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依恋与消费理性:偶像工业时代的“恋爱塌房”现象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胡静凝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49-56,共8页
通过对粉丝因偶像“恋爱塌房”而“脱粉”的现象进行调研发现,在偶像工业时代,粉丝以文化生产和经济供养双重途径参与“偶像养成”。偶像作为职业化的“大众情人”,通过情感劳动为粉丝营造亲密关系和理想自我的想象空间,而“恋爱禁止”... 通过对粉丝因偶像“恋爱塌房”而“脱粉”的现象进行调研发现,在偶像工业时代,粉丝以文化生产和经济供养双重途径参与“偶像养成”。偶像作为职业化的“大众情人”,通过情感劳动为粉丝营造亲密关系和理想自我的想象空间,而“恋爱禁止”是粉偶关系的潜在契约。面对偶像“恋爱塌房”造成的负向追星体验,粉丝会选择“脱粉”及时止损,表现出消费者的理性逻辑。消费主导的“情感经济”对人的异化,不仅表现在偶像作为劳动力商品与作为自由人之间存在冲突,也表现在粉丝作为追随者和消费者,同时面临着“情感依恋”和“消费理性”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像工业 情感劳动 情感依恋 消费理性 粉丝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婚姻市场与农村青年的相亲实践 被引量:5
2
作者 胡静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县域婚姻市场是当地婚姻资源分配与协调的重要平台。社会分层导致婚姻市场分化,建立在个人能力和家庭背景基础上的婚姻梯度序列日渐形成,婚恋机会向上层聚集,中层婚姻竞争激烈,下层则婚恋机会渺茫。基于对农村青年春节期间相亲实践的研... 县域婚姻市场是当地婚姻资源分配与协调的重要平台。社会分层导致婚姻市场分化,建立在个人能力和家庭背景基础上的婚姻梯度序列日渐形成,婚恋机会向上层聚集,中层婚姻竞争激烈,下层则婚恋机会渺茫。基于对农村青年春节期间相亲实践的研究表明,现代相亲模式是农村青年应对婚姻困境的策略性实践,“自由恋爱”融进传统相亲制度,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婚恋自主权正在增强。在相亲场域,择偶秩序的理性化和体制身份的壁垒化建构了层级化的“相亲圈”,体制内外农村青年的婚恋选择权及范围呈现出显著差异。在城市情境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农村青年的相亲约会同物质消费挂钩,经济条件既是男青年参与婚姻市场角逐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其男性气概的最终标准。相亲男女互动交往多遵从传统性别脚本,存在“男财女貌”的文化偏好。农村青年的婚姻嫁娶具有强烈的城市化倾向,县城里的婚房不仅是相亲市场的基本砝码,也是实现个体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婚姻市场 农村青年 相亲 婚恋自主权 婚姻梯度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姻缘与利益:中越边境的跨国婚姻实践——以广西宁明县N屯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静凝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5-115,共11页
经济社会发展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改变了边境农村社会的婚姻市场结构,婚姻挤压由内地向边疆再向国外转移,未婚男性借由跨国婚姻完成婚姻缔结和家庭组建。国家“在场”重新定义了跨国婚姻,自然延续的“族内婚”变成婚姻梯度中的“向下婚... 经济社会发展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改变了边境农村社会的婚姻市场结构,婚姻挤压由内地向边疆再向国外转移,未婚男性借由跨国婚姻完成婚姻缔结和家庭组建。国家“在场”重新定义了跨国婚姻,自然延续的“族内婚”变成婚姻梯度中的“向下婚”。在婚姻市场要价的重压下,经济理性成为边民跨国婚姻实践的核心要义,婚姻的现实性和工具性日益增强。跨境而来的越南女性兼具家庭成员与移民双重身份:家庭为越南女性提供安居之所,但由于缺乏经济独立性和姻亲帮扶,越南女性只能高度依赖于家庭,面临主体性丧失的困境;村庄默许了越南女性的非法性存在和有限的社会融入,但“他者”身份建构了制度和生活层面的双重区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婚姻 婚姻市场 经济理性 越南女性 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的“家计”:县域农民“家庭城镇化”的日常呈现
4
作者 胡静凝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58,共18页
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日益完善,农民家庭向县城迁居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事实。本文基于对河南省罗山县的田野调查,以“家计”为切入点,从日常生活中透视农民“家庭城镇化”的实践形态与内在逻辑。本文研究发现:农民家庭在城乡迁... 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日益完善,农民家庭向县城迁居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事实。本文基于对河南省罗山县的田野调查,以“家计”为切入点,从日常生活中透视农民“家庭城镇化”的实践形态与内在逻辑。本文研究发现:农民家庭在城乡迁移中不断经历时空变革,受经济动机驱使进入城市积累经济资本,又在家庭诉求主导下回流家乡县城。“家计”秩序呈现显著的“流变性”特征,以城乡迁移、代际协作、工农兼顾来满足农民家庭日益复杂的功能性需求,塑造一个跨越“城-县-乡”三域的家庭生产生活弹性模式。在县域城镇化背景下,进城农民家庭深度卷入县城社会系统,其“家计”逐步迈向现代化,呈现居住县城化、生计多样化、消费商品化和教养精细化等多元复杂的生活样态。“家庭城镇化”是家庭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融入县城、迈向现代化的过程。这种以家庭为单元的自主城镇化实践蕴含着独特的生活理性,即根据进城农民家庭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要,灵活调整家庭形态与资源分配,策略性安排家庭生产与再生产行动,积极应对城镇化带来的生活变化和社会风险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城镇化 家计 家庭再生产 现代化转型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