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福建滩涂围塘生态混养技术
- 1
-
-
作者
钟幼平
胡家财
林学国
赖世云
张海亮
汪春林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福建海大饲料有限公司
-
出处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3期45-48,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N0014)。
-
文摘
在福建沿海滩涂围塘有近90%养殖对象均是对虾,因此,滩涂围塘一直也被称为“虾塘”。近年来,养殖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金刚虾)以及日本对虾成为水产养殖业的聚焦点,也是福建沿海围塘养殖主要的优质养殖种类。围塘的生态混养技术在某种程度已相当成熟,文献[1-10]简述了虾、鱼、贝多方式混养技术的机制和发展前景。
-
关键词
养殖种类
养殖对象
日本对虾
福建沿海
混养技术
水产养殖业
斑节对虾
沿海滩涂
-
分类号
S967.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5
- 2
-
-
作者
胡家财
周立红
洪惠馨
-
机构
厦门水产学院养殖系
-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12,共5页
-
基金
农业部资助
-
文摘
本文探讨了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饵料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增重的影响。试验设五组,配合饵料组的蛋白质梯度分别为42.25%、47.46%、52.55%和56.02%,对照组则投喂鱼类(巴浪鱼)。在水温20.0~27.5℃,比重1.0185~1.0220的条件下,经35天的试验得出:在配合饵料组中,蛋白质含量为52.55%的试验组在鱼体相对增重率(16.20%),蛋白质效率(61.60%)和饵料转化率(32.36%)等试验指标均为最佳。经回归方程分析,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为50.91~54.78%。
-
关键词
青石斑鱼
配合饵料
蛋白质
-
Keywords
:Epinephelus awoara
artificial diets
protein
-
分类号
N55
[自然科学总论]
-
-
题名鲈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豆饼替代部分鱼粉的适宜含量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胡家财
陈学豪
洪惠馨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养殖系
-
出处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18-421,共4页
-
文摘
本文根据实验探讨了在最适蛋白质含量下配合饲料中不同的豆饼含量替代鱼粉对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生长的影响。经40d的度验结果表明:用鲈鱼的相对增长率、体长相对增长率、饲料系数和饲料的蛋白质消化率来衡量,鲈鱼人工配合饲料中用15%以内的豆饼含量替代鱼粉是适宜的。
-
关键词
鲈鱼
配合饲料
豆饼
鱼粉
含量
-
Keywords
Lateolabrax japonicus, artificial diets, soybean cake, fish meal
-
分类号
S963.7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饲料组胺对美洲鳗鲡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 4
-
-
作者
胡家财
马德英
陈学豪
翟少伟
-
机构
集美大学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出处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4-37,共4页
-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项目编号:CARS-46)
福建省科技计划农业引导性项目(项目编号:2018N0020)
-
文摘
为研究饲料组胺对美洲鳗鲡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将重量[(2 870.0±17.1)kg/池)]和规格(7.8±0.3)P接近的养殖美洲鳗鲡的4口精养池,随机分为2个组,分别投喂组胺水平为67 mg/kg和414 mg/kg的试验饲料,每组2个重复,试验期为2个月。结果表明,与低组胺水平组相比,高组胺水平组美洲鳗鲡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有降低的趋势(P<0.1);肌肉中多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氨基酸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的组胺可一定程度抑制美洲鳗鲡生长和降低肌肉品质。
-
关键词
美洲鳗鲡
组胺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
Keywords
American eel(Anguilla rostrata)
histamine
growth performance
muscle quality
-
分类号
S965.22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状黄姑鱼人工繁殖及海水池塘育苗研究
被引量:4
- 5
-
-
作者
胡家财
何尚贵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36,共6页
-
文摘
介绍 状黄姑鱼(Nibenmiichthioides)的催产、受精、孵化及仔、稚、幼鱼生长发育等情况。采用海水池塘培育方法进行人工育苗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在繁殖季节,海水温度20.5~21.5℃、盐度28.3~30.0的条件下,催产亲鱼获产率为83.3%、受精卵孵化率95.7%。利用海水池塘,投放65万尾4日龄仔鱼,培育期间池塘水温22.0~25.2℃、盐度21.5~28.6。经一个月培育,共获19.1万尾幼苗,其全长为2.0~3.8cm,成活率为29.38%。
-
关键词
MIAN状黄姑鱼
人工繁殖
池塘育苗
黄姑鱼
-
Keywords
