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西龙滩金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来自磁铁矿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1
作者 刘方烁 张文高 +5 位作者 毛承安 李伟 唐一飞 徐海棚 肖昌浩 陈正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右江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及相关锑、铊、汞等低温热液矿床的集中分布区。为探究该区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本文以桂西龙滩金锑矿床首次发现的磁铁矿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电子探针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结果显... 右江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及相关锑、铊、汞等低温热液矿床的集中分布区。为探究该区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本文以桂西龙滩金锑矿床首次发现的磁铁矿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电子探针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结果显示龙滩磁铁矿与毒砂密切共生,具有高As(平均461μg/g)、高Sb(平均427μg/g)的含量特征,且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La_N/Yb_N平均为8.4)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与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含金黄铁矿具有相似的元素富集特征和稀土配分模式,暗示龙滩磁铁矿与金锑成矿为同一热液事件的产物。另外,龙滩磁铁矿还富集Al、Pb、V、Ti、Zn等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6205μg/g、1454μg/g、877μg/g、630μg/g、201μg/g。元素地球化学图解显示磁铁矿成因与岩浆成因热液流体相关,且有较高的沉淀温度(>500℃)。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桂西龙滩金锑矿床成矿流体与深部岩浆作用有关,暗示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及相关锑、铊、汞等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也具有岩浆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滩金锑矿床 磁铁矿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原文传递
玲珑金矿田蚀变裂隙系统分析与矿体定位预测
2
作者 申玉科 郭涛 +4 位作者 韩凤彬 肖昌浩 闫少华 李康 刘维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3-1025,共13页
玲珑金矿田区域范围内发育大面积的玲珑花岗岩,成矿期构造作用过程中,处于浅部的岩石常常是以脆性变形为主,形成以主断裂带为核心的构造裂隙网络体系,控制成矿物质的运移、沉淀、富集与分布。同时,构造带中心也是金矿体赋存的主要构造空... 玲珑金矿田区域范围内发育大面积的玲珑花岗岩,成矿期构造作用过程中,处于浅部的岩石常常是以脆性变形为主,形成以主断裂带为核心的构造裂隙网络体系,控制成矿物质的运移、沉淀、富集与分布。同时,构造带中心也是金矿体赋存的主要构造空间;远离构造带中心部位的岩石变形逐渐减弱,从碎裂岩逐渐过渡到网脉状裂隙密度减少。为了方便、快捷、准确、有效地开展玲珑金矿田盲矿体定位预测,发现有价值工业金矿体,缓解老旧危机矿山资源不足的状况,在解剖岩石变形机制及岩石变形与构造发育之间的对应关系等基础上,开展玲珑金矿田典型蚀变裂隙网脉带的宽度与矿体的空间定位相关性统计分析。构造剖析及蚀变裂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玲珑金矿田,蚀变裂隙网脉密度参数可以大致判断所观察的岩石在构造带所处的构造部位,进而推断隐伏区岩石的变形特征,建立玲珑金矿田矿化蚀变带成矿期蚀变裂隙系统与矿体空间分布模式。同时,可以推测成矿作用的强度、矿体大小和矿体赋存部位。构造蚀变裂隙网脉的发育程度是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和矿体空间定位预测的标志性地质信息。开展构造矿化带内蚀变裂隙密度测量统计,总结构造蚀变裂隙密度分布规律,可以有效开展盲矿体及深部找矿预测,推测矿体的发育程度与赋存部位,达到对矿体进行定位预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变形 裂隙密度 矿体空间定位 玲珑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隆林-西林锑金矿集区成矿控制因素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小虎 王新宇 +5 位作者 肖昌浩 张文高 刘向冲 于萍萍 毛承安 付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7-442,共16页
华南锑成矿省锑资源储量占全国83%以上,位于成矿省西南部的滇黔桂锑矿带是华南锑成矿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滇黔桂锑矿带中部桂西隆林-西林锑金矿集区为例,系统分析了区内82个矿床(点)的赋矿层位、赋矿围岩岩性、容矿构造特征及锑、... 华南锑成矿省锑资源储量占全国83%以上,位于成矿省西南部的滇黔桂锑矿带是华南锑成矿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滇黔桂锑矿带中部桂西隆林-西林锑金矿集区为例,系统分析了区内82个矿床(点)的赋矿层位、赋矿围岩岩性、容矿构造特征及锑、金矿床共伴生关系,结合3个典型矿床调查及岩浆岩时空分布,探讨锑成矿作用与碎屑岩、岩浆岩的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锑背景值的炭质泥页岩和富黄铁矿砂岩是研究区锑成矿的有利岩性,为锑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岩浆作用对锑成矿既可以起到直接作用(Sb和S来源)也可以起到间接作用(热源),两者均有利于锑矿床的形成。容矿构造分析显示研究区经历了印支期南北向挤压,随后叠加中晚侏罗世北西—南东向挤压。北西西—南东东向和北东—南西向断裂及其交汇处是有利的容矿空间。隆林-西林矿集区锑、金矿床统计显示,区内以独立的锑、金矿床为主,暗示研究区锑、金成矿流体可能多为不同来源流体。