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甘蔗根际高效联合固氮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8
1
作者 胡春锦 林丽 +3 位作者 史国英 汪茜 王钱崧 李杨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745-4752,共8页
对广西主要甘蔗产区的根际联合固氮细菌进行了收集和评价,拟筛选获得对甘蔗具有潜在促生性能的联合固氮菌,为甘蔗生产节肥减耗提供依据。结合nifH基因扩增和固氮酶活性分析方法筛选获得36个固氮细菌菌株;进一步对所获得固氮菌株的固氮... 对广西主要甘蔗产区的根际联合固氮细菌进行了收集和评价,拟筛选获得对甘蔗具有潜在促生性能的联合固氮菌,为甘蔗生产节肥减耗提供依据。结合nifH基因扩增和固氮酶活性分析方法筛选获得36个固氮细菌菌株;进一步对所获得固氮菌株的固氮能力、溶磷性、分泌植物生长素IAA的特性等促进植物生长潜能进行评价,获得了5个同时具有较强固氮能力、降解无机磷和分泌植物生长激素IAA的功能菌株;通过Biolog鉴定系统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5个具有较好应用潜力的固氮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这5个菌株分别属于Klebsiella sp.、Bacillus megaterium、Pseudomonas sp.、Pantoea sp.和Burkholderia sp.。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甘蔗根际联合固氮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联合固氮菌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稻品种对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初报 被引量:8
2
作者 胡春锦 黄思良 +1 位作者 岑贞陆 谢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22,共4页
12个深水稻品种对稻纹枯病抗性进行盆栽接种测定和品种农艺性状调查的结果显示,深水稻品种与感病对照在抗性水平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大部分供试深水稻品种的抗性都在抗至中抗之间,个别品种还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深水稻品种间抗性存... 12个深水稻品种对稻纹枯病抗性进行盆栽接种测定和品种农艺性状调查的结果显示,深水稻品种与感病对照在抗性水平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大部分供试深水稻品种的抗性都在抗至中抗之间,个别品种还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深水稻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抗性与品种的生育期以及株型性状等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稻 品种 稻纹枯病 抗性鉴定 盆栽接种 农艺性状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土壤条件下可培养甘蔗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6
3
作者 胡春锦 史国英 +4 位作者 曾泉 岑贞陆 宋娟 杨丽涛 李杨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8,共8页
为明确不同土壤条件对甘蔗内生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对分别种植在红壤土和水稻土的4个甘蔗品种的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利用数学生态学方法分析不同来源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红壤土的甘蔗组织中分离筛选获得23个内生固... 为明确不同土壤条件对甘蔗内生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对分别种植在红壤土和水稻土的4个甘蔗品种的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利用数学生态学方法分析不同来源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红壤土的甘蔗组织中分离筛选获得23个内生固氮菌株,它们在基于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上属于9个不同的菌属;而从水稻土的甘蔗组织中获得59个内生固氮菌株,分类上属于19个不同的菌属。群落生态学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水稻土的甘蔗内生固氮菌的群落丰富度指数(dma)、多样性指数(H')以及均匀度指数(Jsw)均明显高于红壤土,表明水稻土条件下的甘蔗内生固氮菌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稳定和均匀;而相同土壤条件下4个甘蔗品种间的内生固氮菌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差异并不明显。本研究结果反映了土壤生态条件是影响甘蔗内生固氮菌多样性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条件 甘蔗 内生固氮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纹枯病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胡春锦 李杨瑞 黄思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 ,主要包括抗性鉴定技术、抗性机制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 。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抗性鉴定 抗性机制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广西水稻纹枯病相关菌系的鉴定和遗传特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春锦 魏源文 +2 位作者 黄思良 史国英 李杨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51,共7页
