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安全的RFID后台网络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会群 肖慧彬 马宇健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5-418,共4页
分析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后台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基于DNS安全扩展协议以及混合加密技术,提出了一种RFID网络安全构建方法,主要侧重于解决RFID后台网络中各个企业间信息交互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 射频识别 电子产品码 对象命名服务 混合加密 域名系统安全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先天性双角子宫畸形合并右肾缺如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熊爱民 肖慧彬 陈中全 《海军医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83-383,共1页
关键词 超声 双角子宫 右肾缺如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 被引量:8
3
作者 肖慧彬 林晓燕 +3 位作者 梁小勤 李凤荣 王宏婵 王红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胎PLSVC的超声特点及其合并畸形等情况,观察PLSVC不同类型间和/或与超声表现类似的其他疾病的鉴别点。结果133胎中,单纯PLSVC 81胎,其中孤立性... 目的探讨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胎PLSVC的超声特点及其合并畸形等情况,观察PLSVC不同类型间和/或与超声表现类似的其他疾病的鉴别点。结果133胎中,单纯PLSVC 81胎,其中孤立性左上腔静脉1胎;52胎合并心内外结构畸形,合并心内畸形35胎、心外畸形11胎、同时合并心内外畸形6胎。合并心内畸形中,以室间隔缺损(VSD)、法洛四联症(TOF)和迷走右/左锁骨下动脉多见,合并心外畸形中以单脐动脉和鼻骨缺失多见。孕妇年龄≥35岁的PLSVC胎儿合并其他心内外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35岁者(P<0.05)。结论四腔心切面和三血管气管切面是发现PLSVC重要线索的常用且重要的诊断切面;结合PLSVC走行特点进行连续动态追踪扫查,可明显提高产前超声对于胎儿PLSVC及其合并心内外畸形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永存左上腔静脉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局部血肿部位与预后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6
4
作者 肖慧彬 林晓燕 +1 位作者 王宏婵 陈秀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早期局部血肿部位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7例剖宫产子宫切口局部血肿的产妇,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0岁。回顾性分析产妇的超声声像图,判断子宫切口局部血肿的形态、部位、范围及其预后情况。根据早期局...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早期局部血肿部位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7例剖宫产子宫切口局部血肿的产妇,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0岁。回顾性分析产妇的超声声像图,判断子宫切口局部血肿的形态、部位、范围及其预后情况。根据早期局部血肿超声特点,追踪随访其局部不同部位血肿与切口愈合相关性。结果术后行常规超声检查能够比较准确判断血肿部位,其中切口前方血肿66例,切口前方及部分切口内血肿3例,切口内部血肿6例,切口内部及其后方血肿11例,切口前方、内部及后方血肿1例。二维超声表现为切口区域不均质中等回声、低回声、混合性或无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多突向膀胱。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4例在超声引导下行抽吸治疗。87例产妇中3例失访,84例获得随访。其中74例为愈合良好,7例为子宫切口憩室形成,3例为预后不佳。结论常规剖宫产术后行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子宫切口局部血肿的部位、大小及其预后,有助于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对缓解产妇忧虑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切口 血肿 憩室 超声检测 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演变过程的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肖慧彬 林晓燕 +1 位作者 王宏婵 陈秀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各孕期的超声表现特征,提高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认识,为早期诊断提供有效帮助。方法选择1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29岁。回顾性分析孕妇各孕期的超声...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各孕期的超声表现特征,提高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认识,为早期诊断提供有效帮助。方法选择1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29岁。回顾性分析孕妇各孕期的超声声像图,记录孕囊或胎盘位置、胎盘厚度、胎盘内回声、胎盘后间隙、子宫肌壁内及与膀胱壁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显示植入区域血流情况。采取择期剖宫产手术治疗,包括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主动脉球囊植入术,对穿透型胎盘植入孕妇另行经输尿管镜支架植入术,术后病理诊断方法为活体组织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早孕期8例孕囊着床位置低,3例为瘢痕妊娠,3例雏形胎盘伸入瘢痕内且子宫肌层变薄。中孕期12例"胎盘漩涡"形成,12例胎盘后间隙消失,6例子宫肌层变薄,4例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但未穿透浆膜层。晚孕期18例均见"胎盘漩涡"且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肌层更薄或中断,6例穿透浆膜层达膀胱后壁。剖宫产术后无子宫切除情况,术中出血1 000~3 000 mL,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粘连型1例,植入型11例,穿透型6例。结论对于有剖宫产史的孕妇早孕期应重点观察孕囊或胎盘与子宫前壁下段瘢痕之间的关系,中晚孕观察胎盘、胎盘后间隙、子宫下段肌层及膀胱后壁回声。产前超声正确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能有效帮助临床及时发现并制定有效的诊疗方案,降低母婴死亡风险,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产前诊断 超声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早、中期血清sEng和ADMA对子痫前期胎盘血管分布及妊娠结局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钟敏 刘年元 +3 位作者 肖慧彬 朱艳宾 向兰花 姚若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第6期747-751,共5页