Nibea miichthioides,Artificial propagation. seed-rearing in seawater-pond
-
分类号
S965.32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S961.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诱导异源三倍体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胡家财
郭炳坚
顾勇杰
严正凛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惠安县山霞友兴鲍鱼场
-
出处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1期38-42,共5页
-
基金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083021)
-
文摘
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九孔鲍♂×盘鲍♀受精卵,分别抑制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以及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异源三倍体。水温24℃,九孔鲍♂×盘鲍♀授精后10min,用浓度0.6~1.0mg/L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20~25min,抑制其第一极体的排放。而九孔鲍♂×盘鲍♀在受精后27min,当40%~50%受精卵排出第一极体时,用浓度0.6~1.0mg/L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10~15min,分别统计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的担轮幼虫率,并用倍体分析仪检测各组稚鲍的倍性。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担轮幼虫的倍性较复杂,起始处理时间为10min,CB药物处理浓度为0.6mg/L,持续处理时间为25min,其三倍体率可达40.67%,担轮幼虫的孵化率为26.44%。起始处理时间为27min,CB药物处理浓度0.6mg/L,处理持续时间为10min,其三倍体率可达48.11%,担轮幼虫率的孵化率为29.86%。
-
关键词
鲍
多倍体
细胞松弛素B(CB)
异源多倍体
-
Keywords
polyploid
cytochalasin B(CB)
allotriploid
-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养殖虾塘内虾、贝套养技术的研究
- 7
-
-
作者
胡家财
钟幼平
王丽卿
-
机构
厦门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系
-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26,共5页
-
文摘
本实验利用18亩养殖虾塘进行近江牡蛎(Ostrearivalaris)与日本对虾(Penaeusiaporucus)套养试验,结果表明:经4~5个月的养殖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日本对虾平均亩产量达58.3kg,比对照单养池的产量提高30%。同时又可获得蛎肉1375kg,平均亩产65.5kg,其成活率达63.8%,出肉率达38.3%。比自然海区亩产蛎肉增加630kg、成活率提高17%、出肉率增加20.3%。试验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关键词
虾塘
日本对虾
近江牡蛎
套养
-
Keywords
:penaeid pond
Penaeus japonious
Ostrea rirularis
mixed-culture
-
分类号
N55
[自然科学总论]
-
-
题名近江牡蛎采苗技术及采苗预报
被引量:10
- 8
-
-
作者
胡家财
钟幼平
林育庆
-
机构
厦门水产学院养殖系
-
出处
《厦门水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8-33,共6页
-
文摘
本文报道的是在九龙江口自然海区近江牡蛎繁殖季节,定期采集牡蛎。对其性腺成熟度及精卵排放情况进行观察,采拖海区水样,镜极其浮游幼虫各发育阶段和数量的变化,准确掌握在其发育至变态附着高峰时,及时投放采苗器进行采苗附着,结果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详细介绍自然海区近江牡蛎繁殖规律和自然海区采苗技术,可供有关牡蛎养殖部门和养殖渔民参考。
-
关键词
采苗技术
海区
近江牡蛎
繁殖规律
变态附着
采苗器
浮游幼虫
定期
观察
镜检
-
Keywords
:Ostrea rivularis Gould, coastal waters, spat collection technigue,spat collec-tion forecast
-
分类号
S968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S967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斜带髭鲷早期发育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20
- 9
-
-
作者
谢仰杰
张雅芝
胡家财
孙波
钟幼平
林利民
-
机构
集美大学
-
出处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4,共6页
-
基金
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
-
文摘
对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的胚胎和仔鱼、稚鱼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斜带髭鲷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透明,微黄色.在水温19.8~22.0 ℃,盐度28.0条件下,受精卵约经35 h 45 min孵出仔鱼.胚胎发育可分为22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全长2.276 mm(2.188~2.330 mm).在培育水温17.6~23.0 ℃,盐度25.0~28.0条件下,初孵仔鱼至孵化后6日龄为早期仔鱼,孵化后7日龄至31日龄为晚期仔鱼,32日龄至51日龄为稚鱼期,52日龄进入幼鱼期.仔鱼从11日龄开始至幼鱼早期,在斜带髭鲷头背部长有1~10根棘,可作为斜带髭鲷早期发育阶段形态鉴别的主要特征之一.
