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环境社会学的性别定位及其研究拓展
1
作者 孙旭友 芦信珠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8,F0002,共9页
性别与环境是环境社会学的传统研究议题。中国环境社会学对性别与环境的研究,主要围绕亲环境行为的性别差异及其本土化社会解释展开,性别被定位为解释环境问题的社会变量。中国环境社会学缺少对性别多元社会属性的挖掘,也很少借鉴与性... 性别与环境是环境社会学的传统研究议题。中国环境社会学对性别与环境的研究,主要围绕亲环境行为的性别差异及其本土化社会解释展开,性别被定位为解释环境问题的社会变量。中国环境社会学缺少对性别多元社会属性的挖掘,也很少借鉴与性别相关的其他学科成果,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亦未得到充分肯定。推动中国环境社会学性别与环境研究的性别转向,需要深挖性别的社会属性,凸显性别作为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理论架构;借鉴生态女性主义等相关学科成果,拓展性别与环境的研究议题;发现当下妇女环境参与的实践力量,推进性别平等与环境正义深度融合。以妇女力量与性别研究来推动中国环境社会学的价值彰显、理论发展与实践品格正当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与环境 中国环境社会学 性别定位 妇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边界冲突”到“关系自觉”--论费孝通如何用“场”修正“差序格局”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旭友 芦信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9,共7页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概括中国传统社会亲属关系和社会结构形态的理论工具,也是分析中国人"群己之别""圈层意识"的"私"道德的功能概念,更蕴含人际关系紧张、秩序隐患和边界冲突等负面影响。利用&...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概括中国传统社会亲属关系和社会结构形态的理论工具,也是分析中国人"群己之别""圈层意识"的"私"道德的功能概念,更蕴含人际关系紧张、秩序隐患和边界冲突等负面影响。利用"场"的扩散、交叉和非边界、融合等特性来补充"差序格局",既是费孝通晚年对差序格局内在"推己及人"达成"和"的社会秩序的文化反思,也是对消除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隔阂,实现关系自觉的实践关怀。中国人际关系结构的"差序"和"场"二重性,行动者"差序"和"边际"的双重人格,构成中国人际关系交往的实践逻辑,也是费孝通用"场"补充"差序格局"的理论启示。推动费孝通借助"场"来补充和修正"差序格局"的文化意义和研究范畴,仍需进一步开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边界冲突 边际人格 关系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