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泌体传递血管生成抑制蛋白-2参与乙肝后发生肝癌的机制
1
作者 宋欢欢 韦朝阳 +5 位作者 赵蕾 聂尚燕 郭香娟 王敏 张肖 卢力飞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6期85-91,共7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的HepG2(HepG2.2.15)细胞外泌体(Exo)微小RNA-200(miRNA-200)的表达情况,及HepG2.2.15细胞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2(VASH2)表达水平,探讨miRNA-200、VASH2在HepG2细胞侵袭、...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的HepG2(HepG2.2.15)细胞外泌体(Exo)微小RNA-200(miRNA-200)的表达情况,及HepG2.2.15细胞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2(VASH2)表达水平,探讨miRNA-200、VASH2在HepG2细胞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CC患者15例(研究组)和健康受试者15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Exo miRNA-200表达水平。从HepG2.2.15细胞中分离出Exo,随后将其分为过表达组(转染miRNA-200 mimic)和阴性对照组(转染miRNA-NC),采用透射电镜、Western blot和纳米颗粒跟踪进行Exo鉴定,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epG2.2.15细胞中VASH2表达情况。在补充Exo的HepG2细胞中分析过表达Exo组(miRNA-200过表达组的Exo)和对照组(未转染组的Exo)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细胞周期情况。在转染后12、24、48、72 h采用CCK-8法评估HepG2细胞增殖率;在转染后24h采用Transwell法评估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在转染后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ASH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评估miRNA-200是否靶向VASH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Exo miRNA-20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HepG2.2.15细胞的VASH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过表达Exo组与对照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Exo组迁移细胞和侵袭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HepG2细胞在Exo过表达前后G1期、S期、G2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Exo组VASH2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miR-NC+VASH2 WT组相比,miRNA-200 mimic+VASH2 W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miRNA-200 mimic+VASH2 MUT组与miRNC+VASH2 MU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iRNA-200靶向VASH2。结论miRNA-200在HCC患者血清Exo中低表达,上调miRNA-200可抑制HepG2.2.15细胞VASH2表达,且过表达miRNA-200的HepG2.2.15细胞来源的Exo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乙肝病毒X蛋白 外泌体 微小RNA-200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阴转和肝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聂尚燕 宋欢欢 +7 位作者 王敏 卢力飞 郭香娟 张肖 赵蕾 张晓艳 张瑞敏 麻慧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分析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阴转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 目的分析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阴转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分别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观察患者肝功能、HBV DNA阴转率和HBe Ag转阴率的变化。结果在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分别为(45.7±23.8)U/L和(62.3±23.7)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8±25.3)U/L和(73.2±25.3)U/L,P<0.05];在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分别为(32.7±19.4)U/L和(46.4±6.3)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6±17.3)U/L和(52.8±5.2)U/L,P<0.05];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和HBe Ag阴转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促进HBe Ag阴转,使用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Α2B 拉米夫定 HBEAG阴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聂尚燕 宋欢欢 +1 位作者 王敏 卢力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978-979,共2页
目的探讨HBs Ag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 Ag阳性组57例和HBe Ag阴性组45例,测定2组血清AST、ALT、HBs Ag及HBV DNA水平,分析HBs Ag水平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2组HBs Ag、... 目的探讨HBs Ag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 Ag阳性组57例和HBe Ag阴性组45例,测定2组血清AST、ALT、HBs Ag及HBV DNA水平,分析HBs Ag水平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2组HBs Ag、ALT、AST、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HBs Ag水平患者的HBV DNA水平不同(P<0.05);HBe Ag阳性组HBs 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796,P<0.01),HBe Ag阴性组HBs Ag水平与HBV DNA水平不存在相关性(r=0.289,P>0.05)。结论 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 Ag与血清HBV DNA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V DNA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素胶囊联合替诺福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肝纤维化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郭香娟 王敏 +6 位作者 张洪涛 卢力飞 宋欢欢 范晓英 聂尚燕 郭红 张肖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980-984,共5页
目的观察水飞蓟素胶囊联合替诺福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2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诊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目的观察水飞蓟素胶囊联合替诺福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2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诊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替诺福韦治疗,观察组应用水飞蓟素胶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比较2组肝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氧化应激水平及血清病毒学指标转归、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t/P=5.382/0.000、14.767/0.000、7.642/0.000、4.555/0.000);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水平低于对照组(t/P=4.392/0.000、3.653/0.000、6.392/0.000、5.597/0.000);观察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t/P=3.601/0.001、5.540/0.000、3.487/0.001);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为95.92%,HBeAg转阴率为46.94%,均高于对照组的83.67%、26.53%(χ^2/P=4.009/0.045、4.391/0.03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素胶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能够发挥良好抗病毒效果,且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改善肝纤维化状况,同时对肾功能无明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胶囊 替诺福韦 乙肝肝硬化 失代偿期 肝功能 肾功能 肝纤维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艳红 赫莉 +1 位作者 聂尚燕 任郁英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贝克曼ElitePr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迈瑞BC-55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和90例肝病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贝克曼ElitePr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迈瑞BC-55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和90例肝病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分布体积(MPV),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T、APTT、TT延长,FIB降低,D-二聚体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代偿期相比,肝硬化失代偿期也存在PT、APTT、TT显著延长,FIB降低,D-dimer升高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失代偿期和原发性肝癌中PLT、PCT显著减少,MP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病患者凝血、纤溶及血小板参数,对病情判断、出血抢救,治疗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凝血指标 纤溶指标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通过上调PPARα抑制LPS诱导的THP-1细胞TLR4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卫远 李俊芳 +2 位作者 聂尚燕 刘曦 赵阳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TLR4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THP-1细胞分为4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LPS组、LPS+非诺贝特(LPS+Feno组)和LPS+非诺贝特+PPARα拮抗剂GW6471组(LPS+Feno... 