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文章提出桂西隆林-西林锑金矿集区勘查有利区域:新州背斜核部下泥盆统郁江组炭质泥页岩和富黄铁矿粉砂岩是锑矿勘查的重点层位;隆林县弄桑-石家寨北西西—南东东向断裂带内隐伏岩体周边和西林县北西西—南东东向斗皇-西林断裂与北东—南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是锑矿勘查的有利区域。以上成果为研究区内锑金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认识提供新的思考,为区内锑矿床勘查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成矿物质来源 锑金共存关系 晚侏罗世长英质岩脉 隆林-西林矿集区 滇黔桂锑矿带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半岛金矿成矿作用与深部资源勘查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建民 赵国春 +10 位作者 徐刚 邱海成 李建锋 肖昌浩 沙德铭 刘福兴 毕广源 房兴 张家奇 郭祺 于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3-1635,共23页
辽东半岛地处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胶—辽台隆北段,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金矿资源产区之一。区内先后发现五龙、白云、猫岭等大中型金矿床,探明储量超过300 t。鉴于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处于相似的构造背景,辽东半岛金矿成矿及找矿潜力一直广受... 辽东半岛地处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胶—辽台隆北段,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金矿资源产区之一。区内先后发现五龙、白云、猫岭等大中型金矿床,探明储量超过300 t。鉴于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处于相似的构造背景,辽东半岛金矿成矿及找矿潜力一直广受关注,相关的地质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也持续进行。总体看,已有研究更多聚焦于金矿床本身的描述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工作,但缺乏对区域成矿背景及成矿过程的全面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深部资源勘查工作的方向及部署。作者根据2016—2019年间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岩石显微构造变形和年代学等方面的分析,系统总结了辽东半岛金矿的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并就深部资源勘查方向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辽东半岛已发现金矿化分属于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两期构造-岩浆成矿系统。宏观及微观上,构造对区内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作用。两个时期的金矿都经历了早期的韧性变形和晚期的脆性变形,且金矿化都与晚期脆性构造环境下发育的超碎裂岩化及含矿热液蚀变作用有关。基于辽东半岛地壳结构、物质组成和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本文认为辽东半岛的深部资源勘查应重点集中在3个方向:营口—宽甸台拱的南、北边界断裂带及其伴随的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的复合部位;营口—宽甸台拱的东、西两侧北东向(新华夏系)边界断裂带及其伴随的低级别、低序次构造系统;关注在现有含矿构造带下部是否存在与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型金矿化(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成矿作用 构造变形对金矿的控制 成矿年代学 深部资源勘查 辽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合作早子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硫铅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瑞莉 陈正乐 +6 位作者 伍俊杰 梁志录 韩凤彬 王永 肖昌浩 韦良喜 沈滔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104,共18页
早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西段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产于中三叠世古浪堤组中,矿体产出与中酸性岩脉关系密切;矿体受断裂控制,呈脉状、条带状,少数似层状产出。含金石英脉可分为两个成矿期次,分别为含金粗粒石英脉期和多金属硫化... 早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西段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产于中三叠世古浪堤组中,矿体产出与中酸性岩脉关系密切;矿体受断裂控制,呈脉状、条带状,少数似层状产出。含金石英脉可分为两个成矿期次,分别为含金粗粒石英脉期和多金属硫化物-金石英期;金属硫化物主要为辉锑矿、黄铁矿、毒砂等。辉锑矿石英脉型金矿石中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富液相的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9.8~324.3℃,平均为203.2℃,盐度(w(NaCl))为1.22%~10.73%,平均为6.04%,成矿流体的密度平均为0.90g/cm^3,矿床的成矿平均深度约为2.00km;阴阳离子分析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液相成分主要为Na^+-SO_4^(2-)-Cl^-,单个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显示流体包裹体中的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CO_2和SO_2,个别样品显示有CO和CH_4,成矿流体为NaCl-H_2O-CO_2体系。