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肢体并发症10例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金晓 龙村 +2 位作者 黑飞龙 李景文 于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1期6-8,31,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术后心功能不全采用周围血管插管,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支持(V-A ECMO)发生肢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防治方法。方法收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成人心脏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采用周围血管插管...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术后心功能不全采用周围血管插管,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支持(V-A ECMO)发生肢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防治方法。方法收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成人心脏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采用周围血管插管(腋或者股动脉-股静脉)行V-A ECMO辅助,发生肢体并发症病例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74例患者采用周围血管插管进行V-A ECMO心功能支持,发生肢体并发症10例(13.5%)。10例中男7例,女3例。右腋动脉-右股静脉插管1例;右股动脉-右股静脉插管9例。动脉插管方式:切开动脉插入插管,外置阻断带阻断动脉远端血流,远端肢体依靠自体侧支以及动脉管路侧孔分出远端供血管(直径3 mm)供血(其中右腋动脉插管病例未插远端供血管);静脉插管方式:右股静脉缝置荷包插管。其中7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插管侧下肢远端可见深紫色瘀斑、足趾甲床瘀血、小腿或足肿胀、皮肤散在水泡;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考虑为静脉回流不畅所致。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远端肢体散在浅紫色皮肤花斑,无肿胀,皮温低、动脉搏动消失,甲床苍白,考虑为动脉供血不足引起。10例患者中2例因当时病情危重,虽出现肢体并发症,无法进行进一步有创处理,其中1例心功能稳定后肢体坏死,截肢出院,另外1例心功能稳定后撤除ECMO,准备处理坏死下肢时,患者死亡。1例经小腿切开减张痊愈。1例经肢端静脉引流、小腿切开减张、股动脉泵入肝素及罂粟碱、股静脉取栓等治疗后,右足底、大母趾、二趾、小趾仍留有黑色瘀斑出院继续治疗,结果无法追踪。1例患者下肢稍肿胀、肌力差,行股动脉取栓,未取出栓子,后转外院治疗,结果无法追踪。1例右腋动脉、右股静脉插管辅助患者辅助6 h后出现远端肢体缺血表现,于24 h内撤除ECMO痊愈。其余4例患者均早期死亡,死亡原因为心脏功能衰竭,无法预测患者存活下肢最终结果。结论插管相关肢体远端出现皮温低、肿胀、瘀斑、苍白、花斑、足背动脉搏动消失都是肢体并发症的早期体征,及时进行相关处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周围血管插管 肢体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白细胞滤器过滤后剩余机血的变化及输注后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胡金晓 王会颖 +1 位作者 龙村 楼松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研究经白细胞滤器过滤后体外循环(CPB)剩余机血的变化以及输注后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预计不需要输注异体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CPB停机后即刻使用白细胞滤器过滤剩余机血并输注,对照组剩余机血不... 目的研究经白细胞滤器过滤后体外循环(CPB)剩余机血的变化以及输注后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预计不需要输注异体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CPB停机后即刻使用白细胞滤器过滤剩余机血并输注,对照组剩余机血不处理直接输注,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没有输注异体血制品。观察患者CPB前、停机时、机血输毕6 h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以及胶体渗透压(COP)、游离血红蛋白(FHb)浓度。观察患者CPB前、停机时、机血输毕6 h、术后次晨白细胞(WBC)计数、体温以及气管插管时间。结果实验组机血输毕6 h、术后次晨WBC计数高于对照组。其它观察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炎症反应 白细胞滤器 剩余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静脉插管方式对下肢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胡金晓 楼松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股动静脉插管方式对成人心脏术后行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治疗时下肢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阜外医院成人心脏术后行V-A ECMO 13例患者临床资料。以插管侧下肢肿胀为肢体并发症诊断标准。对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股动静脉插管方式对成人心脏术后行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治疗时下肢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阜外医院成人心脏术后行V-A ECMO 13例患者临床资料。以插管侧下肢肿胀为肢体并发症诊断标准。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股静脉插管方式相同,股动脉插管有人工血管股动脉端侧吻合(n=5)、分支动脉供血管插管(n=8)两种方法。结果 13例患者中4例发生下肢并发症。两种插管方式各有并发症2例,超声方法测得2例插管侧股浅动脉(SFA)流量分别为162 ml/min和402 ml/min,高于正常值,其中流量为402 ml/min患者肿胀相对严重。采用medtronic离心泵流量计测得2例分支动脉供血管流量为220 ml/min和420 ml/min,经部分夹闭分支动脉供血管,控制流量约在150 ml/min,肿胀轻,没有进一步加重。结论动脉奢灌、充血,股静脉插管远端静脉回流相对不畅,可能是本组病例发生肢体并发症主要原因。通过对分支动脉供血管进行控制,可以降低插管侧股浅动脉流量,减缓、阻止肢体肿胀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股动静脉插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肺与人工肺体外循环对肺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金晓 向小勇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4年第2期96-99,101,共5页