目的探讨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TLR4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THP-1细胞分为4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LPS组、LPS+非诺贝特(LPS+Feno组)和LPS+非诺贝特+PPARα拮抗剂GW6471组(LPS+Feno+GW组)。在干预4小时后使用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对THP-1细胞TLR4和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较,在LPS干预4小时后THP-1细胞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LPS组较LPS+Feno组TLR4表达的增加水平和PPARα表达的下降水平更加明显,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在LPS刺激状态下非诺贝特对于TLR4和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的改善作用可被PPARα拮抗剂GW6471显著抑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LPS诱导的炎症状态下,非诺贝特可以通过上调PPARα的转录合成抑制THP-1细胞TLR4表达,最终减轻炎症水平。研究表明非诺贝特具有潜在的炎症调控作用,为非诺贝特等PPARα激动剂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THP-1细胞 TOLL样受体4 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 GW647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子宫内膜癌中uPA蛋白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李美艳 聂尚燕 +5 位作者 呼君瑜 陈辉 马利辉 焦茹 赵红 韩新彦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620-1622,共3页
目的检测u PA蛋白在不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相关性,进而探讨u P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50例(癌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0例(癌前病变组)及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30例(正常组)... 目的检测u PA蛋白在不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相关性,进而探讨u P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50例(癌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0例(癌前病变组)及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30例(正常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u PA蛋白和E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u 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40.00%、54.00%,而ER的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分别为100%、72.00%、56.00%,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 PA蛋白及ER的表达率在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u PA的表达与ER的表达呈负相关(r=-0.293,P<0.05)。结论 u PA的表达可能受雌激素的调控,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ER uPA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BsAg浓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研究
8
作者 宋欢欢 韦朝阳 +8 位作者 聂尚燕 王敏 卢力飞 张肖 郭香娟 郭红 赵蕾 张洪涛 范晓英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B04期171-171,共1页
目的探讨血清HBsAg浓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倒为研究对象,均行为期1年的ErrV治疗.并检测治疗时、3月、6月、9月、12月ItBsAg、tIBVDNA水平.绘制工... 目的探讨血清HBsAg浓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倒为研究对象,均行为期1年的ErrV治疗.并检测治疗时、3月、6月、9月、12月ItBsAg、tIBVDNA水平.绘制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经治疗,有效54例(60.0%),无效36例(40.0);有效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HBVDNA、HBsA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HBsAg、ttBVDNA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有效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O.05);HBVDNA、HBsAg明显正相关(r=0.543,P〈0.01);治疗时、3月、6月、9月、12月HBsAg水平可预测ETV抗病毒临床效果。结论血清HBsAg水平可预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效果,是简单、经济及可靠的预测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 效果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一点体会
9
作者 聂玉林 聂尚燕 +1 位作者 江涛 连小英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2期169-170,共2页
过敏性紫癜,其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尚有皮疹及浮肿,常伴有腹痛,关节肿痛及肾炎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西医认为本病属于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在中医认为本病应属于血证范畴。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中医药治疗 过敏性皮炎 临床特点 关节肿痛 葡萄疫 养血止血 方药加减 实验室检查 邯郸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脑宁胶囊治疗高血压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洪峰 魏亚超 +8 位作者 要跟东 王乐 商大巍 陈晨 李倩 李慧 霍好利 白敏 聂尚燕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6期915-918,共4页
目的探讨镇脑宁胶囊治疗高血压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将243例高血压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3例),治疗组口服镇脑宁胶囊,4粒/次,3次/d;同时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模拟剂,1袋/次,3次/d。对... 目的探讨镇脑宁胶囊治疗高血压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将243例高血压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3例),治疗组口服镇脑宁胶囊,4粒/次,3次/d;同时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模拟剂,1袋/次,3次/d。对照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同时口服镇脑宁胶囊模拟剂,4粒/次,3次/d。患者参与该临床试验期间继续服用降压药,但禁止使用其他对高血压性头痛有作用的中药及治疗肾阴虚的药物。采用单盲、平行性对照研究,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镇脑宁胶囊治疗高血压头痛疗效较好,临床应用安全,经济学优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脑宁胶囊 养血清脑颗粒 高血压头痛 成本-效果分析
原文传递
脂联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通路在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俊英 刘英辉 +3 位作者 周东方 聂尚燕 赵会芳 金国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1-714,共4页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是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早期病变,可进展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AFLD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肝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肪堆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联素(Adi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I...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是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早期病变,可进展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AFLD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肝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肪堆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联素(Adi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I)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均是机体内脂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引,我们前期研究结果显示AMPK的变构激活剂二甲双胍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强肝组织胰岛素受体表达以及降低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SREBP)表达预防大鼠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脂肪肝 酒精性 大鼠
原文传递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聂尚燕 周俊英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1-714,共4页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肝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肪堆积.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I)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肝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肪堆积.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I)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机体内脂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1],在调节肝细胞内脂质代谢的级联反应中SIRTI可能是中枢组成部分,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三者以Adipo-SIRT1-AMPK信号轴的形式参与AFLD的发病[2].阐明SIRT1的作用有可能为AFL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酒精性 脂联素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