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生理检查对再生运动神经功能恢复评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肖颖锋 洪光祥 +1 位作者 王发斌 万圣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67-370,共4页
为确定客观评价再生运动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检查方法,选用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以左侧腓总神经为实验侧,右侧为正常对照组,动态测定兔腓总神经再生过程中的肌力及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各参数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为确定客观评价再生运动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检查方法,选用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以左侧腓总神经为实验侧,右侧为正常对照组,动态测定兔腓总神经再生过程中的肌力及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各参数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电生理检查各参数与肌力呈平行地恢复,其中M波的振幅及神经肌肉传导速度与肌力有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检查 肌力 神经再生 运动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结合甲床扩大术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9
2
作者 肖颖锋 万圣祥 +3 位作者 王拥军 江长青 彭艳斌 周喆刚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介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结合甲床扩大术治疗外伤性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伴指甲缺损。方法采用此方法治疗手指末节软组织伴指甲缺损35例38指。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伤指的指端及指甲外形满意。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目的介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结合甲床扩大术治疗外伤性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伴指甲缺损。方法采用此方法治疗手指末节软组织伴指甲缺损35例38指。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伤指的指端及指甲外形满意。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结合甲床扩大术是治疗外伤性手指末节软组织伴指甲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损伤 指甲 指动脉皮瓣 甲床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 被引量:4
3
作者 肖颖锋 万圣祥 +4 位作者 王拥军 江长青 周喆刚 彭艳斌 李秋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1期1338-1339,共2页
目的 介绍应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5午1月。采用在腕关节镜监视下辅助复位,AO加压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舟骨骨折14倒。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3.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 目的 介绍应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5午1月。采用在腕关节镜监视下辅助复位,AO加压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舟骨骨折14倒。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3.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术后13周。3例有轻度腕痛(21.4%).2倒病人伤侧握力较健侧降低(14.3%)。结论 应用腕关节镜辅助下盔住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睨冉昔骨折创伤小,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骨折 内固定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外伤性指端组织缺损
4
作者 肖颖锋 万圣祥 +3 位作者 王拥军 江长青 彭艳斌 周喆刚 《华夏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253-254,共2页
目的:介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外伤性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方法:采用此方法治疗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56例61指.结果:所有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伤指的指端外形满意.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治疗外伤性手指末节软组织... 目的:介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外伤性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方法:采用此方法治疗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56例61指.结果:所有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伤指的指端外形满意.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治疗外伤性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损伤 指动脉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重建掌指关节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祥翊 万圣祥 +4 位作者 肖颖锋 李进淼 江长青 彭艳斌 周喆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3-727,共5页
目的:为带血供改良跖趾关节全关节及半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总结该改良关节置换不同术式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观测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对第2跖趾关节的解剖结构及血供关系进行显微解剖学测... 目的:为带血供改良跖趾关节全关节及半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总结该改良关节置换不同术式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观测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对第2跖趾关节的解剖结构及血供关系进行显微解剖学测量。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吻合血管的改良全关节及半关节重建修复掌指关节14例,其中全关节8例,半关节6例。术后均进行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第2跖趾关节的血供丰富,血管、神经位置恒定。临床应用14例,其中12例于术后5个月~3年2个月得到随访,第2掌指关节均获得较良好的功能恢复,带关节囊半关节移植效果最佳,全关节移植次之。结论:改良的第2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重建第2掌指关节的不同术式,能有效地恢复第2掌指关节的功能。熟悉关节的解剖特点、改良的手术方案、神经关节支的修复及全面的关节结构功能重建是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趾关节 掌指关节 移植 显微解剖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耳脑胶内固定治疗手部关节周围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江长青 肖颖锋 +2 位作者 彭艳斌 周喆刚 王全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0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医用耳脑(EC)胶治疗手部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28处)手部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EC胶固定骨折块,克氏针固定骨折累及的关节。