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了早子沟金矿床辉锑矿-金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为浅成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与地下水的混合热液,不同性质流体的混合作用和它们的沸腾作用是使金沉淀的重要因素。矿石中辉锑矿硫同位素组成很稳定,δ^(34)S_(V-CDT)值为-10.30‰^-8.10‰,平均为-9.33‰,表明硫主要为岩浆热液来源,并混有地层硫。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显示^(206)Pb/^(204)Pb为18.166~19.027,^(207)Pb/^(204)Pb为15.608~15.741,^(208)Pb/^(204)Pb为38.249~39.275,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为壳幔混合成因铅。根据早子沟金矿床特征,结合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成果,推测甘肃早子沟金矿床应为岩浆期后低温热液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S-Pb同位素 早子沟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兰坪盆地莲花山岩体成因与构造意义: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金宇 邓军 +5 位作者 李龚健 肖昌浩 孟富军 陈福川 吴伟 张琦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15-2128,共14页
沿金沙江-哀牢山古特提斯缝合带两侧发育的巨型新生代陆内钾质岩浆岩带一直是地质学界关注的热点,其西侧的印支地块钾质岩浆岩尚缺乏深入探讨,制约着对钾质岩浆岩带成因的理解以及对印支地块深部壳幔物质结构的认识。本研究选取的莲花... 沿金沙江-哀牢山古特提斯缝合带两侧发育的巨型新生代陆内钾质岩浆岩带一直是地质学界关注的热点,其西侧的印支地块钾质岩浆岩尚缺乏深入探讨,制约着对钾质岩浆岩带成因的理解以及对印支地块深部壳幔物质结构的认识。本研究选取的莲花山岩体位于印支地块北部的兰坪盆地东南端,依次对其开展系统的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斑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制约岩体侵位时代在~34Ma。岩石样品具有富碱(Na_2O+K_2O=9.0%~9.2%)、高K(K_2O/Na_2O=1.0~1.2)特征,属钾玄岩浆系列;富集Th和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N=22~24)。综合反映莲花山钾质岩浆岩系由大洋板片俯冲作用造成的富集源区的部分熔融作用而产生。锆石εHf(t)在+1.4^+4.6,集中在+2.8^+4.0,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为1027~815Ma,集中在934~860Ma。岩体集中的锆石εHf(t)值和缺乏继承锆石的特征,说明岩浆岩上侵过程中未受到围岩的混染。目前已知的印支地块东部自新元古代以来(<1000Ma)经历的俯冲作用仅有金沙江-哀牢山古特提斯洋二叠纪(ca.290~250Ma)西向俯冲,莲花山岩体锆石具有的新元古代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反映古特提斯洋板片俯冲过程有陆源沉积物质加入地幔中,该认识与岩石Nb/U比值(1.3~4.7)所反映的加入地幔的俯冲物质属性一致。莲花山岩体和其西侧同期卓潘钾质杂岩体与扬子西缘钾质岩体群同属金沙江-哀牢山钾质岩浆岩带的组成部分,它们由始新世时期古特提斯缝合带加厚岩石圈拆沉作用导致的软流圈热上涌而诱发。该构造-热事件影响的空间范围可能较传统认为的更大,其向西远涉至印支地块内部,从而导致了莲花山和卓潘等岩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山岩体 钾质岩浆岩 新生代 俯冲作用 拆沉作用 滇西兰坪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地热区高温热泉水中稀土元素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肖昌浩 王庆飞 +2 位作者 周兴志 杨立强 张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38-1944,共7页
腾冲地热区位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东北缘,构造和岩浆活动频繁,地热作用明显,热泉广泛分布,是现代热泉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热泉水中的稀土元素特征是指示浅层水岩反应的重要指标。由于热泉水中稀土元素含量较低且变化范围大,腾冲地区热... 腾冲地热区位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东北缘,构造和岩浆活动频繁,地热作用明显,热泉广泛分布,是现代热泉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热泉水中的稀土元素特征是指示浅层水岩反应的重要指标。由于热泉水中稀土元素含量较低且变化范围大,腾冲地区热泉水稀土元素组成的报道比较罕见。本文尝试研究了腾冲高温热泉水中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并与美国内华达州贝奥沃韦地热田和加利福尼亚希伯地热田热泉水的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对比。本文选取腾冲地区的高温热泉,应用ICP-MS,测试了热泉水中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热泉水中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大,其变化范围为球粒陨石的<10-5~10-2倍。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整体为轻微右倾型或平坦型,显示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δEu既有正异常也有负异常;各热泉点热泉水稀土配分模式之间存在差异。虽然腾冲地热区热泉水的REE含量比美国贝奥沃韦地热田和希伯地热田热泉水的高10倍,两者之间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具有一致性。热泉水中的δEu负异常为深循环的大气降水与具有负铕异常火山岩水岩反应的结果,正铕异常可能是由快速上返的大气降水与蒸发岩中的石膏反应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热泉水 ICP-MS 腾冲地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右江褶皱带东南缘西大明山矿集区燕山期酸性岩浆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Ce(Ⅳ)/Ce(Ⅲ)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肖昌浩 申玉科 +3 位作者 韦昌山 苏晓凯 乐兴文 张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9-304,共16页
