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中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附35例报告) 被引量:10
1
作者 肖炳祥 许百男 +3 位作者 姜金利 孙正辉 余光宏 侯远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处理大脑中动脉瘤(MCAA)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5例MC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8~72岁,平均40岁。35例中22例曾有蛛网膜下隙出血,11例伴颅内血肿,1例伴硬膜下血...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处理大脑中动脉瘤(MCAA)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5例MC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8~72岁,平均40岁。35例中22例曾有蛛网膜下隙出血,11例伴颅内血肿,1例伴硬膜下血肿;动脉瘤发生部位:MCA主干10例,分叉部20例,远端5例,其中1例分叉部有两个动脉瘤;左侧13例,右侧22例;巨型7例,大型11例,小型17例。35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根据动脉瘤的位置而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3例伴有颅内巨大血肿经颞上回入路行手术,1例巨大动脉瘤行左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后行载瘤动脉阻断术,1例巨大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大隐静脉大脑中动脉架桥术。结果巨型及大型MCAA占总例数的51.4%。与术前相比较,35例患者中术后症状好转20例,无变化1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3例,无一例死亡。结论MCAA易形成巨大动脉瘤;正确的手术入路及熟练的操作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D-fMRI在皮层运动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肖炳祥 许百男 +3 位作者 陈晓雷 王东 余光宏 侯远征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对皮层运动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BOLD-fMRI方法采用复杂对指运动,施行皮层运动区脑肿瘤手术64例,运用术中影像数据对脑肿瘤与脑功能区之间的距离及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作回...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对皮层运动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BOLD-fMRI方法采用复杂对指运动,施行皮层运动区脑肿瘤手术64例,运用术中影像数据对脑肿瘤与脑功能区之间的距离及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BOLD-fMRI均能成功定位皮层运动区,脑肿瘤与皮层运动区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加(P<0.05)。结论BOLD-fMRI是一种无创有效的皮层运动区定位方法,对术前皮层运动区肿瘤手术计划的制定、术中对于功能区的保护和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运动皮层 脑肿瘤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D-fMRI在脑肿瘤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肖炳祥 许百男 陈晓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11-214,共4页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RI,BOLD-fMRI)作为神经影像学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其不仅可以描绘出大脑的解剖结构,而且可以无创的方式描绘大脑的功能,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肿瘤 脑肿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诊治(附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肖炳祥 张小征 +4 位作者 龚杰 张戈 姚国杰 刘征 黄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8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1年收治的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例病人共行手术6次,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辅助γ刀治疗4例...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1年收治的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例病人共行手术6次,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辅助γ刀治疗4例。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9个月,1例患者术后16个月原位复发,其余5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争取手术全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并且术后行剂量不高于50Gy的辅助放疗应作为常规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颅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肖炳祥 马廉亭 +5 位作者 杨铭 李俊 潘力 陈刚 杜威 李欢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12期7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3例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2、56和23岁,头...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3例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2、56和23岁,头昏1例,额叶血肿1例,硬脑膜下出血1例,3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前颅窝底DAVF,3例均经开颅手术灼闭瘘口,全部治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前颅窝底DAVF较为少见,手术灼闭瘘口安全、有效,是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前颅窝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锥颅血肿引流术后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姚国杰 陈琼 +5 位作者 濮捷 李成才 韦可 肖炳祥 龚杰 徐国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与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后磁共振波谱的变化,从影像学上探讨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0例接受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17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所有患者...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与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后磁共振波谱的变化,从影像学上探讨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0例接受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17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血肿量和水肿量的计算,比较7d血肿/水肿清除率,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10~14d行常规磁共振(MR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检查。结果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组的7d血肿清除率为87.5%,治疗前后水肿体积改变不明显,对照组7d血肿清除率为37.0%,水肿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对MRS结果进行分析,锥颅微创组血肿侧区域NAA/Cr为(1.269±0.458),与对照组NAA/Cr值(0.958±0.3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血肿清除率高,可明显减轻脑水肿发生。