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问题探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观的思考 被引量:8
1
作者 肖姣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7,共4页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学生自身对其主体地位的认同危机,根本原因在于"思政课"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皆缺乏针对性,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用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观指导"思政课"教学,是解决上述问...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学生自身对其主体地位的认同危机,根本原因在于"思政课"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皆缺乏针对性,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用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观指导"思政课"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值得尝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学生主体地位 生活哲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路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姣平 任阿娟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11-13,共3页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路径研究呈现出一定特色和新意。依笔者浅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把握时代精神、科学解答时代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及宣传普及;挖掘马克思生活哲学观点,回归生活、关注现实。本文即试图对此做出某种盘点与梳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路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探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肖姣平 《高教论坛》 2020年第6期20-23,108,共5页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实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内容,挖掘...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实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丰富的文化土壤,找准文化自信融入教学的契合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好中国文明的故事,融入革命文化教育,讲好中国革命的故事,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国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培养学习兴趣——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肖姣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70-172,176,共4页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面临着令人堪忧的困境。要摆脱此种教学困境,关键在于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精彩上好第一次课,深入挖掘有趣资料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途径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面临着令人堪忧的困境。要摆脱此种教学困境,关键在于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精彩上好第一次课,深入挖掘有趣资料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途径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兴趣 教学实效性 “基础”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以“坚定文化自信塑造湾区人文素养”专题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肖姣平 《高教学刊》 2023年第8期70-74,共5页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呈现教学关系主客体“地位失衡”或大学生“伪在场”等现象,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这一重要论述为解决学...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呈现教学关系主客体“地位失衡”或大学生“伪在场”等现象,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这一重要论述为解决学生主体地位缺失问题,提供重要的实践探索的方法指导。基于高校思政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对落实发挥教师主导性主体功能,以“思政课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为载体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等进行详细分析,为高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性 主体性 文化自信 高校思政课 改革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姣平 谢勇军 《科教导刊》 2018年第4期81-82,共2页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政课改革带来了种种亟需正视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学者应该直面挑战,勇往直前,始终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多元价值中确立主导价值观,建设"互联网+"品牌阵地,创新高校思政课教...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政课改革带来了种种亟需正视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学者应该直面挑战,勇往直前,始终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多元价值中确立主导价值观,建设"互联网+"品牌阵地,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培养符合"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政队伍,彰显思政课教师的教育主导性,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政课 改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基于广东省高职院校的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肖姣平 谢勇军 《职业技术》 2021年第7期18-25,共8页
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任务。为了完成这一关键任务,将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高校教师应重点关注的内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以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对... 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任务。为了完成这一关键任务,将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高校教师应重点关注的内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以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对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况进行调研和评估,针对高职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认知、认同、践行和融入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作用,完善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社会大课堂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宏观到微观之视角转换的可能意义——当代中国妇女权利问题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姣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2-25,共4页
当代中国妇女权利问题的实际状况值得关注,此种状况与历史形成的宏观视角的抽象性有一定相关性,因而,在妇女权利问题上,有必要进一步达成某种从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的自觉转换。
关键词 宏观视角 微观视角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别文化与当代中国妇女权利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姣平 龙庆华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4期31-32,共2页
当代中国妇女权利问题的实际状况值得关注,此种状况与多元性别文化有一定的关联性,因而,在妇女权利问题上,有必要进一步突出以文化心理为视域的先进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
关键词 妇女权利 性别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姣平 《科教导刊》 2017年第10X期79-80,共2页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掀起了社会生活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发生了时代境遇变化。"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深度融合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背景下,加强思想...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掀起了社会生活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发生了时代境遇变化。"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深度融合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就是发挥"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创新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妇女权利问题上的微观视角及其意义