目的 探讨自体肺体外循环 (CPB)与人工肺CPB对肺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杂种犬 16只 ,体重 (15± 1)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利用杂种犬自体肺作为氧合器。对照组利用鼓泡肺作为氧合器 ,两组CPB均进行 1h ,CPB结束后 ... 目的 探讨自体肺体外循环 (CPB)与人工肺CPB对肺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杂种犬 16只 ,体重 (15± 1)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利用杂种犬自体肺作为氧合器。对照组利用鼓泡肺作为氧合器 ,两组CPB均进行 1h ,CPB结束后 ,通过测量动脉血氧分压 ;右心房、左心房白细胞记数 ,并计算其比值 ;肺动脉压 ;肺标本病理学检查 ,了解肺损伤的情况。自体肺组在整个CPB期间连续监测肺动脉压。结果 自体肺组CPB后右心房、左心房白细胞比值、肺动脉压低于人工肺组 ;动脉血氧分压高于人工肺组 ,自体肺组在整个CPB过程中 ,肺动脉压低于 2 0mmHg,且肺动脉压维持平稳。肺标本组织学检查示 :自体肺组肺损伤较人工肺组轻。结论 自体肺CPB技术在CPB过程中能提供满意的氧合 ;而且较人工肺能获得更好的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 人工肺 CPB 肺动脉压 体外循环 左心房 氧合器 对照组 右心房 动脉血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对兔离体肺保护的作用
5
作者 胡金晓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应用兔离体肺再灌注模型研究环磷酰胺对兔离体肺保护的作用。方法20只实验兔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实验组术前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 mg/kg(溶解在10 ml生理盐水中)。48 h后进行实验,由实验兔右室流出道... 目的应用兔离体肺再灌注模型研究环磷酰胺对兔离体肺保护的作用。方法20只实验兔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实验组术前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 mg/kg(溶解在10 ml生理盐水中)。48 h后进行实验,由实验兔右室流出道尽量抽取兔血,造成肺组织热缺血。1 h后以低钾右旋糖苷肺保护液(LPD)进行肺灌洗及保存,保存4 h后用开始时抽取的兔血进行再灌注。再灌注10 min、30 min、60 min分别测定肺血管阻力(PVR)、肺通气阻力(LR)、以及肺静脉血氧分压(PvO2),再灌注结束后取肺组织进行肺含水量(LW)测定以了解肺保护效果。结果实验组再灌注后PV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R、LW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环磷酰胺对兔离体肺保存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免疫抑制以及细胞毒作用减轻了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离体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不同停跳液灌注方法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高国栋 胡强 +4 位作者 胡金晓 段欣 黑飞龙 于坤 龙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12-1116,共5页
背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远期效果优于常温冠状动脉搭桥。对于严重冠脉狭窄患者,单纯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心肌保护效果欠佳,如何取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成为影响搭桥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应用不同停跳液灌注... 背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远期效果优于常温冠状动脉搭桥。对于严重冠脉狭窄患者,单纯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心肌保护效果欠佳,如何取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成为影响搭桥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应用不同停跳液灌注方法对冠状动脉移植搭桥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3例冠状动脉移植搭桥患者,根据停跳液灌注方法的不同分为主动脉根部灌注组;主动脉根部灌注+冠状动脉桥灌注组;主动脉根部灌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组。分别于搭桥前、体外循环30 min、升主动脉开放后5 min、2 h、6 h、24 h取血标本测量血清肌钙蛋白Ⅰ、磷酸肌酸激酶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记录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情况、搭桥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等临床监测指标。结果与结论:肌钙蛋白Ⅰ复灌后2-24 h;CK复灌后5 min到24 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复灌后6,24 h,主动脉根部灌注+冠脉桥灌注组与主动脉根部灌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组明显低于主动脉根部灌注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及多巴胺应用等临床监测指标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应用心脏停跳液进行冠状动脉顺行性灌注的同时结合冠状动脉桥灌注或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对心脏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搭桥可取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术 肌钙蛋白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期间机体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国栋 龙村 +4 位作者 胡强 胡金晓 袁媛 黑飞龙 于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9-11,17,共4页
