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艾继辉 权效珍 +2 位作者 章汉旺 靳镭 李豫峰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结合术后系统防粘连治疗在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中的意义。方法同顾分析本院妇产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156例。以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和超声检...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结合术后系统防粘连治疗在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中的意义。方法同顾分析本院妇产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156例。以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和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随访术后妊娠率、活产率及术后妊娠间隔时间。结果 (1)HSG和B超检查对宫腔粘连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62.5%和60.5%,漏诊率分别为30.2%和32.6%,误诊率分别为7.3%和7.0%。腹腔镜检查提示>70%宫腔粘连患者合并盆腔疾病。(2)术后随访1~2年,共追踪到80例患者,术后妊娠率为36.2%,活产率52.0%。术后平均妊娠间隔时间2~16个月,平均(7.2±3.3)个月,术后6个月内妊娠流产率高于6个月后妊娠(P<0.05)。结论 HSG和超声检查作为不育症的常规检查,对诊断宫腔粘连有一定的价值,但有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宫腔镜手术是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联合腹腔镜手术有利于提高妊娠率。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4~10个月妊娠几率最高,术后6个月后妊娠结局优于术后6个月内妊娠,合适的妊娠时机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宫腔镜手术 生殖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及月经周期时相对不成熟卵母细胞质量及体外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艾继辉 罗丽兰 刘建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 探讨年龄和月经周期时相对不成熟卵母细胞质量及其体外成熟 (invitromaturation ,IVM )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患者的 134个生殖泡 (germinalvesicle,GV)期不成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 目的 探讨年龄和月经周期时相对不成熟卵母细胞质量及其体外成熟 (invitromaturation ,IVM )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患者的 134个生殖泡 (germinalvesicle,GV)期不成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成熟率、受精率 ;按卵泡期、黄体期和不同年龄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随年龄增长采集的卵母细胞数目明显下降 ;卵泡期和黄体期采卵数目无差异 ;但卵泡期采集的卵母细胞受精率明显高于黄体期采集的卵母细胞 (P <0 0 1)。结论 大于 39岁妇女的卵巢不推荐作为不成熟卵母细胞的来源 ;若采集不成熟卵母细胞在卵泡期进行优于黄体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成熟 卵母细胞 年龄 月经周期 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腺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卵前成熟卵泡液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艾继辉 罗丽兰 +1 位作者 刘文清 乔福元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成熟卵泡液、促性腺激素对人类生殖泡期 (germinalvesicle,GV)不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invitromaturation ,IVM)的影响。方法 :在基本培养液中加入 5 0 %成熟卵泡液 (folliclefluids ,FF) (Ⅰ组 )、或促性腺激素 (gonadotrop... 目的 :探讨成熟卵泡液、促性腺激素对人类生殖泡期 (germinalvesicle,GV)不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invitromaturation ,IVM)的影响。方法 :在基本培养液中加入 5 0 %成熟卵泡液 (folliclefluids ,FF) (Ⅰ组 )、或促性腺激素 (gonadotrophin ,Gn) (Ⅱ组 )或单用基本培养液即对照组 (Ⅲ组 )用于GV期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 ,观察成熟率及进一步发育能力。结果 :三组之间GVBD(生殖泡期破裂 )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MⅡ期率和受精率 ,Ⅰ、Ⅱ组明显高于Ⅲ组 (P <0 .0 1)、Ⅰ组与Ⅱ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 ;Ⅰ组卵裂至 8细胞的比例为 6 2 .5 % ,明显高于Ⅱ组的33.3% (P <0 .0 1)。结论 :GV期卵母细胞尽管在基本培养液中可完成核成熟 ,但胞质不成熟 ,加入 5 0 %FF或Gn均能促卵母细胞的成熟 ,两者相比 5 0 %FF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成熟卵母细胞 卵泡液 体外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预处理的小鼠排卵过程中ADAMTS-1在卵巢中的表达
4
作者 艾继辉 蔡倩方 +2 位作者 孟婕 权效珍 章汉旺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2270-2273,共4页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预处理的小鼠排卵过程中ADAMTS-1在卵巢中的表达与排卵的关系。方法:将22~24天大小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10组,分别为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组(D1组)、注射hCG后2h、4h、8h、12h、16h、24h、48h、72h组(D2...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预处理的小鼠排卵过程中ADAMTS-1在卵巢中的表达与排卵的关系。方法:将22~24天大小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10组,分别为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组(D1组)、注射hCG后2h、4h、8h、12h、16h、24h、48h、72h组(D2~D9组)及对照组(D0组)。采用原位杂交进行组织学定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半定量,在mRNA水平上检测排卵过程中ADAMTS-1在小鼠卵巢中的动态表达。