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胡宝瑜 王建华 +6 位作者 童善庆 李彪如 丁健青 朱佑明 陆德源 华祖德 陆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23-326,351,共5页
目的 研究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TIL) 在体外扩增后免疫学特性,评估TIL用于晚期卵巢癌治疗的前景。 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的细胞表型,使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TI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活... 目的 研究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TIL) 在体外扩增后免疫学特性,评估TIL用于晚期卵巢癌治疗的前景。 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的细胞表型,使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TI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结果 TIL细胞表型的差异可能与肿瘤的种类、性质、取材部位有关,结缔组织,基质中来源的TIL以CD+3 、CD+4 为主,肿瘤组织和小血管周围以CD+3 、CD+8 为主,体外IL2 的浓度对TIL的免疫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经rIL2 扩增后,TIL分泌产生IL2、TNFα、IFNγ等多种细胞因子能力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再加入抗CD3 单抗或PHA( 合适浓度),TIL细胞因子表达可进一步增强。TIL联合环磷酰胺或IL2 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外周血细胞表型,具有一定的疗效。 结论 TIL在体外经rIL2 扩增后,免疫活性有明显提高。体内肿瘤细胞的消退可能主要并不是通过输入的TIL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增强了机体细胞免疫活性和免疫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卵巢肿瘤 T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检测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并与MTT法的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童善庆 张希衡 +4 位作者 朱佑明 胡宝瑜 丁建青 陆德源 钟晓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本文根据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的机制,采用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AFS)分别检测了卵巢癌细胞株(3AO)、部分肺癌患者分离的癌细胞药物敏感性,并和传统的ATT法进行比较.用不同浓度的顺铂诱导3AO凋亡、两种方法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 本文根据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的机制,采用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AFS)分别检测了卵巢癌细胞株(3AO)、部分肺癌患者分离的癌细胞药物敏感性,并和传统的ATT法进行比较.用不同浓度的顺铂诱导3AO凋亡、两种方法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但用于肺癌患者分离的肿瘤细胞进行药物的筛选时,有显著性差别(P<O.05);AFS避免了MTT多种影响因素,比MTT快速、准确、敏感、重复性好,同时能观察凋亡、坏死及活细胞,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用于肿瘤化疗药物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细胞凋亡 荧光染色法 MTT法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活力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彪如 童善庆 +7 位作者 朱佑明 胡宝瑜 张希衡 陆静 吴建和 胡洪亮 沈鼎鸿 陆德源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4-47,共4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增殖力、活力、杀伤力是TIL临床治疗的基本问题。由于Rosenberg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实验室对其一些重要步骤进行了改进:①用单一冷胶原酶消化肿瘤组织块;②省去影响TIL活力的离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增殖力、活力、杀伤力是TIL临床治疗的基本问题。由于Rosenberg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实验室对其一些重要步骤进行了改进:①用单一冷胶原酶消化肿瘤组织块;②省去影响TIL活力的离心操作;③TIL培养48h内除去掺杂在TIL中的肿瘤细胞等。由于除去了影响TIL活力的抑制因素,TIL的增殖率、生存率、活力、杀伤力明显增加。有80%肿瘤组织的TIL经扩增可超过1×10 ̄9细胞数,生长周期曲线反映了冷酶法的增殖率超过Rosenberg方法。本方法的建立,为TIL克隆、建株打下了基础,显示了TIL临床治疗潜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 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赖株豚鼠感染模型的建立和免疫组化法对钩体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宏亮 姜叙诚 +4 位作者 傅爱芬 赵伶兹 李文俊 胡宝瑜 郭晓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 建立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感染豚鼠的动物模型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钩端螺旋体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不同剂量钩端螺旋体赖株通过腹腔内注射感染豚鼠 ,观察豚鼠发病情况 ,及时解剖死亡豚鼠 ,HE染色观察肝、肾、肺等器官病变 ,E... 目的 建立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感染豚鼠的动物模型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钩端螺旋体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不同剂量钩端螺旋体赖株通过腹腔内注射感染豚鼠 ,观察豚鼠发病情况 ,及时解剖死亡豚鼠 ,HE染色观察肝、肾、肺等器官病变 ,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肝、肾、肺组织中钩体抗原。结果 感染后豚鼠发病 ,死亡与感染的钩端螺旋体剂量明显相关 ,大体标本及HE染色光镜下均出现典型钩体病病变。免疫组化显示在肝、肾、肺组织中均存在钩体抗原。结论 通过钩端螺旋体赖株腹腔注射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豚鼠动物模型。应用EnVision二步法染色 ,可有效显示组织中的钩体抗原。为进一步研究钩端螺旋体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感染 豚鼠 动物模型 免疫组化法 抗原 检测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马东礼 肖家祁 +3 位作者 童善庆 胡宝瑜 侍庆 胡烈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从 8种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中筛选出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药物 ,并对其抗肿瘤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手段 ,证实HeLa细胞凋亡 ,并对凋亡的HeLa细胞周期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榄香烯阻滞HeLa细胞在G2... 