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生物群-肠-脑轴”探讨复方抗焦虑胶囊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的抗焦虑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范文昕 姜婷月 +6 位作者 王宇 张鸽 芦艺凡 刘朦朦 李佳园 马仁芝 石晋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7,共13页
目的:观察复方抗焦虑胶囊对慢性束缚应激(CRS)模型大鼠焦虑样行为的干预作用,探究复方抗焦虑胶囊通过“微生物群-肠-脑轴”发挥抗焦虑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RS建立大鼠焦虑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地西泮,1 mg·k... 目的:观察复方抗焦虑胶囊对慢性束缚应激(CRS)模型大鼠焦虑样行为的干预作用,探究复方抗焦虑胶囊通过“微生物群-肠-脑轴”发挥抗焦虑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RS建立大鼠焦虑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地西泮,1 mg·kg^(-1))及复方抗焦虑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75、1.5、3 g·kg^(-1))。给药14 d后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旷场实验(OFT)、明暗箱实验(LDB)和埋珠实验(MBT)。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及结肠病理变化,尼氏(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结肠中功能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及闭合蛋白(Occludin)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血清及海马体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ZO-1、Occludin、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大鼠海马组织NF-κB p65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进入高架十字迷宫时间及次数比例,进入旷场中央区域的时间及次数,进入明箱时间及穿越明暗箱次数及未被掩埋珠子的个数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抗焦虑胶囊给药组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CRS模型大鼠的焦虑状态,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优,能明显增加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进入开臂的时间及次数比例(P<0.05),提升大鼠在旷场中进入中央区域的次数(P<0.05),显著增加其进入明箱时间、穿越明暗箱次数和未被掩埋珠子的个数(P<0.01),并能缓解大鼠海马神经元及结肠病理损伤。16S rRNA结果表明,模型组厚壁菌门、Deferribacterota、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Phascolarctobacterium占比升高,拟杆菌门(Bavcteroidot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降低;给药组肠道菌群中Bavcteroidota、拟杆菌属(Bacteroides)、norank f norank o Clostridia UCG-014、及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Deferribacterota相对丰度降低。Real-time PCR、ELISA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ZO-1、Occludin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肠、血清及海马体中TNF-α、IL-6、IL-β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及海马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海马BDNF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抗焦虑胶囊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结肠ZO-1、Occludin mRNA(P<0.01)的表达;降低CRS致焦虑大鼠结肠、血清及海马体中TNF-α、IL-6、IL-β含量(P<0.01);增加结肠组织中ZO-1(P<0.01),Occludin蛋白表达(P<0.05),降低结肠及海马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并增加海马BDNF蛋白表达。结论:复方抗焦虑胶囊能明显改善CRS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上调结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修复肠黏膜机械屏障、下调NF-κB/BDNF信号通路,从而降低外周及中枢炎症反应有关。该研究证明复方抗焦虑胶囊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发挥抗焦虑作用的理论,可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抗焦虑胶囊 焦虑症 慢性束缚应激模型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炎症
原文传递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的不同商品规格山慈菇质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郝壮壮 曹宇欣 +8 位作者 刘朦朦 薛静文 张鸽 芦艺凡 范文昕 周莹 冯靓 王春国 石晋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35-1945,共11页
目的建立山慈菇的HPLC指纹图谱,对其特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商品规格山慈菇(冰球子、毛慈菇)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山慈菇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优化山慈菇药材的提取方法,应用HPLC法分别建立冰球子... 目的建立山慈菇的HPLC指纹图谱,对其特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商品规格山慈菇(冰球子、毛慈菇)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山慈菇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优化山慈菇药材的提取方法,应用HPLC法分别建立冰球子和毛慈菇指纹图谱,并对特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Fisher线性判别分析(fisher linear discrimination analysis,FLDA)对特征成分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建立了冰球子和毛慈菇HPLC指纹图谱,分别匹配了46个和43个共有峰,共标示出17个色谱峰,指认出天麻素、loroglossin、dactylorhin A、白芨苷、山药素III、白芨联菲A、白芨联菲B、卷瓣兰蒽8个色谱峰并同时建立了上述除天麻素以外7个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CA与PCA结果可将2种不同商品规格山慈菇样品明显区分。OPLS-DA分析结合含量测定Fisher判别分析结果表明,2种不同商品规格的山慈菇样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5种成分是loroglossin、dactylorhin A、白芨苷、白芨联菲B、卷瓣兰蒽(P<0.001)。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CA、PCA、OPLS-DA分析及多成分含量测定能客观、全面、有效地确定不同商品规格山慈菇中主要成分的差异,可为山慈菇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慈菇 HPLC指纹图谱 天麻素 loroglossin dactylorhin A 白芨苷 山药素Ⅲ 白芨联菲A 白芨联菲B 卷瓣兰蒽 化学计量学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肠-脑轴理论探讨甘松对帕金森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薛静文 万国慧 +8 位作者 李佳园 魏晓嘉 于佳禾 杨雪 刘朦朦 芦艺凡 范文昕 张鸽 石晋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22-2831,共10页
目的考察甘松80%乙醇提取物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探究甘松通过“肠-脑轴”改善PD大鼠运动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鱼藤酮致大鼠PD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旋多巴(50 mg/kg... 目的考察甘松80%乙醇提取物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探究甘松通过“肠-脑轴”改善PD大鼠运动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鱼藤酮致大鼠PD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旋多巴(50 mg/kg)组及甘松低、中、高剂量(0.41、0.62、0.93 g/kg)组,通过旷场实验、斜板实验研究PD大鼠的运动障碍,ELISA测定PD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筛选出甘松80%乙醇提取物抗PD运动障碍的最优剂量。选择最优剂量组进行机制探究,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大鼠中脑黑质部位多巴胺DA能神经元特征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采用ELISA测定大鼠结肠及纹状体中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acid,DOPAC)、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和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大鼠结肠和纹状体中神经胶质细胞生物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小胶质细胞的表面标记物离子钙结合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1,Iba-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甘松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PD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其中甘松中剂量组效果最优,能显著提升大鼠旷场运动总路程和斜板停留角度(P<0.001),显著提高PD大鼠纹状体DA和黑质TH阳性表达含量(P<0.01、0.001)。给予甘松干预后,PD大鼠结肠及纹状体中DA、5-HT及其代谢产物DOPAC、HVA和5-HIAA的含量下降趋势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P<0.05、0.01、0.001),且DA的代谢速率得到了抑制(P<0.05);结肠和纹状体中GFAP和Iba-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抑制肠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结论甘松能明显改善PD大鼠的运动障碍,其机制可能与甘松抑制肠道胶质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从而阻止神经炎症的发展,并抑制结肠与纹状体中DA及5-HT等神经递质的代谢过程从而提高其含量有关。验证了甘松通过“肠-脑轴”发挥抗PD作用的理论,可为入脾胃经中药的抗PD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松 帕金森 肠-脑轴 脾胃学说 运动功能 多巴胺 5-羟色胺 胶质细胞 甘松新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