结果:D0、D1、D8、D9组均无ADAMTS-1的表达,D2~D7组均有ADAMTS-1的表达,主要表达于卵巢表面大卵泡的颗粒细胞。注射hCG后2~12h卵巢ADAMTS-1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注射hCG后12h达到高峰,其ADAMTS-1mRNA表达的相对值为(1.357±0.328),与各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5),此后表达逐渐下降,至注射hCG后48h无表达,但D2、D3、D4、D6、D7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DATMS-1可能是排卵过程中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TS-1 排卵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用于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预防宫腔粘连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运红 蒋依玲 +3 位作者 苏莉 袁永群 艾继辉 李科珍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预防腹腔镜监视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术后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腹腔镜监视下TCR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法分为4组A组26例:未使用戊酸雌二醇;B组72例:口服戊酸雌二醇4 mg·d^(-1);C组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预防腹腔镜监视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术后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腹腔镜监视下TCR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法分为4组A组26例:未使用戊酸雌二醇;B组72例:口服戊酸雌二醇4 mg·d^(-1);C组67例:口服戊酸雌二醇6 mg·d^(-1);D组48例:口服戊酸雌二醇8 mg·d^(-1),对比不同剂量给药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残余纵隔及宫腔粘连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妊振率及自然流产率等情况。结果 A,B,C,D组患者残余纵隔发生率分别为11.5%,6.9%,6.0%,6.3%,宫腔粘连发生率分别为46.2%,12.5%,9.0%,4.2%;B,C,D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B,C,D组术后妊娠率分别为59.7%,58.2%,60.4%,较A组(30.8%)明显提高(P<0.05);D组患者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较厚(P<0.05),月经量明显增多(P<0.05);但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阴道点滴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用于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防止宫腔粘连是安全有效的药物选择,能有效防止宫腔粘连形成、提高妊振率及改善妊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酸雌二醇 子宫 纵隔 切除术 子宫纵隔 宫腔粘连 FOLEY导尿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妇康泡沫剂联合微波组织凝固疗法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程敏 艾继辉 闻良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40-541,共2页
2000年9月~2001年5月我们用中药保妇康泡沫剂和微波组织凝固疗法联合治疗宫颈糜烂60例,并与两者单独应用治疗的各6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保妇康泡沫剂 微波组织凝固疗法 治疗 宫颈糜烂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核期形态特征与胚胎体外发育能力和体内着床潜能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群 胡娟 +6 位作者 任新玲 魏玉兰 吴黎 靳镭 李豫峰 朱桂金 艾继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27-1830,共4页
目的探讨原核期评分系统与受精后第3天胚胎形态、受精后第6天囊胚形成和着床率之间的关系,以评估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 目的探讨原核期评分系统与受精后第3天胚胎形态、受精后第6天囊胚形成和着床率之间的关系,以评估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后16~20 h观察受精情况,将正常受精卵母细胞参照Scott提出的Z评分系统分为Z1~Z4四种类型,比较不同原核类型之间的卵裂率,胚胎第3天(D3)优质胚胎率和第6天(D6)囊胚形成率。并通过分析着床结局明确的移植胚胎,比较各种类型受精卵之间的着床率。结果 Z4组受精卵的卵裂率(92.9%)、D3优质胚胎率(14.25%)、D6囊胚形成率(10.48%)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Z4组的着床率(5.88%)很低,但各组的着床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Z1、Z2、Z3三组间的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D6囊胚形成率和着床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的原核形态(Z4型)可预测胚胎的体内外发育潜能,但核仁的形态特征并不一定能预测胚胎的活力,Z1、Z2和Z3胚胎可能具有相同的发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囊胚形成 着床能力 原核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曲唑联合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章汉旺 饶群 +4 位作者 艾继辉 岳静 赖巧红 刘玉芹 李莉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6期647-650,共4页
