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褪黑素通过改善线粒体动力学缓解棕榈酸诱导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损伤
1
作者 王忆 巩建飞 +9 位作者 衡诺 胡樱凡 王蕊 王欢 朱妮 何维 胡智辉 郝海生 朱化彬 赵善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78-3987,共10页
旨在探究褪黑素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BEECs)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及机制。本试验以BEECs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对照组、PA组和褪黑素组,其中,对照组添加0.2 mmol·... 旨在探究褪黑素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BEECs)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及机制。本试验以BEECs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对照组、PA组和褪黑素组,其中,对照组添加0.2 mmol·L^(-1)BSA溶剂,PA组添加0.2 mmol·L^(-1)PA,褪黑素组同时添加0.2 mmol·L^(-1)PA和100 nmol·L^(-1)褪黑素。本研究通过CCK8法(n=4)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n=3)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利用细胞流式术检测细胞线粒体内的ROS水平(n=3);进一步使用Seahorse XFe96细胞代谢呼吸动态分析仪检测耗氧率、基础呼吸值、ATP合成能力等线粒体呼吸功能的相关指标(n=4);qRT-PCR法检测线粒体动力学相关基因MFN1、DRP 1和PGC1-α的mRNA表达变化量(n=3);最后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MFN1、p-DRP1、DRP1和PGC1-α的表达变化量(n=3)。结果显示:与PA组相比,1)添加褪黑素能显著降低BEECs线粒体ROS水平(P<0.05),并显著提高BEECs活力和显著降低BEECs凋亡率(P<0.05);2)Seahorse结果提示,添加褪黑素能显著提高线粒体基础呼吸值、ATP产量和最大耗氧量(P<0.05),此结果表明褪黑素能改善线粒体功能,促进线粒体有氧呼吸,增加ATP产量;3)qRT-PCR结果表明,添加褪黑素能显著降低MFN1、DRP 1的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GC1-α的mRNA表达量(P<0.05);4)Western-Blot检测发现褪黑素组中MFN1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p-DRP1/DRP1和PGC1-α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综上,本研究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改善BEECs线粒体动力学功能,从而缓解PA诱导下的线粒体氧化应激和提高线粒体呼吸功能,最终增强BEECs活力和降低BEECs凋亡;本研究初步探究了褪黑素对PA诱导BEECs损伤的作用机制,为提高严重NEB奶牛低繁殖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棕榈酸 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线粒体动力学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碱对内毒素发热大鼠解热作用的PK-PD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丽 胡樱凡 +4 位作者 童东 左芳 魏志成 孟宪丽 王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2-556,共5页
目的建立药动学(PK)-药效学(PD)结合模型来评价黄连碱解热作用的相关特点。方法以100μg·kg^(-1)内毒素复制大鼠炎性热症模型,给药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黄连碱高剂量(3.87 mg·kg^(-1))或低剂量(1.93 mg·kg^(-1))后,于不同时... 目的建立药动学(PK)-药效学(PD)结合模型来评价黄连碱解热作用的相关特点。方法以100μg·kg^(-1)内毒素复制大鼠炎性热症模型,给药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黄连碱高剂量(3.87 mg·kg^(-1))或低剂量(1.93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测量大鼠肛温,并采集血浆样本后UPLC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Monolix软件以无协变量的群体计算法对黄连碱血药浓度与解热效应进行PK-PD模型建模、拟合与评价。结果黄连碱能够明显抑制内毒素发热大鼠的体温升高,最终PK模型采用二房室线性消除模型、PD模型采用高斯函数作为体温改变的输入函数,选择E_(max)模型联结PK与PD部分。最终模型拟合较优,模型拟合所得黄连碱解热作用EC50为89.7μg·L^(-1)、E_(max)为1.88℃。结论黄连碱对内毒素发热大鼠解热作用强,效价高,体内分布小,消除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碱 内毒素 解热 药动学-药效学 静脉注射 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千金胶囊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胡樱凡 符佳 +5 位作者 张艳 张鹏 张乐乐 李维 邹亮 龚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52-3158,共7页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胶囊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妇科千金胶囊对RAW 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NO的浓度,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NF-α、IL-6、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胶囊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妇科千金胶囊对RAW 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NO的浓度,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NF-α、IL-6、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iNOS、COX-2蛋白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检测ROS生成,检测GSH、MDA水平及CAT、SOD、GSH-Px活性。结果妇科千金胶囊可降低NO、TNF-α、IL-6、IL-1β水平(P<0.05);抑制iNOS蛋白表达的上调,ROS、MDA水平的升高,GSH水平及CAT、SOD、GSH-Px活性的降低(P<0.05),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妇科千金胶囊可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其抗炎机制可能是下调炎症信号通路中iNOS蛋白表达,减少NO的生成,抑制炎症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因子分泌,而并非下调COX-2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千金胶囊 LPS RAW 264.7细胞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地丁提取物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的体外抗炎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符佳 陈加容 +5 位作者 胡樱凡 伊丹 张艳 李维 邹亮 张乐乐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43-147,175,共6页