11
作者 肖姣平 任阿娟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4-48,共5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妇女权利问题出现的局部倒车现象值得关注,此种状况与历史形成的宏观视角的抽象性有一定关联性,即主要表现为政治视角和男性视角。因而,在妇女权利问题上,有必要进一步达成某种从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的自觉转换,突出...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妇女权利问题出现的局部倒车现象值得关注,此种状况与历史形成的宏观视角的抽象性有一定关联性,即主要表现为政治视角和男性视角。因而,在妇女权利问题上,有必要进一步达成某种从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的自觉转换,突出以文化心理为视域的社会性别文化、日常生活的基本意蕴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视角 微观视角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姣平 任阿娟 袁国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1期68-69,共2页
新农村建设一直是"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当前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始终并极力体现在新农村建设的各种工作中,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又好又快发... 新农村建设一直是"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当前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始终并极力体现在新农村建设的各种工作中,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又好又快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新农村建设 成就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当代中国妇女权利问题的几个基本属性
13
作者 肖姣平 袁国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妇女权利问题出现的局部"倒车"现象值得关注,此种现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在本文看来,此种复杂性至少具有多域性、多层性和多维性等重要特征。
关键词 多域性 多层性 多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遏制腐败势头 建设和谐社会
14
作者 肖姣平 郭建军 《黑河学刊》 2012年第11期70-71,共2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就是理顺利益分配关系。目前利益分配关系仍然面临着困境,此种困境的存在直接受到当下腐败现象的威胁。因而,只有通过反腐实践,才能使社会利益分配在更大程度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就是理顺利益分配关系。目前利益分配关系仍然面临着困境,此种困境的存在直接受到当下腐败现象的威胁。因而,只有通过反腐实践,才能使社会利益分配在更大程度上趋于公平,才能不断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利益分配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策略探讨
15
作者 肖姣平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21-24,共4页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种种亟需正视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直面挑战,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教育载体、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和加强队伍...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种种亟需正视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直面挑战,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教育载体、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和加强队伍建设等途径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想政治工作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哲学的微观视角及其当代意义
16
作者 肖姣平 谢勇军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6期45-46,共2页
马克思实现了划时代的哲学革命,把哲学研究的对象转向了现实的人类生活,而对现实的人类历史生活的研究,始终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紧密联系的视角上展开的。然而,人们普遍关注的是马克思哲学的宏观视角,相对忽视了其微观视角。因而揭示马... 马克思实现了划时代的哲学革命,把哲学研究的对象转向了现实的人类生活,而对现实的人类历史生活的研究,始终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紧密联系的视角上展开的。然而,人们普遍关注的是马克思哲学的宏观视角,相对忽视了其微观视角。因而揭示马克思哲学的微观视角,对马克思哲学研究真正向前迈进具有某种特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微观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IT专业群课程体系研究——以软件技术专业群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军 肖姣平 赖苑圆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41-146,共6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职院校应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构建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文章以软件技术专业群为例进行研究,该专业群以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国家级...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职院校应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构建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文章以软件技术专业群为例进行研究,该专业群以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项目建设为契机,依据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线面”结合课程思政设计模式,在模块化课程中分类设计课程思政主线,在项目化课程中精选蕴含鲜活思政元素的教学项目,开发数字化思政资源,由此构建“思政化、模块化、项目化、数字化”四化融合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IT专业群构建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 IT专业群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生问题的多维视角
18
作者 袁国 肖姣平 《理论观察》 2012年第3期21-22,共2页
民生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它有着极其复杂的现实形态。因而,以多维视角观照民生问题,并以诸种视角的整合与融通检视和反思民生问题,已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生问题 经济视角 政治视角 社会——文化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
19
作者 郭英娜 肖姣平 《理论观察》 2011年第5期115-116,共2页
当代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基本现状值得关注,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失调,致使高等教育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不断出现矛盾冲突。通过分析这两方面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并从以人为本的哲学角度出... 当代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基本现状值得关注,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失调,致使高等教育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不断出现矛盾冲突。通过分析这两方面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并从以人为本的哲学角度出发,思考对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整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矛盾冲突 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滇越铁路看技术的社会角色
20
作者 谢勇军 肖姣平 《理论观察》 2010年第2期53-54,共2页
技术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是社会的子系统,离开社会的技术是不存在的,技术总是为一定的社会、阶级、民族服务。20世纪初,法帝国主义通过修建滇越铁路(实际是利用先进技术)对云南人民进行经济剥削和殖民统治,置云南人民于苦难之中,也给中... 技术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是社会的子系统,离开社会的技术是不存在的,技术总是为一定的社会、阶级、民族服务。20世纪初,法帝国主义通过修建滇越铁路(实际是利用先进技术)对云南人民进行经济剥削和殖民统治,置云南人民于苦难之中,也给中华民族蒙上挥之不去的历史耻辱,由此可见技术具有民族压迫性的社会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滇越铁路 民族压迫性 云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