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脂乳与脱脂乳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艾娜丝 仝令君 +3 位作者 张晓梅 王静 孙宝国 郑福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共6页
HS-SPME结合GC/MS对比分析全脂乳(WM)和脱脂乳(SM)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50/30μm CAR/PDMS/DVB萃取纤维萃取得到的全脂乳、脱脂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与65μm PDMS/DVB相当,即:全脂乳11种,脱脂乳8种,只是在萃取含量上有差异... HS-SPME结合GC/MS对比分析全脂乳(WM)和脱脂乳(SM)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50/30μm CAR/PDMS/DVB萃取纤维萃取得到的全脂乳、脱脂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与65μm PDMS/DVB相当,即:全脂乳11种,脱脂乳8种,只是在萃取含量上有差异。因此,相对于65μm PDMS/DVB而言,50/30μm CAR/PDMS/DVB较适合乳风味挥发性物质的萃取。HS-SPME结合GC-O对比分析全脂乳和脱脂乳的呈香组分结果显示,脱脂乳中未发现香气强度较高的呈香成分。而在全脂乳中辛酸(清香)、癸酸(油脂味)香气强度较高。这些结果能为全脂乳和脱脂乳的风味物质组成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脂乳(WM) 脱脂乳(SM)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气相色谱-嗅闻(G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与SAFE分析全脂巴氏乳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8
2
作者 艾娜丝 张晓梅 +3 位作者 仝令君 王静 孙宝国 郑福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112,5,共4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与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萃取分析巴氏全脂乳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时蒸馏萃取法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时鉴定出8种成分,以乙醚为萃取溶剂时鉴定出6种成分;溶剂辅助...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与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萃取分析巴氏全脂乳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时蒸馏萃取法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时鉴定出8种成分,以乙醚为萃取溶剂时鉴定出6种成分;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鉴定出8种,两种方法共计鉴定出1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酸类8种、醛类1种、醇类2种、酯类2种、其它类1种,其中含量较大的有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全脂乳 同时蒸馏萃取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花精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优化及其组成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艾娜丝 蒋玉梅 +3 位作者 毕阳 齐志国 李霁昕 李鹏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235,共4页
为了获得超临界CO2萃取"青岛大花"啤酒花精油的最适工艺参数,以干制"青岛大花"啤酒花为原料,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实验因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筛选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3个实验因素对"青岛大花&... 为了获得超临界CO2萃取"青岛大花"啤酒花精油的最适工艺参数,以干制"青岛大花"啤酒花为原料,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实验因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筛选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3个实验因素对"青岛大花"啤酒花精油得油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青岛大花"啤酒花精油的最适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4×107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青岛大花"啤酒花精油的得油率为5.3%。最佳工艺制得啤酒花精油气相-质谱(GC/MS)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成分为月桂烯(40.37%),α-律草烯(9.12%),反式石竹烯(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花 精油 超临界CO2萃取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香型香味料的制备及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艾娜丝 王静 +2 位作者 张晓梅 郑福平 孙宝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80-384,共5页
