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市三级医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1
作者 王晓 董刚 +3 位作者 胡一河 朱小红 王清华 汤景云 《现代医院》 2024年第8期1156-1160,1163,共6页
目的分析2017—2022年苏州市26家三级医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为有关部门合理统筹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及医院管理水平提供定量分析和意见建议。方法选取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和卫生总费用作为投入指标,诊疗人次... 目的分析2017—2022年苏州市26家三级医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为有关部门合理统筹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及医院管理水平提供定量分析和意见建议。方法选取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和卫生总费用作为投入指标,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数作为产出指标,分别采用SBM模型和SBM窗口模型进行效率测度。结果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苏州市三级医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两种模型下,26家医院效率的平均水平线分别为0.687和0.707,SBM窗口模型下有19家医院(占比73%)在平均水平线附近及以上。结论两种模型结果协同印证,苏州市三级医院效率总体较为有效。可通过综合考虑健康需求,统筹规划医疗资源布局;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改进管理水平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促进三级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资源 配置效率 SBM模型 SBM窗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3年苏州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发病率变化趋势及类型分析 被引量:101
2
作者 王波 王临池 +5 位作者 赵翼洪 倪川明 张正姬 马良才 张锦景 胡一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952-2956,共5页
目的:分析2009—2013年苏州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发病率变化趋势及其类型,为本地的冠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市公共卫生监测系统2009—2013年慢性病监测数据库和年度报表资料,按年度、性别、年龄计算冠心病粗发病率... 目的:分析2009—2013年苏州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发病率变化趋势及其类型,为本地的冠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市公共卫生监测系统2009—2013年慢性病监测数据库和年度报表资料,按年度、性别、年龄计算冠心病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以2009—2013年的各年度累计新发病例数与累计人口数之比计算平均发病率。结果2009—2013年苏州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平均粗发病率为171.2/10万(46334/27061706),平均标化发病率为118.8/10万;男性冠心病平均粗发病率和平均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94.1/10万(25726/13256950)和137.8/10万;女性冠心病平均粗发病率和平均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49.3/10万(20608/13804757)和100.1/10万。男性冠心病平均粗发病率和平均标化发病率均高于女性(χ2=793.20、151423.46, P<0.01)。2009—2013年苏州20岁及以上男性、女性冠心病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P<0.001);男性和女性粗发病率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18%和7.06%,标化发病率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7%和5.35%;女性标化发病率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男性(χ2=57.31, 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01);20~49岁居民冠心病发病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37%;2009—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冠心病新发病例占累计新发病例总数的83.5%(38697/46334)。冠心病发病类型以心绞痛(57.2%,7845/13704)和急性心肌梗死(38.7%,5302/13704)为主;冠心病猝死构成比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12%。结论2009—2013年苏州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冠心病类型主要为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年轻化,老年人和女性发病率较高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发病率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05年苏州市居民死亡谱和减寿年数分析 被引量:46
3
作者 陆艳 张永红 +2 位作者 张钧 胡一河 周靖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7年第3期284-285,共2页
健康长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生命统计与分析是研究人们健康状况的重要内容。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lost,PYLL)是衡量某个死因对一定年龄范围内某人群寿命危害程度的流行病学指标,在国外被应用于评价居民健康水平... 健康长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生命统计与分析是研究人们健康状况的重要内容。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lost,PYLL)是衡量某个死因对一定年龄范围内某人群寿命危害程度的流行病学指标,在国外被应用于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笔者以2002--2005年苏州市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PYLL分析其死因顺位,评价各类疾病对“早死”的影响,为明确重点疾病以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减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居民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国祥 周正元 +5 位作者 吴国强 程良保 徐敏皋 李建清 张钧 胡一河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6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流行病学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仓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社区诊断报告 被引量:16
5