目的从 8种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中筛选出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药物 ,并对其抗肿瘤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手段 ,证实HeLa细胞凋亡 ,并对凋亡的HeLa细胞周期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榄香烯阻滞HeLa细胞在G2 /M期 ,降低HeLa细胞分裂能力 ,抑制其增殖 ;榄香烯抗肿瘤作用存在明显的阈值 ,即达到某一有效剂量 ,就可发挥强烈的抗肿瘤作用。 结论榄香烯是一种有效的诱导细胞凋亡的药物 ,对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稀 凋亡 宫颈癌 HeLe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某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建华 童善庆 +6 位作者 蒋玖 丁健青 胡宝瑜 朱佑明 陆德源 华祖德 陆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研究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扩增后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学方法,分离5例刚分离的上皮性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其中3例腹水标本中肿瘤相关淋巴细胞(TAL),检测其在体外扩增后,IL-2,IL-2R,TNF-α,I... 目的:研究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扩增后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学方法,分离5例刚分离的上皮性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其中3例腹水标本中肿瘤相关淋巴细胞(TAL),检测其在体外扩增后,IL-2,IL-2R,TNF-α,IFN-γ,IL-6等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的水平与变化;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活性,分析TIL或TAL扩增前后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和免疫学特性的变化.结果:TIL在扩增前后的4周时间内,仅TNF-α mRNA基因表达是持续的,并可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IFN-γmRNA基因的表达缺乏;IL-2mRNA基因表达只是一过性.体外加入抗CD3单抗或PHA(合适浓度)刺激TIL或TAL,IL-2,TNF-α,IhN-γmRNA表达明显增强.和TIL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不尽相同的是,TAL表达IL-6 mR-NA.结果还发现,体外IL-2的浓度对TIL的免疫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结论:TIL在体外经rIL-2扩增后,免疫活性有明显提高.TIL的抗肿瘤活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卵巢癌 淋巴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Vac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诱导细胞空泡化和凋亡 被引量:4
7
作者 袁建平 赵蔚 +3 位作者 杨贵珍 胡宝瑜 童善庆 郭晓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作为单一毒力决定簇对真核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 PCR扩增vac A基因片段 ,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 EGFP- N 1,构建重组质粒 p EGFP- vac A,转染 He L a细胞 ,通过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与结构的...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作为单一毒力决定簇对真核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 PCR扩增vac A基因片段 ,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 EGFP- N 1,构建重组质粒 p EGFP- vac A,转染 He L a细胞 ,通过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变化。结果 :重组质粒转染 He L a细胞 2 4 h,10 %~ 2 0 %细胞的胞质内出现明显空泡 ,其中少数细胞发生凋亡改变。结论 :成功构建了用于真核表达的重组 vac A质粒 ,转染真核细胞后 ,观察 Vac A作用导致的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 ,为研究 V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空泡毒素 单一毒力决定簇 真核表达载体 细胞空泡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赖株基因组中一个新溶血基因的表达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杨 秦金红 +4 位作者 杨宏亮 钟怡 何平 胡宝瑜 郭晓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2-465,共4页
目的对问号钩端螺旋体赖株基因组中LA0202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对重组蛋白的溶血活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问号钩端螺旋体赖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LA0202基因并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重组质粒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并经测序... 目的对问号钩端螺旋体赖株基因组中LA0202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对重组蛋白的溶血活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问号钩端螺旋体赖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LA0202基因并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重组质粒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并经测序鉴定后,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制备绵羊血平板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溶血活性鉴定。RT-PCR检测钩端螺旋体赖株体外培养时LA0202基因的转录。结果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LA0202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溶血活性。RT-PCR结果显示钩端螺旋体赖株体外培养时LA0202基因发生了转录。