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陆燕 肖淼丹 陈志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5期137-140,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展开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比较两组知信行水平、疾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知信行调查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则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通用量表(FACT-G)分数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中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升其知信行水平,而且还可以促进其疾病症状的改善,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模式 术后护理 食管癌 胃食管反流 知信行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研究及护理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玉宇 蒋春霞 +3 位作者 肖淼丹 陆燕 顾虹 张心语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11期25-29,共5页
综述了食管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的时机、供给途径、输注方式以及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并总结了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以期为临床营养支持实践和科研提供相关信息。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食管癌 研究进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淼丹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0期190-191,共2页
目的研究将围术期舒适护理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3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以及常规组,各15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常规组患者中,将围术期舒适护理应用于... 目的研究将围术期舒适护理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3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以及常规组,各15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常规组患者中,将围术期舒适护理应用于干预组患者中,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情绪评分及疼痛等级分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有所下降但是干预组分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干预组患者疼痛等级较高的人数少于对照组,疼痛等级较低的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使用围术期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并且缓解其痛感,使用价值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围术期 舒适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对肺移植受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蒋春霞 何瑛 +3 位作者 闵群惠 肖淼丹 朱幸沨 仇胜利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22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转流对肺移植受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10月~2012年8月双肺移植患者40例,按照是否应用ECMO辅助转流分为ECMO组28例与对照组12例.记录两组肺移植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内...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转流对肺移植受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10月~2012年8月双肺移植患者40例,按照是否应用ECMO辅助转流分为ECMO组28例与对照组12例.记录两组肺移植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内静脉采血检测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时间.结果:ECMO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O组术后置管伤口感染2例,经抗感染、局部换药后好转出院,1例出现中度股动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肺移植术中、术后应用ECMO辅助转流未引起术中失血增多或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但有可能增加局部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肺移植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蒋春霞 曹晓东 +3 位作者 顾虹 陆燕 肖淼丹 丁一冲 《循证护理》 2021年第11期1490-1495,共6页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病人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因食管癌手术治疗的25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干预及康复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病人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因食管癌手术治疗的25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干预及康复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循证护理理念进行早期营养干预及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1 d、3~5 d和7~10 d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消化道症状、管道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术后3~5 d、7~10 d 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术后排便时间、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发生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留置胃管、胸腔引流管、胸管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结合快速康复管理能促进食管癌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管道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机体营养水平,促进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肠内营养 微生态 循证护理 快速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及其营养管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肖淼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8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间及十二指肠营养管不同固定方法的实施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4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为样本成员,分为实验组(n=20)和参照组(n=20),观察对...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间及十二指肠营养管不同固定方法的实施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4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为样本成员,分为实验组(n=20)和参照组(n=20),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接受肠内营养时间的早晚和十二指肠营养管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十二指肠营养管移位、脱管、皮肤发红、水疱破损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舒适度、总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8小时开始肠内营养,十二指肠营养管采用改良固定法,不仅固定牢靠,为患者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和能量支持,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更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贲门癌术后 肠内营养 护理措施 十二指肠营养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