MRS数据客观地评价了疾病转归与预后,证实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可明显减轻脑出血后患者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脑水肿 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 磁共振波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与Dyna-CTA/3D-DSA影像融合在鞍旁跨颅中后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韦可 姚国杰 +6 位作者 龚杰 杜威 李成才 陈大瑜 肖炳祥 向伟楚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7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MRI与Dyna-CTA/3D-DSA影像融合在鞍旁跨中后颅窝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跨中后颅窝的鞍旁肿瘤,其中三叉神经鞘瘤2例,脑膜瘤2例,胆固醇样肉芽肿1例,术前行MRI与Dyna-CTA/3D-DSA三维影像融合,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 目的探讨MRI与Dyna-CTA/3D-DSA影像融合在鞍旁跨中后颅窝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跨中后颅窝的鞍旁肿瘤,其中三叉神经鞘瘤2例,脑膜瘤2例,胆固醇样肉芽肿1例,术前行MRI与Dyna-CTA/3D-DSA三维影像融合,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其中2例将融合的数据通过Dicom格式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导航及电生理监测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除1例外展神经麻痹未改善外余原有颅神经损害均恢复,且无并发症,MRI复查显示肿瘤完全切除。结论术前MRI与Dyna-CTA/3D-DSA三维融合影像,尤其是动态融合影像上,可在融合影像的冠状位、矢状位与轴位上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有助于减少手术对血管损伤,提高手术的全切率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跨中后颅窝肿瘤 Dyna—CTA 3D—DSA MRI 三维影像融合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分化条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再玉 姜晓丹 +3 位作者 徐如祥 徐强 邹雨汐 肖炳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2-408,共7页
目的比较血清维甲酸(retinoicacid,RA)、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等在不同浓度诱导条件下使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 目的比较血清维甲酸(retinoicacid,RA)、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等在不同浓度诱导条件下使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及成熟神经细胞的分化条件。方法用Nestin、CD133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NSCs;用NSE、-βtublin鉴定神经元;用GFAP鉴定神经胶质细胞,膜片钳检测分化成熟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结果培养第8天多数细胞表现出Nestin及CD133抗原阳性,即为NSCs细胞;诱导后3天即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此后神经元样细胞逐渐增多,膜片钳检测发现这些细胞具有类似神经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同时,与其他培养条件相比较,低浓度血清(2.5%)+RA+GDNF组诱导分化效能最高。结论应用RA+GDNF及配合使用低浓度血清能够高效诱导骨髓源NSCs向成熟神经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体外诱导 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factor Nestin 神经元样细胞 电生理特性 骨髓基质细胞 cells) NSCS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分化 诱导分化 神经干细胞 CD133 acid 不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MRI结合导航在颅内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余光宏 许百男 +4 位作者 陈晓雷 肖炳祥 侯远征 王东 余新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MRI对开颅手术中显微镜下导航漂移的纠正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术中MRI结合显微镜下导航手术治疗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仰卧位手术76例,俯卧位37例。术中显微镜下导航,出现导航漂移者以术中MRI加以更新和纠正。结果10... 目的探讨术中MRI对开颅手术中显微镜下导航漂移的纠正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术中MRI结合显微镜下导航手术治疗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仰卧位手术76例,俯卧位37例。术中显微镜下导航,出现导航漂移者以术中MRI加以更新和纠正。结果100例患者导航或经纠正后手术导航精确,13例术中出现导航偏差,其中3例术后发现导航准确,10例导航失败。结论正确使用术中MRI可有效纠正导航漂移,提高手术导航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MRI 神经导航 导航漂移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板DSA数据的神经导航辅助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静脉瘤手术1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河 李国栋 +4 位作者 肖炳祥 徐国政 秦尚振 马廉亭 李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平板DSA数据的神经导航在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静脉瘤患者的DSA数据转换成Dyna CT数据后,导入Steal Station导航系统(Medtronic),并在该系统辅助下完成开颅脑动静脉畸形及静脉瘤切除... 目的探讨基于平板DSA数据的神经导航在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静脉瘤患者的DSA数据转换成Dyna CT数据后,导入Steal Station导航系统(Medtronic),并在该系统辅助下完成开颅脑动静脉畸形及静脉瘤切除术。结果 DSA数据被顺利导入导航系统,并完整的与MRI图像相融合,帮助术者确定骨窗范围,准确定位脑内血肿、畸形血管团和静脉瘤的相对空间位置。术中完整切除畸形血管团。术后患者一般情况恢复好,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利用DSA数据进行神经导航体现出在动静脉畸形等血管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存在巨大优势,充分利用神经导航提供的有效定位信息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完成,但其对各种血管性病变的定位精准性还需要更多的病例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显微手术 神经导航 D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毗邻脑干的大型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外科治疗(附2例报告)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国杰 杨铭 +6 位作者 潘力 杜威 李成才 韦可 肖炳祥 向伟楚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8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毗邻脑干的大型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毗邻脑干的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瘤体最大径分别为5.1 cm和6.5 cm。结果 1例患者通过1次术前栓塞后,在术中历经23 h全切肿... 目的探讨毗邻脑干的大型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毗邻脑干的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瘤体最大径分别为5.1 cm和6.5 cm。结果 1例患者通过1次术前栓塞后,在术中历经23 h全切肿瘤;另1例患者通过2次术前栓塞,术前MRI与DSA三维影像融合,术中神经导航,历经5 h全切肿瘤。术后2例患者均未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对于巨大型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有效的供血动脉栓塞是有必要的,术前MRI与3D-DSA三维影像动态融合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利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分流脑干和肿瘤的界面力争全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脑干 显微手术 三维影像融合 神经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附318例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戈 马廉亭 +5 位作者 秦尚振 龚杰 李俊 刘征 黄成 肖炳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722-724,共3页