观察紫花地丁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机制.采用脂多糖(1μg/mL)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格里斯试剂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NO、TNF-α、IL-6、IL-1β的浓度,凝胶成... 观察紫花地丁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机制.采用脂多糖(1μg/mL)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格里斯试剂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NO、TNF-α、IL-6、IL-1β的浓度,凝胶成像法检测细胞中iNOS、COX-2蛋白水平.结果显示,紫花地丁水提物、醇提物剂量依赖地降低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IL-6、IL-1β以及其iNOS、COX-2蛋白水平.相同剂量(100μg/mL)的紫花地丁醇提物抗炎活性优于水提物.结果表明,紫花地丁水提物、醇提物可抑制脂多糖刺激的RAW 264.7细胞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NOS、COX-2蛋白表达,减少NO、TNF-α、IL-6、IL-1β等炎性因子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地丁 水提物 醇提物 脂多糖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佐太”长期给药对大鼠肾脏潜在氧化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向丽 曾勇 +4 位作者 林波 唐俏欣 张艳 胡樱凡 孟宪丽 《中药与临床》 2015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长期给予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可能存在的氧化损伤,以期揭示藏药"佐太"长期用药对肾脏可能存在的过氧化毒性作用,为"佐太"制剂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120只SD... 目的:初步探讨长期给予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可能存在的氧化损伤,以期揭示藏药"佐太"长期用药对肾脏可能存在的过氧化毒性作用,为"佐太"制剂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藏药"佐太"高、中、低剂量组,通过对大鼠给予"佐太"混悬液90天、180天及停药恢复30天,对动物进行一般观察,检测大鼠肾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其肾脏系数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给药"佐太"90天、180天及停药30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藏药"佐太"各给药组大鼠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及排便情况均无明显异常,各给药组大鼠肾脏中MDA含量、SOD活性、肾脏系数及肾组织病理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推测长期使用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不产生明显的氧化损伤和肾脏毒性作用,但其安全性问题仍然需要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太 重金属 长期给药 MDA SOD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黄芩配伍对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向丽 王沛明 +2 位作者 胡樱凡 王平 孟宪丽 《中药与临床》 2018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大黄-黄芩配伍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内毒素血证模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4.5和2.25 g·kg^(-1)大黄-黄芩药对组。各组大鼠预... 目的:探讨大黄-黄芩配伍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内毒素血证模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4.5和2.25 g·kg^(-1)大黄-黄芩药对组。各组大鼠预防性给药7 d,于末次给药0.5 h后尾静脉注射LPS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于造模后6 h处死动物取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大黄-黄芩药对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NO的释放。结论:大黄-黄芩配伍后对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的炎性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NO的释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黄芩 内毒素血症 TNF-α IL-1Β IL-6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OSBC-PBL教学法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樱凡 魏媛媛 +1 位作者 郑赛男 张艳 《基础医学教育》 2022年第12期957-960,共4页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的医疗改革与大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推动“新医科”的建设,以推进复合型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器官系统整合课程(OSBC)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是近年来医...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的医疗改革与大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推动“新医科”的建设,以推进复合型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器官系统整合课程(OSBC)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是近年来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文章整理了OSBC-PBL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相关文献,从课程模式、案例撰写与实施、优势、不足以及对策等方面阐释了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思考,以期为OSBC-PBL教学模式进一步地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器官系统 整合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醇提物对高脂诱导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符佳 李维 +5 位作者 周佳仪 闵小林 张艳 胡樱凡 何佳 陈慧娟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64-271,共8页