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随访患者18例,其中15例20处骨折解剖复位、一期愈合,1例2处骨折畸形愈... 目的观察医用耳脑(EC)胶治疗手部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28处)手部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EC胶固定骨折块,克氏针固定骨折累及的关节。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随访患者18例,其中15例20处骨折解剖复位、一期愈合,1例2处骨折畸形愈合,2例2处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植骨后愈合)。手部功能按TAM标准评价优良率达83.3%。结论应用EC胶固定骨折结合克氏针固定受损关节治疗手部关节周围骨折,骨折愈合好,可获良好的手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脑胶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神经的邻指皮瓣与传统邻指皮瓣术后感觉功能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全震 万圣祥 +4 位作者 肖颖锋 周喆刚 彭艳斌 张建 孟繁斌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8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吻合神经邻指皮瓣与传统邻指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感觉恢复有无差别。方法我们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采取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行邻指皮瓣修复指腹缺损58例71指,随访2~28个月,分析在不同时间段内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吻合指固有... 目的观察吻合神经邻指皮瓣与传统邻指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感觉恢复有无差别。方法我们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采取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行邻指皮瓣修复指腹缺损58例71指,随访2~28个月,分析在不同时间段内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吻合神经组早期感觉恢复明显优于未吻合神经的传统皮瓣组,但术后2 a以上则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邻指皮瓣疗效较好,但长期观察不吻合神经的手术方法同样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腹缺损 外科皮瓣 神经吻合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皮瓣失败病例的原因及临床处理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喆刚 万圣祥 +4 位作者 肖颖锋 张建 孟繁斌 褚云峰 于龙彪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9期802-805,共4页
目的通过对本院近10年来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病例的回顾,分析该类急症的常见原因,以制定更好的预防及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所有游离皮瓣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出现术后血管危象的病例。对患者一般情况、麻醉记录、手术过程、出... 目的通过对本院近10年来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病例的回顾,分析该类急症的常见原因,以制定更好的预防及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所有游离皮瓣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出现术后血管危象的病例。对患者一般情况、麻醉记录、手术过程、出现血管危象后临床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统计游离皮瓣术后病例243例,其中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共23例,手显微外科病例14例,颌面外科病例9例。静脉危象20例,动脉危象3例。其中9例为术后组织水肿、血肿等导致血管受压所致,7例二次手术发现为血管吻合技术失误所致,3例为先天凝血功能障碍或肿瘤创伤血液高凝状态所致,2例为感染所致,2例为术后血管动力学不稳所致。保守治疗5例,皮瓣完全存活0例,部分存活1例。再次手术探查18例,完全存活12例,部分存活2例。出现危象8 h内探查病例15例,存活12例,部分存活2例;出现危象10 h以上探查病例3例,部分存活1例。结论研究表明游离皮瓣术后血管危象成因是多方面的,皮瓣的选择、血管条件不佳、先天凝血障碍、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血管受压、吻合技术失误是常见原因。术前进行血管条件检查及凝血功能检查,术中高质量血管吻合,维持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减少血管危象发生率。发生血管危象应首选急诊手术血管探查,结合抗凝、溶栓、抗感染等辅助治疗手段可明显提高血管危象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皮瓣坏死 原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彭艳斌 万圣祥 +3 位作者 肖颖锋 张建 张祥翊 周喆刚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应用于修复四肢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值修复小腿骨外露4例,足背皮肤缺损9例,手背及虎口的皮肤缺损2例;切取皮瓣的面积为8cm×10cm-10cm×22cm。结果:15例皮瓣...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应用于修复四肢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值修复小腿骨外露4例,足背皮肤缺损9例,手背及虎口的皮肤缺损2例;切取皮瓣的面积为8cm×10cm-10cm×22cm。结果:15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移植皮瓣的外形及功能恢复都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有切取的面积大、切取部位隐蔽、对主要血管不造成损伤,血管蒂较长等优点,为修复四肢皮肤损伤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修复 软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锚及空心钉在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祥翊 王拥军 +3 位作者 肖颖锋 周喆刚 彭艳斌 王全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8期776-77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骨锚和空心钉联合应用于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采用Depuy Mitek骨锚联合AO/ASIF空心钉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1±5.3)个月,采用Cooney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8例... 目的探讨骨锚和空心钉联合应用于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采用Depuy Mitek骨锚联合AO/ASIF空心钉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1±5.3)个月,采用Cooney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8例患者的疗效为优5例、良2例、可l例。6例患者术后关节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X线检查显示无骨折不愈合,腕骨间对应关系良好,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创伤性关节炎表现。结论应用骨锚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手术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锚 腕骨 脱位 月骨周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肌腱细胞Ⅰ、Ⅲ型胶原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全震 肖颖锋 +5 位作者 万圣祥 张建 周波 孟繁斌 于龙彪 于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673-2677,共5页
