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胡肖华教授访谈录
1
作者 胡肖华 《湘江法律评论》 2023年第1期2-15,共14页
问:胡老师,我们了解到您是1981年进入武汉大学法律系学习的,然后又继续在那里攻读宪法学硕士研究生。请问是什么原因吸引您在硕士阶段选择攻读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方向的呢?胡肖华:对的,我是1981年夏天从茶陵的一个乡村中学——茶陵六中(... 问:胡老师,我们了解到您是1981年进入武汉大学法律系学习的,然后又继续在那里攻读宪法学硕士研究生。请问是什么原因吸引您在硕士阶段选择攻读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方向的呢?胡肖华:对的,我是1981年夏天从茶陵的一个乡村中学——茶陵六中(我入学后两年左右,就停办高中了,现改为“湖口中学”)考入武汉大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硕士研究生 法律系 乡村中学 胡老师 宪法学和行政法学 武汉大学 茶陵 硕士阶段
原文传递
国家规制平台数据权力的正当性及其边界
2
作者 胡肖华 李娜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2-77,82,共7页
平台是指基于互联网所形成的一种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在线服务等多种功能的互动空间。数据权力是平台的基础性权力,它伴随着数据搜集、存储、使用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算法而出现。如今,平台已经深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多种问题也随之进... 平台是指基于互联网所形成的一种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在线服务等多种功能的互动空间。数据权力是平台的基础性权力,它伴随着数据搜集、存储、使用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算法而出现。如今,平台已经深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多种问题也随之进入公共视野,其中平台权力的扩张风险最为突出。研究发现:平台权力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平台数据权力的边界不清。故防范平台权力的扩张首先应当厘清平台数据权力合理使用行为和滥用行为的边界。具体措施:强化平台技术层面的算法治理;规范行政监管层面的平台自治监管;完善司法监督层面的明确平台规则司法审查标准和审查边界以及平台责任层面的平台法律责任、契约责任、道德责任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平台 数据权力 平台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校规的违宪审查问题 被引量:57
3
作者 胡肖华 徐靖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6,共7页
我国高校虽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资格 ,但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权 ,所以 ,我国高校校规是一种自治规章 ,属于抽象行政行为。大学生是国家的普通公民 ,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 ,但现行司法体制在处理高校校规侵犯大学生宪法权利的行为... 我国高校虽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资格 ,但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权 ,所以 ,我国高校校规是一种自治规章 ,属于抽象行政行为。大学生是国家的普通公民 ,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 ,但现行司法体制在处理高校校规侵犯大学生宪法权利的行为时存在许多缺憾。为使高校管理法治化 ,高校校规必须接受违宪审查。法院在审查校规合宪性时应遵循一些原则 ,诸如法层级效力规则、校规合宪性推定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校规 违宪审查工作 宪法 大学生 公民权利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审判方式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胡肖华 江国华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40,共6页
行政审判方式是为实现行政审判目的而设置的诉、辩、审三方相互制约或制衡的一种动态的职能化的机制。其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强职权主义、重审查主义和浓象征主义三个方面。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审判方式 特征 强职权主义 重审查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法”治校与大学生合法权利保障——高校校规之上位法违宪检讨 被引量:9
5
作者 胡肖华 徐靖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44,共8页
高校校规是高等学校自主管理权的重要外化形式,其内容关乎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合法、合宪是法治对之所提的基本要求。然而实践表明,高校校规中不乏与大学生合法权利相背离的条款,其中某些规定甚至已悄无声息地侵入到大学生的宪法... 高校校规是高等学校自主管理权的重要外化形式,其内容关乎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合法、合宪是法治对之所提的基本要求。然而实践表明,高校校规中不乏与大学生合法权利相背离的条款,其中某些规定甚至已悄无声息地侵入到大学生的宪法权利领域。对此,我们除了审视校规本身的瑕疵与缺陷外,更应当对作为校规制定依据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等上位法规范进行全面的合法性与合宪性检讨,并以之为突破口寻求权利救济的最优机制,实现“良法”治校与大学生权利保障的和谐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法治校 人权保障 上位法违宪 宪法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我国行政复议程序中确立不利变更禁止原则的构想 被引量:8
6
作者 胡肖华 张坤世 《法学论坛》 2003年第6期80-85,共6页
