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油HCCI发动机串联复合涡轮废气能量分配研究
1
作者 林钰梅 张珊珊 +1 位作者 邬斌扬 苏万华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更好地进行复合涡轮匹配,对各工况下发动机排气能量利用进行研究,建立汽油均质充量压燃(HCCI)发动机热力学模型和串联复合涡轮系统数学模型,构建汽油均质压燃发动机一维仿真模型.基于数学模型计算所得复合涡轮参数,选择合适的复合... 为了更好地进行复合涡轮匹配,对各工况下发动机排气能量利用进行研究,建立汽油均质充量压燃(HCCI)发动机热力学模型和串联复合涡轮系统数学模型,构建汽油均质压燃发动机一维仿真模型.基于数学模型计算所得复合涡轮参数,选择合适的复合涡轮系统,并进行一维仿真验证.基于匹配结果对复合涡轮系统中的能量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所提出匹配方法选配的串联复合涡轮系统能够有效回收废气能量,实现整机性能提升,在转速为2200 r/min、平均指示压力(IMEP)为1.26 MPa时整机功率提高3.17 kW,整机效率改善2.49%;总结所得废气能量分配规律是:动力涡轮适用于转速高于1600 r/min及IMEP大于1.07 MPa工况,此时存在最优进气压力,使得动力涡轮所得废气能量有最佳废气能量占比,并使发动机整机效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均质充量压燃 串联复合涡轮系统 废气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储系统并网动态容量规划及运行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戚艳 王旭东 +3 位作者 陈淑婷 聂靖宇 邬斌扬 苏万华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2,共7页
针对电网中光储系统的容量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电网常规机组运行特性的光储系统并网动态容量规划模型。采用双层模型方法,上层规划以项目投资期间的光储系统、电网常规机组总成本为目标,通过灰狼算法求解,得到光储系统容量配置方案... 针对电网中光储系统的容量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电网常规机组运行特性的光储系统并网动态容量规划模型。采用双层模型方法,上层规划以项目投资期间的光储系统、电网常规机组总成本为目标,通过灰狼算法求解,得到光储系统容量配置方案,作为下层模型的输入;下层优化以光储并网后的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通过MATLAB调用Cplex的分支定界算法求解,得到光伏、蓄电池、电网常规机组调度方案,作为上层模型的输入。上下层循环迭代,直至满足收敛条件,实现光储系统容量的动态规划。最后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兼顾了电网常规机组能耗,得到了经济性最优的光储系统容量配置方案以及光储并网运行调度策略,从而降低电网的发电成本,提升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 常规机组 容量规划 双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串联复合涡轮储能优化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震 张珊珊 +1 位作者 邬斌扬 苏万华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1-618,共8页
针对发动机串联复合涡轮发电系统储能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SAPSO)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方法,增强发电系统功率的捕获能力。此外,采用混合储能系统(HESS)替代单一蓄电池储能,实现电能的高效、稳定存储。通过... 针对发动机串联复合涡轮发电系统储能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SAPSO)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方法,增强发电系统功率的捕获能力。此外,采用混合储能系统(HESS)替代单一蓄电池储能,实现电能的高效、稳定存储。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基于发动机串联复合涡轮发电的储能优化控制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控制方法在设定工况下的功率追踪性能以及混合储能系统的储能特性。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扰动观测法(P&O)控制方法,在所提的SAPSO-MPPT方法下,发电功率提高了190 W,响应时间缩短了0.15 s。同时,HESS能够有效追踪母线上的需求功率,电能回收效率高达95.3%。最后,基于Y24型改装发动机台架搭建了串联复合涡轮发电系统实验平台,对所提储能优化控制策略的节油潜力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SAPSO-MPPT+HESS储能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排气能量回收效率,优化后系统总热效率比原发动机提高了提高0.5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 串联复合涡轮发电系统 最大功率点追踪 混合储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柴油机排气电加热NO_(x)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昱卓 刘庚非 +1 位作者 邬斌扬 苏万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9-298,共10页