目的比较来曲唑(LE)与氯米芬(CC)分别联合人绝经后促性腺激素(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对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126例PCOS患者,分为LE组50例70周期和CC组76例82周期。LE组月经周期第3~第7天口服... 目的比较来曲唑(LE)与氯米芬(CC)分别联合人绝经后促性腺激素(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对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126例PCOS患者,分为LE组50例70周期和CC组76例82周期。LE组月经周期第3~第7天口服来曲唑5mg.d-1,CC组月经周期第5~第9天口服氯米芬100mg.d-1。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给予HMG。当最大卵泡的平均直径≥18mm时,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U诱发排卵。于长到优势卵泡的持续时间(HCG日)取静脉血测雌二醇(E2)、促黄体激素(LH)、睾酮(T)、孕酮(P)水平以及排卵后第7天取静脉血测E2、P水平。观察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妊娠率、流产率及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两组的HMG用量、HCG日天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相似。HCG日LE组直径≥14mm的卵泡数目显著低于CC组,但直径≥18mm的卵泡数目两组相似。HCG日LE组E2、排卵后+7dE2及排卵后+7dP/E2均显著低于CC组。两组HCG日LH、T、P相似。两组妊娠率、流产率、双胎妊娠率、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例数无显著差异。无反应放弃率LE组显著低于CC组。结论LE可作为PCOS患者促排卵的一种选择,特别是对CC无反应、OHSS和子宫内膜薄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曲唑 氯米芬 多囊卵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体外感染HCMV后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娟 陈素华 +4 位作者 陈娟娟 张丹丹 尹宗智 刘涛 艾继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以下简称滋养细胞)感染人巨细胞病毒(HCMV)后生物学特性改变及意义。方法采用复合酶消化法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培养人滋养细胞;采用HCMV AD169病毒感染滋养细胞,检测不同时间点病毒复制情况和... 目的探讨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以下简称滋养细胞)感染人巨细胞病毒(HCMV)后生物学特性改变及意义。方法采用复合酶消化法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培养人滋养细胞;采用HCMV AD169病毒感染滋养细胞,检测不同时间点病毒复制情况和细胞凋亡率。结果HCMV感染滋养细胞后快速复制,24~72 h复制速度减慢;感染HCMV的滋养细胞凋亡率(34.68%±3.14%)明显高于未感染HCMV者(15.32%±2.34%),P<0.05。结论HCMV感染滋养细胞具有早期快速复制的特点,可导致滋养层细胞在感染早期加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滋养层细胞 分离纯化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显微睾丸取精术后临床妊娠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竣 孙雪娇 +13 位作者 任心林 余哲 谷龙杰 王涛 钱坤 靳雷 李豫峰 艾继辉 岳静 唐哲 蓝儒竹 陈忠 王少刚 刘继红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生育遗传学意义后代的可行性。方法 1例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男性患者,年龄29岁,多次精液分析提示无精子,查体双侧睾丸体积小,质硬,约2ml。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37.34IU/L,黄体... 目的探讨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生育遗传学意义后代的可行性。方法 1例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男性患者,年龄29岁,多次精液分析提示无精子,查体双侧睾丸体积小,质硬,约2ml。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37.34IU/L,黄体生成素15.69IU/L,明显升高;睾酮2.13ng/ml,稍微偏低。查染色体核型为47,XXY,Y染色体微缺失正常,确诊为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行显微睾丸取精术,同时配合女方取卵后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其配偶妊娠情况。结果显微睾丸取精术中找到少量活动精子,次日女方取卵后行ICSI,3d后移植2枚新鲜胚胎。术后患者未出现阴囊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患者睾酮水平较术前偏低,但性功能未受到影响。女方移植后2周查血HCG,为801mIU/ml;移植后4周超声提示宫内早孕,单胎,胚胎存活。结论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可通过显微睾丸取精术获取精子,同时配合ICSI技术,生育自己遗传学意义的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综合征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显微睾丸取精术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植入前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汉旺 阎桂英 +4 位作者 朱桂金 靳镭 岳静 艾继辉 刘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 2 1份、异位病灶组织 8份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正常盆腔对照组Ⅰ的子宫内膜 10份 ,盆腔炎致盆腔粘连对照组Ⅱ的子宫内膜 1...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 2 1份、异位病灶组织 8份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正常盆腔对照组Ⅰ的子宫内膜 10份 ,盆腔炎致盆腔粘连对照组Ⅱ的子宫内膜 10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在位内膜、异位病灶内膜ICAM 1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的ICAM 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子宫内膜的ICAM 1表达 ,两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 ,异位灶组织ICAM 1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位及对照组内膜。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组织化学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状态下ADAMTS13羧基端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婧 赵霞 +1 位作者 陈素华 艾继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9-633,655,共6页