广西西大明山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右江褶皱带东南缘。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区内那宁石英斑岩脉、罗维隐伏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岩体的侵位年龄分别为(93.11±0.64)Ma、(92.92±0.69)Ma和(92.5±1.1)Ma,说明三者... 广西西大明山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右江褶皱带东南缘。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区内那宁石英斑岩脉、罗维隐伏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岩体的侵位年龄分别为(93.11±0.64)Ma、(92.92±0.69)Ma和(92.5±1.1)Ma,说明三者都形成于晚白垩世。Hf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石英斑岩中锆石εHf(t)值变化于-18.4^-1.2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变化于1 236~2 326 Ma之间。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锆石εHf(t)值分别为-19.4^+0.3和-12.2^-3.6,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变化于1 139~2 385 Ma和1 386~1 933 Ma,表明它们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末期增生的地壳组分与少量古元古代地壳地质的共同熔融。通过与右江褶皱带周缘岩浆岩带锆石Hf同位素特征对比,认为右江褶皱带周缘岩浆岩可能具有一致的物源。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中锆石的Ce(Ⅳ)/Ce(Ⅲ)比值平均值分别为23.65和33.76,说明罗维隐伏岩体具有较低的氧逸度。通过对比右江褶皱带周缘前人的成矿年代学及同位素研究,显示该区成岩成矿时间较短(92~95 Ma),形成于晚白垩世区域伸展构造体制下,右江褶皱带岩石圈发生松弛和伸展垮塌,导致中元古代和少量古元古代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大规模岩浆作用。结合右江褶皱带周缘岩浆带大地构造位置及成岩时代,认为右江褶皱带燕山期岩浆岩的形成可能受到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双重作用,可能以后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HF同位素 燕山晚期 西大明山矿集区 右江褶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兴义地区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成因:矿石特征与铀赋存状态 被引量:9
9
作者 潘澄雨 吴玉 +6 位作者 刘畅 王凤岗 田建吉 徐伟 韩文文 肖昌浩 张文高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2,共10页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是黔西南地区鲜有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有关该矿床的矿化特征和成因研究涉及甚少。本文利用α径迹蚀刻、光学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多种方法,对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和铀的赋存状态...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是黔西南地区鲜有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有关该矿床的矿化特征和成因研究涉及甚少。本文利用α径迹蚀刻、光学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多种方法,对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和铀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铀多金属矿石主要呈角砾状、浸染状和细脉状构造,矿石中以发育大量黄铁矿、白铁矿、硫钼矿和有机质为特征,还可见少量方铅矿和闪锌矿。铀主要以"不可见铀"和显微状沥青铀矿等形式存在,其中,沥青铀矿颗粒细小,多以星点状、粒状分布在金属硫化物颗粒内部或呈不规则团块状、絮状赋存在不同矿物颗粒的边缘或间隙部位,另有少量不规则细脉状、网脉状沥青铀矿充填于碳酸盐岩角砾的裂隙中。结合野外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围岩蚀变强烈和赋矿围岩中铀含量较低等基本地质特征,推测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应属于低温热液型铀矿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特征 铀赋存状态 矿床成因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 贵州兴义
原文传递
桂西北南丹-荔波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来自古构造应力场的证据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玉 张松 +5 位作者 黄铮 王凤岗 李静贤 肖昌浩 叶锦林 张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2-893,共22页