针对目前我国行政复议法实施不尽人意的现状,有必要参照司法救济程序和域外的行政救济实践,在我国行政复议程序中确立不利变更禁止原则;行政复议中的不利变更禁止原则有其特定的含义、特征和适用规则;在行政复议程序中确立不利变更禁止... 针对目前我国行政复议法实施不尽人意的现状,有必要参照司法救济程序和域外的行政救济实践,在我国行政复议程序中确立不利变更禁止原则;行政复议中的不利变更禁止原则有其特定的含义、特征和适用规则;在行政复议程序中确立不利变更禁止原则并不违背现行宪法和政府组织法的立法宗旨,也不会冲击依法行政原则,相反,却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复议申请权和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利变更禁止原则 权利救济 行政复议法 适用规则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预算中公众参与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胡肖华 蒋文龙 陈戈垠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4,共6页
在公共预算中扩大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生动典范。巴西阿雷格里港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美国参与式预算模式均各不相同。我国公共预算中公众参与主要有浙江温岭模式、河南焦作模式、江苏无锡... 在公共预算中扩大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生动典范。巴西阿雷格里港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美国参与式预算模式均各不相同。我国公共预算中公众参与主要有浙江温岭模式、河南焦作模式、江苏无锡模式、上海闵行模式等,都尚存不足,如主要局限在街道乡镇一级实施,主要仅在经济发达地区实施,参与项目及财政资金有限等。预算民主化、法治化、透明化以及预算参与度是理想化模式设计的目标要素,其实施的技术路径应为科学编制预算、完善公众普遍参与的审批体制及健全以公众参与为基础的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监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预算 公众参与 参与式预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与突破:社会转型期中国行政法治原则嬗变 被引量:4
8
作者 胡肖华 徐靖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84,共10页
行政法治原则乃是行政法之基本原则,其贯穿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及司法审判始终,并揭示行政法的根本价值属性和基本价值目标,是现代宪政法治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该原则不仅充分发挥了理论指导实践之功... 行政法治原则乃是行政法之基本原则,其贯穿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及司法审判始终,并揭示行政法的根本价值属性和基本价值目标,是现代宪政法治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该原则不仅充分发挥了理论指导实践之功效,且其自身内涵与价值也有了与时俱进的深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行政法治 理论创新 立法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内法规二元双维备案审查机制的建构 被引量:30
9
作者 胡肖华 聂辛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6,共7页
依照传统思维和实践路径,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制度仅限于"党内"备案审查的一元运作系统,以及"主动"审查的一维模式。但是中国共产党是长期执政的执政党与领导党,基于法治国家建成的通盘考量,传统的"一元一维"... 依照传统思维和实践路径,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制度仅限于"党内"备案审查的一元运作系统,以及"主动"审查的一维模式。但是中国共产党是长期执政的执政党与领导党,基于法治国家建成的通盘考量,传统的"一元一维"路径已经无法满足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需要,党内法规必须纳入法治的运行轨道。建构"二元双维"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制度,即由"内审单元"(党内备案审查)与"外审单元"(联动备案审查)并行之二元机制、"主动审查"与"被动审查"齐举之双维模式共同构成的新型备案审查制度,能有效消弭党规与国法之间的张力,补强党在法治话语下执政权与领导权的正当性,并最终提高党的公信力、改善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助益法治国家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备案审查 二元双维 法治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再审制度的检讨与改造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肖华 倪洪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2-25,共4页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出台并付诸实施 ,意味着我国司法理念的悄然转型。这一变化是深刻的 ,对现有司法体制带来结构性的冲击。其中 ,最值得反思与检讨的是我国的再审制度。为此 ,必须重新认识司法的本质 ,重塑我国程序价值理念 ,并在结合...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出台并付诸实施 ,意味着我国司法理念的悄然转型。这一变化是深刻的 ,对现有司法体制带来结构性的冲击。其中 ,最值得反思与检讨的是我国的再审制度。为此 ,必须重新认识司法的本质 ,重塑我国程序价值理念 ,并在结合行政诉讼独有特点的基础上实现再审制度的检讨与改造 ,这将是证据规则实施后我国司法体制完善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证据规则 理念转型 再审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执行诉讼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肖华 欧爱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104-106,145,共4页
