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采的虚无主义:一种类型学
1
作者 艾伦·怀特 严木远(译) 舒远招(校)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9-49,共11页
尼采对“虚无主义”术语的使用在哲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他不是将虚无主义呈现为众多立场中的一个或一种偶然的信念,而是将其视为西方哲学传统的必然结果。虚无主义可分为三个基本层面:宗教的、激进的和完成的。宗教虚无主义者无意识地否... 尼采对“虚无主义”术语的使用在哲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他不是将虚无主义呈现为众多立场中的一个或一种偶然的信念,而是将其视为西方哲学传统的必然结果。虚无主义可分为三个基本层面:宗教的、激进的和完成的。宗教虚无主义者无意识地否定了内在世界的价值;激进虚无主义者明确拒绝我们的世界存在价值;完成虚无主义者在完全经历虚无主义之后,通过肯定世界本身来超越它,而不诉诸外在价值。这样一种三层划分,引出了尼采哲学中对逻辑的特别看法、价值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从激进虚无主义到完成虚无主义的步骤为何需要力量等问题。在此意义上,尼采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冲突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类型学 宗教的虚无主义 激进的虚无主义 完成的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意”、“良情”、“良知”之统一——康德“良心”概念解读 被引量:7
2
作者 舒远招 肖柳芙 《湖南社会科学》 2007年第6期28-31,共4页
良心这一范畴在康德的道德学中有多重含义。在康德原著中,良心一词有两种德文表达形式:das gute Herz和das Gewissen。在康德看来,Das gute Herz是任意(Willkr)将道德法则接纳入自己的准则之中的能力;das Gewissen既是一种义务意识,... 良心这一范畴在康德的道德学中有多重含义。在康德原著中,良心一词有两种德文表达形式:das gute Herz和das Gewissen。在康德看来,Das gute Herz是任意(Willkr)将道德法则接纳入自己的准则之中的能力;das Gewissen既是一种义务意识,同时也是一种针对自身的道德判断力。实际上,良心概念在康德那里是"良意"、"良情"、"良知"的统一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心 善良意志 敬重 道德判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布斯激情论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舒远招 雷艳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09-715,共7页
人性论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激情论是霍布斯人性论的基础。激情是霍布斯所理解的人性结构的核心和实质内容。激情是人的自觉行动的内在开端。它从本质上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它包含欲望、嫌恶。基于这种对激情... 人性论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激情论是霍布斯人性论的基础。激情是霍布斯所理解的人性结构的核心和实质内容。激情是人的自觉行动的内在开端。它从本质上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它包含欲望、嫌恶。基于这种对激情的理解,霍布斯对激情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致的分析。在说明激情产生的根源时,他采纳了机械论心理学和生机活力论两种模式。其中包含他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的卓越体验和洞察。他认为没有激情就没有幸福。因此他没有对激情采取宗教禁欲主义的态度。他没有把激情简单地归结为恶并加以攻击,因此不能认为他是性恶论者。但他确实看到激情的滥用会导致恶行,因此主张对它进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布斯 激情 理性 自然状态 契约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及其对构建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被引量:8
4
作者 舒远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5,共6页
近几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重要场合10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他不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状作出了如实的诊断,而且展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景,尤其是提出了一系列构建人类... 近几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重要场合10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他不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状作出了如实的诊断,而且展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景,尤其是提出了一系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纲领和实践路径,由此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2017年3月17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康德 永久和平论 习近平 实践路径 联合国安理会 行动纲领 中国智慧 当代 世界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消费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2
5
作者 舒远招 杨月如 《消费经济》 CSSCI 2001年第6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绿色消费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消费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创造概念 被引量:11
6
作者 舒远招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5期38-42,共5页
