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士琪 唐校光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9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开放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罗从风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1]:其中有4例单纯压缩骨折,11例单柱骨折,5例双柱骨折和3例三柱骨折。...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开放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罗从风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1]:其中有4例单纯压缩骨折,11例单柱骨折,5例双柱骨折和3例三柱骨折。根据三柱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分别使用前外侧入路、改良正中入路和倒L形人路,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术后随访评价临床效果。单纯压缩骨折3例,单柱骨折8例,双柱骨折3例,三柱骨折2例。结果:23例中16例得到随诊,经6~22个月的随诊,根据马元璋的评价标准[3]:优1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需选择好的术前分型,良好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积极早期处理合并伤,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手术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LMWH)配合其它措施预防老年人髋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士琪 唐校光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11期9-10,共2页
目的:低分子肝素(LMWH)配合其他方法预防老年人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eepveinthrombosis)的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配合股四头肌舒缩、CPM机(肢关节功能恢复器)功能锻炼等机械措施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 目的:低分子肝素(LMWH)配合其他方法预防老年人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eepveinthrombosis)的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配合股四头肌舒缩、CPM机(肢关节功能恢复器)功能锻炼等机械措施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本组40例患者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5%。结论:低分子肝素(LMWH)配合其他措施是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LMWH) 髋部手术 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士琪 唐校光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10期3-4,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锁骨钩钛板对Rockwood Ⅱ~Ⅵ型肩锁关节脱位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2月~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48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25个月。结果:术后采用Lazzcano标准评定患者术后... 目的:观察应用锁骨钩钛板对Rockwood Ⅱ~Ⅵ型肩锁关节脱位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2月~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48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25个月。结果:术后采用Lazzcano标准评定患者术后的功能。本组48例患者中,优46例,良2例,未发生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无松动及脱出,X线片示肩锁关节无再脱位发生,2周左右可行无痛自由活动。结论:锁骨钩钛板利用杠杆原理和钛板自身的强度对抗胸锁乳突肌的牵引力,可以避免内固定物体的松动脱出,由于术中不损伤肩锁关节面,能够避免或减少克氏针固定等经关节手术所造成的继发性创伤骨关节炎,该方法创伤小、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肩关节,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钩钛板 肩锁关节脱位
原文传递
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筛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唐校光 胡士琪 +6 位作者 李永智 李赫 金芝学 戚秀丽 姜胜宇 胡涛 金晓光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7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在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ntares的高频线阵探头,按Graf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在我院出生的16857例婴幼儿,月龄为1.5月~6月,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筛查,按照...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在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ntares的高频线阵探头,按Graf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在我院出生的16857例婴幼儿,月龄为1.5月~6月,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筛查,按照性别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筛查出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患儿42例,总患病率在2.49‰,其中男性患儿7例(0.41‰),女性患儿35例(2.07‰),其中女孩发病率显著高于男孩(P<0.05)。结论:超声是发现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对早期正确把握治疗时机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的降低病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普查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吊带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2
5
作者 唐校光 胡士琪 +6 位作者 李永智 李赫 金芝学 戚秀丽 姜胜宇 胡涛 金晓光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6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Pavlik吊带治疗6个月内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的治疗方案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44髋)年龄为6个月内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的婴儿,其中男性7例,女性35例,单... 目的:探讨Pavlik吊带治疗6个月内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的治疗方案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44髋)年龄为6个月内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的婴儿,其中男性7例,女性35例,单侧40例,双侧2例,年龄6~24周。根据Graf超声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的病理分型,7髋为Ⅱa(-)型,18髋为Ⅱb型,12髋为Ⅱc型,6髋为Ⅲ型,1髋为Ⅳ型。患儿体检发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患儿存在双侧臀纹不对称,或伴有患侧髋关节屈曲外展受限,经Graf 静态超声技术明确诊断。均采用Pavlik 吊带治疗,间隔1周复诊1次,3周后超声检查观察髋关节发育变化。吊带治疗时间4~24周,随访时间1~20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39例(40髋)经Pavlik吊带治疗后,经超声和X线片检查,相关指标达到正常,确认治愈。3例(4髋)在经Pavlik治疗过程中,经超声检查后,相关指标改善明显,58&#176;<α角<60&#176;。全部患儿均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Pavlik 吊带对于Graf Ⅱ型患儿治愈率高,而对于GrafⅢ、Ⅳ型患儿,Pavlik 吊带治愈率降低,部分患儿需要进一步的后续治疗。超声检查可达到动态观察Pavlik 吊带治疗效果的目的。早期超声检查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能早期得到 Pavlik 吊带治疗提供了可能,对减少患儿远期遗留畸形和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vlik 吊带 髋关节 发育异常
原文传递
腰椎滑脱后路术后并发症分析
6
作者 唐校光 胡士琪 《中国伤残医学》 2008年第4期12-13,共2页
目的:统计分析椎管减压,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术后2年~3年年中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统计分析2003年~2005年间收治的35例椎管减压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病人2年后并发症,分... 目的:统计分析椎管减压,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术后2年~3年年中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统计分析2003年~2005年间收治的35例椎管减压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病人2年后并发症,分析其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35例患者中,术后腰痛及下肢痛3例(8.57%),假关节形成2例(5.71%),下肢痛伴麻木1例(2.85%)。结论:腰椎滑脱后路手术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下腰痛、假关节形成和下肢神经痛是其主要并发症,应高度重视手术的规范性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前移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