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裔涛/书法
1
作者 胡裔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183,共1页
原文传递
胡裔涛作品
2
作者 胡裔涛 《艺术品》 2018年第1期114-115,共2页
学艺感言: 像不像某家某帖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的书写是否具有真实的意义,而非一种浅层表象。努力从传统中理出一条符合自己心性的表述方式,并希望自己的书写走向这种真实、鲜活且充满力量,心手之间,了无隔阂。
关键词 作品 书写艺术 艺术欣赏 胡裔涛
原文传递
胡裔涛作品
3
作者 胡裔涛 《中华书画家》 2019年第1期86-87,共2页
自荐语:我时常想通过书法来呈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然而这绝非是一件轻松地事情。从创作来说,像不像某家某帖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书写是否具有真实的意义,而非虚假的表象。我努力从传统中理出一条符合自己心性的表述方式,并希... 自荐语:我时常想通过书法来呈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然而这绝非是一件轻松地事情。从创作来说,像不像某家某帖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书写是否具有真实的意义,而非虚假的表象。我努力从传统中理出一条符合自己心性的表述方式,并希望自己的书写走向这种真实、鲜活且充满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书写
原文传递
“入古出新”——首届全国高等院校篆刻教学成果展暨篆刻学科建设与教育论坛作品选登
4
作者 骆芃芃 冯宝麟 +66 位作者 杨涛 尹海龙 查律 孙长铭 刘佃坤 胡裔涛 刘铁峰 陈超 朱天曙 王海勇 陈国成 王梦笔 杜延平 吕铁元 朱文哲 甘海民 肖春光 王冠图 高帅 陈靖 冯立 孟德乡 王方呈 芦海娇 陈胜凯 来一石 谭文选 张红坤 张一农 姜轶 朱建华 贺维豪 汪永江 莫金龙 尚天潇 金鑫 顾翔 刘健 梁勇 周弋寒 岳奇 尹义桐 文佐 李贵明 杨帆 石岳 曲学朋 李立山 刘家汇 杨任伟 李丞濮 毕博 张潇 吴义达 赵广源 王培博 杨沆 倪清 马雨婷 王盛贞 吴思昊 边凯之 赵高阳 黄彦虎 朱娣 殷玉刚 王小辰 《大学书法》 2023年第5期150-158,共9页
近些年来,篆刻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很多高等院校开设了篆刻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成果丰硕。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承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近些年来,篆刻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很多高等院校开设了篆刻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成果丰硕。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承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协办。全国133所开设书法篆刻课程的高校提供了作品,参展作者共计557人(高校教师203人,高校学生354人),是近年来高等院校篆刻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本刊选登部分参展作品,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 篆刻教学 书法篆刻 中国工艺美术馆 成果展 入古出新 高等院校 参展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与“逸”在唐宋草书观念中的内涵及外延
5
作者 胡裔涛 《书画世界》 2022年第10期82-83,共2页
唐宋时期,“狂”与“逸”是草书评价的重要标准,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其内涵产生了外延与拓展。本文从唐代书论、论书诗等角度对“狂”“逸”及其外延、内涵展开讨论,分析了宋代对草书“狂”“逸”的批评。这种“批评”在于要透过表象,... 唐宋时期,“狂”与“逸”是草书评价的重要标准,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其内涵产生了外延与拓展。本文从唐代书论、论书诗等角度对“狂”“逸”及其外延、内涵展开讨论,分析了宋代对草书“狂”“逸”的批评。这种“批评”在于要透过表象,去挖掘草书背后的法则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草书 观念 “狂”与“逸”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登峰造极”到“劣于诸子”——张怀瓘对王羲之草书批评的“矛盾”成因析论 被引量:2
