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林泉域岩溶水中SO_4^(2-)的来源探讨 被引量:11
1
作者 臧红飞 郑秀清 +1 位作者 张永波 杨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5,共7页
SO_4^(2-)浓度偏高是晋西柳林泉域岩溶水的主要特色之一,判断SO_4^(2-)来源对于理解岩溶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水中SO_4^(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化学计量学法、同位素质量... SO_4^(2-)浓度偏高是晋西柳林泉域岩溶水的主要特色之一,判断SO_4^(2-)来源对于理解岩溶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水中SO_4^(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化学计量学法、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和Rayleigh蒸馏模型,分析了岩溶水中SO_4^(2-)的主要来源,计算了不同来源的SO_4^(2-)所占的比例和滞流区岩溶水中SO_4^(2-)的还原比例。结果显示,石膏的溶解和黄铁矿的氧化是柳林泉域岩溶水中SO_4^(2-)的主要来源,排泄区岩溶水中石膏溶解来源的SO_4^(2-)所占比例介于73%~88%之间,平均为81%;黄铁矿氧化来源的SO_4^(2-)占比12%~27%,平均为19%。滞流区发生了硫酸盐的还原作用,约有9%~15%的SO_4^(2-)被脱硫细菌还原为H2S气体,且越靠近西部边界,还原反应所消耗的SO_4^(2-)比例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34S同位素 SO42-来源 柳林泉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林泉域岩溶水水化学及碳硫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臧红飞 贾振兴 +2 位作者 郑秀清 秦作栋 黄小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32,共5页
以2011年5月的同位素取样及水化学分析资料为基础,利用Piper三线图和同位素测年、示踪等方法,分析了柳林泉域内岩溶水的水化学和碳硫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沿泉域的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滞流区一线,岩溶水离子含量由碱土金属离子、... 以2011年5月的同位素取样及水化学分析资料为基础,利用Piper三线图和同位素测年、示踪等方法,分析了柳林泉域内岩溶水的水化学和碳硫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沿泉域的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滞流区一线,岩溶水离子含量由碱土金属离子、弱酸为主逐渐过度到以碱金属离子、强酸为主;水化学类型由HCO3-Ca·Mg型向Cl·SO4-Na型转变;岩溶水14 C年龄由现代水增加到7 000年左右;岩溶水放射性流速由5.72m/a减至0.68m/a,减少了8.4倍;岩溶水中34S含量与石膏中的34S含量接近,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可推测岩溶水中硫酸根离子主要来源于中奥陶统石膏岩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水化学特征 碳硫同位素 柳林泉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量对岩溶地区洪山泉滞后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臧红飞 贾振兴 +2 位作者 邢述彦 陈军锋 秦作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35,共4页
鉴于大气降雨对洪山泉岩溶水系统的补给具有一定滞后性的特点,利用相关分析理论对泉流量与前期各年降雨量做了相关性分析,指出仅分析前期某一年的降雨量对泉流量的影响程度意义不大,因此利用多元统计回归理论建立了10组在不同影响年限... 鉴于大气降雨对洪山泉岩溶水系统的补给具有一定滞后性的特点,利用相关分析理论对泉流量与前期各年降雨量做了相关性分析,指出仅分析前期某一年的降雨量对泉流量的影响程度意义不大,因此利用多元统计回归理论建立了10组在不同影响年限下的泉流量与前期降雨量的统计回归模型,发现泉流量与前7年降雨量模型较符合实际,由此确定降雨量对泉流量影响的滞后年限为7年,进而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了有效降雨量。结果表明,泉流量与有效降雨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0.588,且在α=0.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有效降雨量 滞后性 相关分析 多元统计回归模型 洪山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口县岩溶地下水资源量估算 被引量:3
4
作者 臧红飞 宁显林 +1 位作者 陈军锋 金芳义 《地下水》 2010年第4期66-67,93,共3页
在综合考虑岩溶水存储条件及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对山西省交口县的岩溶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分区,根据岩溶水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水文地质、水动力等条件,交口县裂隙岩溶水分布为郭庄泉岩溶水区和十字崖岩溶水区,并在分区的基础上对岩... 在综合考虑岩溶水存储条件及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对山西省交口县的岩溶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分区,根据岩溶水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水文地质、水动力等条件,交口县裂隙岩溶水分布为郭庄泉岩溶水区和十字崖岩溶水区,并在分区的基础上对岩溶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估算,交口县岩溶地下水资源量为8 878.5万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资源量 水资源分区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期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剖面水热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3
5
作者 陈军锋 郑秀清 +3 位作者 秦作栋 刘萍 臧红飞 孙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02-110,共9页
