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翟英姬 李国华 +1 位作者 杜国平 樊淑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0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诊治消化道早期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2例普通胃镜及活检病理提示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早期癌敏感性88.46%,特...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诊治消化道早期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2例普通胃镜及活检病理提示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早期癌敏感性88.46%,特异性88.89%,准确性88.71%,诊断癌前病变的敏感性84.21%,特异性86.05%,准确性85.48%。结论: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能够为患者是否适合行内镜下切除术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早期癌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应用雷贝拉唑在老年患者中预防应激性溃疡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翟英姬 杜国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8期39-40,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多功能胃肠管肠内应用雷贝拉唑(波利特)在老年患者中预防应激性溃疡中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81例不能进食的老年危重病患者行内镜下安置多功能胃肠管,比较肠内应用雷贝拉唑(波利特)与静脉使用奥美拉唑针剂(洛赛... 目的探讨经多功能胃肠管肠内应用雷贝拉唑(波利特)在老年患者中预防应激性溃疡中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81例不能进食的老年危重病患者行内镜下安置多功能胃肠管,比较肠内应用雷贝拉唑(波利特)与静脉使用奥美拉唑针剂(洛赛克)两组,对胃液pH的影响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效果。结果两组抽吸的胃液中pH≥4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应用雷贝拉唑(波利特)在老年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中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雷贝拉唑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被引量:2
3
作者 翟英姬 杜国平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4期1094-1096,共3页
应激性溃疡(SU),是指在各种应激状态下,胃或十二指肠、食管发生的急性黏膜糜烂和溃疡。它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病变恶化。预防SU是抢救重症患者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就SU的病因、发病机制、监测指标及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制... 应激性溃疡(SU),是指在各种应激状态下,胃或十二指肠、食管发生的急性黏膜糜烂和溃疡。它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病变恶化。预防SU是抢救重症患者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就SU的病因、发病机制、监测指标及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制酸药物、医源性肺炎、胃肠营养的关系等方面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预防 质子泵抑制剂 医源性肺炎 胃肠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三腔胃肠管肠内应用波利特于内镜止血术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翟英姬 杜国平 李国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9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患者经三腔胃肠管肠内应用雷贝拉唑(波利特)内镜下止血术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8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下止血术,其中试验组45例患者采用留置三腔胃肠管及肠内应用波利特,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患者经三腔胃肠管肠内应用雷贝拉唑(波利特)内镜下止血术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8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下止血术,其中试验组45例患者采用留置三腔胃肠管及肠内应用波利特,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留置传统胃管及静脉应用奥美拉唑针剂,比较两组胃液p H值、再出血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胃液p H值、再出血率及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程度较轻,并可减少静脉输液量及稳定血糖。结论:经三腔胃肠管肠内应用波利特于内镜止血术后患者效果理想,特别适合应用于合并心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雷贝拉唑 胃肠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胃镜下药物注射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尤趣居 樊淑梅 +1 位作者 陈卫巧 翟英姬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6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药物注射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A组直接在传统普通胃镜下行药物注射;B组应用无痛胃镜下行药物注射止血;C组应用无痛胃镜下行药...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药物注射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A组直接在传统普通胃镜下行药物注射;B组应用无痛胃镜下行药物注射止血;C组应用无痛胃镜下行药物注射止血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比较3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的止血时间缩短,再出血率、手术率下降及住院时间缩短,满意度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下药物注射联合氩离子凝固术能提高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治疗效果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无痛胃镜 药物注射 氩离子凝固治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D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何顺辉 杜国平 +2 位作者 翟英姬 尤趣居 黄文昭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0期223-224,共2页