6
作者 胡裔涛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22期110-112,共3页
本文从张怀璀对王羲之草书从『登峰造极』的赞誉到『劣于诸子』飾批评这一巨大转变出发,揭示张怀璀这一看似自我『矛盾』的观点产生的内外原因,其实质在于廓清*人对王羲之书法的盲目崇拜,使得『崇王』观念趋向理性。这种批评之语并非真... 本文从张怀璀对王羲之草书从『登峰造极』的赞誉到『劣于诸子』飾批评这一巨大转变出发,揭示张怀璀这一看似自我『矛盾』的观点产生的内外原因,其实质在于廓清*人对王羲之书法的盲目崇拜,使得『崇王』观念趋向理性。这种批评之语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矛盾』'而是理论上的下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怀瓘 批评 矛盾性 王羲之草书 成因
原文传递
褒谷石门南宋摩崖《鲜于申之等题名》补考
7
作者 胡裔涛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5-146,共2页
《鲜于申之等题名》拓本的新见,为石门石刻的研究增加了亮点。本文对晚清以来,该题名释文的混乱状况予以匡正,明确了当以王昶《金石萃编》所释为本;其次对题名中的重要人物鲜于申之予以补考,并探讨了其父亲鲜于侃与晁公溯遡的交往情况;... 《鲜于申之等题名》拓本的新见,为石门石刻的研究增加了亮点。本文对晚清以来,该题名释文的混乱状况予以匡正,明确了当以王昶《金石萃编》所释为本;其次对题名中的重要人物鲜于申之予以补考,并探讨了其父亲鲜于侃与晁公溯遡的交往情况;最后概述其在史料和艺术两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谷石门 鲜于申之 南宋隶书
原文传递
新见南宋晏袤《山河堰赋》拓本及校释补考
8
作者 胡裔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2017年陕西汉中"三堰(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备受瞩目。其中"山河堰"又因晏袤所书《山河堰落成记》隶书巨障而名贯书史,晏袤并因此成为宋代隶书的杰出代表人物。晏袤另有隶书《山河... 2017年陕西汉中"三堰(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备受瞩目。其中"山河堰"又因晏袤所书《山河堰落成记》隶书巨障而名贯书史,晏袤并因此成为宋代隶书的杰出代表人物。晏袤另有隶书《山河堰赋》作为《山河堰落成记》的姊妹篇被学界所关注,然而自清代以来,对《山河堰赋》的研究仅见对赋文的校释著录,从未见拓本刊布,《山河堰赋》究竟为何种面貌,学界罕有知晓,关于该赋的校释亦存在较多争议乃至谬误。近来笔者有幸新见《山河堰赋》拓本,可谓弥遗珠之憾。本文结合所见拓本与相关文献史料,对晚清以来,徐廷钰、陆增祥等所释赋文内容予以补考、匡正,以期能准确把握赋文要意,或可对晏袤、《山河堰赋》乃至宋代隶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袤 《山河堰赋》拓本 校释补考
原文传递
意临之“意”——何绍基临摹篆书简析
9
作者 胡裔涛 《中华书画家》 2022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一意临之“意”在何处?这时常是书法学习者的学理追问。其中涉及临摹方法、认知角度、审美高度诸多问题。《说文解字》言:“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由此可见,“意”是由心而发。蔡伦“立意造纸”、欧阳修“醉翁之意不... 一意临之“意”在何处?这时常是书法学习者的学理追问。其中涉及临摹方法、认知角度、审美高度诸多问题。《说文解字》言:“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由此可见,“意”是由心而发。蔡伦“立意造纸”、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都和思想、志向、情感密切相关。具体到意临之“意”,同样如此,带有主动性、目的性和情感性。从临摹方法来看,意临立足于“我”,顺乎个人的天性,不是亦步亦趋地再现古人笔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摹方法 意临 何绍基 《说文解字》 篆书 情感性 欧阳修 诸多问题
原文传递
享受“书法的卡拉OK”——评王呈兴先生作品
10
作者 赵继科 叶长林 +1 位作者 张智德 胡裔涛 《中国钢笔书法》 2007年第2期40-41,共2页
王呈兴老先生的作品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熟悉的内容、熟悉的体势。虽然无法与那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帖相媲美,在笔画的控制以及对法帖的理解上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 OK 《兰亭序》 启功先生 体势 结体 书艺 笔断意连 王先生 部分字 斜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