目的研究ADAMTS13及其突变体于体外流动状态下裂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降低血小板粘附形成血栓能力的差异。方法将全长ADAMTS13(FL)及缺失TSP2-8CUB1+2(MDTCS)和缺失CUB1+2(delCUB)cDNA质粒瞬时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各瞬时... 目的研究ADAMTS13及其突变体于体外流动状态下裂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降低血小板粘附形成血栓能力的差异。方法将全长ADAMTS13(FL)及缺失TSP2-8CUB1+2(MDTCS)和缺失CUB1+2(delCUB)cDNA质粒瞬时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各瞬时表达细胞分泌的蛋白。利用流体力学装置平板流动小室(FlowChamber)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通过蠕动泵加压流动培养液模拟人体血管内流动状态,荧光显微镜观测加入AD-AMTS13或其突变体蛋白后荧光标记的血小板聚集状态的差异。结果成功在真核表达细胞内瞬时表达ADAMTS13及其突变体蛋白,简单纯化并经Western blot检测各表达蛋白相对分子量与预期一致。Flow Chamber模拟人体血管内剪切力作用下,FL蛋白和MDTCS蛋白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血小板凝集,delCUB蛋白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成功瞬时表达全长ADAMTS13及其突变体蛋白。初步证实流动状态下ADAMTS13羧基端是参与裂解VWF以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突变体 剪切力 流动小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巨细胞病毒对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昕荣 陈素华 +3 位作者 王雁林 张心红 艾继辉 邓东锐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4914-4916,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巨细胞病毒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置于含不同浓度小鼠巨细胞病毒的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卵母细胞的生发泡破裂率和第一极体释放率,用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体外成熟... 目的:探讨小鼠巨细胞病毒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置于含不同浓度小鼠巨细胞病毒的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卵母细胞的生发泡破裂率和第一极体释放率,用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体外成熟过程中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各组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率和第一极体释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00TCID50组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纺锤体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小鼠巨细胞病毒对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巨细胞病毒 体外成熟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巨细胞病毒对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昕荣 陈素华 +3 位作者 乔福元 艾继辉 刘海智 张心红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年第3期101-102,78,共3页
目的 探讨小鼠巨细胞病毒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 将未成熟小鼠卵母细胞置于含 10 0TCID50 、10TCID50 、1TCID50 小鼠巨细胞病毒的培养液中培养 ,观察卵母细胞的生发泡破裂率和第一极体的释放率 ,并应用电镜观察卵母细... 目的 探讨小鼠巨细胞病毒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 将未成熟小鼠卵母细胞置于含 10 0TCID50 、10TCID50 、1TCID50 小鼠巨细胞病毒的培养液中培养 ,观察卵母细胞的生发泡破裂率和第一极体的释放率 ,并应用电镜观察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各组的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率和第一极体的释放率差异无显著性 ,10 0TCID50 组未出现卵母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结论 小鼠巨细胞病毒对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发育无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巨细胞病毒 体外成熟 未成熟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TS-1在排卵过程中的作用与调控 被引量:6
15
作者 蔡倩方 艾继辉 章汉旺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3期17-19,共3页
ADAMTS-1是一个新发现的金属蛋白酶ADAMTS(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1motif)家族的一员。排卵时ADAMTS-1在卵巢颗粒细胞层的转录活性明显增强,并且其转录活性的增强依赖于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 ADAMTS-1是一个新发现的金属蛋白酶ADAMTS(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1motif)家族的一员。排卵时ADAMTS-1在卵巢颗粒细胞层的转录活性明显增强,并且其转录活性的增强依赖于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值的出现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孕激素受体基因敲除小鼠(PRKO小鼠)卵巢局部ADAMTS-1表达显著下降,有明显的排卵障碍,提示:ADAMTS-1是PR的直接下游靶基因,可能是LH和P(PR)作用下诱导排卵的关键蛋白水解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TS-1 排卵 卵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和进口依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痛144例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清学 邝健全 +7 位作者 艾继辉 罗丽兰 王孟龙 张木勋 冼苏 钟光恕 谭小媚 任俊杰 《新医学》 1999年第4期195-196,共2页
目的:观察国产和进口依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痛病人144例,分别用国产依降钙素(99例)和进口依降钙素(45例)10单位肌肉注射,每周两次,连用4周,停药后追踪4周。结果... 目的:观察国产和进口依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痛病人144例,分别用国产依降钙素(99例)和进口依降钙素(45例)10单位肌肉注射,每周两次,连用4周,停药后追踪4周。结果:部分病人的疼痛症状于用药1~2周开始缓解,多数病人于用药第3周改善,在停药后4周仍可维持其止痛效果,两组病人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3%和78%,均有个别病人在治疗开始时出现心悸、面红、恶心、腹泻和抽筋,可自行缓解。结论:我们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降钙素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骨痛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体内基因转染改变Meis1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中的表达影响胚胎着床