对从广西28个市、县不同稻区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株上分离获得的186个类似丝核菌的真菌分离物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培养性状、菌核大小、菌株生长最适温度和生长速率等形态学方法进行初步分类,然后利用rDNA的PCR-RFLP和序列分析法作... 对从广西28个市、县不同稻区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株上分离获得的186个类似丝核菌的真菌分离物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培养性状、菌核大小、菌株生长最适温度和生长速率等形态学方法进行初步分类,然后利用rDNA的PCR-RFLP和序列分析法作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分离物可分为5个不同菌系,分别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AG1-IA)、水稻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水稻枯斑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双核丝核菌的AG-A融合群真菌(Rhizoctoniasp AG-A)、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其中,Rhizoctonia oryzae、Rhizoctonia sp AG-A、Sclerotium hydrophilum3个菌系在广西为首次报道。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5个菌系均能侵染水稻并引起相似的纹枯病症状,但致病力大小差异较大,其中R. solani AG1-IA是引起广西水稻纹枯病的主要的优势菌系,出现频率最高,致病力最强,其余4个菌系致病力相对比较弱,致病力强弱顺序为R. solani AG1-IA>R. oryzae>R. oryzae-sativae>S. hydrophilum>Rhizoctoniasp AG-A。测定不同菌系对水稻纹枯病防治上几种常规用药的敏感性,表明菌系间的药剂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与广西水稻纹枯病相关菌系遗传结构的复杂性,除了常见典型水稻纹枯病菌R.solaniAG1-IA以外,其他不同遗传特性菌系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该病害难以防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后水稻生产和病害防治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丝核菌属真菌 RDNA序列分析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纹枯菌酯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及致病力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春锦 李杨瑞 黄思良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2,共3页
对稻纹枯菌25个菌株分别进行了致病力测定、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而酯酶同工酶图谱却有较强的一致性,它们的主酶带基本相同,但在副酶带上反映出一定的同工酶表型异质性,表现为带的数目及... 对稻纹枯菌25个菌株分别进行了致病力测定、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而酯酶同工酶图谱却有较强的一致性,它们的主酶带基本相同,但在副酶带上反映出一定的同工酶表型异质性,表现为带的数目及着色深浅的不同;可溶性蛋白图谱比酯酶同工酶图谱表现出更多的多样性,大多数致病力较强的菌株都有l~2条特征谱带,而且它们的谱带数目比弱毒力菌株的多出3~5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酶同工酶 可溶性蛋白 纹枯菌 研究初报 致病力分化 蛋白分析 特征谱带 毒力菌株 一致性 异质性 多样性 图谱 酶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环腺苷酸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影响研究初报(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春锦 魏源文 +1 位作者 黄思良 李杨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初步探讨了外源环腺苷酸(cAMP)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AG-1 IA)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源cAMP能显著抑制该病原菌的径向生长,在终浓度达到10 mmoL/L时产生的强烈抑制作用还导致了菌丝的扭曲和产生大量非正常分枝,菌核... 初步探讨了外源环腺苷酸(cAMP)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AG-1 IA)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源cAMP能显著抑制该病原菌的径向生长,在终浓度达到10 mmoL/L时产生的强烈抑制作用还导致了菌丝的扭曲和产生大量非正常分枝,菌核形成的时间也被推迟。该结果证明了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对外源cAMP的敏感性。这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原菌相关的生长因子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腺苷酸 水稻纹枯病菌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差异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春锦 魏源文 +1 位作者 黄思良 李杨瑞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6期544-549,共6页
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给病害的防治特别是抗病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确定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的相关性,对25个分离菌的致病力、可溶性蛋白电泳及由RAPD得到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 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给病害的防治特别是抗病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确定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的相关性,对25个分离菌的致病力、可溶性蛋白电泳及由RAPD得到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基于菌体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及其聚类分析表明菌株的致病力分化与蛋白质谱带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RAPD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相似系数最高的达99%,最低的却只有47%,反映出该病原菌存在许多不同的遗传位点,蕴藏着很强的遗传变异潜能;此外,菌株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与其可溶性蛋白分析反映的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反映出该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是有遗传背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水稻纹枯病 致病力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被引量:53