目的:探讨早、中孕期血清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子痫前期胎盘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孕妇分别采集孕10~13周、20~24周静脉血清。孕期出现子痫前期症状进入病例组(36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早、中孕期血清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子痫前期胎盘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孕妇分别采集孕10~13周、20~24周静脉血清。孕期出现子痫前期症状进入病例组(36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5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sEng、ADMA、一氧化氮(NO)水平,胎盘静脉、CT增强扫描胎盘标本,采用AW4.6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重建胎盘血管数字三维图像。比较两组血清sEng、ADMA、NO水平及胎盘重量、胎盘血管灌注量、胎盘血管分支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对血清指标与胎盘重量及其血管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早、中孕期血清sEng中位数(13.895ng/ml、6.596ng/ml)高于对照组(4.906 ng/ml、5.441 ng/ml),ADMA中位数(2.189μmol/L、1.954μmol/L)高于对照组(0.275μmol/L、0.349μmol/L),NO中位数(80.629μmol/L、106.024μmol/L)低于对照组(225.571μmol/L、226.232μmol/L)(P均<0.001);胎盘重量(467.15.±46.99)g、胎盘动脉灌注量(19.63±3.45)ml、静脉灌注量(24.46±4.51)ml、胎盘血管分支级别(5.77±0.76)级、新生儿出生体重(2857.69±396.90)g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孕期血清sEng、早中孕期血清ADMA与胎盘重量及其血管各指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早、中孕期血清NO呈正相关。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早中孕期血清sEng及ADMA增加,引起NO合成减少,导致胎盘血管形态变化,进而引发子痫前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可溶性内皮因子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一氧化氮 胎盘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与胎盘白细胞介素-12指标变化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岩 肖慧彬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881-1882,共2页
目的:探索血清与胎盘白细胞介素-12指标的变化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妊娠期检查结果正常的孕妇52例(对照组)及筛查出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52例(观察组),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 目的:探索血清与胎盘白细胞介素-12指标的变化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妊娠期检查结果正常的孕妇52例(对照组)及筛查出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52例(观察组),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及胎盘白细胞介素-12指标的数值,并检测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前后血清及胎盘白细胞介素-12指标的变化。结果:对两组的血清与胎盘白细胞介素-12指标的检测数值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2指标数值血清与胎盘中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与胎盘白细胞介素-12指标的变化进行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与胎盘中白细胞介素-12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清与胎盘白细胞介素-12指标的变化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明显的临床作用,效果明显,结果具有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胎盘 白细胞介素-12 妊娠期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颈角联合宫颈长度预测胎儿早产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卢文岳 肖慧彬 +2 位作者 黄素梅 王宏婵 梁小勤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9期118-121,共4页
目的研究在宫颈长度(CL)<25 mm时,宫颈角(UCA)是否与早产的风险相关。方法选取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行超声检查,妊娠18~23^(+6)周的孕妇180例,一共分为6组:a组18~18^(+6)周,b组19~19^(+6)周,c组20~20^(... 目的研究在宫颈长度(CL)<25 mm时,宫颈角(UCA)是否与早产的风险相关。方法选取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行超声检查,妊娠18~23^(+6)周的孕妇180例,一共分为6组:a组18~18^(+6)周,b组19~19^(+6)周,c组20~20^(+6)周,d组21~21^(+6)周,e组22~22^(+6)周,f组23~23^(+6)周,每组各30例。通过超声测量UCA和CL,CL<25 mm时,根据分娩的孕周分为足月组和早产组,评估UCA对早产预测的效能。结果早产组平均UCA为(124.6±3.7)°,大于足月组的(93.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3,P=0.026)。UCA对早产预测的效能:UCA在118°的敏感度为59.5%,特异度为91.8%,ROC曲线下面积0.826。结论UCA是一种有效预测早产的指标,当UCA≥118°时,应高度警惕早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超声 宫颈角 预测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血孕酮检查在预防宫内胚胎停育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吕晓艳 王宏婵 +1 位作者 肖慧彬 江活永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22期41-42,47,共3页