桂西北南丹-荔波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床富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显示该区亦具有极大的海相页岩气成藏潜力。因此,深入探讨和认识该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是成矿规律研究和页岩气勘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桂西北南丹-荔波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床富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显示该区亦具有极大的海相页岩气成藏潜力。因此,深入探讨和认识该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是成矿规律研究和页岩气勘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南丹-荔波地区广泛发育的褶皱、共轭节理和断层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叠加褶皱、共轭节理分析以及断层滑动矢量等方法,反演了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变化。构造解析表明,该区中、新生代共经历了四期构造应力场的交替和演化,分别为NNE-SSW 向挤压、NW-SE 向挤压、NEE-SWW 向伸展和近E-W 向挤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测NNE-SSW 向挤压应力场的形成可能与印支期华南大陆南北边缘与印支/华北板块碰撞闭合有关;NW-SE 向挤压应力场和NEE-SWW 向伸展应力场可能分别对应于燕山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的俯冲消减以及燕山晚期发生的弧后伸展作用;近E-W 向挤压应力场可能形成于喜山期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所产生远程效应的构造背景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构造演化 构造变形 中、新生代 南丹-荔波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褶皱带东南缘西大明山矿集区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肖昌浩 刘欢 +4 位作者 申玉科 韦昌山 乐兴文 欧德功 张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7-1051,共15页
广西西大明山多金属矿集区是右江褶皱带东南缘近年找矿突破的重要地区,发育凤凰山特大型银矿床、罗维中型钨锌多金属矿床、弄屯大型铅锌矿床及一些中、小型矿床等。其中罗维和弄屯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矿床,矿体分别呈层状赋存于寒武系碎... 广西西大明山多金属矿集区是右江褶皱带东南缘近年找矿突破的重要地区,发育凤凰山特大型银矿床、罗维中型钨锌多金属矿床、弄屯大型铅锌矿床及一些中、小型矿床等。其中罗维和弄屯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矿床,矿体分别呈层状赋存于寒武系碎屑岩和呈脉状赋存于寒武系与泥盆系接触界面附近或断裂破碎带中。笔者对矿集区内层状和脉状矿床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进行研究,并与赋矿围岩、隐伏二长花岗岩进行对比。铅同位素数据显示:罗维层状矿床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1320~18.5980,^(207)Pb/^(204)Pb=15.5920~15.7988,^(208)Pb/^(204)Pb=38.4041~39.0461;弄屯脉状矿床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3240~18.5060,^(207)Pb/^(204)Pb=15.7321~15.9140,^(208)Pb/^(204)Pb=38.6511~39.2311;二者具有相似的同位素组成,但弄屯矿床矿石硫化物^(207)Pb/^(204)Pb比值略高于罗维矿床矿石硫化物。罗维矿床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与深部隐伏二长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一致;而弄屯矿床矿石硫化物^(208)Pb/^(204)Pb值介于二长花岗岩和地层铅同位同位素组成之间,且矿石^(207)Pb/^(204)Pb比值指示矿石铅可能来源于上泥盆统莲花山组碎屑岩与中寒武统黄洞口组碎屑岩。渌井和大新铅锌矿床显示出异常高的^(207)Pb/^(204)Pb,暗示可能还有其他富铀的地质体为成矿提供放射成因铅,铅同位素特征值(μ值、ω值)揭示矿石硫化物和岩体都具有壳源铅的特征;从垂向上,各矿床距罗维隐伏岩体顶界距离增加,岩浆铅减少,地层铅增加。综合研究认为,西大明山多金属矿集区应属于典型的与深部燕山期岩体侵入有关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期岩浆和围岩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铅同位素 燕山期 西大明山矿集区 右江褶皱带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褶皱带东南缘西大明山矿集区燕山期长英质岩浆锆石SHRIMP原位氧同位素组成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昌浩 申玉科 +3 位作者 刘欢 韦昌山 乐兴文 傅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1452,共12页
右江褶皱带晚白垩世岩浆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及其相关的大规模Sn-W多金属成矿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本文在已获得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基础上,对广西西大明山地区酸性岩浆进行了锆石SHRIMP氧同位素研究。石英斑岩δ... 右江褶皱带晚白垩世岩浆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及其相关的大规模Sn-W多金属成矿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本文在已获得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基础上,对广西西大明山地区酸性岩浆进行了锆石SHRIMP氧同位素研究。石英斑岩δ^(18)O_(Zrn)值为5.31‰~9.31‰(平均值为7.61±2.17‰)、绢英岩化黑云母花岗岩δ^(18)O_(Zrn)值为7.11‰~9.79‰(平均值为8.36±1.33‰)、细粒黑云母花岗岩δ^(18)O_(Zrn)值为5.06‰~9.27‰(平均值为7.73±2.23‰)、中粒黑云母花岗岩δ^(18)O_(Zrn)值为5.06‰~9.27‰(平均值为7.73±2.23‰)二长花岗岩δ^(18)O_(Zrn)值为5.48‰~10.99‰(平均值为7.55±2.77‰)。