9
作者 胡春锦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4-26,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工程建筑市场也越来越成熟.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确保施工建设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和基础,并且可以保障工程的建设水平、建设时间以及建设质量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工程建筑市场也越来越成熟.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确保施工建设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和基础,并且可以保障工程的建设水平、建设时间以及建设质量等,从而促使土木工程建设可以科学、合理、有序的进行.但是目前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如:监理机制不完善、工程质量较低、安全措施不健全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土木工程建设部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施工项目 质量管理 问题 解决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山药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朱桂宁 蔡健和 +2 位作者 胡春锦 韦本辉 黄福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2-577,共6页
本文对山药炭疽病在广西的危害、症状特点以及病原菌的鉴定进行了研究。2005年从广西5个病区采集的25个标样均分离到类似的分离物,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将广西山药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 本文对山药炭疽病在广西的危害、症状特点以及病原菌的鉴定进行了研究。2005年从广西5个病区采集的25个标样均分离到类似的分离物,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将广西山药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炭疽病 rDNA—ITS序列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16
11
作者 覃丽萍 史国英 +5 位作者 谢玲 王灿琴 任惠 岑贞陆 胡春锦 莫贱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4-597,共4页
【目的】检测广西芒果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为芒果炭疽病的科学防治和药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广西各芒果产区采集芒果炭疽病病样分离、纯化芒果炭疽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芒果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 【目的】检测广西芒果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为芒果炭疽病的科学防治和药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广西各芒果产区采集芒果炭疽病病样分离、纯化芒果炭疽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芒果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获得53株芒果炭疽病菌菌株,53株菌株对咪鲜胺的EC50为0.0244~0.2572mg/L,平均为0.0916mgm,其中采自凌云县均亭村的菌株LY12的EC50最小(0.0244mg/L),采自田东县平马镇东达村的菌株TD122的EC50(0.2572mg/L)最大,后者为前者的10.5倍。【结论】来自广西主要芒果产区的53株芒果炭疽病菌对咪鲜胺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未产生抗药性亚群体,咪鲜胺在生产上仍具有应用前景,但不同菌株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存在潜在抗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炭疽菌 咪鲜胺 敏感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固氮菌DX120E在甘蔗植株内的定殖 被引量:11
12
作者 魏春燕 邢永秀 +4 位作者 莫遥 林丽 杨丽涛 胡春锦 李杨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2-1139,共8页
为了探索甘蔗固氮菌DX120E菌株侵入根的方式以及菌株在甘蔗植株内的定殖规律,确定人工接种固氮菌适宜的侵染浓度和定殖特点,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固氮菌DX120E接种甘蔗组培苗,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其侵染和定殖情况,以抗生素抗性标... 为了探索甘蔗固氮菌DX120E菌株侵入根的方式以及菌株在甘蔗植株内的定殖规律,确定人工接种固氮菌适宜的侵染浓度和定殖特点,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固氮菌DX120E接种甘蔗组培苗,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其侵染和定殖情况,以抗生素抗性标记法和平板分离计数法测定DX120E菌株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菌株DX120E在2个甘蔗品种的根、叶鞘和叶内均能定殖,定殖菌量依次均为根>叶鞘>叶;不同接种浓度下,最大定殖数量无显著差异,1×102CFU mL–1的接种量足够侵入甘蔗并积累定殖。DX120E从甘蔗根表面的裂隙、主根和侧根发生处及根的断裂处均可侵入,主要在根表面细胞间隙和细胞内大量定殖,同时也可迁移到叶片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细胞中定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菌(Klebsiella SP ) 甘蔗 接种浓度 细菌数量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桂花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谢玲 唐晨光 +4 位作者 岑贞陆 黄思良 秦碧霞 覃丽萍 胡春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58-1362,共5页