目的观察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期间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 42例成人心脏术后ECMO支持患者,于ECMO建立时,建立24 h及撤机前检测血小板计数。分别在ECMO建立前,ECMO建立1、6、24、48、72 h及撤机前测定全血激活凝血时间(ACT... 目的观察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期间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 42例成人心脏术后ECMO支持患者,于ECMO建立时,建立24 h及撤机前检测血小板计数。分别在ECMO建立前,ECMO建立1、6、24、48、72 h及撤机前测定全血激活凝血时间(A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按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2组各时点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血小板计数在ECMO期间明显下降(P<0.05)。PT、APTT与ECMO前相比均明显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在ECMO建立后一过性降低,6 h后逐渐升高,撤机前达峰值。结论ECMO支持治疗期间通过激活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凝血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凝血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体重患儿围体外循环期实施新节约用血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晋萍 冯正义 +8 位作者 崔勇丽 赵举 赵明霞 胡金晓 李守军 闫军 晏馥霞 王旭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1期6-9,44,共5页
目的分析新的节约用血策略对低体重(≤8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现无血体外循环或减少围术期血液制品用量的可行性及对患儿早期预后的评价。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共有76名低体重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n=38)采用体外循环经典预充血策... 目的分析新的节约用血策略对低体重(≤8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现无血体外循环或减少围术期血液制品用量的可行性及对患儿早期预后的评价。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共有76名低体重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n=38)采用体外循环经典预充血策略,即2个单位悬浮少白红细胞(PRBC)和100 ml新鲜冰冻血浆(FFP)完成心脏畸形矫治术;实验组(n=38)低体重患儿实施体外循环无血预充技术并结合新节约用血策略,术中根据患儿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再适量补充悬浮红细胞。收集两组患儿围术期的重要监测指标及血液制品(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用量、术后24 h胸液量及患儿术后早期恢复的评价指标。结果实验组患儿平均每例输入PRBC和FFP的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有12例患儿实施无血体外循环手术,且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另外26例患儿(P<0.05),另外26例术中每例各加入1单位悬浮红细胞,每例患儿血浆用量为零;两组患儿24 h胸液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理实施新节约用血策略可显著减少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血液制品用量,未对患儿术后早期带来不良影响;术前红细胞比容大于0.36者,较易实现无血体外循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婴幼儿 低体重 节约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浆代用品用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于坤 龙村 +2 位作者 胡金晓 袁媛 黑飞龙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对比大剂量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和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用于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容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病情和体格情况分级(ASA)Ⅱ-III级,年龄32~65岁,随机分为两组,从麻... 目的对比大剂量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和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用于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容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病情和体格情况分级(ASA)Ⅱ-III级,年龄32~65岁,随机分为两组,从麻醉诱导后至术后第二天,分别采用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G组)和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V组)进行体外循环预充、术中和术后血容量补充。