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书刻工具 简牍时代的历史见证
- 1
-
-
作者
胡冰(文/摄)
张萌(文/摄)
-
机构
济宁市博物馆
-
出处
《旅游世界》
2022年第9期62-63,共2页
-
文摘
春秋书刻工具,1978年出土于济宁地区滕县薛国故城二号墓,由济宁地区文物组薛国故城调查队发掘。薛国故城位于滕州市南部的官桥镇,距市区约17公里,从考古调查情况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拥有六万余家的大都会了。薛国故城是鲁南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套春秋时期的书刻工具,包括刀、削、针、凿、锯等共27件,其中刀、针、钻8件,锯2件,削7件,锛、斧3件,凿4件,磨石3件,现藏于济宁市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一套保存最为完整的书刻工具,涵盖了从破竹剖简、修治打磨、刻字改错、磨砺利器的全套工具。
-
关键词
春秋时期
考古调查
战国时期
历史见证
书刻
简牍
鲁南地区
薛国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薛国列鼎 古代贵族的专利品
- 2
-
-
作者
胡冰(文/摄)
张萌(文/摄)
-
机构
济宁市博物馆
-
出处
《旅游世界》
2022年第9期60-61,共2页
-
文摘
鼎最早是作为炊食器出现的,陶制而成,用来烹煮食物。青铜鼎出现后,除却煮牲、盛牲之用,还有祭天敬祖、宴享宾客、赏赐功臣、记颂功德、随葬的功能,逐渐成为代表奴隶主贵族身份、重要地位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被视为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象征。商代墓葬中发现的鼎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等级差别,西周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等级森严的列鼎制度。所谓列鼎,最早由郭宝均先生提出,是指一组性质相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的鼎的组合,也有人把这种鼎的组合称为“升鼎”制度。
-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列鼎制度
青铜鼎
升鼎
青铜礼器
等级差别
奴隶主贵族
等级森严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