为了揭示季节性冻融期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剖面水热时空变化的影响,分析对比了裸地和5种不同玉米秸秆覆盖厚度(5、10、15、20和30 cm)地块的土壤剖面含水率和土壤温度等值线变化特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土壤剖面水热变化进行了统计... 为了揭示季节性冻融期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剖面水热时空变化的影响,分析对比了裸地和5种不同玉米秸秆覆盖厚度(5、10、15、20和30 cm)地块的土壤剖面含水率和土壤温度等值线变化特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土壤剖面水热变化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季节性冻融期,裸地最大冻结深度为52 cm,土壤剖面水热变化较为剧烈,0~40 cm属于水热变化活跃层,覆盖厚度为5和10 cm时的土壤剖面水热变化活跃层分别为0~20和0~10 cm。秸秆覆盖厚度为15 cm时可平抑土壤剖面水热的变化,并能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秸秆覆盖厚度为5 cm时,在土壤冻融作用和秸秆覆盖的双重效应下,耕作层土壤水分较其他地块高,储水保墒效果显著。当秸秆覆盖厚度大于15 cm时,土壤保墒保温效果不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强。从预防冻害和蓄水保墒角度出发,最佳秸秆覆盖厚度为10~15 cm。研究成果对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冬春季节农田秸秆覆盖的科学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温度 季节性冻融期 玉米秸秆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期灌水对土壤温度与冻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军锋 郑秀清 +3 位作者 臧红飞 刘萍 任霞 孙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通过季节性冻融期裸地、地膜覆膜地和秸秆覆盖地的田间系列灌水试验,研究了冻融期不同阶段灌水对土壤温度及冻融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不论何种地表条件,入冬后冻结期较早的灌水地块耕作层土壤温度在整个冻融期处于较低值。消融期,灌水... 通过季节性冻融期裸地、地膜覆膜地和秸秆覆盖地的田间系列灌水试验,研究了冻融期不同阶段灌水对土壤温度及冻融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不论何种地表条件,入冬后冻结期较早的灌水地块耕作层土壤温度在整个冻融期处于较低值。消融期,灌水对裸地和地膜覆盖地耕作层土壤温度的影响较小,灌水加速了地表冻层的融化;秸秆覆盖地灌水后土壤温度较低且变幅较小,秸秆覆盖不利于土壤的消融解冻。5 cm土壤累积负温快速增加阶段灌水对于降低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影响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 土壤温度 冻结 融化 季节性冻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单向冻结土壤水热变化试验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军锋 杨军耀 +3 位作者 郑秀清 秦作栋 刘萍 臧红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6-151,248,共7页
采用室内土壤单向冻结试验装置,进行了地下水位埋深为87.5 cm的小幅降温、中幅降温和大幅降温3种冻结气温作用下砂壤土和粉质粘壤土的温度和土壤含水率的监测。结果表明:小幅降温、中幅降温和大幅降温冻结条件下砂壤土地表温度较粉质... 采用室内土壤单向冻结试验装置,进行了地下水位埋深为87.5 cm的小幅降温、中幅降温和大幅降温3种冻结气温作用下砂壤土和粉质粘壤土的温度和土壤含水率的监测。结果表明:小幅降温、中幅降温和大幅降温冻结条件下砂壤土地表温度较粉质粘壤土分别低0.88、2.06和2.81℃,土壤剖面温度分别在第31、33和37天达到稳定降温阶段;砂壤土水分主要聚集在10-30 cm,而粉质粘壤土水分主要聚集在10-40 cm;小幅降温冻结下,砂壤土0-10 cm土壤含水率较中幅降温和大幅降温冻结下高1.5%和7.3%,粉质粘壤土0-10 cm土壤含水率较中幅降温和大幅降温冻结下高2.3%和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率 冻结气温 土壤质地 地下水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土壤入渗能力的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军锋 郑秀清 +3 位作者 刘萍 臧红飞 雷俊琴 孙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39,共5页
基于田间入渗试验,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对5种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土壤入渗能力预报模型进行了探索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地表条件下,不同影响因子对不同地表条件地块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显著性有所差异,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入... 基于田间入渗试验,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对5种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土壤入渗能力预报模型进行了探索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地表条件下,不同影响因子对不同地表条件地块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显著性有所差异,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入渗能力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次为5cm土层深度处土壤温度,裸地土壤温度对入渗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冬小麦地和人工草地土壤入渗能力受气温的影响较显著,休闲裸地和玉米秸秆覆盖地次之,地膜覆盖地土壤入渗能力受气温的影响不显著。建立的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5cm土层深度处土壤温度和气温三因子线性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避免了考虑因素单一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能力 季节性冻融土壤 预报模型 土壤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C-RAS和GIS的小东川河流域沿河村落山洪淹没范围确定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博 王旭兆 +1 位作者 臧红飞 王建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55,共4页