结论问号钩端螺旋体赖株体外培养时LA0202基因发生了转录,LA0202可能为一个新的溶血素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号钩端螺旋体 溶血活性 溶血素基因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淋巴细胞杀伤大肠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赵任 张国驰 +4 位作者 郁宝铭 郑民华 李东华 朱佑明 胡宝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硒对淋巴细胞抗结肠癌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我们以半胱氨酸硒作为影响因素,人T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及人结肠癌细胞(Lovo细胞株)为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凋亡细胞荧光计数检测凋亡细胞的数量,并检测上清液中TNFα,SOD和MDA的变... 目的探讨硒对淋巴细胞抗结肠癌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我们以半胱氨酸硒作为影响因素,人T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及人结肠癌细胞(Lovo细胞株)为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凋亡细胞荧光计数检测凋亡细胞的数量,并检测上清液中TNFα,SOD和MDA的变化。结果半胱氨酸硒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0.5mg/L~1.0mg/L),可增强人T淋巴细胞抗肿瘤活性(P=0.042),促进人结肠癌细胞的凋亡,且肿瘤细胞的凋亡比例上升(P=0.006);T淋巴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增强与上清液种中的TNF-α的增高有关(P=0.01),但与SOD和MDA无关(P>0.05)。结论硒可提高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且与TNF-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对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彦 娄晓丽 +5 位作者 张岚 朱平 胡宝瑜 赵聪聪 郭晓奎 姜叙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对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固有免疫在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三种不同毒力的钩体(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双曲钩端螺旋体Patoc...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对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固有免疫在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三种不同毒力的钩体(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双曲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Ⅰ株)分别感染体外培养的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分别于感染后0.5、1.5、3和6 h加入热灭活表皮葡萄球菌孵育30 min,通过计算巨噬细胞对灭活表皮葡萄球菌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检测钩体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感染后3 h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对钩体的吞噬、降解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钩体的吞噬和巨噬细胞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3 h和6 h Lai株、IPAV株及PatocⅠ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巨噬细胞对三种不同毒力的钩体均有吞噬作用,但有毒株Lai株可以抵抗巨噬细胞的杀伤和降解,而无毒株IPAV和非致病株PatocⅠ株则无此功能。结论致病性钩体可以抵抗巨噬细胞的杀伤和降解,逃避固有免疫反应的清除作用,有利其在机体内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腹腔巨噬细胞 吞噬 杀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消化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活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彪如 童善庆 +5 位作者 胡宝瑜 朱佑明 张希衡 吴建和 陆德源 陆静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酶消化(胶原酶Ⅳ、胶原酶Ⅱ、透明质酸酶和胰蛋白酶)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活力、增殖力等影响,并用单个酶消化法与Rosenberg法比较。结果提示:胶原酶Ⅳ或胶原酶Ⅱ消化肿瘤组织块时对TIL细胞活...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酶消化(胶原酶Ⅳ、胶原酶Ⅱ、透明质酸酶和胰蛋白酶)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活力、增殖力等影响,并用单个酶消化法与Rosenberg法比较。结果提示:胶原酶Ⅳ或胶原酶Ⅱ消化肿瘤组织块时对TIL细胞活力、增殖力损伤小;透明质酸与胰蛋白酶消化对TIL细胞活力、增殖力损伤大。在37℃,1h消化组与4℃,24h消化组对同一来源肿瘤组织酶消化配对比较中,结果提示同一酶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浸润 淋巴细胞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童善庆 王建华 +6 位作者 李彪如 丁健青 胡宝瑜 朱佑明 陆德源 华祖德 陆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研究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 (TIL)在体外扩增后生物学特性 ,评估TIL用于晚期卵巢癌治疗的前景。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的细胞表型 ,使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TI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 :TIL细胞... 目的 :研究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 (TIL)在体外扩增后生物学特性 ,评估TIL用于晚期卵巢癌治疗的前景。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的细胞表型 ,使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TI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 :TIL细胞表型的差异可能与肿瘤的种类、性质、取材部位有关 ,结缔组织、基质中来源的TIL以CD3+ CD4+ 为主 ,肿瘤组织和小血管周围以CD3+ CD8+ 为主 ,体外IL 2的浓度对TIL的免疫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经rIL 2扩增后 ,TIL分泌产生IL 2、TNF α、IFN γ等多种细胞因子能力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再加入抗CD3单抗或PHA(合适浓度 ) ,TIL细胞因子表达可进一步增强。TIL联合磷酰胺或IL 2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 ,可显著改善患者外周血细胞表型 ,具有一定的疗效。结论 :TIL在体外经rIL 2扩增后 ,免疫活性有明显提高。体内肿瘤细胞的消退可能主要并不是通过输入的TIL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增强了机体细胞免疫活性和免疫调节能力。TIL辅助其它疗法可成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T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表型与细胞毒活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琴龙 林言箴 +3 位作者 尹浩然 李彪如 朱佑明 胡宝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53-155,共3页