测试结果显示广西西大明山地区酸性岩浆锆石氧同位素普遍具有双峰式分布特征且Hf-O同位素组成构成负相关性,暗示地壳组份和富集地幔两端元混合的特征。Hf-O同位素特征指示酸性岩浆岩源主要来自古老的地壳,并混有部分幔源物质。地幔物质的存在暗示了同时期来自地幔的物质不仅参与右江褶皱带晚白垩世岩浆作用的形成,可能为的地壳部分熔融,花岗岩岩浆的形成提供了热能。西大明山地区酸性岩浆具有高δ^(18)O_(Zrn)值和低ε_(Hf)(t)值且低Ce(Ⅳ)/Ce(Ⅲ)比值(即低氧逸度),显示出有利于形成大型以Pb-Zn为主的矽卡岩型矿床特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锆石O-Hf同位素综合研究能限定幔源岩浆参与花岗岩形成中的作用能帮助更加准确的限定岩浆源区。同时锆石氧同位素可以作为成矿规律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氧同位素 SHRIMP 罗维钨锌矿床 右江褶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五龙与青城子矿集区成矿和保存条件对比及其深部找矿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拴宏 张琪琪 +4 位作者 胡国辉 李建锋 肖昌浩 刘向冲 王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2-248,共17页
位于辽东地区的青城子与五龙矿集区尽管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相似,但其成矿时代、赋矿围岩及控矿构造却有明显的差别。根据对青城子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及五龙矿集区五龙金矿床和四道沟金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赋矿围岩、岩浆活动时代及产... 位于辽东地区的青城子与五龙矿集区尽管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相似,但其成矿时代、赋矿围岩及控矿构造却有明显的差别。根据对青城子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及五龙矿集区五龙金矿床和四道沟金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赋矿围岩、岩浆活动时代及产状、控矿及容矿构造、成矿时代和剥蚀程度新数据及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青城子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及五龙矿集区五龙金矿床和四道沟金矿床的成矿差异主要与晚三叠世以来剥蚀程度不同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东地区"三层楼"成矿找矿模式。该"三层楼"模式底部为赋存于中侏罗世深成变形花岗岩体内陡倾断裂带中的"五龙式"石英脉型金矿床(早白垩世成矿),中部为赋存于辽河群下部变质碎屑岩内层间断裂带中的"四道沟式"蚀变岩型及石英脉型金矿床(早白垩世成矿),而上部为赋存于盖县组碎屑岩及大石桥组大理岩硅-钙面附近层间断裂带(部分为切层断裂带)的"白云式"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三叠纪成矿为主,但有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成矿的叠加)。未来辽东深部找矿中要注意青城子金-多金属矿集区深部存在"四道沟式"及"五龙式"金矿床的可能,以及在五龙矿集区四道沟金矿深部存在"五龙式"金矿床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剥蚀程度相对较浅的青城子矿集区可能存在有较好的深部找矿潜力,在未来研究工作中需要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龙矿集区 青城子矿集区 深部找矿预测 差异抬升剥蚀 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雄武地区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控矿构造解析与找矿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玉 徐伟 +6 位作者 解波 王健 刘开坤 邱林飞 肖昌浩 张文高 彭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3-1219,共17页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详细的野外观测和构造解析表明,该矿床主要有NE-NEE向张扭性断裂、NNE向压扭性断裂和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三种控矿构造类型,形成“断控型”和“层...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详细的野外观测和构造解析表明,该矿床主要有NE-NEE向张扭性断裂、NNE向压扭性断裂和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三种控矿构造类型,形成“断控型”和“层控型”两种铀多金属矿体。矿区内构造分级控矿特征显著,区域性NE-NEE向张扭性断裂带控制了成矿区带的整体展布,张扭性断裂带凹凸转换拉张部位决定了矿床的产出位置,与NE-NEE向张扭性断裂贯通的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部位和NNE向压扭性断裂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规模。依据矿区内不同构造行迹的相互穿插关系,厘定出早北东向、晚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三期构造带。其中,早北东向构造带导致层间破碎带的形成,为成矿流体的侧向贯入提供了先决条件;晚北东向构造带控制了NE-NEE向张扭性断裂的形成和展布,为成矿流体的垂向运移和矿床的就位提供了主要场所和空间;北北西向构造带在促使NNE向压扭性断裂形成的同时,驱动了成矿流体从势能高的地方向势能低的地方运移。由此构建了NE-NEE向张扭性断裂构造与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联合控矿模式,并将浅表构造解析与CSAMT地球物理探测相结合,预测了大际山矿区深部及外围黄泥堡‒下银厂地区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为下一步铀多金属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成矿构造体系 找矿预测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巍山笔架山锑矿床辉锑矿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昌浩 李龚健 +1 位作者 刘欢 梁坤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0-324,共15页