在国内学术界很少见到关于马克思创造概念的论著。马克思的创造概念是一个人类学的概念,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创造活动理解成人类世界的自我构成原则的人学世界观。当然,这种世界观看到的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展开过程是以一种“异化”
关键词 创造 劳动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ht”、“die menschliche Wirklichkeit”、“die menschliche Gesellschaft”——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几个德文词的理解和翻译 被引量:8
7
作者 舒远招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2,共5页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第一条中的nicht不应该理解和翻译为"不是",而应该理解和翻译为"没有";《提纲》第六条中的in seiner Wirklichkeit应该被解读成in menschlicher Wirklichkeit,这里的die menschliche Wir...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第一条中的nicht不应该理解和翻译为"不是",而应该理解和翻译为"没有";《提纲》第六条中的in seiner Wirklichkeit应该被解读成in menschlicher Wirklichkeit,这里的die menschliche Wirklichkeit应该从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去理解,马克思的名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应该理解为"人的本质,在人的现实性上(即人的实践或感性活动的意义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提纲》第十条中的die menschliche Gesellschaft(人类社会),应该理解为扬弃了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 人的现实性 共产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 哲学是人类生命的理性表现 被引量:8
8
作者 舒远招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7年第3期2-6,共5页
21世纪哲学的主流是生命哲学。未来的生命哲学将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感,将进一步从感性实践出发,更充分地展现人类生命的具体规定性和丰富性,将致力于追求生命的完整性与和谐发展,将尽可能克服目前哲学学科分类中所存在的“条块分... 21世纪哲学的主流是生命哲学。未来的生命哲学将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感,将进一步从感性实践出发,更充分地展现人类生命的具体规定性和丰富性,将致力于追求生命的完整性与和谐发展,将尽可能克服目前哲学学科分类中所存在的“条块分割”的弊端,将进一步推动哲学的“大众化”……。21世纪生命哲学在把握人类生命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生命哲学 感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道义论的目的论审视 被引量:5
9
作者 舒远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61,111-112,共8页
人们通常把幸福论(功利论)称为目的论,把康德的道义论称为非目的论,由此把两者的对立归结为目的论与非目的论的对立。但是,尽管康德的狭义道义论的确不是幸福论意义上的感性目的论,但毕竟是一种把理性本身直接当作最高目的来加以尊重的... 人们通常把幸福论(功利论)称为目的论,把康德的道义论称为非目的论,由此把两者的对立归结为目的论与非目的论的对立。但是,尽管康德的狭义道义论的确不是幸福论意义上的感性目的论,但毕竟是一种把理性本身直接当作最高目的来加以尊重的理性目的论。而在康德的广义道义论即至善论中,幸福则作为一个从属于德行的目的而被康德容纳于至善这一总目的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义论 幸福论 目的论 德福相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意志:定言命令之第三者——《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一个重要问题的解答 被引量:9
10
作者 舒远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18,共18页
在康德哲学中,所有先天综合判断都存在着将其主词与谓词联结起来的第三者问题。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康德由追问"定言命令作为一个先天综合命题何以可能?"而专门提出了"何谓定言命令的第三者?"这个异常难解... 在康德哲学中,所有先天综合判断都存在着将其主词与谓词联结起来的第三者问题。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康德由追问"定言命令作为一个先天综合命题何以可能?"而专门提出了"何谓定言命令的第三者?"这个异常难解的问题。对此难题,学界有一条很有影响的解答思路可称为"混合思路",它不想从完全先天的角度把握定言命令的第三者,而是将既受感性欲望刺激、又属于知性世界的同一个意志即二重化的意志当作第三者,该思路从根本上背离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的基本方向。它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逻辑上的问题,即第三者和定言命令之主词的重叠问题。它将第三者类比于有关自然的先天综合命题的先验图型,这一认识也是对第三者的一个重大误解。惟有试图完全先天地去寻找第三者的先天思路才是可取的,它借助于———在一个先天的理念中———完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意志这个第三者,将定言命令的主词与谓词综合地联结起来。因为在完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意志中,可以同时找到"意愿准则成为法则"的目的意愿和"按此准则行动"的行动意愿,即找到康德所说的"两种认识"。第三者是一个理想,是一个纯粹理性的概念,以此理想为基础的定言命令所要求的,无非就是要使人这种不完美、非神圣的理性存在者以那个完美而神圣的理性存在者为原型,促使心灵不断升华,成为康德心目中理想的理性存在者即完美而神圣的理性存在者而已。康德其实是把自己的道德形而上学完全奠基于纯粹理性的一个先天理念即有关完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意志的理念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定言命令 第三者 同一个意志 完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意志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被引量:3