乳与乳制品在食品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且人们对奶香型香味料的风味和档次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奶香型香味料成为香精香料领域广泛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介绍奶香型香味料的来源、制备及分析技术,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以期为奶香型香... 乳与乳制品在食品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且人们对奶香型香味料的风味和档次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奶香型香味料成为香精香料领域广泛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介绍奶香型香味料的来源、制备及分析技术,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以期为奶香型香味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香型香味料 来源 制备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氏灭菌与超高温灭菌对全脂牛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晓梅 仝令君 +3 位作者 潘明慧 艾娜丝 王静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3-177,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分别对原料全脂牛乳、巴氏灭菌全脂牛乳和超高温灭菌全脂牛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原料全脂牛乳中共鉴定出1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酸类和烷烃类;巴氏灭菌全脂牛乳中共鉴定出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分别对原料全脂牛乳、巴氏灭菌全脂牛乳和超高温灭菌全脂牛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原料全脂牛乳中共鉴定出1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酸类和烷烃类;巴氏灭菌全脂牛乳中共鉴定出1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酸类、酯类、酮类和烷烃类;超高温灭菌全脂牛乳中共鉴定出1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酸类、酮类和烷烃类。经数据统计分析,3种牛乳样品的挥发性组分呈现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全脂牛乳 巴氏灭菌全脂牛乳 超高温灭菌全脂牛乳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艾草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永国 张晓梅 +2 位作者 艾娜丝 孙宝国 任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0-177,共8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提取并分析艾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醚为萃取溶剂时,使用DB-WAX型号毛细管色谱柱,鉴定出62种物质,而通过毛细管色谱柱HP-5鉴定出89种物质;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时,在DB-WA...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提取并分析艾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醚为萃取溶剂时,使用DB-WAX型号毛细管色谱柱,鉴定出62种物质,而通过毛细管色谱柱HP-5鉴定出89种物质;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时,在DB-WAX中经GC-MS鉴定出35种物质,在HP-5中鉴定出106种物质。使用两种萃取剂及两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共鉴定出159种物质,其中含量较大的有桉油精、石竹烯氧化物、石竹烯、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酮、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SDE)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苦水玫瑰中抗氧化物质提取工艺参数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鹏飞 蒋玉梅 +2 位作者 李霁昕 毕阳 艾娜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78-282,共5页
以苦水玫瑰花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和中心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苦水玫瑰花中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显示:4个因素对苦水玫瑰花中抗氧化物质提取的影响依次为温度>液料比>... 以苦水玫瑰花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和中心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苦水玫瑰花中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显示:4个因素对苦水玫瑰花中抗氧化物质提取的影响依次为温度>液料比>乙醇浓度>时间。典型性分析显示,苦水玫瑰花抗氧化物质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25∶1、温度90℃、时间120min,苦水玫瑰中抗氧化物质的总抗氧化能力为3343.9μmol·g-1,与预测值3365μmol·g-1的相对误差为0.63%。回归方程的预测值和实验值差异不显著,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水玫瑰花 抗氧化能力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水牛乳与牦牛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晓梅 仝令君 +3 位作者 迟雪露 艾娜丝 王静 孙宝国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26-131,共6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分别对奶牛乳、水牛乳和牦牛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奶牛乳中共鉴定出1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酸类和醛类;水牛乳中共鉴定出1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芳香族及萜烯类...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分别对奶牛乳、水牛乳和牦牛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奶牛乳中共鉴定出1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酸类和醛类;水牛乳中共鉴定出1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芳香族及萜烯类、酸类和醛类;牦牛乳中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酸类、芳香族及萜烯类、酯类、醛类和内酯类。经分析,3种牛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呈现一定的属内差异性和属间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 水牛乳 牦牛乳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氏杀菌乳在保质期内感官品质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宋铮 迟雪露 +2 位作者 潘明慧 艾娜丝 孙宝国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2,共5页