作者 顾秀英 顾宏亮 +1 位作者 李静 胡一河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1999年第6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诊断 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人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樊森 陈纪春 +10 位作者 黄建凤 李建新 曹杰 俞玲 邓颖 陈娜萦 徐丽华 胡一河 李会仓 井斌 顾东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访,以参加2000年~200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的15540名成人受试者作为基线,获得其每13看电视时间、身体活动情况和其他各项调查数据,2007年...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访,以参加2000年~200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的15540名成人受试者作为基线,获得其每13看电视时间、身体活动情况和其他各项调查数据,2007年。2008年对该人群进行随访。将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的8174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男性3807人,女性4367人。将研究对象按照看电视时间的长短分为0-1h/d组、1.1-2h/d组、2.1-4h/d组和〉4h/d组。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经过平均7.0年的随访(57541.0人年),共发生2型糖尿病548例。调整年龄、性别、南北方、城乡、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和身体活动水平后,0-1b/d组、1.1~2h/d组、2.1-4h/d组和〉4h/d组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0(参照组)、1.12(0.90~1.40)、1.14(0.90~1.44)和1.62(1.14~2.29).将看电视时间作为连续性变量代入模型,结果显示,每13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h,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9.2%(95%可信区间:3.1%~15.7%)。结论:每日长时间看电视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为减少糖尿病发生,成年人应控制或减少看电视时间,尤其是每日超过4h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电视时间 2型糖尿病 发病率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苏州市脑血管疾病十年死亡和八年发病信息的脑血管疾病防控对策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胡一河 陆艳 +2 位作者 王临池 黄春妍 华钰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46-454,共9页
目的探讨适合苏州本地实际的脑血管疾病防控对策,使防控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方法利用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苏州市居民死因数据库和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苏州市慢性病发病登记报告库中脑血管疾病数据进行作图分析(... 目的探讨适合苏州本地实际的脑血管疾病防控对策,使防控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方法利用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苏州市居民死因数据库和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苏州市慢性病发病登记报告库中脑血管疾病数据进行作图分析(使用Excel)和率之间比较(使用SPSS 21.0,采用χ~2检验),观察年份时间序列死亡率和发病率趋势,检验相关率之间的差异,以此阐述脑血管疾病防控对策。结果 (1) 2008年至2017年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趋势呈先降后升的勺形线型状态,2008年为123.73/10万,2017年为111.28/10万,其中2014年达最低点,为105.75/10万;(2)作图显示,80岁以上年龄段死亡率决定了总死亡率走向,60岁以下和60~69岁年龄段以脑出血为主,70~79岁和80岁以上年龄段呈现脑出血、脑梗死和卒中后遗症并重状态逐步过渡到以卒中后遗症为主的状态,且后者呈快速上升趋势;(3)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除20岁以下年龄段以外,其他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均P <0.01);(4) 2010年至2017年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以脑梗死为主,除20岁以下年龄段外,各年龄段发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均P <0.01)。结论苏州市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具有本地的特殊性,其防控应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重视综合性干预和疾病精细化管理措施,需关注卒中后遗症所带来的影响作用,采取控制发病和减少死亡并重的脑血管疾病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死亡率 发病率 公共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2002~2005年居民死亡资料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陆艳 张永红 +2 位作者 张钧 胡一河 周靖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510-511,共2页
关键词 居民死亡 死亡资料 苏州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生活方式 疾病负担 主要死因 生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测量指标现状及与血糖控制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正姬 武鸣 +5 位作者 潘恩春 张芹 张宁 盛红艳 胡一河 沈冲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530-532,542,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测量指标现状,分析身体测量指标与血糖控制关系,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常熟和淮安2市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管理的20 053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 目的了解江苏省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测量指标现状,分析身体测量指标与血糖控制关系,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常熟和淮安2市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管理的20 053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指标检测,分析身体测量指标和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腰围为(86.39±9.58)cm,平均体重指数为25.33±3.47,平均腰臀比为0.90±0.06,平均空腹血糖为(8.86±3.49)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7.69±1.81)%。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身体测量指标值均大于控制理想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值随着BMI、腰围增加而降低,且随腰臀比增加呈上升趋势(P值均<0.05);在非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值随着BMI、腰围和腰臀比增加呈上升趋势(P值均<0.05)。结论江苏省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测量指标高于糖尿病指南控制标准。在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控制腰臀比对血糖的控制效果更好,在非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控制BMI、腰围和腰臀比均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身体测量指标 BMI 腰臀比 血糖控制 关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胃癌死亡趋势与预测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春妍 王海涛 +4 位作者 陆艳 王临池 华钰洁 黄桥梁 胡一河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了解1985—2017年苏州市胃癌死亡趋势,预测未来3年死亡率,为评估胃癌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近33年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指标,描述不同年份、年龄段的死亡率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应用时间序列分析自回... 