背景:肌腱断裂是骨科常见的棘手问题,而肌腱细胞中胶原分泌影响到肌腱断裂的修复过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影响组织器官的纤维化过程,对细胞胶原的分泌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对肌腱细胞胶原分泌的作用却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结缔... 背景:肌腱断裂是骨科常见的棘手问题,而肌腱细胞中胶原分泌影响到肌腱断裂的修复过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影响组织器官的纤维化过程,对细胞胶原的分泌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对肌腱细胞胶原分泌的作用却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刺激体外培养的原代鸡肌腱细胞,观察细胞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8周来亨鸡6只,麻醉处死后取屈趾深肌腱行肌腱细胞原代培养,行Ⅰ、Ⅲ型胶原免疫荧光鉴定;取4代的原代肌腱细胞,通过不同质量浓度(0,5,10,20,50,100,200,500μg/L)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刺激4 d,分别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不同组别肌腱细胞中Ⅰ、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Ⅰ、Ⅲ型胶原免疫荧光鉴定原代培养的细胞为肌腱细胞;(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提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刺激后肌腱细胞中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量均增加;(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提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刺激后肌腱细胞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均增加(P<0.01),且两者均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高,20μg/L及50μg/L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是体外刺激肌腱细胞分别生成Ⅰ、Ⅲ型胶原的最佳作用浓度;(4)在一定范围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鸡原代肌腱细胞中Ⅰ、Ⅲ型胶原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肌腱细胞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细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褚云峰 肖颖锋 +3 位作者 万圣祥 张洪军 王全震 张建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8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14例行四肢长骨骨折固定术应植骨的患者,其中应植骨而未进行植骨的患者97例为对照组,植骨的患者117例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骨不连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骨不连... 目的探讨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14例行四肢长骨骨折固定术应植骨的患者,其中应植骨而未进行植骨的患者97例为对照组,植骨的患者117例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骨不连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骨不连的发生率为30.9%,实验组发生率为5.1%,对照组骨不连发生率显著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骨对消除骨折端间隙、骨诱导、骨传导具有重要作用,且能够促进骨断端的再血管化,对于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有重要价值,建议在骨折固定术中植骨以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不连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四肢 骨不连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关节镜辅助掌侧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喆刚 林娜 +3 位作者 肖颖锋 万圣祥 王拥军 江长青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3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掌侧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方法。方法本组共25例,均应用腕关节镜辅助掌侧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结果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个月~2年。术后测量掌倾角8°~17°,尺...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掌侧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方法。方法本组共25例,均应用腕关节镜辅助掌侧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结果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个月~2年。术后测量掌倾角8°~17°,尺偏角16°~26°,骨折完全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4±0.7)周。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为优15例,良7例,可3例。放射学参照Lidstrom评价为优良的为89.7%。结论应用腕关节镜辅助掌侧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简单、微创、实用,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腕关节镜 锁定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断指指腹全皮腹部皮瓣及筋膜瓣转移修复治疗手指末节离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褚云峰 肖颖锋 +3 位作者 万圣祥 张洪军 王全震 张建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断指指腹全皮腹部皮瓣及筋膜瓣转移修复治疗手指末节离断的效果。方法 124例手指末节离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保留断指指腹全皮腹部皮瓣及筋膜瓣转移方式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腹部... 目的探讨保留断指指腹全皮腹部皮瓣及筋膜瓣转移修复治疗手指末节离断的效果。方法 124例手指末节离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保留断指指腹全皮腹部皮瓣及筋膜瓣转移方式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腹部皮瓣修复、原位回植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指末节指甲生长情况、指腹感觉外观以及指骨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完全成活61例,仅1例坏死。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60例(96.8%),指甲60例(96.8%),指腹饱满59例(95.2%);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12例(19.4%),指甲20例(32.3%),指腹饱满43例(69.4%),实验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指末节离断的患者,采用保留断指指腹全皮腹部皮瓣及筋膜瓣转移修复的治疗方法 ,较常规手术方法具有术后指腹感觉恢复快、指腹外观较为美观、手指末节指甲生长情况良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离断 皮瓣 再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对失神经肌肉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全震 万圣祥 +3 位作者 肖颖锋 王拥军 周喆刚 王发斌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2-534,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SD大鼠制备失神经支配腓肠肌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A组于腓肠肌不同的5个点注射IL-1β0.1mL(浓度1ng/mL),B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每...