观察患者临床恢复状况、围术期各时点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变化情况、各种液体的出入量、出血量和血制品使用情况。结果G组患者手术当天和术后第一天血浆代用品用量较多(P〈0.05),两组间其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剂量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和4%琥珀酰明胶均可安全用于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容量治疗,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扩容时效较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血浆代用品 羟乙基淀粉 明胶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重症风心换瓣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向小勇 李朝先 +1 位作者 陈力 胡金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69-1469,1472,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肺体外循环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向小勇 王贤波 +1 位作者 胡金晓 蒋迎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肺体外循环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6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为自体肺体外循环组,利用犬自体肺作为氧合器,对照组利用鼓泡式氧合器。实验组同时行左心和右心转流,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自体肺体外循环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6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为自体肺体外循环组,利用犬自体肺作为氧合器,对照组利用鼓泡式氧合器。实验组同时行左心和右心转流,对照组行常规转流。两组采用相同的心肌保护(冷晶体停跳液),两组体外循环均持续1h,于体外循环前、停机第5、30、60、90min后分别测定:右、左心房白细胞记数,并记算其比值;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两组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分别取肺标本(3cm×3cm×2cm)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体外循环后右、左心房白细胞比值自体肺组低于常规体外循环组;体外循环后自体肺组肺动脉压低于常规体外循环组,其中第30、60、90min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自体肺组体外循环后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常规体外循环组,差异有显著性。肺标本组织学检查示:体外循环后自体肺组肺标本毛细血管轻度淤血,轻度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聚集;无肺水肿、肺不张;肺泡腔隙基本正常,无明显肺组织损伤性改变。人工肺组体外循环后毛细血管、小静脉严重淤血,中性粒细胞显著聚集。结论:自体肺体外循环组有较好的肺保护作用,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对肺的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肺氧合器 体外循环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胶体预充策略对体重低于5公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纯 冯正义 +6 位作者 童媛媛 崔勇丽 赵明霞 胡金晓 刘凯 赵举 刘晋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6期324-329,共6页
目的探索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体外循环(CPB)中,用人工胶体完全替代人血白蛋白(HSA)作为胶体预充液对体重低于5 kg的CHD患儿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CHD手术体重低于5kg的患儿65例,随机分为两组:人工... 目的探索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体外循环(CPB)中,用人工胶体完全替代人血白蛋白(HSA)作为胶体预充液对体重低于5 kg的CHD患儿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CHD手术体重低于5kg的患儿65例,随机分为两组:人工胶体预充(实验)组(n=33)和HSA复合人工胶体预充(对照)组(n=32)。主要临床终点指标为患儿围CPB期胶体渗透压(COP)。次要临床终点指标包括:围术期肝肾功能指标、术后24 h尿量和胸液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住院天数、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等。结果两组患儿各时间点COP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24 h肝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24 h尿素氮和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急性肾损伤评价标准评价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天数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体重低于5 kg的CHD患儿矫治术中,用人工胶体完全替代HSA作为CPB胶体预充液未对患儿手术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婴幼儿 人工胶体 胶体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肺体外循环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向小勇 黄春 +1 位作者 蒋迎九 胡金晓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06-807,813,共3页