目的研究ESD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60例均为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据其临床表现及经超声胃镜检查结果确诊为SMT,并对这些行ESD治疗的SMT病例进行3个月、6个月、24个月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除... 目的研究ESD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60例均为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据其临床表现及经超声胃镜检查结果确诊为SMT,并对这些行ESD治疗的SMT病例进行3个月、6个月、24个月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除8例因种种原因而无法随访,其他术后成功随访的52例患者中(随访率为86.67%)有49例随访患者半年内切面愈合率81.67%,两年内切面愈合率达100%,另外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有癌细胞的存在,而采取其他手术方式治疗(胃大切)。结论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项简单有效、方便快速、费用低、损伤小、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ESD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程灿昌 李国华 +2 位作者 杜国平 翟英姬 傅美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0期1809-1810,共2页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6例,根据治疗不同分成两组,将行单纯美沙拉嗪治疗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治疗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炎症指标、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病理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6例,根据治疗不同分成两组,将行单纯美沙拉嗪治疗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治疗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炎症指标、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病理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在两组治疗后炎症指标(TNF-α、IL-6、IFN-γ)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病理评分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3.70%比对照组19.05%低(P〈0.05)。炎症性肠病患者行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益生菌 美沙拉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D术后溃疡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翟英姬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895-89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ESD术后溃疡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方法分析于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接受ESD手术治疗的患者102例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溃疡愈合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是否伴有Hp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将患者... 目的探讨分析ESD术后溃疡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方法分析于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接受ESD手术治疗的患者102例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溃疡愈合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是否伴有Hp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Hp阳性以及Hp阴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内镜治疗。包括患者在行ESD手术治疗之后的第4周以及第8周溃疡大小、瘢痕愈合率。结果 ESD术后4周,Hp阴性组SI愈合率相较Hp阳性组较高,但是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ESD术后8周,Hp阴性组SI愈合率相较Hp阳性组明显较高(P<0.05)。此外有3例溃疡复发及出现2例癌前病变复发,均是Hp阳性组,但例数偏少,未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 Hp感染是影响ESD术后溃疡愈合的一个危险因素,特别是Hp感染可能导致溃疡复发及癌前病变复发的机率提高,但这需更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术后 溃疡愈合 幽门螺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法超声内镜引导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翟英姬 尤趣居 苏秀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探析改良法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精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择期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的75例GOV患者,... 目的探析改良法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精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择期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的75例GOV患者,分为改良法EUS组、EUS联合普通内镜组、普通内镜组三组,每组25例。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再出血率、溃疡率等。结果三组术后3个月、6个月再出血发生率及3个月溃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法EUS组3个月再出血率明显低于EUS联合普通内镜组,改良法EUS组、EUS联合普通内镜组3个月溃疡率明显低于普通内镜组,术后1个月三组再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法EUS组、EUS联合普通内镜组明显低于普通内镜组。超声组(改良法EUS组+EUS联合普通内镜组)存在交通支26例,无交通支24例,术后1个月、6个月存在交通支与无交通支超声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存在交通支超声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交通支超声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法EUS引导下组织胶注射应用于GOV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再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静脉曲张 精准治疗 改良法 超声内镜 组织胶 再出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及肝组织LXRα/FAS通路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亦懿 翟英姬 +4 位作者 梅迪华 张志侨 罗晓亮 黄燕峰 杜国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余甘子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及肝组织LXRα/FAS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余甘子处理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对照组生理盐... 目的探讨余甘子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及肝组织LXRα/FAS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余甘子处理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给予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处理,另给予不同剂量的余甘子灌胃处理,连续给药6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7和IL-10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CD4^+IL-17^+和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采用WB法检测肝组织LXRα和FAS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大剂量余甘子提取物处理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显著改善,血清ALT、AST、TC、TG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TNF-α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34.7±0.9)pg/ml和(3.2±0.2)pg/mL,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为(4.8±0.2)pg/mL(P<0.05);大剂量余甘子处理组CD4^+IL-17^+百分比为(1.1±0.6)%,显著低于模型组[(1.9±0.4)%,P<0.05],CD4^+CD25^+Treg百分比为(1.5±0.6)%,显著高于模型组[(0.9±0.2)%,P<0.05];小、中、大剂量余甘子提取物处理组肝组织LXRα和FAS蛋白表达显著减弱[分别为(1.8±0.1)和(2.0±0.2),P<0.05]。