17
作者 徐蓓 章汉旺 +3 位作者 李豫峰 艾继辉 靳镭 朱桂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7,共6页
通过宫腔内脂质体转染改变小鼠子宫内Meis1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从而推测Meis1基因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选择8~12周龄昆明小鼠,于妊娠第2 d,通过向小鼠宫腔内注入MEIS1基因表达质粒和siRNA表达质粒及其各自的... 通过宫腔内脂质体转染改变小鼠子宫内Meis1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从而推测Meis1基因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选择8~12周龄昆明小鼠,于妊娠第2 d,通过向小鼠宫腔内注入MEIS1基因表达质粒和siRNA表达质粒及其各自的对照质粒,在妊娠第5d,提取小鼠子宫mRNA和蛋白质行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各组小鼠子宫内膜Meis1和整合素β3的表达变化.在妊娠第9 d,观察Meis1基因上调组及其对照组、Meis1基因下调及其对照组妊娠率和胚胎着床数的差异.结果显示,Meis1基因下调组胚胎着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eis1基因上调组胚胎着床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Meis1基因上调组其整合素β3的表达高于其对照组,Meis1基因下调组整合素β3的表达低于其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以上观察结果表明,Meis1基因表达下降可明显减少胚胎着床率,影响整合素β3的表达.Meis1基因表达提高则可促进整合素β3的表达.因此,Meis1可能作为1种子宫内膜容受分子,在胚胎着床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s1 基因转染 子宫内膜 胚胎着床 整合素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静脉血流动力学模拟及装置设计
18
作者 尹宗智 陈素华 +1 位作者 艾继辉 吴健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脐静脉内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体外研究脐静脉的生物功能需要可以同时模拟脐静脉内流体切应力和静脉压力的实验装置。方法利用双层平行平板模型进行结构优化,模拟脐静脉流体切应力;利用密闭储液罐模... 目的脐静脉内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体外研究脐静脉的生物功能需要可以同时模拟脐静脉内流体切应力和静脉压力的实验装置。方法利用双层平行平板模型进行结构优化,模拟脐静脉流体切应力;利用密闭储液罐模拟静脉压力。结果通过力学模拟效果计算发现,该装置可以有效模拟脐静脉内的流体切应力及静脉压力。结论该实验装置达到了初步模拟脐静脉内血流动力性环境的目的,可用于体外研究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力学特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 血流动力学 流体切应力 静脉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血管发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立群 朱桂金 +1 位作者 刘义 艾继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254,共3页
通过 CMIS多功能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子宫内膜血管密度和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并利用 V - RAg标记子宫内膜血管 ,测定其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表明 :在同一期别中 ,无论是增生期还是分泌期 ,异位子宫内膜的血管密度及面积和 MVD均高... 通过 CMIS多功能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子宫内膜血管密度和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并利用 V - RAg标记子宫内膜血管 ,测定其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表明 :在同一期别中 ,无论是增生期还是分泌期 ,异位子宫内膜的血管密度及面积和 MVD均高于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 (P<0 .0 1)。表明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 ,由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新生微血管增生 ,导致局部血管数量及面积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血管密度 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例少弱精子症患者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斐 艾继辉 谷龙杰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观察186例少弱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频率。方法以186例少弱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为不育组,同期就诊的有正常生育史和精液参数正常的男性13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男性MTHFR C677T... 目的观察186例少弱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频率。方法以186例少弱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为不育组,同期就诊的有正常生育史和精液参数正常的男性13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男性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频率差异。结果不育组中MTHFR基因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6.6%vs.55.0%,P<0.05),TT型分布频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20.4%vs.13.7%,P<0.05),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41.9%vs.29.4%,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可能与男性少弱精子症的发生相关,可能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一个遗传学因素。但因本研究纳入的观察对象数量有限,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尚需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少弱精子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