目的 :试建立自体肺体外循环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杂种犬 16只 ,静脉麻醉后气管插管行人工呼吸。开胸 ,右心房、肺动脉插管 ,连接贮血器、泵建立右心体外循环系统 ;左心房、升主动脉插管 ,连接贮血器、变温器和泵建立左心体外循环系统... 目的 :试建立自体肺体外循环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杂种犬 16只 ,静脉麻醉后气管插管行人工呼吸。开胸 ,右心房、肺动脉插管 ,连接贮血器、泵建立右心体外循环系统 ;左心房、升主动脉插管 ,连接贮血器、变温器和泵建立左心体外循环系统。结果 :15只犬顺利建立自体肺体外循环 ,1只失败。结论 :模型建立成功的要点是熟练的插管技术 ,左右心系统转流平衡 ,适宜的体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肺体外循环 实验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体外循环中人工胶体液代替血浆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明霞 冯正义 +5 位作者 赵举 胡金晓 崔永丽 龙村 刘晋萍 胡盛寿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8 kg以上婴幼儿体外循环中人工胶体液代替血浆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9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首次矫正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佳乐施、万汶和血浆预充。胶体总量(预充量+转中用量)最高达20ml/kg。分时点观察胶... 目的探讨8 kg以上婴幼儿体外循环中人工胶体液代替血浆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9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首次矫正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佳乐施、万汶和血浆预充。胶体总量(预充量+转中用量)最高达20ml/kg。分时点观察胶体渗透压、血红蛋白(Hb)、血小板、白蛋白、总蛋白、尿素氮(BUN)、肌酐(Cr)、超滤量、尿量、胸液量、气管插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佳乐施组和万汶组在Hb、血小板、白蛋白、总蛋白、肾功能(BUN、Cr)、超滤量、各时点的胸液量及尿量、乳酸方面与血浆组无差异(P>0.05)。佳乐施组、万汶组预充液的胶体渗透压高于血浆组(P<0.05),三组患儿转前、转中、转后与术后24 h的血浆胶体渗透压无差异(P>0.05)。万汶组和佳乐施组在气管插管时间与ICU时间上稍短于血浆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8 kg以上患儿可应用万汶或佳乐施代替血浆预充,整个体外循环中胶体用量在20 ml/kg以下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婴幼儿 人工胶体 预充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原位心脏移植1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惠民 陈忠堂 +24 位作者 武广华 董立钧 杨海卫 马黎明 刘华 常丽 周金环 张继跃 鲍继森 毕研文 孙强 周庆玲 高东生 樊光平 李玮 孙文宇 刘晓钟 张昭才 王少春 胡金晓 于爱军 陈光辉 刘玉梅 翟萍 刘焕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8期1-3,共3页
报告1 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 术后2 个月10 天, 恢复良好,植入的心脏功能正常。术后联合应用多种抗排异反应药物,效果较满意。对供受体选择、供心采取、心肌保护、手术方法、术后免疫监测、抗排... 报告1 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 术后2 个月10 天, 恢复良好,植入的心脏功能正常。术后联合应用多种抗排异反应药物,效果较满意。对供受体选择、供心采取、心肌保护、手术方法、术后免疫监测、抗排异和防治感染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心脏移植 扩张型 心肌病 同种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肺体外循环对心脏手术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向小勇 张永恒 +1 位作者 胡金晓 蒋迎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92-295,317,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的损伤和自体肺体外循环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 4只健康杂种成年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试验组为自体肺组,利用杂种犬自体肺作为氧合器;对照组为人工肺组,除利用人工鼓泡肺作为氧合器外,其它...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的损伤和自体肺体外循环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 4只健康杂种成年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试验组为自体肺组,利用杂种犬自体肺作为氧合器;对照组为人工肺组,除利用人工鼓泡肺作为氧合器外,其它条件同试验组。动态监测所有杂种犬左、右心房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跨肺差值、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并分别取体外循环前、后的肺标本(右肺下叶3cm×3cm×2cm)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自体肺组与人工肺组体外循环过程中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差异无显著性(P <0 .0 2 ) ;自体肺组体外循环后,动脉血氧分压高于人工肺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 2 )。体外循环后白细胞跨肺差值自体肺组低于人工肺组,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2 ) ;体外循环后自体肺组肺动脉压低于人工肺组,其中第30、6 0、90min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 <0 .0 2 ) ,自体肺组在整个体外循环过程中,肺动脉压低于2 0mmHg ,且肺动脉压维持平稳;肺标本组织学检查发现自体肺组肺标本毛细血管瘀血、中性粒细胞聚集均比人工肺组轻,无肺水肿、肺不张、肺泡间隙正常,无明显肺组织损伤改变。