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域诸国今何在——焉耆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1年第31期44-45,共2页
-
文摘
焉耆位于新疆中部,原系西域古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称乌夷、乌耆等,居住着回、
-
关键词
焉耆
西域
丝绸之路
-
分类号
K294.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西域诸国今何在——古牧国蒲类
- 2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3年第34期38-40,共3页
-
文摘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久远的历史中,自秦朝以来,在这片古称"西域"的土地上曾出现过面积大小不等的一系列国家。秦末汉初,冒顿单于率人击败并赶走月氏人(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在蒲类海边建立起一个以游牧为主的草原国家,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蒲类国。随着历史迁移,几番沉浮,蒲类成为丝绸之路北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地,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古时的蒲类国人,主要以农牧业生产为主,他们能制弓训马,善于骑射,勇猛善战。匈奴人统治时期,由于蒲类国人不愿忍受匈奴的残酷压迫,奋起反抗却最终几至灭国。
-
关键词
巴里坤县
西域
新疆
丝绸之路
冒顿单于
巴里坤湖
马铃薯
农牧业生产
哈密地区
十六国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西部大开发十年回顾
- 3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0年第10期45-48,共4页
-
文摘
2010年是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的第十个年头。十年的艰苦奋斗,十年的辉煌成就。这不平凡的十年,也是《初中生辅导》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前进的十年。2000年党中央英明决策提出西部大开发,《初中生辅导》作为我省中学生阅读的一个期刊,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设置"走进西部"栏目,十年来编发的文章使初中生朋友了解到西部丰富的矿藏资源、壮丽的山川、奇特的自然现象、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西部大开发中最新的建设成就。初中生朋友通过"走进西部"这个窗口,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更加深了对我省省情的了解。初中生朋友是西部的未来,是西部大开发的生力军。自2000年本栏目的设置,当年的小读者许多已成为今天建设西部的辛勤劳动者,现在的小读者,阅读"走进西部"一系列文章,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愿你们努力学习,将来为西部大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地区
初中生
党中央
十年回顾
国内生产总值
东部
投资
了解
栏目
-
分类号
G634.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西部的绿化成就
- 4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0年第Z4期80-82,共3页
-
文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我国最主要的三大河流——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均发源于此。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这一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西部大开发
青海省
生态屏障
生态功能区
水源地
畜牧业
澜沧江
生态保护与建设
影响范围
-
分类号
S732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中国乡”——大方
- 5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0年第8期46-48,共3页
-
文摘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县内居住着汉、彝、苗、仡佬、布依、满等23个民族,总人口103万,少数民族就占总人口的30.47%,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人口大县。
-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大方县
贵州省
毕节地区
天麻
中国现代
民间绘画
中国民间
革命老区
黔西北
-
分类号
G634.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西藏太阳能
- 6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09年第35期47-48,共2页
-
文摘
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西藏,煤、气(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一向缺乏,在地广人稀的农牧区,农牧民烧水、做饭、取暖等仍以牛粪、柴草等为燃料,以酥油灯、煤油灯和蜡烛照明。即使步入了现代文明,仍没有条件收看到电视节目。
-
关键词
太阳能温室
西藏
被动式太阳房
光伏发电
农牧民
化石燃料
天然气
太阳能资源
现代文明
电视节目
-
分类号
G634.9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西域诸国今何在——渠犁国
- 7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3年第10期44-45,共2页
-
文摘
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渠犁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渠犁在当时也只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与且末、精绝等国相接。渠犁国位于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的尉犁县。尉犁,又名“罗布淖尔”,源于罗布泊而得名。尉犁地下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有蛭石、石油、钽、铌等,其中蛭石储量2881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93%,是除南非之后排在世界第二蛭石,产品远销国外。
-
关键词
西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矿产资源
十六国
尉犁县
罗布泊
蛭石
储量
-
分类号
K294.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西域三十六国——莎车
- 8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3年第29期42-44,共3页
-
文摘
莎车,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所辖的一个县,在地图上毫不起眼,但却有着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它西周时期已是闻名遐迩的部落国,西汉时成为西域主要的城廓国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随着张骞通西域和班超的到访,开辟了古丝绸之路,莎车一度成为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元朝时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不远万里来到莎车,在他的旅行记中,记录下莎车的美好传说。随着历史的推移和更替变换,莎车又先后称为渠沙国、叶尔羌汗王国,特别是在长达一百六十多年的叶尔羌汗王国时期,这里成为新疆乃至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