目的:探讨虎杖醇提物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分为4组,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空白对照组,高脂喂养肥胖大鼠为模型对照组,灌胃200 mg/kg/d虎杖醇提物4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血脂水平(TC、TG、LDL-C、HDL-C)和... 目的:探讨虎杖醇提物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分为4组,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空白对照组,高脂喂养肥胖大鼠为模型对照组,灌胃200 mg/kg/d虎杖醇提物4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血脂水平(TC、TG、LDL-C、HDL-C)和炎症因子(TNF-α、IL-1、IL-6、LPS),并采集粪便提取基因组DNA,进行16 S r DNA V4区测序分析.结果:虎杖醇提物可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及血清TC、LDL-C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LDL-C的含量(P<0.05);还可显著降低肥胖大鼠血清中IL-6、TNF-α及LPS的含量(P<0.05);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降低(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目(Ente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丰度升高(P<0.05),并与HDL-C含量呈负相关,与TC、TG、LDL-C、TNF-α、IL-1、IL-6、LPS呈正相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虎杖醇提物可有效逆转以上菌群的改变(P<0.05).结论:虎杖醇提物能够显著影响高脂诱导肥胖大鼠的肠道菌群,可能是其降脂的主要作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肥胖 血脂 肠道菌群 促炎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给药法评价芪灯明目胶囊对葛根素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9
作者 张艳 徐佑东 +2 位作者 胡樱凡 孟宪丽 王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研究芪灯明目胶囊胶囊配伍对葛根中葛根素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单次给予葛根提取物20 min后血浆葛根素浓度变异较小的健康SD大鼠12只,按葛根素浓度从大到小交错分配为芪灯明目胶囊组及葛根提取物组,分别灌胃给予芪灯明目... 目的研究芪灯明目胶囊胶囊配伍对葛根中葛根素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单次给予葛根提取物20 min后血浆葛根素浓度变异较小的健康SD大鼠12只,按葛根素浓度从大到小交错分配为芪灯明目胶囊组及葛根提取物组,分别灌胃给予芪灯明目胶囊及葛根提取物(均相当于葛根素100 mg·kg^(-1)),每4h给药1次,共3次。每次给药后采集当次给药5,20 min血液及末次给药后6,8h血液,分离血浆,采用HPLC-UV法测定葛根素浓度。ADAPT5.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采用kinetica 5.5软件生物等效性模块对C_(max)、T_(max)AUC_(0-t)、AUC_(0-∞)进行等效性检验。结果大鼠血浆中葛根素药-时曲线采用无滞后时间的二房室模型拟合较优;芪灯明目胶囊组给药后葛根素K_a、C_(max)、AUC_(0-t)和AUC_(0-∞)有降低趋势,但各参数等效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灯明目胶囊组方配伍对葛根素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影响;多次给药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与临床应用吻合,实验结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芪灯明目胶囊 多次给药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基于移动APP桥接从有机化学到中药化学的教学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艳 胡樱凡 王平 《中药与临床》 2021年第1期38-40,46,共4页
为降低中药化学学习难度,建立系统的教学内容逻辑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结合有机化学与中药化学教学内容的差异点,采用移动端手机APP的有机化学辅助学习系统,实现从有机化学官能团的基本概念到中药化学母核认知为核心的教学转变。... 为降低中药化学学习难度,建立系统的教学内容逻辑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结合有机化学与中药化学教学内容的差异点,采用移动端手机APP的有机化学辅助学习系统,实现从有机化学官能团的基本概念到中药化学母核认知为核心的教学转变。在分析两者教学和学习侧重点差异的基础上,在原有有机化学手机APPOCTT的基础上,以生物碱为例实现了相应教学理念的工具化,试用后表明相关APP可桥接从有机到中药化学的教学跨度,降低学习难度,易于建立学习者的化学系统观,帮助其掌握以结构为核心的各教学内容。相关教学手段应用的推广,不仅为中药化学教学提供了新方法的探索,也为改革化学课程教学手段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中药化学 移动终端 应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学专业生理学教学中加强生活常识与护理技能的联系
11
作者 王战国 郭欣悦 +4 位作者 方明 徐亚吉 魏媛媛 张莉蓉 胡樱凡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3期514-516,共3页
生理学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是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因为生理学课程实验性强、多学科交叉,所以体现出的理论晦涩难懂。为了容易理解和激发学生兴趣,本文以《消化与吸收》章节为例,将课程教... 生理学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是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因为生理学课程实验性强、多学科交叉,所以体现出的理论晦涩难懂。为了容易理解和激发学生兴趣,本文以《消化与吸收》章节为例,将课程教学与生活常识广泛联系,并应用于护理技能实践中加以延伸思考,为护理学专业中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学专业 生理学 消化与吸收 生活常识 护理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晓 邓丽娜 +16 位作者 胡艳 曾珠 刘莉 马蓉 刘忠 朱江 黄静玮 岳青 程丽佳 罗娟 孟晖 魏媛媛 牛蓓 徐亚吉 胡樱凡 张莉蓉 王丽凤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年第12期91-119,共29页