目的总结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18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均行血管内治疗。结果致密填塞291例,仅瘤颈残留16例,大部填塞11例。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260例,中残27例;重残2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 目的总结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18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均行血管内治疗。结果致密填塞291例,仅瘤颈残留16例,大部填塞11例。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260例,中残27例;重残2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2例,死亡3例。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死亡1例。103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72个月,89例恢复正常工作,8例生活自理,6例生活不能自理。13例并发交通性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愈。32例复查DSA,3例动脉瘤复发,经再次血管内栓塞后治愈。结论血管内栓塞可有效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 血管内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脑疝外伤性脑内血肿的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国杰 陈亮 +6 位作者 李成才 韦可 陈大瑜 杜威 肖炳祥 龚杰 徐国政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841-843,共3页
目的:分析简易头皮定位下锥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效果。方法对34例(格拉斯哥评分6~14分)未发生脑疝的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行头皮简易定位下锥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术后给予尿激酶盐水溶解血肿。结果33例疗效满意,... 目的:分析简易头皮定位下锥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效果。方法对34例(格拉斯哥评分6~14分)未发生脑疝的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行头皮简易定位下锥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术后给予尿激酶盐水溶解血肿。结果33例疗效满意,患者均在8 d 内清除血肿量的80%~90%。引流时间3~5天19例,6~8天14例,平均住院时间24天。1例患者因术后血肿扩大、意识障碍加深行开颅去骨瓣减压。33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患者远期疗效,Ⅰ级:25例,Ⅱ级:3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复查头颅 CT发生轻度脑积水仅1例(2.9%)。结论对于未发生脑疝、病情相对稳定的颅脑损伤患者,锥颅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简单易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血肿 锥颅引流术 微创手术 开颅手术 去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申彦杰 马廉亭 +5 位作者 杨铭 李俊 潘力 陈刚 成文平 肖炳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总结脑干前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的43例PMSA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的43... 目的总结脑干前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的43例PMSA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的43例PMSAH患者,2周左右复查DSA或320排CT血管造影,结果仍为阴性。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再出血。43例出院后均随访6~12个月无再出血发生。结论PMSAH是一种预后佳,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主要位于脑干前方而病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申彦杰 马廉亭 +4 位作者 杨铭 李俊 潘力 陈刚 肖炳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9期552-554,共3页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CCA)的诊治经验。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ACCA患者140例,保守治疗12例,开颅手术夹闭81例,血管内栓塞治疗47例。结果 81例手术夹闭的患者术后2周复查320排CT血管造影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及残留;出...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CCA)的诊治经验。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ACCA患者140例,保守治疗12例,开颅手术夹闭81例,血管内栓塞治疗47例。结果 81例手术夹闭的患者术后2周复查320排CT血管造影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及残留;出院时恢复良好76例,中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47例血管内栓塞的患者中,41例达100%栓塞,6例达95%栓塞;术后2周复查320排CT血管造影,除1例95%栓塞患者有少许显影外,其余均无残留。12例保守治疗均因患者及其家属放弃治疗而出院。结论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均为治疗ACCA的可选方法;翼点入路可清楚暴露大多数ACCA,并能在临时阻断和控制性低血压配合下,获得理想效果;血管内栓塞对于多发性动脉瘤,开颅显露困难的动脉瘤,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开颅手术 血管内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位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小血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韦可 姚国杰 +3 位作者 龚杰 李成才 陈大瑜 肖炳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553-554,共2页