11
作者 舒远招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11,共7页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是从属于他全部著述的唯一主题———宗教批判———的。黑格尔哲学在他看来是理性化、现代化的神学。他把黑格尔哲学置于近代以来整个唯心主义传统之中来加以研究 ,因此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显示了少见的...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是从属于他全部著述的唯一主题———宗教批判———的。黑格尔哲学在他看来是理性化、现代化的神学。他把黑格尔哲学置于近代以来整个唯心主义传统之中来加以研究 ,因此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显示了少见的理论力度。他指出黑格尔哲学最大的错误是颠倒了思维和存在、思维抽象和感性具体之间关系 ,并且分析了黑格尔陷入这种错误的认识论根源。他批判了黑格尔缺乏发生学的批判思维 ,因而不能如实地反映现实。揭露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人的有限精神的异化。他还着力揭露了黑格尔绝对精神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由此论证了他创立新的“感性哲学”———人本学和自然学———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黑格尔 理性神学 思辨哲学 唯心主义 哲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康德伦理学的三条路径——黑格尔、叔本华和舍勒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和超越 被引量:4
12
作者 舒远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30,共13页
被康德本人称为"道德形而上学"的伦理学是一种理性主义伦理学,因为其基本道德原则被说成是由"纯粹实践理性"颁布的。这种伦理学自问世起,就遭到了形形色色的批判。在德国哲学界,黑格尔、叔本华和马克斯·舍勒... 被康德本人称为"道德形而上学"的伦理学是一种理性主义伦理学,因为其基本道德原则被说成是由"纯粹实践理性"颁布的。这种伦理学自问世起,就遭到了形形色色的批判。在德国哲学界,黑格尔、叔本华和马克斯·舍勒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和超越,构成了三条各具特色的超越之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黑格尔以其思辨理性取代了康德的抽象知性,由此沿着理性主义的方向超越了康德伦理学;叔本华把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即恻隐之心当作道德的基础,由此将康德的理性主义转换为一种非理性的情感主义;舍勒则试图立足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建立起一种先天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这就从根本上超越了康德本人及其拥护者和批判者的共同预设:只有纯粹形式才是先天的,任何质料都是后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伦理学 黑格尔 叔本华 舍勒 批判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的哲学素质培养模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舒远招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3-87,共5页
本文在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首次明确提出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模式。认为哲学素质是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核心;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要以哲学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哲学能力的系统训练为重点,哲学品格的塑造为核心。文章还进... 本文在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首次明确提出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模式。认为哲学素质是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核心;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要以哲学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哲学能力的系统训练为重点,哲学品格的塑造为核心。文章还进一步指出,围绕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必须推进哲学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推动教育结构不断朝综合性、协同性方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素质 知识 能力 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的道义论与经济新常态的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舒远招 吴雪 《湖湘论坛》 CSSCI 2016年第2期69-72,共4页
从经济伦理学的角度看,经济新常态的建构需要一种合理的经济伦理的支撑。康德道义论的基本宗旨,是要使人的一切追求幸福和利益的行动,都要受制于道义。他有关人的行动准则不能自相矛盾、人不能仅仅把自己的理性用作满足欲望的工具、人... 从经济伦理学的角度看,经济新常态的建构需要一种合理的经济伦理的支撑。康德道义论的基本宗旨,是要使人的一切追求幸福和利益的行动,都要受制于道义。他有关人的行动准则不能自相矛盾、人不能仅仅把自己的理性用作满足欲望的工具、人不能把作为理性存在者的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人们在互利互惠时应该首先互相尊重等一系列思想,都弥足珍贵,可以应用于市场经济的一切经济活动。康德的道义论,对于中国目前并不很规范的市场经济而言,其意义在于:它有助于使相对失范的经济活动得到合理规范,并有助于在一个普遍物化和拜金化的现实中提升人们的精神层次。而这些东西,将有助于实现我们所希望的经济新常态,使我国经济走向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经济伦理 康德 道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哲学中的“以人为本”之我见 被引量:2
15
作者 舒远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思潮 智者学派 西方近代 人本理念 哲学所 古希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续二) 学术失范之根源? 被引量:5