以8、72、168 h三种保质期内不同时间段的巴氏杀菌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型感官评价、色泽、粒径、电子鼻测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感官品质进行测定。采用电子鼻传感器贡献和聚类分析(CA)解释各传感器对巴氏杀菌乳保质期内感官品质... 以8、72、168 h三种保质期内不同时间段的巴氏杀菌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型感官评价、色泽、粒径、电子鼻测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感官品质进行测定。采用电子鼻传感器贡献和聚类分析(CA)解释各传感器对巴氏杀菌乳保质期内感官品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质期的延长,色度ΔEab*增大、-a*值显著增高(P<0.05),b*和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粒径小于0.5μm粒径的颗粒增大,而大于0.5μm的颗粒减少;电子鼻对样品整体风味识别和区分效果明显;十个传感器对不同保质期样品的区分效果良好。本文分析巴氏灭菌乳在保质期内感官品质的稳定性,旨在为后续优化生产工艺和提升产品感官品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评价 色泽 粒径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典型常温纯牛奶的风味品质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潘明慧 曹宏芳 +3 位作者 王彩云 杨蕾蕾 艾娜丝 孙宝国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1-281,共11页
牛奶演变为生活中常见的食品,离不开成熟的常温奶生产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和营养食品的追求,牛奶的销量呈稳步上升趋势。近年来的乳制品事件使国人对国产牛奶的信心较为薄弱,纯牛奶的进口量逐年增长,“进口牛奶优于国产牛奶”观念... 牛奶演变为生活中常见的食品,离不开成熟的常温奶生产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和营养食品的追求,牛奶的销量呈稳步上升趋势。近年来的乳制品事件使国人对国产牛奶的信心较为薄弱,纯牛奶的进口量逐年增长,“进口牛奶优于国产牛奶”观念盛行。本文以典型的2款国产纯牛奶和4款进口纯牛奶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国产纯牛奶和进口纯牛奶中的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进口纯牛奶挥发性风味组分中酮类、酸类和含硫化合物含量较高,其中2-庚酮、2-壬酮和2-十一酮含量约为国产纯牛奶的2倍,结合智能感官和描述性感官评价进行整体滋气味的评估(1~7分制),发现国内的纯牛奶样品感官轮廓相似,且乳香味和乳脂味较浓,异味(牛膻味、金属味和青草味)和蒸煮味较弱,整体喜好度评分较高,分别为5.8和5.9分,而进口纯牛奶样品的乳香味和乳脂味较弱且异味较重,整体喜好评分不超过4.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奶 风味 智能感官 感官评价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评价结合电子鼻分析脱脂风味乳饮料 被引量:6
11
作者 潘明慧 努尔阿里亚·阿力甫 +2 位作者 张晓梅 艾娜丝 孙宝国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3,共5页
通过感官评价的可接受性结果对脱脂风味乳饮料的工艺进行优化,关键优化参数包括水与脱脂乳的体积比、白砂糖与食用盐的质量比、柠檬酸钠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和小苏打添加量。同时结合电子鼻综合评价乳饮料的风味,并根据电子鼻传感器对... 通过感官评价的可接受性结果对脱脂风味乳饮料的工艺进行优化,关键优化参数包括水与脱脂乳的体积比、白砂糖与食用盐的质量比、柠檬酸钠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和小苏打添加量。同时结合电子鼻综合评价乳饮料的风味,并根据电子鼻传感器对不同样品的风味响应情况进行PCA分析。结果表明,传感器对不同参数调整后的样品的区分效果明显,并结合感官评价确定纯净水与脱脂乳的体积比为25∶1,白砂糖与食用盐的质量比为100∶1,柠檬酸钠的添加量为0.89 g/L,稳定剂的添加量为0.44 g/L,小苏打的添加量为0.18 g/L(均为质量浓度,下同)为最佳优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脂乳 风味饮料 感官评价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脂肪含量对牛乳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迟雪露 仝令君 +4 位作者 潘明慧 努尔阿里亚.阿力甫 艾娜丝 王蓓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1,共6页
以人工制备的不同含脂量(0.5%、1.5%、2.5%、3.5%)的牛乳为样品(不同批次,n=12),对其成分、显微结构、粒径、色度和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含脂量的增加,牛乳中总固形物含量及酪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蛋白质含量差异... 以人工制备的不同含脂量(0.5%、1.5%、2.5%、3.5%)的牛乳为样品(不同批次,n=12),对其成分、显微结构、粒径、色度和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含脂量的增加,牛乳中总固形物含量及酪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新鲜牛乳的酸度在16~18°T范围内,其大小与含脂量高低成正比,另外,含脂量越高,牛乳中脂肪球粒径越大,体系越不稳定,色泽越黄。本实验为探索牛乳脂肪含量和其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为牛乳制品的研发及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脂肪含量 粒径 色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脂纯牛奶感官评价与电子鼻分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迟雪露 宋铮 +2 位作者 Khalmetov Muratzhan 艾娜丝 孙宝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8-1003,共6页