-
关键词
斜带髭鲷
早期发育
胚胎
仔鱼
稚鱼
幼鱼
-
分类号
Q959.483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浅色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20
- 10
-
-
作者
张雅芝
胡家财
谢仰杰
钟幼平
谢伟州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79,共6页
-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A01084)
-
文摘
2003年5—6月和2004年4—5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对人工培育的浅色黄姑鱼Nibea chuiTrewava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和生长特性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仔、稚、幼鱼的摄食率高达96.9%,摄食量占体重的2.9%—24.4%,摄食具有明显昼夜节律,早晨和黄昏为摄食高峰。摄食量与体重的关系式为y=0.052 7e0.671 5x(r=0.951 9),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T=0.011 5D2-0.212D+3.536 7(r=0.952 9),体重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W=0.048e0.130 9D(r=0.965 0),全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W=-0.265 5L2T+2.735 2LT+2.5415(r=0.953 9)。
-
关键词
浅色黄姑鱼
早期发育
摄食
生长
-
Keywords
Nibea chui Trewavas
early development
feeding
growth
-
分类号
Q959.4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鲈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脂肪的适宜含量研究
被引量:18
- 11
-
-
作者
洪惠馨
林利民
陈学豪
胡家财
周立红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生物技术研究所
-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1-44,共4页
-
文摘
研究了在鲈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为43.62%的最适量下,不同脂肪含量对鱼体的生长、饲料系数、鱼体成活率和饵料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脂肪含量在9.79%以下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和体长相对增长率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脂肪含量为7.53%和9.79%的试验组饵料系数最低,为1.73;脂肪含量低,鲈鱼能量供应不足,鱼体成活率偏低;蛋白质消化率不受脂肪含量的影响.因此,鲈鱼配合饵料中适宜的脂肪含量为7.53%~9.79%.且以蛋白质43.62%和脂肪9.79%的搭配为最佳,可达到节约蛋白质的效应.
-
关键词
鲈鱼
脂肪
适宜含量
人工配合饵料
饵料
-
Keywords
Lateolabrax japonicus
artificial foodstuff
optimal content of lipid
-
分类号
S964.821.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S963.1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斜带髭鲷仔、稚鱼的摄食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11
- 12
-
-
作者
张雅芝
胡家财
谢仰杰
徐广丽
钟幼平
林利民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28-134,共7页
-
基金
福建省科委资助项目(67-Z-167).
-
文摘
1999年11月至2000年1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海水育苗试验场,对人工培育的斜带髭鲷进行了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和生长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在20~21℃时,斜带髭鲷仔鱼约经75~80h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小型皱褶臂尾轮虫,以后随着鱼体的生长,摄食桡足类无节幼体、卤虫无节幼体和小型枝角类的比例逐渐增加.对245尾仔、稚鱼观察结果,其摄食率达91 9%;胃饱满系数波动于5 12%~29 23%.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上午08:00和下午16:00为两个摄食高峰.摄食量与体重关系式为y=0 1132x-0 001;全长与日龄关系式为Lt=0 0851D+2 5260;体重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W=0 1192e0 0793D;全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W=0 0036Lt3 6832.
-
关键词
斜带髭鲷
仔鱼
稚鱼
摄食
生长
-
Keywords
Hapalogenys nitens
larval, juvenile
feeding habits
growth 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S96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不同饵料和接种密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 13
-
-
作者
张雅芝
谢仰杰
胡家财
林金栋
胡石柳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
基金
厦门市科技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3502Z2002-2003)
-
文摘
应用正交设计方法, 研究了水温分别为(17.8±1.3 )℃和( 23.3±1.9 )℃条件下, 不同饵料和接种密度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 种群增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当水温为( 17.8 ±1.3 )℃时, 轮虫密度随接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而轮虫种群增长率则随接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2) 当水温为(17.8±1.3)℃时, 饵料和接种密度均对轮虫种群增长具显著影响, 水温为( 23.3 ±1.9)℃时, 饵料对轮虫种群增长具显著影响, 而接种密度对种群增长影响不显著; 3) 这3种生态因子的最佳组合为:水温为( 23.3 ±1.9 )℃、接种密度为轮虫100只/mL、饵料为酵母60g/ (亿个·d).