结论余甘子提取物可改善NAFLD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可能与其对炎性细胞因子、Th17/Treg细胞和LXRα/FAS通路因子的表达产生了某种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余甘子提取物 细胞因子 CD4^+IL-17^+细胞 CD4^+CD25^+TREG细胞 LXRα/FAS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表现——附464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国华 翟英姬 +1 位作者 陈晓东 杜国平 《新医学》 2015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表现特点。方法对常规胃镜发现的46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根据病灶特征,选择不同扫查频率进行超声内镜或者微型探头扫查,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46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病变145例(31.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表现特点。方法对常规胃镜发现的46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根据病灶特征,选择不同扫查频率进行超声内镜或者微型探头扫查,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46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病变145例(31.3%)、胃病变256例(55.2%)、十二指肠病变63例(13.6%);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显示病变来源于黏膜层2例(0.4%)、黏膜肌层102例(22.0%)、黏膜下层118例(25.4%)、固有肌层186例(40.1%)、外压56例(12.1%);其中食管病变多位于食管上段、来源于黏膜肌层,胃病变多位于胃底、来源于固有肌层,十二指肠病变多位于降段、来源于黏膜下层。结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在不同部位分布的几率不同,其来源层次及性质各异,且存在多发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超声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欧阳贺月 翟英姬 尤趣居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8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9月~2012年3月住院行胃镜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5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诊治方法分为两组,无痛胃镜组115例选择采用丙泊芬镇静麻醉技术的无痛胃...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9月~2012年3月住院行胃镜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5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诊治方法分为两组,无痛胃镜组115例选择采用丙泊芬镇静麻醉技术的无痛胃镜诊治术,90例选择行普通胃镜诊治术设为普通胃镜组,观察两组操作中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波形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胃镜组在胃镜诊治过程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要明显高于无痛胃镜组,而血氧饱和度则明显低于无痛胃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普通胃镜组为22.22%(20/90)、无痛胃镜组为5.22%(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下行上消化道止血术具有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患者舒适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腔胃肠管辅助治疗内镜术后消化道穿孔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翟英姬 杜国平 +2 位作者 李国华 樊淑梅 尤趣居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年第11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三腔胃肠管辅助治疗内镜操作后上消化道穿孔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112例内镜操作后出现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实验组(留置三腔胃肠管及肠内应用雷贝拉唑片剂)与对照组(留置传统胃管及静脉使用奥... 目的探讨三腔胃肠管辅助治疗内镜操作后上消化道穿孔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112例内镜操作后出现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实验组(留置三腔胃肠管及肠内应用雷贝拉唑片剂)与对照组(留置传统胃管及静脉使用奥美拉唑针剂)之间腹痛、腹胀的缓解率、胃液pH值、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保守治疗成功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6h内腹痛缓解率61.3%、12h腹痛缓解率8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钛夹未夹闭创面病例的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的胃液pH值及保守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腔胃肠管辅助治疗内镜术后消化道穿孔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穿孔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
原文传递
肠内应用雷贝拉唑对颅脑损伤患者胃液pH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杜国平 翟英姬 胡亦懿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6,共3页
应用抑酸药物是一项防治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的重要措施,对不能口服药物的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给药方式为静脉用药和鼻饲管胃内给药,但均存在缺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自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对21例不能进食... 应用抑酸药物是一项防治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的重要措施,对不能口服药物的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给药方式为静脉用药和鼻饲管胃内给药,但均存在缺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自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对21例不能进食的颅脑损伤危重病患者经多功能胃肠管肠内应用雷贝拉唑提高胃液pH值,预防SU,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患者 胃液PH值 雷贝拉唑 应用 肠内 应激性溃疡 ULCER 危重病患者
原文传递
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亦懿 杜国平 +2 位作者 李国华 罗晓亮 翟英姬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的17例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的17例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临床疗效等。结果:17例患者均成功一次完成内镜下反向切开术,术后胃镜均能自由通过,操作时间(38.82±24.27)min。17例患者均无大出血、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3-44个月,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12、18、26个月再次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复查胃镜示狭窄复发,余13例患者未出现再次狭窄。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难治性 内镜超声检查 内镜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