消除贫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充分体现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思想的理论来源,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反贫困的制... 消除贫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充分体现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思想的理论来源,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反贫困的制度前提,大力发展生产力,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反贫困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在反贫困事业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传承并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消灭统治剥削阶级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形成了党的反贫困丰富经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反贫困的有力保障,社会主义制度是反贫困的重要基础,发展产业经济是反贫困的动力来源,精准施策是反贫困的核心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贫困理论 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