为解决重型柴油机在冷起动工况下的NO_(x)排放恶化问题,基于重型柴油机冷起动试验平台,自主设计了排气电加热系统,并研究了不同电加热功率对后处理后的NO_(x)排放和每度电可处理的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加热功率从2 kW升高至... 为解决重型柴油机在冷起动工况下的NO_(x)排放恶化问题,基于重型柴油机冷起动试验平台,自主设计了排气电加热系统,并研究了不同电加热功率对后处理后的NO_(x)排放和每度电可处理的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加热功率从2 kW升高至8 kW,NO_(x)排放逐渐降低,每度电可处理的NO_(x)排放逐渐升高;电加热功率固定为8 kW时,NO_(x)排放达到最低(140.3 mg/(kW·h)),相比原机减少了51.55%;电加热功率固定为2 kW时,每度电可处理的NO_(x)排放最多为1 900.8 mg.基于此,通过仿真进行排气电加热器控制策略的开发,控制策略引入NO_(x)转化效率和燃油消耗量作为判据,每度电可处理的NO_(x)排放增加了19.27%.此时,仅消耗0.21 kW·h电能,即可将后处理后的NO_(x)排放从274.76 mg/(kW·h)降低至231.42 m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机 排气电加热系统 NO_(x)排放 冷起动 NO_(x)转化效率 燃油消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口顺序喷射、稀燃、全电控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苏万华 林志强 +7 位作者 汪洋 谢辉 王江 裴毅强 费向阳 刘文胜 李红珍 王根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2-108,共7页
采用气口顺序喷射、稀燃、全电控柴油 /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方案 ,对斯太尔 WD6 15 .6 4增压非中冷柴油机进行了改装。试验结果表明 ,改装后的发动机 NOx、颗粒和 NMHC排放均达到了欧 排放指标。 CO和 HC(含甲烷 )可以通过后处理解决。
关键词 喷射 柴油发动机 天燃气发动机 双燃料发动机 稀燃 电子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INBUMP-HCCI复合燃烧放热特征及其对排放和热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苏万华 林铁坚 +2 位作者 张晓宇 裴毅强 赵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提出了基于多脉冲喷射和BUMP燃烧室的MULINBUMP HCCI复合燃烧技术。发动机试验和CFD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多脉冲喷射参数,特别是多脉冲喷射定时可以控制预混合气的形成,从而控制燃烧放热率。具有分布式放热率的工作过程的热效率与直喷式柴... 提出了基于多脉冲喷射和BUMP燃烧室的MULINBUMP HCCI复合燃烧技术。发动机试验和CFD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多脉冲喷射参数,特别是多脉冲喷射定时可以控制预混合气的形成,从而控制燃烧放热率。具有分布式放热率的工作过程的热效率与直喷式柴油机相当,但同时改善了NOx和碳烟排放。在不采用废气再循环的条件下,NOx排放在较低负荷时只有11×10-6,高负荷时也不超过250×10-6。碳烟排放始终小于0 5B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压燃 复合燃烧 柴油机 放热模式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高密度-低温燃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7
作者 苏万华 鹿盈盈 +6 位作者 于文斌 黄豪中 韩志强 赵霏阳 裴毅强 孙田 孙永亮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1-198,共8页
从柴油机燃烧过程控制的思想出发,解释了高密度-低温燃烧概念的内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充量密度在提高热容方面与EGR具有相同的作用.因此,低温燃烧使用较低的EGR率时就能实现很低的NOx和碳烟排放;另外,高充量密度促进了燃空混合率,特... 从柴油机燃烧过程控制的思想出发,解释了高密度-低温燃烧概念的内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充量密度在提高热容方面与EGR具有相同的作用.因此,低温燃烧使用较低的EGR率时就能实现很低的NOx和碳烟排放;另外,高充量密度促进了燃空混合率,特别是促进了燃烧后期的混合速率,极大地缩短了燃烧持续期,提高了指示热效率,高密度-低温燃烧的这一特征对柴油机高负荷和全负荷下实现高效、低排放运行具有突出的优势.研究结果还显示,充量密度对燃烧过程参数的影响是多重的,不同于传统柴油机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低温燃烧 高充量密度 废气再循环 可变气门定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流沿燃烧室中实现柴油喷雾稀扩散燃烧的混合气形成过程(英文) 被引量:8
8