在广西南宁桂花树上严重发生一种叶枯病,从病叶上分离到桂花叶枯病菌(编号CHS),在致病性测定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株CHS的形态及ITS序列,将其鉴定为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 在广西南宁桂花树上严重发生一种叶枯病,从病叶上分离到桂花叶枯病菌(编号CHS),在致病性测定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株CHS的形态及ITS序列,将其鉴定为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28℃;生长发育最适pH值为6~7;不同光环境对该菌菌丝生长发育影响不大,黑光环境最利于孢子萌发;在供试的培养基中PDA最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丙环唑对该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由A.alternata引起的桂花叶枯病在广西的发生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叶枯病 ALTERNARIA ALTERNATA RDNA-ITS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种材料抗细菌性条斑病性鉴定 被引量:22
14
作者 岑贞陆 黄思良 +6 位作者 李容柏 李卫民 覃丽萍 谢玲 胡春锦 李小勇 付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6850-6851,6853,共3页
[目的]为了对广西新育成的和引进的水稻品种(组合)及新挖掘的野生稻材料进行抗细菌性条斑病性的鉴定。[方法]于2005-2006年,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JZ-8菌株为供试菌株,用改良针刺法在分蘖期对来自广西区试、国际稻圃和南宁野生稻圃的1 ... [目的]为了对广西新育成的和引进的水稻品种(组合)及新挖掘的野生稻材料进行抗细菌性条斑病性的鉴定。[方法]于2005-2006年,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JZ-8菌株为供试菌株,用改良针刺法在分蘖期对来自广西区试、国际稻圃和南宁野生稻圃的1 251份稻种材料进行抗细菌性条斑病性的人工接种鉴定。[结果]1 251份稻种材料中,抗性材料为11份,占0.9%,中抗材料为52份,占4.2%,其余为中感以下材料。抗性材料的比例因稻型和来源不同而异。IR32720-138-2-1-1-2I、R43449-4-3-43-3、No.733等11份材料对广西细菌性条斑病菌不同致病型具有广谱抗性。[结论]该研究在国内首次对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抗细条病性进行鉴定。在所测试的977份广西野生稻材料中对当地优势菌群抗性反应达到抗性级别的有9份,达到中抗性级别的材料有37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抗性鉴定 抗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薯蓣干腐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晏卫红 黄思良 +1 位作者 王永娇 胡春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57,共5页
在薯蓣发病块茎组织中分离到真菌菌株HSQM2005,经柯赫氏法则验证该菌为薯蓣致病菌。对菌株HSQM2005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序列分析,并结合其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将该菌鉴定为Penicillium scle... 在薯蓣发病块茎组织中分离到真菌菌株HSQM2005,经柯赫氏法则验证该菌为薯蓣致病菌。对菌株HSQM2005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序列分析,并结合其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将该菌鉴定为Penicillium sclerotigenum Yamamoto。该菌生长温度范围10~31℃,最适温度22~28℃;在pH2~12均能生长,最适pH为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 干腐病 PENICILLIUM sclerotigenum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测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汪茜 胡春锦 +2 位作者 黄思良 柯仿钢 黎起秦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7期675-678,共4页
针对广西境内常见多发的12种植物真菌病害,对柑橘、香蕉、甘蔗、辣椒、药用植物等作物根际土壤进行拮抗菌筛选试验。结果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386株菌株,其中有拮抗作用的34株,平皿拮抗效果较好的16株;再经复筛,得到一株对柑... 针对广西境内常见多发的12种植物真菌病害,对柑橘、香蕉、甘蔗、辣椒、药用植物等作物根际土壤进行拮抗菌筛选试验。结果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386株菌株,其中有拮抗作用的34株,平皿拮抗效果较好的16株;再经复筛,得到一株对柑橘炭疽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拮抗菌Bs55;对峙培养试验表明,Bs55菌株对12种常见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抑菌率最高达87.7%。拮抗菌Bs55具有拮抗作用强、能大量繁殖、抑菌谱广等特点,是具有较好利用前景的生物防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55菌株 枯草芽孢杆菌 病原真菌 拮抗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叶斑病的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付岗 黄思良 +4 位作者 史国英 胡春锦 孙步峰 陈志玲 项扶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3-147,共5页