16
作者 舒远招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2000年第4期1-2,共2页
关键词 学术规范 学风建设 学术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舒远招 鄢梦瑶 《云梦学刊》 2018年第4期38-42,共5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对他们而言,"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受一定的物质条件制约的人,他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受这些关系制约。但这...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对他们而言,"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受一定的物质条件制约的人,他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受这些关系制约。但这些现实的人之所以要进行物质生产,归根到底是由其肉体需要驱动的,是为了满足人的肉体组织的需要。需要是人作为肉体存在物的"本性",也是物质生产劳动的内在驱动力。正是需要使人成为"现实的人",并且使人将自我意识外化到现实的劳动之中。因此,在肯定"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确认"现实的人"的需要在唯物史观中的逻辑上的优先性,并将之视为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需要 劳动 逻辑起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质是事物的内部规定性”——评一种流行的质的定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舒远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4,12,共5页
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普遍把质界定为"事物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进而把属性看作是质的"外在表现",并区分出所谓"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这种质的定义很容易混淆质与本质的界限,把质与属... 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普遍把质界定为"事物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进而把属性看作是质的"外在表现",并区分出所谓"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这种质的定义很容易混淆质与本质的界限,把质与属性的关系,跟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混淆起来了,并且无法理清本质与"本质属性"的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须要明白"事物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这一说法具有歧义:它既可以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意思,也可以指同现象相对的本质的意思。为了避免产生歧义和导致各种逻辑上的混淆,人们最好把质定义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定性",去掉"内部"这个限定语,并防止把属性视为质的"外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规定性 属性 本质 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伦理学及其向西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 被引量:3
19
作者 舒远招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3期80-85,共6页
在“进化伦理学”这个名称下,容纳了形形色色的具体构想。但是,各种进化伦理学纲领都以进化论来理解和把握人类道德现象。广义进化伦理学就是道德进化论。它侧重于对道德现象进行描述和说明(解释),但也试图对已有的道德规范体系进行评价... 在“进化伦理学”这个名称下,容纳了形形色色的具体构想。但是,各种进化伦理学纲领都以进化论来理解和把握人类道德现象。广义进化伦理学就是道德进化论。它侧重于对道德现象进行描述和说明(解释),但也试图对已有的道德规范体系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已有的道德规范进行限定或修正,因而并未完全丧失规范伦理学的性质。进化伦理学对西方传统伦理学的基础、学科性质和若干核心伦理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进化 进化伦理学 西方传统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直观到实践——马克思与康德哲学思想的一个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舒远招 刘丹凤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60,253,共11页
在马克思和康德的哲学思想中,都存在一个由直观到实践的过渡。在康德哲学中,这一过渡是在其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进展中出现的。在马克思哲学中,这一过渡伴随着其新世界观的诞生。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似乎都伴随着由理论哲学向实践... 在马克思和康德的哲学思想中,都存在一个由直观到实践的过渡。在康德哲学中,这一过渡是在其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进展中出现的。在马克思哲学中,这一过渡伴随着其新世界观的诞生。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似乎都伴随着由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移。但由于这种过渡在康德那里存在于康德哲学体系内部,而在马克思这里存在于对费尔巴哈等人的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中,因而不论是在起点还是终点上都存在重大差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是在这一过渡中形成的,而并不直接源自于对康德实践理性概念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观 实践 马克思 康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