目的探讨CT定位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小血肿(30 ml左右)的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基底节区高血压小血肿患者46例,其中26例采用CT定位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观察组),20例保守治疗(对照组)。结果观察组90%血肿吸... 目的探讨CT定位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小血肿(30 ml左右)的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基底节区高血压小血肿患者46例,其中26例采用CT定位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观察组),20例保守治疗(对照组)。结果观察组90%血肿吸收时间、水肿带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而发病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基底节区小血肿,锥颅血肿引流术可快速地清除血肿,缓解颅内压增高,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小血肿 锥颅血肿引流术 保守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示踪重建锥体束可重复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远征 许百男 +3 位作者 陈晓雷 余光宏 肖炳祥 王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07-210,214,共5页
目的对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示踪技术进行锥体束重建的可重复性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例接受术中MRI及导航辅助切除颅内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两种不同的感兴趣区(ROI)选择对正常一侧锥体束进行重建,每种方法重复3次... 目的对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示踪技术进行锥体束重建的可重复性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例接受术中MRI及导航辅助切除颅内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两种不同的感兴趣区(ROI)选择对正常一侧锥体束进行重建,每种方法重复3次。针对同一方法不同次重建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以及两种方法之间重建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估,计算重复性系数к。两种重建方法的主要不同是起始ROI的不同。第一种方法的起始ROI包含一侧半卵圆区白质。第二种方法起始ROI放置在脑干。结果同一方法的不同次重建结果一致性:方法一的к值为0.65715~0.81239,平均0.73616±0.04209。方法二的к值为0.58368~0.86336,平均0.76622±0.0712;二者к值无显著差别(P>0.05)。方法一与方法二重建结果的к值为0.31508~0.67464,平均0.46962±0.07817,与前二组к值差异显著(P<0.05)。方法一重建锥体束体积为(11.88505±2.06821)cm3,方法二重建锥体束体积为(7.02245±1.75883)cm3。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方法的不同次重建结果之间均能达到基本一致(к:0.61-0.8),而两种方法之间只能达到中等的一致(к:0.41-0.6)。方法一重建锥体束范围明显大于方法二,更接近锥体束的实际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追踪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光宏 许百男 +3 位作者 余新光 张军 肖炳祥 侯远征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11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至2009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DNT病人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和病理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DNT病人典型临床症状均为癫...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至2009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DNT病人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和病理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DNT病人典型临床症状均为癫痫发作,病变均位于幕上,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月~2年,9例癫痫发作消失,2例仍有癫痫发作;1例肿瘤复发。结论 DNT是一种良性病变,最终需病理诊断定性,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有辅助其诊断的作用。该病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后不需放疗及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显微手术 癫痫 诊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颅引流术治疗额叶挫裂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成才 姚国杰 +5 位作者 龚杰 肖炳祥 陈大瑜 韦可 杜威 赵永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锥颅引流术治疗额叶挫裂伤的效果。方法自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单纯额叶脑挫裂伤患者40例(出血量约20 ml、血肿位于一侧额叶),其中20例采用锥颅引流术治疗,20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出院后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结果,锥颅... 目的探讨锥颅引流术治疗额叶挫裂伤的效果。方法自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单纯额叶脑挫裂伤患者40例(出血量约20 ml、血肿位于一侧额叶),其中20例采用锥颅引流术治疗,20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出院后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结果,锥颅组头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较保守组明显缩短(P〈0.05),而GOS评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锥颅引流术治疗额叶挫裂伤,可快速清除血肿,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挫裂伤 脑内血肿 锥颅引流术 保守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29的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丽 肖炳祥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004-2006,共3页
目的探讨miR-329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稳定表达人miR-329前体的载体,转染SNB19神经胶质瘤细胞,将实验分为两组,空白组为转染pc DNA6.2-GW/Em GFP空载体的细胞,高表达miR-329组为转染pc DNA6.2-GW/Em GFP/miR-329载体,... 目的探讨miR-329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稳定表达人miR-329前体的载体,转染SNB19神经胶质瘤细胞,将实验分为两组,空白组为转染pc DNA6.2-GW/Em GFP空载体的细胞,高表达miR-329组为转染pc DNA6.2-GW/Em GFP/miR-329载体,并建立稳定高表达miR-329的细胞。然后分别采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Brd U掺入实验及Western blot检测空白组和高表达miR-329组细胞的增殖抑制速率、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的增殖活性及靶基因E2F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高表达miR-329组增殖速率减慢,指数增殖特征明显减弱;克隆形成实验显示高表达miR-329组克隆形成明显减少,克隆形成率为(5.5±1.7)%,与空白组的(14.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 U掺入实验显示空白组细胞在生长过程Brd U阳性的细胞为(32.4±4.7)%,与高表达miR-329组的Brd U阳性细胞的(18.1±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在SNB19细胞中过表达miR-329后,其靶基因E2F1的表达明显被抑制。结论 miR-329的表达可抑制SNB19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可能发挥类似抑癌基因的作用,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靶向E2F1的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29 神经胶质瘤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