以笔架山锑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矿床精细解剖基础上,利用辉锑矿金属矿物ICP-MS分析,指示成矿流体来源和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辉锑矿轻稀土强烈富集,分馏程度高,Tb、Dy、Eu呈显著的正异常,显著的正异常稀土配分模式,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的... 以笔架山锑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矿床精细解剖基础上,利用辉锑矿金属矿物ICP-MS分析,指示成矿流体来源和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辉锑矿轻稀土强烈富集,分馏程度高,Tb、Dy、Eu呈显著的正异常,显著的正异常稀土配分模式,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此外,辉锑矿矿物以其强Sr和Ba正异常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中高含量Sr和Ba的特征一致。辉锑矿矿物的Y/Ho比值变化较大,其比值随辉锑矿的氧化程度增大和产出海波高度增高而逐渐增大。对比不同流体系统的Y/Ho比值发现氧化程度较大和海拔较高的辉锑矿Y/Ho比值与现代海水的Y/Ho比值接近,氧化程度较低的辉锑矿Y/Ho比值与莲花山岩体Y/Ho比值接近,指示成矿流体可能是岩浆与大气降水不同程度的混和。H-O同位素研究显示出成矿热液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Pb同位素显示壳、幔源多源铅的特征。S同位素表明辉锑矿的S主要为生物与岩浆热液来源硫的混合。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是一个受层间构造破碎带控制的位于岩浆远端的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架山锑矿 矿石组构 ICP-MS 矿床成因 低温热液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保山西邑铅锌矿床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昌浩 李龚健 +1 位作者 刘欢 蒋成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75-576,共2页
1区域及地质概况西邑铅锌矿床位于保山地块中部,是三江地区近年来隐伏矿床找矿的一项重要成果。西邑铅锌矿床位于东山复背斜北东段,总体表现为被北东向展布的西邑向斜构造控制。矿区发育有北西向和北东向2组断裂。矿区铅锌矿体主体分布... 1区域及地质概况西邑铅锌矿床位于保山地块中部,是三江地区近年来隐伏矿床找矿的一项重要成果。西邑铅锌矿床位于东山复背斜北东段,总体表现为被北东向展布的西邑向斜构造控制。矿区发育有北西向和北东向2组断裂。矿区铅锌矿体主体分布在西邑向斜核部破碎带中。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泥盆系中统何元寨组泥质灰岩、大寨门组生物碎屑灰岩;石炭系下统香山组灰岩、泥质灰岩、碳质灰岩,铺门前组鲕状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碎屑灰岩 稀土元素 ⅢB族元素 矿石 方解石脉 西邑铅锌矿 R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五龙金矿鸡心岭断裂的年代学约束及其对成矿潜力的指示
17
作者 姚晓峰 颜廷杰 +5 位作者 林成贵 李生辉 宓奎峰 肖昌浩 李建平 杜宛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40-1153,共14页
五龙金矿是辽东地区形成于早白垩世的代表性石英脉型金矿,与胶东地区“玲珑式”金矿相似。胶东地区早白垩世金矿受北东向断裂控制且规模宏大,五龙金矿已知矿体主要赋存于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内,其北东向断裂研究程度较低、成矿潜力尚... 五龙金矿是辽东地区形成于早白垩世的代表性石英脉型金矿,与胶东地区“玲珑式”金矿相似。胶东地区早白垩世金矿受北东向断裂控制且规模宏大,五龙金矿已知矿体主要赋存于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内,其北东向断裂研究程度较低、成矿潜力尚不清楚。针对五龙矿区的鸡心岭断裂开展了地质调查,对侵位其中的岩脉和热液白云母进行定年,为断裂内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提供年代学约束。调查发现,鸡心岭断裂整体为脆性变形,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依次有煌斑岩、含白云母石英脉和闪长岩脉侵入其中。测年结果显示,煌斑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2.1±1.7 Ma,热液白云母的40 Ar/39 Ar坪年龄为126.8±0.5 Ma,闪长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2.9±1.4 Ma。年龄数据指示,鸡心岭断裂在132 Ma之前形成,在132~113 Ma之间经历了岩浆-热液活动,依次对应区域上的早白垩世初期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和早白垩世中期北西—南东向/北西西—南东东向伸展背景。从现有调查程度看,鸡心岭断裂较胶东地区北东向断裂具有序次低、规模小、构造和流体活动较弱的特征。辽东地区燕山期金矿找矿应注意关注更高序次的低角度断裂,五龙一带的北东向断裂找矿工作应优先评价断裂走向变化、深部由陡变缓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辽东 金矿 五龙 控矿断裂 年代学 矿产勘查工程 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合作市早子沟金矿床构造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韦良喜 陈正乐 +2 位作者 庞振山 韩凤彬 肖昌浩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93,共15页