作者 苏万华 汪洋 +2 位作者 余皎 赵昌普 林铁坚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4-368,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法的实验方案 ,采用增压式共轨喷油器 ,在定容燃烧实验装置内进行柴油喷雾形成、发展、撞壁和混合过程的实验。实验发现 ,燃油喷雾在燃烧室壁面的沉积可通过在壁面设置一个“限流沿”(BUMP) ,使之从壁面剥离 ... 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法的实验方案 ,采用增压式共轨喷油器 ,在定容燃烧实验装置内进行柴油喷雾形成、发展、撞壁和混合过程的实验。实验发现 ,燃油喷雾在燃烧室壁面的沉积可通过在壁面设置一个“限流沿”(BUMP) ,使之从壁面剥离 ,剥离后的壁面射流形成一个迅速扩散的二次空间射流 ,进而形成较均匀、较稀薄的混合气 ,它有利于减少碳烟和 N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流沿 柴油喷雾稀扩散燃烧 柴油机 燃烧 燃烧室 激光诱导荧光法 喷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壁面形状对撞壁射流气体混合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苏万华 林荣文 +1 位作者 谢辉 史绍熙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本文研究了燃烧室壁面形状对撞壁射流气体沿壁发展过程的影响。实验发现:射流气体撞壁后主要沿壁面发展,近壁区域会形成浓混合气层,并且混合很慢。本文提出两种方法:1)在壁面设置矩形凹槽,并且利用环境的气流运动加快射流气体的... 本文研究了燃烧室壁面形状对撞壁射流气体沿壁发展过程的影响。实验发现:射流气体撞壁后主要沿壁面发展,近壁区域会形成浓混合气层,并且混合很慢。本文提出两种方法:1)在壁面设置矩形凹槽,并且利用环境的气流运动加快射流气体的混合;2)在壁面上设置条形障碍物,使射流气体脱离壁面形成空间流动。另外,本文也模拟了OSKA-D燃烧系统中燃油撞壁后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形状 撞壁射流 气体混合过程 内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燃烧分析模型及其在柴油机燃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万华 史绍熙 +1 位作者 赵奎翰 岳勇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13-220,共8页
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分析模型,该模型利用台架实验数据计算燃空混合率、放热率、NO_x生成率等燃烧过程参数,研究燃烧系统参数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分析充量间传热传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本模型已用于天津动力机厂130柴油机燃... 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分析模型,该模型利用台架实验数据计算燃空混合率、放热率、NO_x生成率等燃烧过程参数,研究燃烧系统参数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分析充量间传热传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本模型已用于天津动力机厂130柴油机燃烧系统改进的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扩散燃烧阶段缸内空气与产物间紊流混合率可减少NO_x排放量,预计适当提高130柴油机空气涡流将会改善高、低转速工况的综合排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 分析模型 NOx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共轨蓄压式柴油机电控单体喷油器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万华 汪洋 +7 位作者 谢辉 孙芳 李绍安 曲大育 史绍熙 李兆政 唐居和 蒋金喜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2,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共轨蓄压式喷油规律可控的柴油机电控单体喷油器——PAIRCUI。这种喷油器基于蓄压式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喷射过程受电控单元控制,喷油速率受喷油器内部结构参数的控制。其结构简单,喷油定时灵活可调,对油泵及管... 介绍了一种新型共轨蓄压式喷油规律可控的柴油机电控单体喷油器——PAIRCUI。这种喷油器基于蓄压式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喷射过程受电控单元控制,喷油速率受喷油器内部结构参数的控制。其结构简单,喷油定时灵活可调,对油泵及管路的要求简单。PAIRCUI还具备实现高效率低排放燃烧过程的特性:高的平均有效喷射压力、预喷射及快速断油功能。喷油压力与发动机转速无关,但与发动机负荷有关。这些特性对改善发动机排放和燃油消耗是十分有益的。由于PAIRCUI采用标准的P或S系列喷油嘴并且其外形尺寸也按照P或S系列喷油器设计,因此在发动机上安装PAIRCUI燃油喷射系统十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轨 蓄压式 柴油机 喷油器 机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缸径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万华 史绍熙 +2 位作者 赵奎翰 王辉 王金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7-292,共6页
本文利用激光阴影法和气体模拟方法研究了中小缸径直喷式柴油机受限喷雾特性.实验发现燃烧室壁面对油束发展的干涉对柴油机燃空混合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当油束与壁面撞击时,出现一个强化紊流混合的过渡过程.此时喷雾锥角增大,空气卷吸率提... 本文利用激光阴影法和气体模拟方法研究了中小缸径直喷式柴油机受限喷雾特性.实验发现燃烧室壁面对油束发展的干涉对柴油机燃空混合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当油束与壁面撞击时,出现一个强化紊流混合的过渡过程.此时喷雾锥角增大,空气卷吸率提高.当油束沿壁面发展时,存在很大的近壁浓度梯度,但由于近壁区域低紊流强度和低浓度脉动,油束在垂直于壁面方向上扩散率比空间油束径向扩散率低得多,使浓混合气集中于壁面,形成相对稳定浓混合气堆积.壁喷出现之后,喷射诱导的气流运动在油束周围形成环涡运动,环涡运动抑制空气与燃烧产物的混合,使产物高温持续时间加长,NO_x排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雾化 燃油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气体模拟技术研究直喷式柴油机的燃油喷雾特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万华 史绍熙 +1 位作者 赵奎翰 王辉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7-102,共6页