作者旨在分析胃肠道肿瘤TIL的表型和细胞毒活性及其相关关系。实验发现,新鲜分离的TIL杀伤活性较低,CD3+、CD4+;及CD8+细胞比例较低;经rIL—2刺激后,TLL的细胞毒活性显著增强,尤其对自体瘤细胞显示特异... 作者旨在分析胃肠道肿瘤TIL的表型和细胞毒活性及其相关关系。实验发现,新鲜分离的TIL杀伤活性较低,CD3+、CD4+;及CD8+细胞比例较低;经rIL—2刺激后,TLL的细胞毒活性显著增强,尤其对自体瘤细胞显示特异性杀伤活性,各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上升。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TIL的细胞毒活性与其CD3+细胞比例的相关关系具显著性意义(P<0.05),与CD8+亚群比例的相关关系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CD4+亚群比例的相关关系无显著意义。证实,TIL细胞毒活性与其CD3+和CD8+细胞的比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 细胞毒 胃肠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渗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莉 吴建和 +3 位作者 胡宝瑜 童善庆 冯世杰 陆树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7-29,共3页
实验以35只SD大鼠为模型,皮下包理海绵后再造成10%深Ⅱ度烫伤(Sb组),同时设仅理海绵的对照(S组),于伤后1、2、3、5、8、14、21d分别检测海绵渗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生物学... 实验以35只SD大鼠为模型,皮下包理海绵后再造成10%深Ⅱ度烫伤(Sb组),同时设仅理海绵的对照(S组),于伤后1、2、3、5、8、14、21d分别检测海绵渗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生物学活性。结果发现无论是烫伤组还是对照组,在烫(创)伤早期创面渗液中,均能测到高水平的IL-1、IL-6;在烫(创)伤后期,对照组细胞因子水平迅速下降,烫伤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渗出液 IL-1 IL-6 T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SEB偶合蛋白对荷瘤小鼠的疗效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国驰 陶箭 +3 位作者 胡宝瑜 朱伯明 童善庆 陆德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05-107,131,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转铁蛋白(Tf)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偶联后,在体内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化学方法将Tf与SEB偶联成Tf-SEB偶联蛋白,观察该偶联蛋白对荷瘤小鼠的疗效;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初... 目的 研究人转铁蛋白(Tf)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偶联后,在体内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化学方法将Tf与SEB偶联成Tf-SEB偶联蛋白,观察该偶联蛋白对荷瘤小鼠的疗效;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初步探讨该偶联蛋白在体内的抗肿瘤机理。结果 偶联蛋白处理组动物的肿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及肿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单体SEB处理组和其它各组;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偶联蛋白处理的动物肿瘤组织内有更为明显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结论 经化学偶联的Tf-SEB偶联蛋白在体内比单体SEB具有更强的激活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该作用可能部分是由于具有导向效应的超抗原Tf-SEB偶联蛋白诱导了超抗原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 Tf-SEB 超抗原 肿瘤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引起的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汤道强 张云怡 +6 位作者 张彦 张湘燕 胡宝瑜 傅爱芬 赵伶兹 郭晓奎 姜叙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1-81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引起豚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的炎症反应及其发病机制。方法豚鼠腹腔内分别注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1株,观察豚鼠各...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引起豚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的炎症反应及其发病机制。方法豚鼠腹腔内分别注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1株,观察豚鼠各脏器的病理改变;EnVision二步法检测钩端螺旋体在各脏器中的分布;应用Real-ti me RT-PCR法检测豚鼠血液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MCP-1mRNA的表达。结果钩端螺旋体IPAV株和Patoc1株不能引起豚鼠组织病变,但是在感染早期引起细胞因子的高表达;而Lai株可以引起典型的钩端螺旋体病病变,但是在感染早期引起细胞因子较低表达。结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毒力株Lai株引起的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低于非致病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1株和赖型无毒株IPAV株,可能与钩端螺旋体病炎症反应轻微有关,有利于钩端螺旋体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在体内繁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胶原酶在钩体病豚鼠模型的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静 李文俊 +6 位作者 杨宏亮 郑林 胡宝瑜 傅爱芬 赵伶兹 郭晓奎 姜叙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7-651,共5页