-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小球藻
干面包酵母
接种密度
水温
种群增长
-
Keywords
Brachionus plicatilis
Chlorella sp.
baker yeast
initial population density
water temperature
population growth
-
分类号
S96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不同饵料条件下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及存活
被引量:9
- 14
-
-
作者
张雅芝
谢仰杰
徐广丽
郑金宝
胡家财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生物技术研究所
-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1,共5页
-
基金
福建省教委资助项目(闽教(1999)科28号)
-
文摘
采用6种饵料设计成8组,分别投喂花尾胡椒鲷15日龄仔鱼,24d后测定其全长和成活率.结果表明:投喂桡足类,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生长最快,全长增长达3.85倍,体重增长达83.5倍;投喂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鱼糜,花尾胡椒鲷仔稚鱼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达89%~93%.投喂枝角类,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生长也较快,全长增长达3倍,体重增长达37.2倍;投喂桡足类、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以及轮虫+鱼糜,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成活率也较高,均在60%以上.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轮虫,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生长最慢,全长增长分别为1.3倍和2.2倍,体重增长分别为2.2倍和14.6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平均成活率最低,分别为1%和2%.投喂桡足类、轮虫+枝角类和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鱼糜的试验组,分别有80%、73%和40%的个体发育至幼鱼阶段,其余各组全部个体仍停留在稚鱼阶段.可以认为,桡足类、枝角类、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以及鱼糜是花尾胡椒鲷仔稚鱼较适宜的饵料.
-
关键词
花尾胡椒鲷
仔稚鱼
饵料
生长发育
成活率
网箱养殖
-
Keywords
Plectorhinchus cinctus
larvae and juveniles
diet
growth
survival rates
-
分类号
S965.23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不同饵料对斜带髭鲷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8
- 15
-
-
作者
张雅芝
胡家财
谢仰杰
钟幼平
黄朝顺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3,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科委资助项目96-Z-167。
-
文摘
采用5种饵料分别投喂斜带髭鲷 (HapalogenysnitensRichardson)33日龄稚鱼 ,27d后测定其全长和成活率。结果表明 ,投喂卤虫无节幼体 ,斜带髭鲷稚鱼生长最快 ,成活率最高。全长增长达2.22~2.82倍 ,平均成活率达21.8%~22.5 % ;投喂枝角类 ,斜带髭鲷稚鱼生长也较快 ,全长增长1.99~2.07倍 ,平均成活率18.2%。投喂轮虫和人工配合饲料 ,斜带髭鲷稚鱼的生长和成活率均很低 ,全长增长分别仅为1.63~1.72倍和1.47~1.56倍 ,平均成活率分别仅为1.3%~2.0 %。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的试验组 ,分别有41.2 %~100 %个体发育至幼鱼阶段 ,而投喂轮虫和配合饲料的试验组 ,全部个体仍停留在稚鱼阶段。可以认为 ,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是斜带髭鲷稚鱼较适宜的饵料。
-
关键词
饵料
斜带髭鲷
稚鱼
生长
存活
-
Keywords
Hapalogenys nitens,Juveniles,Diet,Growth,Survival rate
-
分类号
S965.23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S96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云纹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8
- 16
-
-
作者
刘银华
张雅芝
钟幼平
李军
谢仰杰
胡家财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8-396,共9页
-
基金
国家"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1BAD13B01)
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资助项目(2012N5008)
-
文摘
于2013年5~7月对人工培育的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水温为(26.7±1.3)℃的培育条件下,云纹石斑鱼仔、稚鱼摄食能力强;仔鱼4日龄开口,摄食率为40.00%;仔、稚鱼平均摄食率为97.63%,且13日龄之后的平均饱食个体比例为92.25%,摄食量(y)与体重(W)的关系可用二项式方程y=0.000 1W2+0.055 9W-0.629 8表达;云纹石斑鱼仔鱼、稚鱼在白天均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为白天摄食类型,并可以初步确定以鱼体重的10%~20%和8%~10%分别作为云纹石斑鱼仔鱼和稚鱼的日投喂量.全长(Lt)与日龄(D)的回归方程为Lt=0.008 8D2+0.162 2D+1.114 5,体重(Wt)与日龄(D)的回归方程为Wt=0.366 0D2-11.361D+59.022 3,全长(Lt)与体重(Wt)的回归方程为Wt=0.011 7Lt3.017 8,b=3.017 8约等于3,表明云纹石斑鱼仔、稚鱼为均匀生长类型.