本文利用气体模拟技术研究了直喷式柴油机的燃油喷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瞬态燃油喷雾的前端存在一个强烈的紊流混合前锋区,其后是浓度分布处于平衡状态的雾锥。雾锥轴线上的浓度随贯穿距离的增加而线性衰减;雾锥的径向浓度分布与剖面... 本文利用气体模拟技术研究了直喷式柴油机的燃油喷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瞬态燃油喷雾的前端存在一个强烈的紊流混合前锋区,其后是浓度分布处于平衡状态的雾锥。雾锥轴线上的浓度随贯穿距离的增加而线性衰减;雾锥的径向浓度分布与剖面至喷孔的距离有关,对于充分发展的雾锥,径向浓度不同于稳定自由射流的浓度分布,而服从指数型分布规律。当喷雾与壁面撞击时,可观察到紊流混合过程出现一个从强化到减弱的有利于混合的过渡过程,但过量壁喷会在壁面上出现浓混合气层的堆积,恶化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直喷式 燃油 喷雾 气体模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压力和燃烧室壁面干涉对喷雾混合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万华 赵奎翰 王金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作者在一个多功能模拟实验装置上,利用高速激光阴影法研究了喷射压力和燃烧室壁面干涉对喷雾混合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喷射压力对油束头部贯穿速度的影响不甚明显,但可显著增大油束锥角,增强喷射诱发的气流扰动,提高燃料与空... 作者在一个多功能模拟实验装置上,利用高速激光阴影法研究了喷射压力和燃烧室壁面干涉对喷雾混合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喷射压力对油束头部贯穿速度的影响不甚明显,但可显著增大油束锥角,增强喷射诱发的气流扰动,提高燃料与空气的混合速率。实验发现,当油束头部与壁面撞击时可增大油束锥角,提高燃空混合率。但过多地向壁面喷射燃油,将在壁面附近形成浓混合气的堆积,恶化混合。因此控制油束贯穿距离和壁面油量是组织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喷雾 压力 燃烧室 喷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行特性和生命周期理论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万华 邱俊松 +2 位作者 邬斌扬 陈淑婷 聂靖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1-382,共12页
综合能源系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经济性和低碳性对于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的运行调度同等重要,设备运行特性对IES运行调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设备运行特性与生命周期理论,构建考虑设备运行特性... 综合能源系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经济性和低碳性对于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的运行调度同等重要,设备运行特性对IES运行调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设备运行特性与生命周期理论,构建考虑设备运行特性的输入能源(柴油、天然气、系统内新能源机组、大电网输入电能)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库.基于碳排放数据库,考虑碳交易机制,建立IES经济低碳模型.该模型在考虑设备运行约束与系统能量转换特点基础上,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对系统运行进行优化,该优化目标中包含了运行成本与碳交易成本.通过算例分析与低碳模型、经济模型相比较,发现IES经济低碳模型能兼顾系统经济性和低碳性,能在以较低经济成本运行的同时,产生较少的碳排放.基于IES经济低碳模型,通过不同场景的对比分析,分析不同碳交易价格下的IES运行特性,得出碳交易价格变化与IES经济低碳运行的相关性,为碳交易价格的制定提供一定建议.考虑微型燃气轮机与柴油发电机运行特性,分析两类设备不同最大运行效率变化下IES经济低碳运行特点,从设备层面与系统层面基于运行效率变化对IES经济低碳运行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了最大运行效率变化对IES经济低碳运行的影响规律,为IES规划和运行优化提供一定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设备运行特性 生命周期碳排放 碳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低温柴油机燃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48
16
作者 苏万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8,共8页