我国法院对非讼行政强制案件一律采用相当简单的了解案情程序 ,这不仅不利于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 ,体现公正、公平的法律原则 ;也不利于行政强制执行纠错机制的建立 ;更不利于保护当事人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因此 ,借鉴外国的相关经验 ,... 我国法院对非讼行政强制案件一律采用相当简单的了解案情程序 ,这不仅不利于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 ,体现公正、公平的法律原则 ;也不利于行政强制执行纠错机制的建立 ;更不利于保护当事人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因此 ,借鉴外国的相关经验 ,建立执行诉讼实属必要。执行诉讼是行政诉讼中的一种特别程序。其适用范围为 :罚款、没收财物 ;当事人无过错地延误期限。另外 ,在我国行政法制日趋完善的今天 ,执行诉讼应采用快速审理程序 ,以更好地兼顾“公正”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诉讼 适用范围 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肖华 欧爱民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2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行政强制执行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法 执行力 执行模式 当事人 行政主体 公定力 不停止执行 行政复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党组织统率下的政经分离:乡村治理体制现代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肖华 陈潮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2,共9页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我国乡村政社分设治理体制改革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然而,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当下乡镇一级实现了政社分立,村组一级并未彻底实现政社分立,后者转而形成了"政经合一"的管制性乡村治理体制——村...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我国乡村政社分设治理体制改革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然而,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当下乡镇一级实现了政社分立,村组一级并未彻底实现政社分立,后者转而形成了"政经合一"的管制性乡村治理体制——村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农村经济组织"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的管制模式。如此导致治理组织之间,特别是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互相激扰,不能在各自的封闭系统内根据自身的原初设定实现各自的功能优势,甚至还存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彼此充减的负效应。在社会系统功能分化的背景下,唯有不断推进乡村政经分离治理体制改革,重构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农村基层治理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方能更好地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一核二元"善治格局的形成,进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政社分设 政经分离 社会系统功能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诉讼目的的多维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肖华 谢忠华 《湖湘论坛》 2010年第5期48-52,共5页
行政诉讼的目的是国家基于对行政诉讼固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于行政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行政诉讼目的论是行政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前提性理论,不仅为整个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研究指明方向,而且为具体制度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学... 行政诉讼的目的是国家基于对行政诉讼固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于行政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行政诉讼目的论是行政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前提性理论,不仅为整个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研究指明方向,而且为具体制度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界对其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行政诉讼目的具有多维性:程序正义、利益平衡、促进合作、道德成本最低化等。上述目的最终归结于行政诉讼的终极目的--基本人权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目的 程序正义 合作 道德成本 人权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宪审查原则论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肖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4-41,共8页
违宪审查作为一项最程式化、法制化的宪法实施方式,应遵守:(1)无讼案则无审查原则;(2)法律合宪性推定原则;(3)程序性审查与实体性审查相结合原则;(4)政治问题不审查原则。
关键词 违宪审查原则 中国 法律程序 政治问题 程序性审查 实体性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违宪审查的迷思——当今中国宪法进入诉讼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肖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41,共7页