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成都大学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本科院校,是成都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城市综合性大学。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坚持以生为本,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开放灵活的课程体... 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成都大学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本科院校,是成都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城市综合性大学。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坚持以生为本,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开放灵活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众多教师从现有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建设与评价方法等方面出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举措,致力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精准体现成都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本刊《特设专栏》围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这一主题特别组稿8篇论文,展示成都大学部分教师针对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成都大学 综合性大学 本科院校 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治疗鼻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小敏 邱海燕 +5 位作者 苏杨 张乐乐 曹亚楠 陈加容 邹亮 胡樱凡 《中药与临床》 2022年第1期36-43,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治疗鼻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Pharm Mapper数据库挖掘黄芪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鼻炎相关靶...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治疗鼻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Pharm Mapper数据库挖掘黄芪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鼻炎相关靶点,将两者靶点取交集,得到黄芪治疗鼻炎的预测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可视化“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使用R软件对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可视化“通路-靶点”网络;通过vina软件将筛选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结果验证。结果:筛选得到黄芪相关活性成分16个,涉及靶点147个,其中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等,关键靶点包括TP53、AKT1、TNF、IL-6、VEGFA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2385条生物过程(BP),75条细胞组分(CC),140条分子功能(MF);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166条信号通路,涉及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NF、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初步揭示了黄芪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治疗鼻炎的作用,为深入研究其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黄芪 鼻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发展与实践反思——基于CNKI数据库和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
14
作者 魏媛媛 朱江 +4 位作者 胡樱凡 李自淇 曹瑞 赵琪 王丽凤 《教育进展》 2023年第4期1791-1798,共8页
课程思政与医学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为卓越医生的培养机制注入了信心和动力,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论文的可视化分析对当前医学课程思政研究现状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始于2017年的医学思政的融合研究在2018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在1534篇相... 课程思政与医学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为卓越医生的培养机制注入了信心和动力,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论文的可视化分析对当前医学课程思政研究现状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始于2017年的医学思政的融合研究在2018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在1534篇相关文献中护理学专业的思政类高质量论文较多;中医药领域的发文量总数最多,其次基础医学的思政类研究论文较多;采用CiteSpace对发文作者的合作模式和影响力的分析显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罗自强、冯丹丹等合作发文单篇引用量最高;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的赵文星团队发文量最多。从研究内容看目前医学领域的课程思政主要采用的是医史挖掘法和案例整合法,不同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尚缺乏在整体性意识下对具体课程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课程思政 可视化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肝肾毒性及其减毒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胡樱凡 向丽 +2 位作者 王平 林波 孟宪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4-41,共8页