目的通过克隆、表达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的胶原酶基因colA(LA0872),以及制备抗胶原酶的多克隆抗体,观察胶原酶在钩体病豚鼠模型的组织中的表达,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扩增co... 目的通过克隆、表达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的胶原酶基因colA(LA0872),以及制备抗胶原酶的多克隆抗体,观察胶原酶在钩体病豚鼠模型的组织中的表达,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扩增colA,产物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b(+)中,构建含colA的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 Rosetta(DE3)菌株内,IPTG诱导表达后用Ni-NTA His-Bind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胶原酶的多克隆抗体;Max 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胶原酶在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豚鼠肺组织中的分布。结果克隆表达目的基因,并成功制备了抗胶原酶的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显示在出血的肺组织中存在胶原酶。结论钩体病豚鼠模型的肺组织中有胶原酶的表达,并且存在于有钩端螺旋体分布的部位。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胶原酶在钩端螺旋体侵袭和宿主组织出血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号钩端螺旋体 胶原酶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空泡形成细胞毒素A亚单位的克隆表达和P37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贵珍 刘钟滨 +3 位作者 袁建平 胡宝瑜 时晓东 郭晓奎 《胃肠病学》 2006年第9期542-546,共5页
背景:空泡形成细胞毒素A(VacA)是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重要致病因子,研究VacA的致病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H.pylori的致病机制。目的:原核表达H.pyloriVacA亚单位P37和P58,制备P37多克隆抗体并分析其活性。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 背景:空泡形成细胞毒素A(VacA)是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重要致病因子,研究VacA的致病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H.pylori的致病机制。目的:原核表达H.pyloriVacA亚单位P37和P58,制备P37多克隆抗体并分析其活性。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pylorivacA基因的p37和p58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1,构建重组质粒pQE31-p37和pQE31-p58,转化大肠杆菌(E.coli)M15,诱导蛋白表达。以镍-次氮基三乙酸(Ni-NTA)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以纯化P37蛋白免疫家兔,获取抗P37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抗体效价。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分析P37抗体与VacA的结合能力,观察P37抗体对VacA致胃癌细胞空泡化的抑制作用。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E.coliM15经诱导后表达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7kDa(1Da=0.9921u)和58kDa的P37和P58融合蛋白,经纯化后为单一蛋白。纯化P37蛋白免疫家兔后获得的抗P37血清抗体效价为1×106。P37抗体能中和VacA阳性H.pylori分泌的VacA,抑制VacA对胃癌细胞的空泡化作用。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QE31-p37和pQE31-p58,获得了高纯度单一蛋白和高效价P37抗体,该抗体具有中和VacA毒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空泡形成细胞毒素A 克隆 分子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增强T淋巴细胞抗大肠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任 郁宝铭 +3 位作者 张国弛 李东华 朱佑明 胡宝瑜 《胃肠病学》 2000年第1期36-38,60,共4页
目的:探讨硒对T淋巴细胞抗结肠癌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半胱氨酸硒作为影响因素,人T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人结肠癌细胞(LoVo细胞株)为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和凋亡细胞荧光计数检测凋亡细胞的数量;同时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探讨硒对T淋巴细胞抗结肠癌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半胱氨酸硒作为影响因素,人T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人结肠癌细胞(LoVo细胞株)为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和凋亡细胞荧光计数检测凋亡细胞的数量;同时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半胱氨酸硒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5μg/ml~1.0μg/ml)可增强人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p<0.05),促进人结肠癌细胞凋亡,且肿瘤细胞凋亡比例上升(P<0.05);T淋巴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增强与上清液中TNF-α水平增高有关(P<0.05),与SOD和MDA无关(P>0.05)。结论:硒可提高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T淋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童善庆 张希衡 +3 位作者 胡宝瑜 陆德源 叶立文 沈耕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85-188,共4页
本文对70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包括重症肝炎26例、急性肝炎1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3例、以及慢性迁延性肝炎12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NF活性及其在肝细胞坏死中的可能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采用微量全血体外刺激,即以LPS刺激单个核... 本文对70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包括重症肝炎26例、急性肝炎1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3例、以及慢性迁延性肝炎12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NF活性及其在肝细胞坏死中的可能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采用微量全血体外刺激,即以LPS刺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_α、以PHA刺激淋巴细胞产生TNF_β,然后用国际通用的L_(929)细胞标准法检测TNF的活性。研究发现重症肝炎患者的TNF活性(TNF_α为15.76 U/ml;TNF_β20.13 U/ml)明显高于正常人(TNF_α为3.10U/ml;TNF_β为0.21 U/ml)与急性肝炎患者(TNF_α为3.44U/ml;TNF_β为0.24 U/ml)。又慢活肝患者的TNF活性(TNF_α为11.42U/ml;TNF_β为7.54 U/ml)明显高于慢辽肝(TNF_α活性为5.92U/ml;TNF_β为0.41 U/ml)。结果表明TNF活性的增高与肝损害的程度与肝炎的活动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乙型肝炎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