选取4种市售不同品牌的UHT(超高温灭菌)脱脂纯牛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描述性分析和电子鼻技术对其风味属性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将电子鼻传感器性能和感官属性进行相关性... 选取4种市售不同品牌的UHT(超高温灭菌)脱脂纯牛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描述性分析和电子鼻技术对其风味属性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将电子鼻传感器性能和感官属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样品奶油味及脂质感评分均较低,A样品奶腥味明显,影响整体风味;对4种样品进行PCA分析,结果表明:PC1和PC2的贡献率分别为66.87%和33.13%,区分效果较好;基于感官属性和传感器响应值的PLSR分析建立的相关性模型,其中PC1方差贡献率为49%,PC2为34%,能够很好地解释感官属性和传感器响应值之间的相关性,反映脱脂纯牛奶样品的整体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T脱脂纯牛奶 感官评价 电子鼻技术 相关性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技术分析黑苦荞奶茶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9
14
作者 仝令君 迟雪露 +3 位作者 张晓梅 艾娜丝 王静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34-139,共6页
以黑苦荞、鲜牛奶、白砂糖为原料制备黑苦荞奶茶,采用双柱定性并结合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DB-WAX极性柱分离鉴定出44种物质,HP-5MS弱极性柱分离鉴定出33种物质,且HP-5MS弱极性柱分离... 以黑苦荞、鲜牛奶、白砂糖为原料制备黑苦荞奶茶,采用双柱定性并结合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DB-WAX极性柱分离鉴定出44种物质,HP-5MS弱极性柱分离鉴定出33种物质,且HP-5MS弱极性柱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相对含量较极性柱高。双柱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吡嗪类15种、醛类6种、酮类5种、醇类3种、酯类3种、酸类3种、酚类3种、烯烃类2种、杂环及其他种类17种;其中吡嗪类、醛类和杂环及其他种类的含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苦荞奶茶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GCOMS结合感官评价分析牦牛奶粉风味组分 被引量:8
15
作者 迟雪露 潘明慧 +3 位作者 Khalmetov Muratzhan 孙宝国 王蓓 艾娜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35-240,共6页
本实验以乙醚为萃取溶剂,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牦牛奶粉中挥发性组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对牦牛奶粉中风味物质定性定量分析。通过8名感官评价人员对牦牛奶粉进行感官评价,奶粉样... 本实验以乙醚为萃取溶剂,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牦牛奶粉中挥发性组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对牦牛奶粉中风味物质定性定量分析。通过8名感官评价人员对牦牛奶粉进行感官评价,奶粉样品色泽良好,其中奶香味、奶油味和甜味比较浓郁,有微弱咸味和煮熟味,无苦味、酸味及涩味。GC-MS和GC-O-MS共同检测出21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酮类8种,醛类3种,烯烃类3种,醇类2种,杂环类2种,酚类2种,醚类1种。其中醇和酮类物质含量较高,分别为46.85μg/m L和38.63μg/m L。实验表明,GC-MS、GC-O-MS结合感官评价分析牦牛奶粉中的风味组分的方法是较为准确和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 同时蒸馏萃取(SDE) 牦牛奶粉 挥发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强度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及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曹云刚 马文慧 +5 位作者 艾娜丝 闫林林 赵倩倩 闵红卫 白雪 黄峻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1-27,共7页
采用模拟氧化体系(10μmol/L FeCl3,100μmol/L抗坏血酸,0、0.5、1、3、5、10 mmol/L H2O2),研究不同氧化程度对猪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结构及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H2O2浓度升高,蛋白羰基含量上升,总巯基含量、... 采用模拟氧化体系(10μmol/L FeCl3,100μmol/L抗坏血酸,0、0.5、1、3、5、10 mmol/L H2O2),研究不同氧化程度对猪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结构及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H2O2浓度升高,蛋白羰基含量上升,总巯基含量、自由氨基含量及内源荧光强度下降,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氧化诱导二硫键的形成引起蛋白质交联聚集加剧,进而导致蛋白表面疏水性和溶解度降低;当H2O2浓度小于1.0 mmol/L时,MP热诱导凝胶性能无明显变化,当H2O2浓度大于1.0 mmol/L时,热诱导凝胶蒸煮损失显著增强(P<0.05),凝胶强度明显降低(P<0.05),但凝胶白度无明显变化.总体来说,H2O2浓度越高蛋白氧化程度越严重,凝胶强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肌原纤维蛋白 结构变化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凝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的花生油对煎炸三文鱼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鹏飞 刘媛媛 +3 位作者 韩昕 艾娜丝 张文斌 杨瑞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44,共6页