大黄作为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药物,具有清热泻下、燥湿解毒、保肝利胆、抗炎、抗细菌内毒素和降糖等作用,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防治便秘、黄疸、消化性溃疡和细菌性痢疾等多种疾病。然而近几年随着对大黄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上滥用和... 大黄作为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药物,具有清热泻下、燥湿解毒、保肝利胆、抗炎、抗细菌内毒素和降糖等作用,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防治便秘、黄疸、消化性溃疡和细菌性痢疾等多种疾病。然而近几年随着对大黄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上滥用和误用大黄等情况频繁出现,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因此其毒副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关于大黄肝毒性、肾毒性的文章,主要从大黄的肝、肾毒性作用和毒理机制以及合理应用减毒这3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讨论,对有关大黄肝毒性、肾毒性的药理、毒理研究进行简要综述,分别从肝肾生化指标、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基因和蛋白表达及信号通路等多个方面对大黄的肝、肾毒性进行了论述和阐释,并从炮制减毒和配伍减毒两方面对大黄的减毒方法进行概括总结,从而较为客观全面地理解大黄的肝肾毒性,阐明大黄造成肝肾损伤的毒理机制,为大黄炮制减毒和配伍减毒的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大黄在"毒性问题"方面更具说服力,从而对大黄的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和深入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肝毒性 肾毒性 减毒
原文传递
芪灯明目胶囊及有效组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艳 胡樱凡 +3 位作者 杨巧巧 王磊 孟宪丽 张艺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6-170,共5页
目的:研究芪灯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新生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芪灯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合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诱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 目的:研究芪灯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新生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芪灯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合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诱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羟苯磺酸钙组(150 mg/kg)、芪灯明目胶囊组(600 mg/kg)、葛根总异黄酮组(421 mg/kg)、灯盏细辛总黄酮组(136 mg/kg)、黄芪总皂苷组(43 mg/kg),另设正常对照组。进行体重及血糖的常规监测;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给药10周后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含量;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竞争性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芪灯明目胶囊及各有效组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体重、血糖均无明显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HIF-1α、VEGF、ANGⅡ、ICAM-1、MDA含量显著增加,SOD1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芪灯明目胶囊组HIF-1α、VEGF、ANGⅡ、MDA含量显著降低,SOD1含量显著升高;葛根总异黄酮组VEGF、MDA含量显著降低,SOD1含量显著升高;灯盏细辛总黄酮组VEGF、ANGⅡ含量显著降低;黄芪总皂苷组MDA含量显著降低;各给药组对炎症因子均无明显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有较明显区别,阳性药及复方对疾病均有明显的回调作用,单味药中以葛根总异黄酮疗效最强。结论:芪灯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主要与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灯明目胶囊 葛根 灯盏细辛 黄芪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 炎症介质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藏药“佐太”长期用药对大鼠肾脏Kim-1、MT及相应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向丽 林波 +5 位作者 张艳 曾勇 刘宇 韦婷 胡樱凡 孟宪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15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长期给予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可能存在的潜在损伤,以期揭示其长期用药对肾脏可能存在的潜在毒性作用机制,为"佐太"制剂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 目的:初步探讨长期给予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可能存在的潜在损伤,以期揭示其长期用药对肾脏可能存在的潜在毒性作用机制,为"佐太"制剂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藏药"佐太"66.70mg/kg、33.35 mg/kg、16.68 mg/kg剂量组,通过对大鼠给予"佐太"混悬液180天和停药恢复30天,对动物进行一般观察,检测大鼠肾脏中肾损伤因子1(Kim-1)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及Kim-1和MT-1 mRNA表达水平。结果:连续给药"佐太"180天和停药30天后,藏药"佐太"各给药组大鼠一般外观行为体征均无明显异常,各给药组大鼠肾脏中Kim-1和MT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而给药180天后,与空白组比较,33.35 mg/kg、16.68 mg/kg剂量组大鼠肾脏中Kim-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66.70mg/kg、33.35 mg/kg、16.68 mg/kg剂量组大鼠肾脏中MT-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停药30天后二者均恢复至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结论:推测长期大剂量使用藏药"佐太"可能引起肾脏潜在的可逆性损伤,该损伤机制可能与升高Kim-1和MT的mRNA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藏药"佐太"的安全性问题仍然需要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佐太' 肾损伤 肾损伤因子1(Kim-1) 金属硫蛋白(MT)