本文以节能和超低排放为目标,先后开展了"早喷"预混压燃燃烧,稀扩散燃烧和复合燃烧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阐述了其基本技术路线、优势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作者课题组提出了柴油机燃烧过程混合和化学时间尺度控制及燃烧路径... 本文以节能和超低排放为目标,先后开展了"早喷"预混压燃燃烧,稀扩散燃烧和复合燃烧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阐述了其基本技术路线、优势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作者课题组提出了柴油机燃烧过程混合和化学时间尺度控制及燃烧路径控制概念,最终形成了高密度-低温燃烧理论,并在实验发动机上通过燃烧电子控制技术的创新实现了在欧Ⅴ排放水平上柴油机高热效率和简化或取消后处理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高密度-低温燃烧 热效率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内燃机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52
17
作者 苏万华 张众杰 +1 位作者 刘瑞林 乔英俊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实现车辆低碳排放和零污染控制,笔者比较了新能源车和内燃机的各自优势,指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内燃机仍将是汽车的主要原动力。本文总结了目前高效、节能、清洁的内燃机新技术,包括:先进燃烧技术、高增压和小型强化技术、多系统... 为实现车辆低碳排放和零污染控制,笔者比较了新能源车和内燃机的各自优势,指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内燃机仍将是汽车的主要原动力。本文总结了目前高效、节能、清洁的内燃机新技术,包括:先进燃烧技术、高增压和小型强化技术、多系统多变量控制技术、余热回收技术、智能停缸技术、缸内喷水技术等。最后指出,在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能源危机迫切的压力下,高效、清洁的内燃机新技术层出不穷,可挖掘潜力巨大,我国内燃机工业不可懈怠,自主发展高效清洁的内燃机是我国汽车工业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技术优势 发展潜力 新技术 高效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柴油机矩形环槽燃烧室形状对燃空混合过程影响的气体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万华 林荣文 +2 位作者 史绍熙 谢辉 沈颖刚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5-362,共8页
本文采用射流气体速度和浓度同步测量技术研究了燃烧室侧壁的矩形环槽对燃油喷雾的撞壁过程、燃油分布及其混合过程的影响,阐述了矩形环槽燃烧室改善小型直喷式柴油机性能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喷雾 燃烧室形状 混合 气体模拟 柴油机 燃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小缸径柴油机单孔直喷燃烧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万华 沈颖刚 +3 位作者 刘应龙 施启赢 黄叶舟 毛永锋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4-251,共8页
小缸径柴油机燃烧系统直喷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但仍面临实现柔和运行及降低有害排放产物的难题。燃烧室周边混合式燃烧系统具有工作柔和、变速适应性好等优点,但由于形成较多的壁面面膜,而使燃烧速率低,HC和微粒排放品质差。为此... 小缸径柴油机燃烧系统直喷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但仍面临实现柔和运行及降低有害排放产物的难题。燃烧室周边混合式燃烧系统具有工作柔和、变速适应性好等优点,但由于形成较多的壁面面膜,而使燃烧速率低,HC和微粒排放品质差。为此,本文研究了旋转流场中轴针喷嘴油束扩展与混合的特性,提出了利用油束控生效应加这混合,改善燃烧过区的概念。在S195涡流室柴油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单孔直喷式燃烧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节油,工作柔和和低排放等优点,可以成为实用的小缸径直喷式燃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系统 混合气 直接喷射 燃烧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双拖动示功图标定上止点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万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从拖动过程能量守恒方程出发,推导了热力损失角的近似表达式,证明拖动过程热力损失角主要决定于散热损失率与漏气热损失率之和的大小。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与近似表达式表示的规律一致;并发现,当总散热率在宽广的范围内变化时,高低两... 本文从拖动过程能量守恒方程出发,推导了热力损失角的近似表达式,证明拖动过程热力损失角主要决定于散热损失率与漏气热损失率之和的大小。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与近似表达式表示的规律一致;并发现,当总散热率在宽广的范围内变化时,高低两转速下的拖动示功图热力损失角的差值与其中一转速下的热力损失角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由此提出了利用双拖动示功图标定上止点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拖动 上止点 标定 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