模拟预测山西省吕梁市小东川河流域的山洪淹没范围,可为山区小流域防洪减灾、水利工程建设、山洪预警和人员转移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河流分析系统(HEC-RAS)模型计算山洪水位—流量关系,并与GIS相结合绘制出洪泛区范围,最终实现吕... 模拟预测山西省吕梁市小东川河流域的山洪淹没范围,可为山区小流域防洪减灾、水利工程建设、山洪预警和人员转移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河流分析系统(HEC-RAS)模型计算山洪水位—流量关系,并与GIS相结合绘制出洪泛区范围,最终实现吕梁市小东川河流域五年一遇、二十年一遇和百年一遇的洪水淹没范围的二维可视化。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操作便捷,模拟效果较好,模拟结果满足防洪规划要求,为山区小流域山洪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C-RAS GIS 山洪 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林泉域滞流区岩溶水的热源及其Na^+、Cl^-来源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贾振兴 臧红飞 郑秀清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0-576,共7页
柳林泉域滞流区岩溶水以高温、高Na^+和Cl^-浓度为主要特征。文章在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采用化学计量学原理,判断了该区岩溶水的热源及Na^+和Cl^-的来源。结果显示:在泉域的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的上青龙、龙门会、杨... 柳林泉域滞流区岩溶水以高温、高Na^+和Cl^-浓度为主要特征。文章在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采用化学计量学原理,判断了该区岩溶水的热源及Na^+和Cl^-的来源。结果显示:在泉域的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的上青龙、龙门会、杨家港和寨东泉组,岩溶水中的Na^+和Cl^-主要来源于岩盐的溶解,其中多余的Na^+可能来自于阳离子交换、黄土中含Na^+矿物的溶解及城市污水的排放;滞流区和排泄区的刘家疙瘩泉组岩溶水中高浓度的Na^+和Cl^-也主要来自于岩盐的溶解,而多余的Cl^-可能由岩溶水中的Na^+交换吸附介质中的Ca^(2+)或Mg^(2+)所致。西部滞流区岩溶水的热源主要包括地温梯度增热、当地正常地温、岩石中放射性元素产热和石膏的溶解放热,其贡献率分别为45%、28%、20%和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热水 化学计量学 滞流区 Na+ Cl-来源 柳林泉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SM-AHP体系的静升盆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长松 郑秀清 +2 位作者 臧红飞 魏晓鸥 郑丽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5,214,共5页
以静升盆地为例,基于对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认识,以DRASTIC模型为基础,根据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技术要求及静升盆地实际状况,构建了DRAIFAm指标体系,通过比较目前各种脆弱性评价方法,建立了PCSM-AHP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评价了静升盆... 以静升盆地为例,基于对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认识,以DRASTIC模型为基础,根据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技术要求及静升盆地实际状况,构建了DRAIFAm指标体系,通过比较目前各种脆弱性评价方法,建立了PCSM-AHP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评价了静升盆地地下水脆弱性。结果表明,人工开采率和包气带介质是影响静升盆地地下水脆弱性的主要因子,地下水脆弱性从盆地东南向西北依次增大,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对静升盆地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脆弱性评价 计点系统模型 层次分析法 静升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F和M-K的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凯 郑秀清 +1 位作者 贾振兴 臧红飞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0-697,共8页
为研究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2001-2014年该泉域内具代表性的岩溶水监测点水质资料为基础,以pH值、7大主要离子及TDS作为因子,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与Mann-Kendall(M-K)突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祠泉域14年... 为研究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2001-2014年该泉域内具代表性的岩溶水监测点水质资料为基础,以pH值、7大主要离子及TDS作为因子,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与Mann-Kendall(M-K)突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祠泉域14年的水化学场进行时空结构分离。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特征上,pH值由北向南逐渐减小,汾河中段以南出现低值区;Ca^(2+)、Mg^(2+)、HCO^-_3、SO^(2-)_4和TDS的空间变化趋势相似,整体上均是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等值线在古交一带较周围地区升高;K^++Na^+和Cl^-含量在整个泉域普遍较低,但K^++Na^+在泉域边界处的王封和西寨一带含量升高,Cl^-在古交以及西华苑处增高。在时间演化特征上,从2001-2014年pH值、Mg^(2+)、K^++Na^+、HCO^-_3和Cl^-含量基本在平均值上下波动;Ca^(2+)和SO^(2-)_4含量逐年降低,且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之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TDS在2005-2007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其它时段下降趋势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水化学 时空变化特征 EOF Mann-Kendall突变分析 晋祠泉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山泉岩溶地下水水量均衡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萍 郑秀清 +2 位作者 陈军锋 臧红飞 幸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7-59,64,共4页