原文传递
大黄酸对小鼠肾脏的毒性机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樱凡 黄婉奕 +6 位作者 李彦桥 罗煜 蒋晴 梁雨生 朱正文 王平 孟宪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4-59,共6页
目的:观察大黄酸长期给药对小鼠肾脏毒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毒性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大黄酸低、高剂量组(0.175,0.35 g·kg^(-1)),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给... 目的:观察大黄酸长期给药对小鼠肾脏毒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毒性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大黄酸低、高剂量组(0.175,0.35 g·kg^(-1)),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给药60 d。给药期间,观察记录小鼠的一般情况;停止给药后检测动物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计算肾脏指数并检测肾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取肾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同性别空白组比较,给药组小鼠BUN和SCr均升高(P<0.05,P<0.01),大黄酸高剂量组30 d后小鼠体质量下降明显,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P<0.01),TNF-α含量增多(P<0.05),Caspase-3表达明显上升(P<0.05),雄性给药组肾脏指数下降明显(P<0.05,P<0.01),雄性大黄酸高剂量组GSH-Px含量显著下降(P<0.05),TGF-β_1表达增强(P<0.05)。肾脏组织形态病理变化,大黄酸高剂量组可见肾小管管腔中出现蛋白管型,肾小球和肾间质毛细血管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淋巴细胞小灶性增生,且雄性小鼠病变更严重,大黄酸低剂量组以上表现较高剂量组不明显。结论:大黄酸长期大剂量给药对小鼠肾脏存在一定毒性,在0.35 g·kg^(-1)·d^(-1)剂量下毒性作用明显,且雄性机体毒性更加明显。其潜在毒性机制可能为引起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失衡,诱发过度氧化,触发炎症反应,激活Caspase-3的表达,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长期毒性 肾毒性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大黄水煎液中大黄酸在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艳 徐佑东 +2 位作者 胡樱凡 王平 孟宪丽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71-574,共4页
目的比较大黄水煎液中大黄酸在正常与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采用一次性ip D-氨基半乳糖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单次ig大黄水煎液1.54 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分离血浆,用HPLC-荧光法测定大黄酸的血药浓度,以Ki... 目的比较大黄水煎液中大黄酸在正常与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采用一次性ip D-氨基半乳糖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单次ig大黄水煎液1.54 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分离血浆,用HPLC-荧光法测定大黄酸的血药浓度,以Kinetica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正常组雌鼠体内大黄酸Cmax和AUC均显著高于雄鼠。急性肝损伤组雄鼠的Kel显著增加,MRT显著缩短,AUC显著降低。结论大黄酸在雌性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高于雄性;大黄酸在肝损伤大鼠体内消除较快,吸收量较小,其动力学改变可能是由于肝脏对大黄游离蒽醌存在明显代谢或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大黄酸 急性肝损伤 D-氨基半乳糖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法 药动学 房室模型
原文传递
葛根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血清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艳 徐佑东 +2 位作者 胡樱凡 王平 孟宪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葛根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血清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40 mg/kg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羟苯磺酸钙组(150 mg/kg),葛根提... 目的:研究葛根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血清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40 mg/kg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羟苯磺酸钙组(150 mg/kg),葛根提取物组(421 mg/kg),另设正常对照组。动态监测体重及血糖变化,灌胃给药10周后取血清采用AccQ·Flour试剂进行柱前衍生化,AccQ·Tag法专用C18氨基酸分析柱进行分离,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λex=250 nm,λem=395 nm)进行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葛根提取物(421 mg/kg)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体重、血糖均无明显影响。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17种氨基酸的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分别<9.28%,8.72%,平均回收率>75.0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提取物(421 mg/kg)干预后亮氨酸及谷氨酸浓度显著降低,异亮氨酸及酪氨酸浓度有降低趋势。结论:支链氨基酸水平升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指征,葛根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改善氨基酸代谢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效液相色谱 AccQ·Tag法 氨基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