目的了解1985—2017年苏州市胃癌死亡趋势,预测未来3年死亡率,为评估胃癌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近33年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指标,描述不同年份、年龄段的死亡率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应用时间序列分析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预测2018—2020年苏州市胃癌死亡率。结果 1985—2017年苏州市居民胃癌年均粗死亡率为41.20/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36.94/10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粗死亡率:APC=-1.03%,t=20.53,P<0.01;标化死亡率:APC=-3.42%,t=36.53,P<0.01),其中45~59岁年龄段胃癌粗死亡率降幅最大,较30多年前降至约1/4。随着年龄的增长粗死亡率呈直线上升趋势,≥60岁年龄组高达200.37/10万。应用ARIMA(0,1,1)预测苏州市2018—2020年胃癌粗死亡率分别为34.18/10万、33.85/10万,33.53/10万。结论苏州市居民胃癌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胃癌死亡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死亡率 趋势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江苏省部分地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模式访谈结果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覃玉 胡晓抒 +5 位作者 顾华 陆应昶 赵金扣 胡一河 刘荣海 赵小兰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年第5期413-41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病防治工作 江苏省 传染性疾病预防 社区诊断报告 基线调查 控制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15年苏州市大肠癌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春妍 陆艳 +6 位作者 王临池 胡一河 戴宁彬 高艳 黄桥梁 刘娜 王海涛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了解苏州市大肠癌死亡变化趋势。方法根据2002-2015年苏州市死亡登记资料和人口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计算大肠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死亡率平均增长速度,利用趋势性检验分析大肠癌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02-2015年苏州市因... 目的了解苏州市大肠癌死亡变化趋势。方法根据2002-2015年苏州市死亡登记资料和人口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计算大肠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死亡率平均增长速度,利用趋势性检验分析大肠癌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02-2015年苏州市因大肠癌死亡共11 137例,粗死亡率为12.71/10万,标化率为9.05/10万;以直肠癌(粗死亡率为7.07/10万,标化率为5.05/10万)最高,结肠癌(粗死亡率为5.46/10万,标化率为3.88/10万)次之,肛门癌最低(粗死亡率为0.18/10万,标化率为0.13/10万)。平均增长速度粗死亡率为4.87%,标化率为2.02%。趋势性检验表明,2002-2015年粗死亡率有一定上升趋势(P=0.00),标化率没有变化趋势(P=0.87),其中直肠癌和结肠癌粗死亡率、标化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男性大肠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40岁之前死亡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男、女性均在≥85岁年龄组达到最高水平(157.57/10万、94.22/10万)。结论苏州市大肠癌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结肠癌和直肠癌呈现增长趋势,应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恶性肿瘤 死亡率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绝经前后c-erbB-2、ER、PR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建军 陶敏 +2 位作者 段卫明 周靖 胡一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绝经前后c-erbB-2、ER、PR受体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2例乳腺癌的病理学资料,其中195例患者随访5年,c-erbB-2、ER、PR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1)绝经前组,c-erbB-2阳性患者的ER阳性率... 目的探讨乳腺癌绝经前后c-erbB-2、ER、PR受体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2例乳腺癌的病理学资料,其中195例患者随访5年,c-erbB-2、ER、PR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1)绝经前组,c-erbB-2阳性患者的ER阳性率显著低于c-erbB-2阴性患者(P=0.003);绝经后组,c-erbB-2阳性患者的ER、PR阳性率均显著低于c-erbB-2阴性患者(P<0.001,P=0.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绝经前组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淋巴结转移、c-erbB-2,绝经后组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淋巴结转移、c-erbB-2和ER。结论绝经前与绝经后乳腺癌c-erbB-2、ER、PR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ERBB-2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控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凌浩 丁建松 +4 位作者 张嵘 胡一河 吴秀珍 符丽媛 刘永元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64-65,共2页
随着我国出入境人员的增多,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传统疟疾防控模式中,监测预警系统、出入境检疫机构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和协作机制、健康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日益显露。建议建立全覆盖的监测哨点网络及... 随着我国出入境人员的增多,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传统疟疾防控模式中,监测预警系统、出入境检疫机构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和协作机制、健康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日益显露。建议建立全覆盖的监测哨点网络及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切实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境 检验检疫 疟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癌症患者癌症家族史发生情况及分离比估算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娜 王临池 +3 位作者 黄春妍 陆艳 黄桥梁 胡一河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 研究消化道癌症患者家族史和遗传方式。 