为研究山西省洪山泉流量衰减的原因,对天然状态下(1955—1983年)、人类活动影响较小阶段(1984—1998年)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阶段(1999—2008年)三个阶段的水均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溶水的过量开采是导致泉水流量减少的主导因素... 为研究山西省洪山泉流量衰减的原因,对天然状态下(1955—1983年)、人类活动影响较小阶段(1984—1998年)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阶段(1999—2008年)三个阶段的水均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溶水的过量开采是导致泉水流量减少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影响下泉流量处于负均衡,各均衡期内泉流量与均衡结果具有密切的联系,泉流量随着负均衡值的增大快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均衡法 地下水 水资源 过量开采 洪山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环境容量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长松 郑秀清 +2 位作者 臧红飞 张飞 顾江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9期259-265,共7页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缺水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供水保障,开展地下水环境容量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分析地下水环境容量内涵的基础上,对地下水环境容量进行重新定义,并提出综合指标环境容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指标体系QV...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缺水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供水保障,开展地下水环境容量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分析地下水环境容量内涵的基础上,对地下水环境容量进行重新定义,并提出综合指标环境容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指标体系QVLTE和综合评价指数R。通过QVLTE指标体系在静升盆地浅层地下水环境容量定性评价中的应用,得出地下水水质和地下水水量对地下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大,地表植被和地下水温相对较小,这与实际吻合较好,印证了QVLTE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为地下水环境容量进一步的定性研究提供参考,对缺水地区地下水的保护、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静升盆地 地下水 环境容量 水温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链的兰村泉域地下水位预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丹 张天菊 臧红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2,共4页
将兰村泉域S1长观孔2001—2010年的年平均水位埋深作为特征因素序列,降水量和人工开采量作为相关因素序列,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将GM(1,N)模型应用于兰村泉域岩溶地下水位埋深预测,并应用马尔可夫模型对输出结果进行残差修正。结果表明:经... 将兰村泉域S1长观孔2001—2010年的年平均水位埋深作为特征因素序列,降水量和人工开采量作为相关因素序列,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将GM(1,N)模型应用于兰村泉域岩溶地下水位埋深预测,并应用马尔可夫模型对输出结果进行残差修正。结果表明:经过修正后的GM(1,3)模型的拟合精度达到97.41%,比没有经过残差修正的GM(1,3)模型高出9.62%,修正后的预测值更加贴近原始值,准确性提高。采用马尔可夫残差修正模型对2011—2013年兰村泉域水位埋深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1年、2012年、2013年的地下水位预测值分别为33.24、32.01、31.12 m,地下水位缓慢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埋深 GM(1 N)模型 马尔可夫模型 残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PI模型的晋祠泉域岩溶水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佩 郑秀清 臧红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7-51,共5页
为有效管理和应用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需要确定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保护带。根据晋祠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地下水特征,在PI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煤层开采S和人工排泄Ad两个影响因子,构建PISAd指标体系,应用CIM-AHP评价体系,基于GI... 为有效管理和应用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需要确定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保护带。根据晋祠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地下水特征,在PI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煤层开采S和人工排泄Ad两个影响因子,构建PISAd指标体系,应用CIM-AHP评价体系,基于GIS技术,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脆弱性分区面积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高脆弱区38.3%、较高脆弱区26.8%、中等脆弱区18.0%、较低脆弱区9.8%和低脆弱区7.1%。高脆弱区主要集中在灰岩裸露区、汾河渗漏段以及煤层带压开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脆弱性评价 PI模型 晋祠泉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唐乃亥站径流干旱多变量联合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明卫 程玉佳 +2 位作者 崔惠娟 臧红飞 王梓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9,共9页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水安全的重要基础。为有效应对黄河流域干旱缺水的威胁,利用唐乃亥站1956—2018年的逐日流量序列,采用游程理论和可变日阈值(Q70~Q95)来识别径流干旱的特征变量,并对其进行融合剔除处理,在此基础上选用多种...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水安全的重要基础。为有效应对黄河流域干旱缺水的威胁,利用唐乃亥站1956—2018年的逐日流量序列,采用游程理论和可变日阈值(Q70~Q95)来识别径流干旱的特征变量,并对其进行融合剔除处理,在此基础上选用多种Copula函数来构造径流干旱特征的多变量联合分布模型,并计算相应多变量干旱重现期。