目的探讨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血孕酮检查在防治宫内胚胎停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门诊检查的妊娠早期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19.0生成随机数字表,将孕妇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 目的探讨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血孕酮检查在防治宫内胚胎停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门诊检查的妊娠早期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19.0生成随机数字表,将孕妇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Ⅰ组孕妇(72例)血孕酮(P)<25 ng/ml且双侧子宫动脉血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注黄体酮(40 mg/次,1次/d),绒促性素(3 000 U/次,隔日1次),连用至孕12周;Ⅱ组孕妇(48例)血P<25 ng/ml且双侧子宫动脉血流有差异,未进行治疗;Ⅲ组孕妇(80例)血P≥25 ng/ml且双侧子宫动脉血流有差异,未进行治疗,比较三组孕妇治疗前后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峰值血流速度与最小血流速度之比(S/D)水平变化情况,统计妊娠成功率。结果Ⅰ组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PI[(2.17±0.42)和(2.64±0.48)]、RI[(0.85±0.09)和(0.91±0.06)]、S/D[(6.68±3.40)和(9.27±3.72)];Ⅱ组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PI[(2.20±0.40)和(2.48±0.45)]、RI[(0.83±0.06)和(0.90±0.08)]、S/D[(6.46±3.50)和(9.28±4.70)];Ⅲ组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PI[(2.13±0.50)和(2.57±0.46)]、RI[(0.83±0.08)和(0.88±0.06)]、S/D[(6.56±3.50)和(9.28±4.50)],三组优势侧明显小于非优势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Ⅰ组治疗后血P显著升高(P<0.05),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组间比较,Ⅰ组与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明显高于Ⅱ组(P <0.05)。Ⅰ组与Ⅲ组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血P检查能够为宫内胚胎停育的发生风险早期预测及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预防宫内胚胎停育及提高妊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停育 孕酮 超声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与子宫瘢痕憩室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慧彬 林晓燕 +2 位作者 卢文岳 梁小勤 钟敏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子宫切口血肿与子宫瘢痕憩室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初次行剖宫产的产妇。以产后发生子宫切口血肿149例作为研究组,其中血肿致切口分离者为分离组...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子宫切口血肿与子宫瘢痕憩室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初次行剖宫产的产妇。以产后发生子宫切口血肿149例作为研究组,其中血肿致切口分离者为分离组,未致切口分离者为未分离组。以同期子宫切口处无血肿的病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子宫切口愈合后子宫瘢痕憩室发生情况,以及远期愈合情况。采用t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939例中,149例(7.7%)术后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切口血肿者为血肿组。血肿组中,分离亚组74例,未分离亚组75例。同期110例初次剖宫产术后的产妇超声检查未发现子宫切口血肿,作为对照组。(2)共41例(2.1%)形成子宫瘢痕憩室,均在血肿组,占该组的27.5%(41/149)。分离亚组子宫瘢痕憩室发生率为52.7%(39/74),高于未分离亚组的2.7%(2/75)(χ^(2)=35.96,P<0.001)。(3)子宫切口内血肿、切口内+切口后方血肿、子宫切口内+切口前后方血肿致切口分离时,子宫瘢痕憩室发生率分别为10/18、55.1%(27/49)和2/2。无子宫切口前方+部分切口内血肿致瘢痕憩室形成者(0/5)。未导致切口分离时,子宫瘢痕憩室发生率为2.7%(2/75)。(4)形成憩室的41例在产后6~24个月复查时,40例(97.6%)与前次超声检查结果一致。1例产后42 d超声检查时子宫瘢痕憩室呈小“v”形,术后13个月再次随访未发现憩室。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与子宫瘢痕憩室存在相关性。血肿形成使子宫切口分离可能是憩室形成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切口 血肿 憩室 超声检查 产妇
原文传递
sEng和ADMA联合子宫动脉PI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钟敏 肖慧彬 +3 位作者 朱艳宾 向兰花 石喜华 姚若进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6-488,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孕10~13周血清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联合孕20~24周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建立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孕妇,妊娠10~13周时采血备检。出现早发型子痫前期症状的病例组成... 目的通过检测孕10~13周血清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联合孕20~24周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建立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孕妇,妊娠10~13周时采血备检。出现早发型子痫前期症状的病例组成研究组,同期采血孕龄相近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DMA和sEng的浓度。孕20~24周检查子宫动脉PI值。将血清sEng、ADMA浓度及子宫动脉PI转化为MoM值,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Eng、ADMA、子宫动脉PI及联合3个指标建立ROC曲线,对早发型子痫前期进行预测。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32例,同期孕龄相近者98例。两组子宫动脉PI的平均MoM值分别为(1.907±0.706)和(1.049±0.342);s Eng的平均MoM为(11.003±3.685)和(4.341±1.488);ADMA的平均MoM值为(16.86±9.218)和(1.155±0.772)。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指标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75,敏感度为92.4%时,特异度为88.3%。结论联合采用早孕期血清的ADMA、sEng及中孕期子宫动脉平均PI值对早发型子痫前期进行预测,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指标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子痫前期 可溶性内皮因子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子宫动脉 阻力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