甘肃省合作市早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近年来发现的规模达到百吨级别的矿床。该矿床金矿体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因此开展控矿构造研究,可为矿区勘查找矿工作提供指导。本文主要是在野外实地对控矿断裂构造详细观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构... 甘肃省合作市早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近年来发现的规模达到百吨级别的矿床。该矿床金矿体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因此开展控矿构造研究,可为矿区勘查找矿工作提供指导。本文主要是在野外实地对控矿断裂构造详细观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构造解析法、节理分析法、共轭剪节理法和断层擦痕分析法,通过吴氏网投图分析,确定了早子沟金矿床多期次构造活动的主应力方向,并根据叠加和切割关系以及成岩成矿时代的确定,推断了应力作用的期次和时代。根据分析结果,将早子沟金矿的构造应力场划分为3期5个阶段:成矿前的基底变形、区域变形和岩浆侵位阶段,早期和晚期成矿阶段,以及成矿期后阶段,矿体局部被错断。结合成矿作用特征,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阶段断裂活动与成矿关系,认为构造应力场演化与成矿作用具有一致性,并指出了NE向主断裂与旁侧分支断裂的复合部位以及NE向断裂与NW向断裂的交会部位是矿区深部寻找富大矿体的有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早子沟金矿床 构造应力场 控矿构造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格娄昂金矿床赋矿斑岩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雅琪 邱昆峰 +4 位作者 于皓丞 金鼎国 何登洋 肖昌浩 王玉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7-1585,共19页
西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印支期花岗质岩石,已探明超过1200吨金资源量与这些花岗质岩石具有密切空间关系;揭示赋矿花岗质岩石成因对于进一步约束金成矿与岩浆作用是否具有成因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格娄昂矿床(金资源量27.7t,平均品位2.18g/t... 西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印支期花岗质岩石,已探明超过1200吨金资源量与这些花岗质岩石具有密切空间关系;揭示赋矿花岗质岩石成因对于进一步约束金成矿与岩浆作用是否具有成因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格娄昂矿床(金资源量27.7t,平均品位2.18g/t)是西秦岭造山带西段甘南地区的大型金矿床,花岗质岩石和变沉积岩是其主要赋矿围岩。格娄昂金矿床赋矿英安斑岩与黑云英安斑岩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轻重稀土分异较大,(La/Yb)N比值为31.07~40.5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具有弱铕负异常(δEu=0.76~0.78)。英安斑岩和黑云英安斑岩被金矿脉切割,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50.8±2.5Ma和252.9±3.4Ma,磷灰石U-Pb年龄分别为248.9±7.3Ma和249.7±7.9Ma,为成矿前早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锆石εHf(t)=-13.88^-7.84,对应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2.15~1.78Ga。因此,格娄昂金矿床早三叠世赋矿英安斑岩和黑云英安斑岩为成矿前岩浆活动的产物,源于古元古代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可能与洋壳板片北向俯冲有关,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碰撞前构造环境,进一步支持阿尼玛卿-勉略洋在早三叠世尚未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代学 LU-HF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赋矿斑岩 格娄昂金矿床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德保矽卡岩型铜锡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晨光 张德会 +1 位作者 刘向冲 肖昌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4-185,共12页
位于右江盆地的德保铜锡矿床是广西最大的铜矿床,目前仅有少量年代学和矿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对于该矿床流体特征、流体环境、矿床元素组成等所知甚少。通过矿石矿物的探针分析、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平衡热力学计算约束了该矿床... 位于右江盆地的德保铜锡矿床是广西最大的铜矿床,目前仅有少量年代学和矿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对于该矿床流体特征、流体环境、矿床元素组成等所知甚少。通过矿石矿物的探针分析、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平衡热力学计算约束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参数,分析了成矿阶段的流体环境。与典型矽卡岩型铜锡矿床不同的是,德保铜锡矿的石榴子石以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为主,含少量钙铁榴石;锡主要以类质同象富集在黄铜矿、黄铁矿等硫化物中,含量达96×10^(-6)~627×10^(-6);石榴子石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82~249℃,平均值219℃;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温度109~215℃,平均值157℃;平衡热力学计算模拟表明,德保铜锡矿床硫逸度和氧逸度范围分别是:logf_(S_(2))>-20,-44<logf_(O_(2))<-25。早期成矿流体温度的降低为黄铜矿沉淀提供了有利条件,锡元素伴随黄铜矿沉淀;成矿流体的氧逸度高于世界典型锡矿的氧逸度,这种高氧逸度的成矿流体环境不利于锡元素的运移及再富集,这可能是德保铜锡矿中锡较少以锡石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保铜锡矿床 流体包裹体 氧逸度 金属硫化物 热力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