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由于白细胞的趋化性增强并隔离于肺组织中,从而引起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保护 自体肺体外循环 肺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中炎性因子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国栋 龙村 +5 位作者 胡强 段欣 胡金晓 袁媛 黑飞龙 于坤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期间炎性因子的变化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42例成人心脏术后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接受ECMO支持治疗。分别于ECMO建立前及建立1,6,24,48,72小时撤机前采集中心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浆冻存,测定各时点炎性因...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期间炎性因子的变化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42例成人心脏术后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接受ECMO支持治疗。分别于ECMO建立前及建立1,6,24,48,72小时撤机前采集中心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浆冻存,测定各时点炎性因子TNF-α、IL-6、IL-8、IL-10及hsCRP水平,观察其变化情况。同时按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各时点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ECMO前两组TNF-a、IL-6、IL-8及IL-10等炎性因子的浓度均高于正常值;存活组TNF-α水平在ECMO建立24小时后开始下降,至撤机前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IL-6水平在ECMO建立6小时后就开始下降,至48小时后各时点与死亡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存活组TNF-α水平在ECMO治疗24小时、IL-6水平在ECMO治疗6小时后开始下降,撤机前均较死亡组低(P<0.05);死亡组炎性因子支持治疗期间均处于高水平状态。结论:心脏术后心肺衰竭患者ECMO前已存在明显炎性反应。存活组炎性反应强度随病情改善逐渐下降。持续高水平的炎性因子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端粒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玮 武广华 +3 位作者 胡金晓 鄢盛尧 蔡春友 孙保存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3-24,共2页
测定47例食管癌患者的肿瘤及其邻近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与其中20例距肿瘤>10cm的正常食管组织做对照。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端粒酶阳性39例(占83%),邻近食管组织阳性3例(3/17,占17.6%);对照组无阳性者... 测定47例食管癌患者的肿瘤及其邻近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与其中20例距肿瘤>10cm的正常食管组织做对照。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端粒酶阳性39例(占83%),邻近食管组织阳性3例(3/17,占17.6%);对照组无阳性者。不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食管癌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各异,其中12例淋巴结转移癌灶中,食管癌端粒酶均为阳性。提示食管癌端粒酶活性较高,端粒酶在食管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端粒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字句的语用分析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金晓 南潮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7-39,共3页
"被"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特殊语法结构之一,目前对其语法层次上的结构规律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被"字句的语用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其语用功能,以期有利于促进语言表达,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 “被”字句 语用功能 对外汉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胶体预充液用于心肺转流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胡金晓 于坤 龙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研究羟乙基淀粉和琥珀酰明胶用于心肺转流(CPB)预充时对患者凝血功能及胶体渗透压的影响。方法 60例先天性非紫绀心脏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羟乙基淀粉组以6%羟乙基淀粉130/0.4预充,琥珀酰明胶组以4%琥珀酰明胶预充。手术室及ICU... 目的研究羟乙基淀粉和琥珀酰明胶用于心肺转流(CPB)预充时对患者凝血功能及胶体渗透压的影响。方法 60例先天性非紫绀心脏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羟乙基淀粉组以6%羟乙基淀粉130/0.4预充,琥珀酰明胶组以4%琥珀酰明胶预充。手术室及ICU根据分组情况亦分别输注羟乙基淀粉和琥珀酰明胶。于CPB前、给鱼精蛋白后、ICU6h测定激活凝血时间(ACT)、凝血速率(CR)及血小板功能(PF);于CPB前、CPB中、CPB后、ICU2h和6h测定胶体渗透压。结果给鱼精蛋白后和ICU6h,羟乙基淀粉组PF明显高于琥珀酰明胶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与4%琥珀酰明胶作为胶体预充液在心肺转流中使用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琥珀酰明胶 心肺转流 预充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