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聂朋浩 程庆荣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监测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180例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外周神经毒性... 目的监测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180例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化疗患者发生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化疗患者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1%(56/180),以Ⅰ~Ⅱ度为主,占比92.86%(52/56)。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肢端麻木、疲乏无力、触觉改变,主要发生于用药后12~<72 h,以用药后24~<48 h发生率最高。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期较高、化疗药物累积剂量较高、肝功能损伤较重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化疗患者发生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为轻度。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期较高、化疗药物累积剂量较高、肝功能损伤较重是其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关注,并制订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烷类 抗肿瘤药物 外周神经毒性 不良反应 年龄 糖尿病 临床分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聂朋浩 檀崇斌 李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7期42-44,48,共4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140例AU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140例AU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和炎性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内镜评分[Rachmilewitz内镜指数(REI)]、症状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68/70),高于对照组的74.29%(5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DA、hs-CRP水平及REI、D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UC复发率为8.82%(6/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1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AUC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美沙拉嗪治疗,可降低血清MDA水平、hs-CRP水平、内镜评分和症状评分,提高SOD水平,预防疾病复发,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活动期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氧化应激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师的专业认知度与用药安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檀崇斌 李华 +1 位作者 甘成伟 聂朋浩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12期32-34,共3页
目的研究与讨论药师的专业认知度与用药安全的相关性,可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指导性价值。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该院内药师40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所有药师对临床工作了解程度、工作积极效应、临床药师能提供帮... 目的研究与讨论药师的专业认知度与用药安全的相关性,可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指导性价值。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该院内药师40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所有药师对临床工作了解程度、工作积极效应、临床药师能提供帮助等方面的专业认知度进行分析与数据统计,分析用药不安全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40份。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情况来看,临床药师可提供最新药物信息占比最高,其次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参与药物研究、降低医疗差错纠纷、用药质控等。用药不安全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工作时长、医患沟通、安全策划、监管意识与用药不安全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药师的专业认知度与用药安全存在正相关性,避免处方用药差错,加强医患沟通,提高自身监管意识,做好安全策划工作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师 专业认知度 用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檀崇斌 朱倩 +5 位作者 甘成伟 杨东梅 刘晨露 聂朋浩 宋学梅 李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行PCI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行PCI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2)和B组(n=43)。A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cTnT)变化。统计两组患者再狭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A组的78.57%(3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LVEF高于A组,NT-proBNP、CRP、cTnT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再狭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6%(2/43),明显低于A组的19.05%(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PCI术后患者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优于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抑制血清CRP水平,减轻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替格瑞洛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 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