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扎根理论的银发群体就医数字鸿沟分析
1
作者 胡洋 耿晋娟 《鹿城学刊》 2024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发展数字健康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银发群体作为健康领域的“需方”和数字领域的“弱者”,其就医数字鸿沟问题值得重视。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对老年人的数字化就医行为进行质性分析,结合NVivo12Plus软件构建银发群体就医数字鸿... 发展数字健康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银发群体作为健康领域的“需方”和数字领域的“弱者”,其就医数字鸿沟问题值得重视。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对老年人的数字化就医行为进行质性分析,结合NVivo12Plus软件构建银发群体就医数字鸿沟治理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三级数字鸿沟”贯穿银发群体数字化就医始终,且多种因素交错影响就医数字鸿沟的形成;应以群体需求为核心,探索人文导向的数字化就医路径,促进医疗服务公平可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发群体 就医数字鸿沟 扎根理论 多元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ELESM法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算——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耿晋娟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12期99-107,共9页
从城市低保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替代率、城市低保标准消费支出替代率和城市低保标准食品支出替代率三个指标来看,山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水平明显偏低。文章采用扩展性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法(ELESM)和需求的收入弹性概念,将城市人... 从城市低保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替代率、城市低保标准消费支出替代率和城市低保标准食品支出替代率三个指标来看,山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水平明显偏低。文章采用扩展性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法(ELESM)和需求的收入弹性概念,将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比例分组,构建起测算城市低保标准更为适宜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ELESM法测算的山西省城市低保标准在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可以满足低保对象的生活需求,大大缩减了他们与其他群体的差异,而且不会给山西省的财政造成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扩展性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法(ELE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长期照护保险需求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耿晋娟 刘晋 《生产力研究》 2014年第1期95-100,111,共7页
由于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变迁,老年长期照护问题已经从家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长期照护保险(LTCI)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降低长期照护问题所造成的冲击而推出的。在研究消费者对于LTCI的投保行为之前,... 由于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变迁,老年长期照护问题已经从家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长期照护保险(LTCI)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降低长期照护问题所造成的冲击而推出的。在研究消费者对于LTCI的投保行为之前,有必要对LTCI产品的社会需求展开探讨。现有对老年长期照护需求的研究着重于定性分析,侧重于特定区域内的微观影响因素。文章通过选取十类宏观数据建立对数模型,分析各类宏观因素对于LTCI需求的影响机制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长期照护保险 照护需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核心驱动路径研究——基于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示范案例的扎根分析
4
作者 胡洋 耿晋娟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
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探索更具人性关怀的智慧养老服务势在必行。本研究关注老年人的现实需要,以14项智慧养老服务优秀示范案例为蓝本,运用扎根理论,对案例经验进行深度挖掘,总结智慧养老服务核心驱动路径。研究结果表... 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探索更具人性关怀的智慧养老服务势在必行。本研究关注老年人的现实需要,以14项智慧养老服务优秀示范案例为蓝本,运用扎根理论,对案例经验进行深度挖掘,总结智慧养老服务核心驱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该路径与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现状适配,符合并创新性拓展了“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推广性、可复制性。通过总结“共性”经验,文章概括性提出加强服务模式及内容创新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养老服务 核心驱动路径 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养老保险与政府财政补贴责任关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耿晋娟 《财政监督》 2019年第7期65-71,共7页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保险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方式。社会养老保险的混合产品属性、正外部性,以及个人短视、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会产生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介入来克服市场缺陷。政府对不同运行情况的...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保险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方式。社会养老保险的混合产品属性、正外部性,以及个人短视、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会产生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介入来克服市场缺陷。政府对不同运行情况的社会养老保险有不同的财政补贴责任。但是,政府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并不是毫无原则的任意补贴,它是在社会养老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对非制度设计不合理和非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基金收支缺口、转轨成本等进行的补贴。政府财政补贴要维持一个合理的"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政府 财政补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变革中的政府财政补贴责任分析
6
作者 耿晋娟 《生产力研究》 2019年第4期27-33,F0003,共8页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全国统一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建立。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我国政府财政责任也逐渐发生了转变,经历了由完全责任--缓慢增长--日益加大的转变。从...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全国统一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建立。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我国政府财政责任也逐渐发生了转变,经历了由完全责任--缓慢增长--日益加大的转变。从1998年开始,政府不断加大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支持,财政补贴高速增长,在城镇化、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政府将更加倚重财政补贴来缓解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可持续风险。政府财政规模在近期内或较长时间内仍将会快速扩大。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财政补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时一定要保持其适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财政补贴 收支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高缴费低水平悖论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耿晋娟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8-105,共8页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保持着较高的缴费率,但另一方面,社平工资替代率持续下降,待遇水平很低。造成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高缴费与低水平如此失衡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缩小的缴费基数、高估的制度赡养率、内含下降的计...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保持着较高的缴费率,但另一方面,社平工资替代率持续下降,待遇水平很低。造成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高缴费与低水平如此失衡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缩小的缴费基数、高估的制度赡养率、内含下降的计发办法和失效的调整机制。导致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转轨成本没有合理解决。中国消化转轨成本是采取"暗偿"的方式。然而,统筹账户无力支付巨大的转轨成本,透支了个账资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转低息记账,因此,社平工资替代率在社会平均工资的快速增长下不断下降。本文提出了解决基本养老保险高缴费与低水平并存的途径主要有:合理消化转轨成本;统账分立,做实个人账户;加强征缴管理;建立合理有效的养老金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缴费率 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 制度赡养率 转轨成本
原文传递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现状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耿晋娟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76,共9页
在2002-2011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省份数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扩大制度覆盖面。从社会公平、社会保障运行机制以及制度建设的终极目标看,扩大覆盖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中为追求覆盖面扩大而... 在2002-2011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省份数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扩大制度覆盖面。从社会公平、社会保障运行机制以及制度建设的终极目标看,扩大覆盖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中为追求覆盖面扩大而采取的种种不当措施加重了未来制度收支不平衡的风险和财政压力。目前可采取的措施是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首先应该统账分立,真正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收不抵支 覆盖面 财政补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