关键词
十六国
西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古丝绸之路
王国时期
喀什地区
西周时期
中亚地区
-
分类号
K23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关中诸城——铜川
- 9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2年第8期42-44,共3页
-
文摘
陕西省中部,有一座南接古城西安,北通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地级市一铜川市。铜川在陕西省行政区划中实在太小,阿积只有3882平方公里。虽然是陕西最小的地级市,但铜川历史上却属京畿重镇,历史绵延。
-
关键词
铜川市
诸城
关中
陕西省
革命圣地
行政区划
地级市
黄帝陵
-
分类号
F325.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中国第一帝都”——咸阳
- 10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2年第1期72-74,共3页
-
文摘
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是陕西省第三大城市,中国著名古都之一。咸阳因处于九峻(zong)山南,渭水以北,山南水北俱为阳而故名咸阳,它有着二千多年的建城史,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素有交通要冲之称,战时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是西部战略重镇。
-
关键词
咸阳市
中国
古丝绸之路
关中平原
西部战略
大城市
陕西省
交通
-
分类号
F426.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黄河之都
- 11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1年第10期41-42,共2页
-
文摘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祖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也是中国西北区域的中心城市,地处黄河上游,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市内南北群山对峙,层峦叠嶂,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货运站和西部地区通信枢纽及信息网络中心。
-
关键词
黄河上游
信息网络中心
省会城市
几何中心
中心城市
西北区域
铁路干线
通信枢纽
-
分类号
F270.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西域诸国今何在——乌孙
- 12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1年第19期94-96,共3页
-
文摘
乌孙,是我国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古老的部族。它延续时间很长,上起战国、秦,下迄辽代,上下一千三四百年均断续有所述录。根据我国古代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二世纪前期,乌孙人由甘肃西迁新疆伊犁,占据了其中最富饶的特克斯河流域天然大草原,生息繁衍长达五百余年,成立了当时西域第一大国——乌孙国,它是汉代西域地区最强大的国,但到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
-
关键词
西域地区
乌孙国
文献记载
古代历史
光绪年间
公元前
战国
辽代
-
分类号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西部边城——西藏亚东
- 13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2年第26期34-36,共3页
-
文摘
亚东,西藏边境的一个小县,地处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南坡,从地形上看。整个哑东县是一个大山沟,俗称亚东沟,由于海拔从四干多米急降为近三千米,就在横亘东西绵延数千米的喜马拉雅山脉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使得印度洋暖流源源不断地吹进来,形成了亚东四周大山常年皑皑白雪,内部却气候温和,山清水秀,物产仁富的奇特景象,因而亚东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美誉。
-
关键词
亚东
西藏
喜马拉雅山脉
边城
西部
印度洋
大山
-
分类号
E25
[军事—军事理论]
-
-
题名关中诸城——宝鸡
- 14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2年第7期35-37,共3页
-
文摘
大家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个典故并不陌生吧,汉元年间,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却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
关键词
关中
宝鸡
诸城
暗渡陈仓
栈道
王朝
-
分类号
F590.3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西南三大佛教名山
- 15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1年第3期88-89,共2页
-
文摘
西南地区名山众多,其中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以及贵州阳宝山并称为西南三大佛教名山。三座名山里,最为世人熟知的应该是有着“秀甲天下”之美誉的峨眉山。峨眉山因有山峰相对如峨眉而得名,
-
关键词
佛教名山
西南地区
峨眉山
鸡足山
宝山
山峰
-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西域诸国之精绝国
- 16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3年第13期42-44,共3页
-
文摘
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被人们称之为“死亡之海”。据史书记载,在西汉时期其腹地一共大大小小林立着二十六个王国,被称为西域三十六国,其中在现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境内的尼雅地区,就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古代王国遗址,它在经历厂一千六七百年的岁月流逝后,至今保存完好,它就是被称作“东方庞贝”、“梦幻古代城市”的尼雅遗址。
-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西域诸国今何在——姑墨
- 17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1年第28期40-42,共3页
-
文摘
姑墨,一个与龟兹同时代的古国,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是“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三国时属魏,东汉以后归附龟兹。
-
关键词
西域
“丝绸之路”
古丝绸之路
龟兹
-
分类号
K294.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贵州蜡染
- 18
-
-
作者
胡笳纳兰
-
出处
《初中生辅导》
2010年第35期41-43,共3页
-
文摘
蜡染,古称蜡缬,缬的意思是染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印花蓝布)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坊染工艺。蜡染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
关键词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贵州蜡染》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