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排MSCT、高场强MRI血管成像应用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龙拥军 卓丽华 +3 位作者 姚洪超 李宏伟 张婕 胡培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5期166-167,176,共3页
目的 对比64排MSCT、高场强MRI血管成像应用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RI检查及MSCT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经MRI检查、... 目的 对比64排MSCT、高场强MRI血管成像应用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RI检查及MSCT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经MRI检查、MSCT检查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及两种检查相关指标。结果 经MRI检查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22%、81.11%、97.78%,MSCT检查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87%、76.67%、95.56%,MRI检查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MSCT检查,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MSCT血管成像,信噪比低于MSCT血管成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高场强MRI血管成像均可有效显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均可作为辅助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临床可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多层螺旋CT 高场强MRI 血管成像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0.5mm螺旋扫描及重建显示正常颞骨岩部解剖的优势
2
作者 王艳菊 肖家和 +3 位作者 高万本 张婕 姚洪超 胡培曦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0期4389-4390,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 0.5 mm层厚横断及冠状重建图像显示正常颞骨解剖结构的优势。方法:对15例检查者行sequence1.0 mm层厚直接横断及冠状扫描,并行0.5 mm层厚横断螺旋扫描、0.5 mm层厚横断和冠状重建。由两位神经影像诊断医师按盲法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 0.5 mm层厚横断及冠状重建图像显示正常颞骨解剖结构的优势。方法:对15例检查者行sequence1.0 mm层厚直接横断及冠状扫描,并行0.5 mm层厚横断螺旋扫描、0.5 mm层厚横断和冠状重建。由两位神经影像诊断医师按盲法原则分别对两种图像进行独立评分。结果:27侧成人正常颞骨纳入研究。对观察者1和2进行Wicoxon符号配对秩和检验,分别得出T+=378,和T+=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者观察结果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s=0.10928,P<0.005,两观察者的评分结果具有相关一致性。结论:多排螺旋CT 0.5 mm层厚横断及冠状重建像达到各向同性,在显示颞骨解剖结构方面,较1.0 mm层厚直接横断和冠状扫描图像更有利于显示颞骨精细解剖结构,其便捷的MPR图实现了颞骨复杂且细微的解剖结构的显示要求,为颞骨解剖结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MPR 各向同性 空间分辨率 颞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模型与单指数模型定量化分析在肝细胞癌术前病理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宏伟 杜勇 +9 位作者 杨汉丰 徐晓雪 卓丽华 龙拥军 姚洪超 李凌霄 杨平 胡培曦 欧阳心芹 唐子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与传统扩散加权成像(DWI)模型定量化分析对肝细胞癌术前病理分级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64例,术前行常规及动态MRI增强扫描、DKI、DWI扫描,通过相应模型获得平均...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与传统扩散加权成像(DWI)模型定量化分析对肝细胞癌术前病理分级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64例,术前行常规及动态MRI增强扫描、DKI、DWI扫描,通过相应模型获得平均峰度系数(MK)、平均扩散系数(MD)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根据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行病理分级,分析不同病理分级间各参数的差异和各参数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其诊断效能。结果在高、中、低分化肝细胞癌中,肿瘤实性部分的MK值依次增高,MD值及ADC值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肿瘤实性部分的MK值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689,P<0.001),MD值、ADC值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534、0.428,P<0.001)。当MK、MD、ADC值的阈值分别取0.68、1.65×10^-3 mm^2/s及1.25×10^-3 mm^2/s时,判断高分化肝细胞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4.2%、94.7%、73.7%,特异度分别为86.7%、73.3%、80.0%,准确度分别为85.94%、79.69%、78.13%。MK、MD、ADC值在术前判断高分化肝细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83、0.77。结论与DWI模型ADC值相比,DKI模型MK值、MD值对肝细胞癌病理分级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有助于术前评估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且以MK值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肝脏MRI增强检查中的重要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培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3期239-240,共2页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用于肝脏MRI增强检查中重要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开展肝脏MRI增强检查患者68例为样本,随机分组,护理干预记为研究组,常规MRI检查护理记为常规组。结果:研究组扫描完成率97.06%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率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用于肝脏MRI增强检查中重要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开展肝脏MRI增强检查患者68例为样本,随机分组,护理干预记为研究组,常规MRI检查护理记为常规组。结果:研究组扫描完成率97.06%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率2.94%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图像质量评分、依从性评分及检查用时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MRI增强检查中,开展护理干预,可提升受检者依从率、缩短检查时间、舒缓受检者焦虑情绪,还可改善成像质量、提升扫描完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MRI检查 护理干预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思考
5
作者 胡培曦 《经济视野》 2017年第14期108-108,共1页
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并就今后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反腐倡廉 制度建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高阳 胡培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1期184-185,共2页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30 mg依达拉...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30 mg依达拉奉,2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ESS和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2%,优于对照组的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SS评分和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ESS评分和ADL评分都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神经外科疾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神经外科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