研究表明:短历时干旱所占比例随着日阈值水平的减小总体呈上升趋势;对识别的径流干旱事件进行融合剔除,以使其更符合干旱发生规律和干旱持续性的特点;Gaussian Copula函数能较好地描述黄河唐乃亥站径流干旱的两变量和三变量联合概率分布特性;多变量联合概率与重现期是径流干旱单变量特征分析的重要补充。该研究结果可定量表征黄河源区径流干旱特征及其变化,对区域干旱风险评估和水资源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干旱 可变日阈值 干旱事件融合剔除 COPULA函数 重现期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D-COA-LSTM模型的月降水量预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文川 杨静欣 臧红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3,23,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月降水量预测精度,提出了基于小波分解(WD)和郊狼优化(COA)算法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降水量预测模型(WD-COA-LSTM)。首先用小波分解对时间序列进行预处理,消除序列的非平稳性,得到1个低频序列和3个高频序列;然后通过... 为进一步提高月降水量预测精度,提出了基于小波分解(WD)和郊狼优化(COA)算法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降水量预测模型(WD-COA-LSTM)。首先用小波分解对时间序列进行预处理,消除序列的非平稳性,得到1个低频序列和3个高频序列;然后通过郊狼优化算法对神经网络(LSTM)模型进行参数优化;最后将各子序列预测值叠加得到月降水量预测值。将提出的模型应用于洛阳市栾川县白土镇和洛宁县故县镇两个雨量站的月降水量预测中,并与LSTM、COA-LSTM、WD-LSTM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WD-COA-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说明小波分解和郊狼优化算法能有效加强LSTM模型预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为月降水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降水量预测 小波分解 郊狼优化算法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山泉域水均衡分析及泉流量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俊琴 郑秀清 +1 位作者 臧红飞 秦作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1-43,47,共4页
基于洪山泉流量日益衰减的现状,以该泉域2001—2013年的泉流量、开采量等系列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泉域水均衡状况,得出其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为不断增加的岩溶水开采和煤矿矿井排水。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方法,对不同时滞影响下的降水量与还... 基于洪山泉流量日益衰减的现状,以该泉域2001—2013年的泉流量、开采量等系列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泉域水均衡状况,得出其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为不断增加的岩溶水开采和煤矿矿井排水。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方法,对不同时滞影响下的降水量与还原泉流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确定降水量对还原泉流量影响的滞后时间为8 a。将多元回归模型计算的有效降水量作为还原泉流量的相关序列,建立了灰色GM(1,2)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残差修正。利用修正后的模型,对2014—2017年不同降水保证率下的还原泉流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当降水保证率为95%时,洪山泉将发生断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均衡分析 还原泉流量 灰色综合关联度 GM(1 2)模型 洪山泉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P情景的黄河源区未来径流模拟预估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明卫 王召航 +3 位作者 臧红飞 王文川 卫孟茹 崔惠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40,共10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黄河源区的水文情势发生了较大改变,预估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气候模式数据驱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研究了未来近期(2030—2059年)和未来远期(2060—2099年...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黄河源区的水文情势发生了较大改变,预估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气候模式数据驱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研究了未来近期(2030—2059年)和未来远期(2060—2099年)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源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预估了相应径流过程的系统性变化趋势,并采用气候弹性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LSTM模型在黄河源区径流模拟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修正后的模型在训练期和验证期的纳什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84和0.87。②2030—2099年黄河源区的气温呈持续升高态势,年均降水量呈轻微增长趋势,其中汛期降水量减少,非汛期降水量增加。③未来研究区年均径流量呈轻微减少趋势,其中非汛期径流量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大多在30%左右;汛期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30%~40%。④黄河源区水资源对降水和气温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392和-0.085,水资源量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高于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预计降水量变化-15%~25%时,水资源量变化-5.87%~9.79%;气温升高1.0~3.0℃时,水资源量变化-7.29%~-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预估 黄河源区 LSTM模型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