方法 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法,对苏州市消化道癌症患者的一二三级亲属构成及其癌症患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家族癌症史发生情况,Li-Mantel-Cart法估算分离比。 结果 ... 目的 研究消化道癌症患者家族史和遗传方式。 方法 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法,对苏州市消化道癌症患者的一二三级亲属构成及其癌症患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家族癌症史发生情况,Li-Mantel-Cart法估算分离比。 结果 共调查消化道癌症患者720人,病例家族癌症及消化道癌症家族史发生率分别为36.67%、28.61%,一级亲属癌症和消化道癌症患病率均高于二三级亲属( P 值均<0.05);消化道癌症在同胞中分离比(95% CI )为0.01( 0.18~0.21)。 结论 一级亲属癌症和消化道癌症患病率显著高于二三级亲属;消化道癌症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需对一级亲属有癌症尤其是消化道癌症史的高危家庭进行重点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癌症 癌症家族史 家系调查 分离比 遗传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1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春妍 黄桥梁 +3 位作者 王临池 陆艳 胡一河 张钧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掌握儿童死亡状况及其死因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苏州市2002—2016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整理汇总,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儿童死亡率和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6年苏州市15岁以下儿童年均死亡... 目的掌握儿童死亡状况及其死因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苏州市2002—2016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整理汇总,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儿童死亡率和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6年苏州市15岁以下儿童年均死亡率57.43/10万,男童死亡率高于女童(χ~2=109.54,P=0.00),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APC=-2.53%,95%CI:-4.70%^-0.36%;χ_(趋势)~2=72.67,P=0.00)。伤害、先天异常、围生期意外、肿瘤、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为15岁以下儿童的前6位死因,占全死因的88.59%。其中伤害、先天异常和肿瘤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趋势;围生期和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无明显变化。溺水、交通事故和意外窒息是伤害的前3位死因。结论苏州市1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伤害、先天异常和围生期疾病,应考虑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死因 死亡率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及相关指标与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海涛 张永红 胡一河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622-623,共2页
关键词 肥胖问题 体重指数 成人 独立危险因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超重率 心血管病 种族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气态污染物对苏州市冠心病发病影响及高危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临池 陆艳 +2 位作者 杨海兵 胡一河 葛锡泳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大气气态污染物(SO_2、NO_2)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效应,并对高危人群和易感季节进行分析。方法应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研究大气气态污染物(SO_2、NO_2)对冠心病日发病数、高危人群与不同季节的影响。结果 2008—2017年苏州市... 目的探讨大气气态污染物(SO_2、NO_2)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效应,并对高危人群和易感季节进行分析。方法应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研究大气气态污染物(SO_2、NO_2)对冠心病日发病数、高危人群与不同季节的影响。结果 2008—2017年苏州市冠心病日发病数,SO_2、NO_2浓度每升高10μg/m^3,男性分别增加1.434%(95%CI:0.304%~2.564%)、1.530%(95%CI:0.751%~2.309%);女性分别增加1.896%(95%CI:0.649%~3.143%)、1.889%(95%CI:1.026%~2.753%);≥65岁年龄组分别增加2.050%(95%CI:1.035%~3.064%)、2.112%(95%CI:1.408%~2.816%);冷季冠心病发病数分别增加2.732%(95%CI:1.573%~3.892%)、2.190%(95%CI:1.393%~2.986%)。结论大气中气态污染物浓度增加会引起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年龄≥65岁为高危人群,寒冷季节为冠心病发病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4年苏州市道路安全交通伤害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桥梁 刘芳 +1 位作者 张钧 胡一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6-718,共3页
目的了解苏州市2011—2014年道路交通伤害事故的情况及交通伤害在疾病构成变化,探索经济、有效、实用的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新模式。方法根据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掌握交通伤害占疾病构成比变化,以及通过参照苏州市公安局交... 目的了解苏州市2011—2014年道路交通伤害事故的情况及交通伤害在疾病构成变化,探索经济、有效、实用的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新模式。方法根据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掌握交通伤害占疾病构成比变化,以及通过参照苏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历年的档案资料,掌握交通伤害发生的情况,使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转入SPSS 11.5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 2011—2014年,苏州市机动车数量从223万递增到271万、驾驶员人数从196万递增到278万、非机动车从272万递增到332万,而道路交通事故数由原来2797起降至1954起,受伤数人数由2714人降至2025人、交通事故死亡数由1201人降至973人;尽管损伤与中毒死亡人数位居全死因始终保持在第5位,但是道路交通伤害占损伤与中毒死亡人数比例从38.15%降至28.85%,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2011—2014年,苏州机动车辆急剧增加,但是道路交通伤害呈下降趋势,道路交通伤害控制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应该进一步控制减少因道路交通伤害导致的死亡或伤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安全 交通伤害 现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正元 孙国祥 +5 位作者 吴国强 程良保 徐敏皋 李建清 张钧 胡一河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分析 SYNDROME 致动脉粥样硬化 流行病学调查 相关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生活方式 心血管病 聚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