通过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得到防治香蕉叶斑病的3种化学药剂组合和1种生物农药组合。复配药剂12.5%腈菌唑乳油+45%咪鲜胺水乳剂、40G氟硅唑乳油+45%咪鲜胺水乳剂和1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2.5%腈菌唑乳油2年的田间防效均在71... 通过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得到防治香蕉叶斑病的3种化学药剂组合和1种生物农药组合。复配药剂12.5%腈菌唑乳油+45%咪鲜胺水乳剂、40G氟硅唑乳油+45%咪鲜胺水乳剂和1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2.5%腈菌唑乳油2年的田间防效均在71.6%~75.7X,显著高于1%中生菌素水剂+4%枯草芽胞杆菌水剂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叶斑病 农药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炭疽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茜 胡春锦 +2 位作者 柯仿钢 黄思良 黎起秦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41-344,共4页
文章对柑橘炭疽病生防菌来源、生防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综述,指出目前利用生防菌防治柑橘炭疽病存在对拮抗机制不完全了解、在实际应用中易受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用生物制剂替代传统的化学杀菌剂进行柑橘采后炭疽病... 文章对柑橘炭疽病生防菌来源、生防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综述,指出目前利用生防菌防治柑橘炭疽病存在对拮抗机制不完全了解、在实际应用中易受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用生物制剂替代传统的化学杀菌剂进行柑橘采后炭疽病害防治,并使生物制剂在商业上有效推广运用,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炭疽病 生物防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营养对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泉 胡春锦 +5 位作者 史国英 余功明 农泽梅 陈棠明 岑贞陆 魏源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2-1017,共6页
【目的】探讨氮素营养对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为该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分别在含氮量相同的7种不同氮源培养基及含氮量不同的5种改良察氏培养基上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未成熟菌丝接种至分蘖末期水稻植株倒2叶叶片中部,... 【目的】探讨氮素营养对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为该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分别在含氮量相同的7种不同氮源培养基及含氮量不同的5种改良察氏培养基上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未成熟菌丝接种至分蘖末期水稻植株倒2叶叶片中部,观察和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水稻纹枯病菌对水稻的侵染和致病效果。【结果】在不同氮源条件下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对水稻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蛋白胨、硫酸铵、硝酸钠、氯化铵、硝酸钾为氮源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而以甘氨酸和尿素为氮源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弱。在Na NO3浓度分别为0、0.5、1.0、2.0和3.0 g/L的改良察氏培养基上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对水稻叶片的侵染效果不同,接种18 h后,在Na NO3浓度为0.5和1.0 g/L条件下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接种的叶片最早出现病斑,其余处理未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接种48 h后,5个不同氮浓度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接种的叶片上均出现典型的纹枯病症状,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结论】氮源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营养 水稻纹枯病菌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双向电泳分析的水稻纹枯病菌菌体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余功明 胡春锦 +5 位作者 魏源文 史国英 岑贞陆 覃丽萍 黎起秦 黄思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60-2163,共4页
为建立水稻纹枯病菌菌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获得分辨度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采用了酚抽提法、TCA/丙酮沉淀法和丙酮沉淀法进行水稻纹枯病菌菌体蛋白质的提取,利用17 cm、pH 5~8的IPG胶条对样品进行双向电泳,用PDQuest 8.0软... 为建立水稻纹枯病菌菌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获得分辨度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采用了酚抽提法、TCA/丙酮沉淀法和丙酮沉淀法进行水稻纹枯病菌菌体蛋白质的提取,利用17 cm、pH 5~8的IPG胶条对样品进行双向电泳,用PDQuest 8.0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确定电泳的最佳参数。结果显示:采用17 cm、pH 5~8的IPG胶条能得到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同一样品的三种不同蛋白提取方法(酚抽提法、TCA/丙酮沉淀法和丙酮沉淀法)分别得到1278、885、827个蛋白质点。酚抽提法能有效去除样品中的盐分和小分子的干扰,得到背景清晰的蛋白图谱;TCA/丙酮沉淀法和丙酮沉淀法所得图谱有一定的杂质干扰,同时TCA/丙酮沉淀法和丙酮沉淀法有蛋白点缺失,尤其在碱性端存在明显缺失现象。研究结果建立了一套适于水稻纹枯病菌菌体蛋白的可靠提取方法和双向电泳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其蛋白质组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总蛋白 提取方法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