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SD大鼠制备失神经支配腓肠肌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A组于腓肠肌不同的5个点注射IL-1β0.1mL(浓度1ng/mL),B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每天注射1次。于术后2、4、8周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右侧腓肠肌观察,测定肌湿质量维持率、肌细胞横截面积、肌肉蛋白总含量,检测运动终板,细胞凋亡等指标。结果术后2、4、8周实验组的肌湿质量维持率、肌细胞截面积、肌肉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两组的运动终板平均灰度值和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肌肉局部注射IL-1β能减轻失神经骨骼肌形态的改变,对失神经骨骼肌和运动终板具有保护作用,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失神经支配 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屈曲90°下肢平置顺行法再植拇趾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艳斌 万圣祥 +3 位作者 肖颖锋 江长青 张建 孟繁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探讨拇趾离断再植的特点及其疗效。方法对2001~2009年我科收治的34例离断足拇趾进行再植,再植时保持膝关节屈曲90°下肢平置,采取顺行法再植的顺序进行手术。结果 34例中31例成活,成活率91.1%,患趾总屈曲度30°~70°,... 目的探讨拇趾离断再植的特点及其疗效。方法对2001~2009年我科收治的34例离断足拇趾进行再植,再植时保持膝关节屈曲90°下肢平置,采取顺行法再植的顺序进行手术。结果 34例中31例成活,成活率91.1%,患趾总屈曲度30°~70°,趾尖两点辨别觉10~16 mm。断趾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膝关节屈曲90°下肢平置顺行法再植拇趾极大降低了病人伤残率,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缩短了手术时间,明显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拇趾 离断损伤 再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指转位术治疗复杂拇指多指畸形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洪军 万圣祥 +2 位作者 肖颖锋 彭艳斌 江长青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手指转位术治疗复杂拇指多指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9月-2016年10月,对12例复杂拇指多指畸形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通过详细的术前查体,结合X线检查后制定手术方案,将发育较好的尺(桡)侧指体移位至发育较好的桡(尺)... 目的 探讨应用手指转位术治疗复杂拇指多指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9月-2016年10月,对12例复杂拇指多指畸形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通过详细的术前查体,结合X线检查后制定手术方案,将发育较好的尺(桡)侧指体移位至发育较好的桡(尺)侧掌骨上,重建掌指关节,开大虎口,再造拇指,达到同时兼顾外观和功能的目的.结果 12例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24.6个月,除1例术后皮瓣尖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其余伤口均Ⅰ期愈合,再造拇指对掌对指功能良好.结论 手指转位术能充分利用发育较好的手指重新再造拇指,兼顾了拇指的功能和外形,是治疗复杂拇指多指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畸形 拇指再造 转位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性跟腱损伤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建 万圣祥 肖颖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0期45-46,共2页
目的总结闭合性跟腱损伤修复的处理方法及经验。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6月,对22例闭合性跟腱损伤患者进行跟腱修复手术。所有伤者均在伤后5~7 d手术修复,其中止点撕脱型3例,采用骨锚辅助的修复方式。横断型及撕裂型19例,采用BOSWO... 目的总结闭合性跟腱损伤修复的处理方法及经验。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6月,对22例闭合性跟腱损伤患者进行跟腱修复手术。所有伤者均在伤后5~7 d手术修复,其中止点撕脱型3例,采用骨锚辅助的修复方式。横断型及撕裂型19例,采用BOSWORTH法5例,腓肠肌腱膜向下翻转缝合法14例。结果所有伤者跟腱均愈合良好,经3~6个月康复治疗,伤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跟腱损伤的手术时机最好在伤后5~7 d进行,以利于跟腱缝合修复。根据跟腱损伤的类型选择修复方法 ,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是保证伤肢功能尽早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损伤 修复 闭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跖趾关节游离移植置换掌指关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祥翊 杨君 +5 位作者 肖颖锋 江长青 王拥军 周喆刚 王全震 万圣祥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总结改良吻合血管的第二跖趾关节游离移植置换第二掌指关节的临床经验。方法手术切除破坏的第二掌指关节及部分第二掌骨和近节指骨,将第二跖趾关节转移至手部第二掌指关节处,在鼻烟窝处将足背动脉与桡动脉吻合、大隐静脉与头静脉吻... 目的总结改良吻合血管的第二跖趾关节游离移植置换第二掌指关节的临床经验。方法手术切除破坏的第二掌指关节及部分第二掌骨和近节指骨,将第二跖趾关节转移至手部第二掌指关节处,在鼻烟窝处将足背动脉与桡动脉吻合、大隐静脉与头静脉吻合,将切除的第二掌指关节的软骨关节面和骨骼的软组织剔除后回植到足部第二跖趾关节供区。结果临床应用14例,其中12例于术后5个月~3年2个月得到随访,第二掌指关节均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结论改良的第二跖趾关节游离移植置换第二掌指关节术式,能有效地恢复第二掌指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趾关节 掌指关节 移植 功能重建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邻近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20
作者 江长青 肖颖锋 +1 位作者 周喆刚 孟繁斌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91-192,212,共3页
目的 采用5种微型带蒂组织瓣修复不同类型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方法2004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68例78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分别采用5种微型带蒂组织瓣移植修复,其中采用邻指皮瓣修复22指,指动脉岛状皮... 目的 采用5种微型带蒂组织瓣修复不同类型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方法2004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68例78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分别采用5种微型带蒂组织瓣移植修复,其中采用邻指皮瓣修复22指,指动脉岛状皮瓣29指,V-Y推进皮瓣7指,食指背侧动脉岛状皮瓣9指,邻指皮下组织瓣11指.结果 术后皮瓣存活77指,坏死1指.术后42例获得随访,随访期3~12个月,皮瓣质地、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微型组织瓣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有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皮瓣 软组织 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