-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云纹石斑鱼
仔鱼
稚鱼
摄食习性
生长特性
-
Keywords
marine biology
Epinephelus moara
larva
juvenile
feeding habit
growth 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R735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延迟投饵对浅色黄姑鱼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6
- 17
-
-
作者
黄良敏
谢仰杰
张光后
胡家财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生物技术研究所
-
出处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0-303,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资助(JA01084)
-
文摘
对延迟投饵0~7 d的浅色黄姑鱼Nibea chui仔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当盐度为24.0~24.8、温度20.5~23.0℃时,仔鱼2日龄开口,于开口当天投饵及延迟投饵1、2、3、4 d,投饵后2 h内仔鱼的摄食率分别为30%、50%、30%、20%、10%,平均每尾鱼的摄食量分别为0.8、1.4、0.5、0.2、0.1个轮虫,延迟投饵5、6 d,摄食率均为0;2)延迟投饵0、1 d的8日龄仔鱼全长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其它组仔鱼的全长则有极显著差异(P<0.01);3)延迟投饵0、1、2 d 仔鱼的存活率相差不大,但延迟3 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急剧下降;4)浅色黄姑鱼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出现在仔鱼开口后第3天,开始投喂的最佳时间在仔鱼开口后的2 d之内.
-
关键词
浅色黄姑鱼
仔鱼
延迟投饵
摄食
存活
-
Keywords
Nibea chui
larvae
delayed initial feeding
foraging
survival
-
分类号
S961.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双棘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6
- 18
-
-
作者
张雅芝
胡石柳
李丽
谢仰杰
胡家财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厦门海洋学院
-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5,共7页
-
基金
厦门市科技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3502Z2002–2003)
-
文摘
2002年5-6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pde))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双刺黄姑鱼仔、稚、幼鱼的摄食率达93.1%,摄食量占体质量的4.09%~21.07%,日摄食量占体质量的23.67%~57.24%;摄食具明显的昼夜节律,黄昏为摄食高峰。摄食量与体质量的关系式为y=0.1267x^0.7878,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1.8603e^0.0723D体质量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M=0.0203e^0.2484D.全长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为M=0.0024L^3.4633。
-
关键词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pde))
仔
稚
幼鱼
摄食习性
生长特性
-
Keywords
Nibea diacanthus
larval, juvenile and young fish
feeding habits
growth
-
分类号
S96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双棘黄姑鱼的早期发育研究
被引量:8
- 19
-
-
作者
张雅芝
胡石柳
徐沈
谢仰杰
胡家财
-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生物技术研究所
厦门海洋学院
-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3-17,共5页
-
基金
厦门市科技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3502Z2002-2003)
-
文摘
对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épède))的胚胎和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双棘黄姑鱼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无色透明.在水温25.9~27.0℃、盐度26.6的条件下,经19.2h陆续孵出仔鱼.胚胎发育可分为24期.培育水温25.4—29.4℃、盐度26.6~30.6时,初孵仔鱼至孵化后3日龄为仔鱼前期,2日龄仔鱼开口;孵化后4—16日龄为仔鱼后期;孵化后17—24日龄为稚鱼期;孵化后25日龄进入早期幼鱼期.
-
关键词
双棘黄姑鱼
胚胎
仔鱼
稚鱼
幼鱼
发育
-
Keywords
Nibea diacanthus
embryo
larva
juvenile
young fish
development
-
分类号
Q954.4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脂肪适宜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2
- 20
-
-
作者
周立红
胡家财
陈学豪
-
机构
厦门水产学院养殖系
-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16,共4页
-
基金
农业部资助
-
文摘
本文探讨了不同脂肪含量的配合饵料对青石斑鱼(Epinephlusawoara)生长的影响。试验设五组:配合饵料组中在蛋白质最适含量(52.55%)下分设脂肪梯度为:6.31%、9.87%、13.17%和16.25%;对照组投喂冰冻科鱼类(巴浪鱼)(脂肪约16.56%)。试验期间水温20.0~27.5℃,比重1.0185~1.0220。历经35天的喂养试验得出:在配合饵料中脂肪含量为9.87%的试验组鱼体相对增重率最高(16.20%)、饵料系数最低(3.09)。因此认为,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脂肪适宜含量为9.87%左右。
-
关键词
青石斑鱼
配合饵料
脂肪
-
Keywords
:Epinephelus awoara
artificial diets
fat
-
分类号
N55
[自然科学总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