当今中国法学界关于宪法进入诉讼的讨论被凝结为"宪法司法化"的术语,并进而将"宪法司法化"等同于"违宪审查"。然而,在现行政治体制与权力配置框架下,我国法院不可能拥有违宪审查的权力,因此让宪法进入诉... 当今中国法学界关于宪法进入诉讼的讨论被凝结为"宪法司法化"的术语,并进而将"宪法司法化"等同于"违宪审查"。然而,在现行政治体制与权力配置框架下,我国法院不可能拥有违宪审查的权力,因此让宪法进入诉讼的路径是行不通的,但这并不意味我国宪法在司法实践中真的"无路可走"。相反,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法院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只要我们能够走出"违宪审查"的迷思,宪法进入诉讼的路径不但存在,而且还很宽阔。借鉴域外的相关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当前中国宪法进入诉讼的具体路径包括合宪性解释、发挥宪法的第三者效力、行使法规的选择权、提请违宪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宪性解释 第三者效力 法规选择权 违宪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程序中的正义维度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肖华 谢忠华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3-57,共5页
法院受理的各种诉讼类型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在总的价值目标上是一致的,即要求在各自诉讼的程序上趋于合理和公正。因此,对诉讼程序的公正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确立合理的程序公正的价值观,不仅是诉讼法制现代化和实现司法公正的根... 法院受理的各种诉讼类型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在总的价值目标上是一致的,即要求在各自诉讼的程序上趋于合理和公正。因此,对诉讼程序的公正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确立合理的程序公正的价值观,不仅是诉讼法制现代化和实现司法公正的根本性问题,而且是改革现行诉讼程序操作方式,使其逐渐规范化的基本理论问题。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厘清诉讼程序正义的内涵和外延,树立程序正义理念,不仅是人们法治意识提升的需要,也是立法和实践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秩序 程序正义 司法公正 程序价值 程序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工会权力与会员宪法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肖华 彭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3,共7页
工会权力①作为一项隐蔽的社会公权力,其权力行为如对劳动者组织工会享有批准权、将工会会员资格与分享公共福利挂钩、调配处置下级工会财产等,已与会员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如结社自由、财产权等发生冲突。而在现有法制框架内,囿于民... 工会权力①作为一项隐蔽的社会公权力,其权力行为如对劳动者组织工会享有批准权、将工会会员资格与分享公共福利挂钩、调配处置下级工会财产等,已与会员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如结社自由、财产权等发生冲突。而在现有法制框架内,囿于民事诉讼审理对象之有限性和行政诉讼受案标准之藩篱,二者冲突的诉讼协调途径遭遇梗阻。"有权利必有救济"、"有权力必有规制"之基本宪政原理,要求宪法必须发挥其"公民权利保障书"和"权力规制最高法"的效力,有效规制工会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通过构建宪法诉愿诉讼制度,能够弥补诉讼协调机制之缺漏,进而有效化解工会权力与会员权利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会权力 会员权利 宪法权利 宪法诉讼 宪法诉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人大质询权法律规制的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肖华 谢忠华 《湖湘论坛》 2012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人大质询权是我国人大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力,其行使具有明确的宪法和法律依据。我国现行质询权的运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观念支撑和制度认同,我国的质询立法不尽完善,质询权的行使并不尽如... 人大质询权是我国人大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力,其行使具有明确的宪法和法律依据。我国现行质询权的运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观念支撑和制度认同,我国的质询立法不尽完善,质询权的行使并不尽如人意。从法治的角度出发,在界定质询权概念的基础上,解析该权力运行中的法制瑕疵之成因,进而着重于从实体规制和程序规制两个角度寻求改进和完善质询权的法律规制的路径和规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代表 质询权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诚信型政府之宪政理论解读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肖华 谢忠华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10,共6页
诚信是现代政府良性运行的阿基米德支点,是关乎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是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建构全新的诚信型政府是中国政府行政发展的必然方向。要建设诚信型政府,必须以正确把握诚信型政府的内涵为前提。诚... 诚信是现代政府良性运行的阿基米德支点,是关乎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是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建构全新的诚信型政府是中国政府行政发展的必然方向。要建设诚信型政府,必须以正确把握诚信型政府的内涵为前提。诚信政府蕴含着丰富的宪政元素,具体来讲诚信政府是"阳光政府",是有限政府,是责任政府,也是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社会契约理论、政治合法性理论、权力制衡理论构成了诚信政府理论的核心。建构诚信政府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实现法治提供价值基础和道德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政府 宪政元素 理论基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