本实验目的是研究花生油对煎炸三文鱼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比较用水媒法和压榨法得到的6种花生油煎炸三文鱼后对其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种花生油煎炸后,三文鱼中的挥发性... 本实验目的是研究花生油对煎炸三文鱼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比较用水媒法和压榨法得到的6种花生油煎炸三文鱼后对其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种花生油煎炸后,三文鱼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均明显增多,共检测出8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和烃类(烷烃、烯烃、芳香烃),以及含氮杂环吡嗪类等。其中醛类数量增加最为明显,其次是醇类物质。而烃类物质种类数量变化不大,但6种样品中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平均下降了60.41%。6种花生油煎炸后的挥发性成分中均检测到吡嗪类化合物。利用富含吡嗪类化合物的花生油煎炸三文鱼时,由于其本身带有的吡嗪类化合物易挥发,大部分在高温煎炸过程中损失,并不能赋予煎炸三文鱼特殊的烤花生风味。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6种花生油,煎炸三文鱼时得到的主体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相似,差别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媒法 压榨法 花生油 风味组成 气相质谱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膳食纤维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曹云刚 王凡 +3 位作者 艾娜丝 刘树兴 马文慧 黄峻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65-371,共7页
为探究苹果膳食纤维(ADF)作为肉制品中添加剂或脂肪替代物的可行性及其内在机制,通过流变学性能测定、质构分析、蒸煮损失测定、凝胶白度测定、拉曼光谱及环境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不同苹果膳食纤维添加量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为探究苹果膳食纤维(ADF)作为肉制品中添加剂或脂肪替代物的可行性及其内在机制,通过流变学性能测定、质构分析、蒸煮损失测定、凝胶白度测定、拉曼光谱及环境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不同苹果膳食纤维添加量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膳食纤维添加量影响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当添加量为0~5%时,苹果膳食纤维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无负面影响,且添加5%时的混合凝胶蒸煮损失最小、综合质构特性最好;当添加量在10%~50%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肌原纤维蛋白苹果膳食纤维混合凝胶的性能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当添加量达到50%时,混合溶胶在加热过程中的弹性模量发展被完全抑制,相应的热诱导凝胶微观孔隙变大、蒸煮损失增大、质构特性降低、颜色加深。说明适量添加苹果膳食纤维可提高肉制品的健康性,且不影响其质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膳食纤维 肌原纤维蛋白 流变 凝胶性能 拉曼光谱 环境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GM磷脂对乳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仝令君 潘明慧 +1 位作者 艾娜丝 孙宝国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08-315,共8页
乳脂肪球膜(MFGM)是包裹在脂肪球外层的复杂3层膜结构。MFGM由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组成,其中磷脂和蛋白占MFGM干重的90%以上,而磷脂作为MFGM的骨架,在MFGM的乳化性及稳定性等功能特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MFGM磷脂在牛乳加工中的... 乳脂肪球膜(MFGM)是包裹在脂肪球外层的复杂3层膜结构。MFGM由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组成,其中磷脂和蛋白占MFGM干重的90%以上,而磷脂作为MFGM的骨架,在MFGM的乳化性及稳定性等功能特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MFGM磷脂在牛乳加工中的变化及磷脂域的动力学研究进行综述,为乳品加工工艺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加工 MFGM磷脂 磷脂域 理化性质 乳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达奶酪挥发性特征风味物质的多典型相关融合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干佳俪 谭励 +2 位作者 王蓓 艾娜丝 宁晓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18,27,共8页
切达奶酪在其成熟期内的感官品质级别与其挥发性风味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而传统的特征风味组分相关性、贡献程度研究方法常依赖于仪器及人的主观因素制约,甚至无法摆脱化合物香气协同作用的束缚,存在很多缺陷,不能高质量快速的判断出特... 切达奶酪在其成熟期内的感官品质级别与其挥发性风味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而传统的特征风味组分相关性、贡献程度研究方法常依赖于仪器及人的主观因素制约,甚至无法摆脱化合物香气协同作用的束缚,存在很多缺陷,不能高质量快速的判断出特征风味物质对于不同奶酪级别的重要性以及贡献程度。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本文将切达奶酪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与其感官品质级别的相关性展开探讨,对相关性分析的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多CCA(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融合的切达奶酪挥发性特征风味物质识别分析方法。经过实验得出,本方法在成熟期内淡味、中味、浓味切达奶酪中具有优势,优于CCA典型相关分析、PCA主成分分析以及PLS偏最小二乘法,能够更好的识别与切达奶酪淡味、中味、浓味3种感官风味级别相关性较强的风味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达奶酪 典型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