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翟艳玲 《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58-59,共2页
目的对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睢县中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哮喘患儿作为对象研究,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联合使用孟鲁司特与... 目的对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睢县中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哮喘患儿作为对象研究,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联合使用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对其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单独使用布地奈德对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并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各项哮喘症状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各项炎性因子、肺部气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使用是治疗小儿哮喘的有效途径,可进一步缩短患儿症状好转时间、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 小儿哮喘 疗效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翟艳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22期4159-4161,共3页
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2015年6月~2016年9月在我院出生且确诊为HIE患儿共90例纳入研究范围,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给... 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2015年6月~2016年9月在我院出生且确诊为HIE患儿共90例纳入研究范围,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案对神经系统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以探讨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治疗前,两组患儿NBNA评分及NSE水平、CK-M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明显上升,NSE水平及CK-MB水平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的上升幅度及NSE水平、CK-MB水平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患儿意识状态、肌张力、原始反射、呼吸等功能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惊厥停止时间也略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68.8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期间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8%,对照组为11.1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HIE患儿有较积极的治疗作用,及早干预可减少患儿神经系统损伤所造成的后遗症现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丹参注射液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小儿肺炎 被引量:1
3
作者 翟艳玲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7期222-222,208,共2页
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与书籍文献查阅,浅析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因、主要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该病的主要预防及治疗措施,希望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有所益处。
关键词 小儿肺炎 病因 临床症状 诊断方法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小儿惊厥的常见病因、症状及防治 被引量:1
4
作者 翟艳玲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3期112-112,共1页
小儿惊厥是儿科急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浅析小儿惊厥的常见病因、主要的临床症状、及该病的主要预防及治疗措施,希望对大家所益处。
关键词 小儿惊厥 病因 临床症状 预防 治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肾损害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翟艳玲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19期2390-,共1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肾损害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机会,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总结了15例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包括体温、咳嗽、浮肿、血压等。分析各项实验室检查,包括三大常规、抗"O"血沉等,并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肾损害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机会,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总结了15例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包括体温、咳嗽、浮肿、血压等。分析各项实验室检查,包括三大常规、抗"O"血沉等,并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结果:经过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症状停止,浮肿消退,血尿、蛋白尿消失,所有患儿出院时均已达临床治愈。复查每月查1次尿常规均正常,随访6个月未见有复发。结论:支原体感染引起肾损害轻微,治疗时间短,并且很少有复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感染 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selectin、TF、TFPI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莹 刘复强 +1 位作者 常志文 翟艳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551-2553,255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P-selectin、TF、TFPI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单克隆荧光抗体标记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SA)组及对照组外周血中P-选择素(P-selectin)、组织因子(...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P-selectin、TF、TFPI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单克隆荧光抗体标记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SA)组及对照组外周血中P-选择素(P-selectin)、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CS组、SA组和对照组比较,P-selectin均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以ACS组中最高,SA组次之,对照组最低。TF、TFPI均值在ACS组中显著增高,较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TF、TFPI均值之间的差异在SA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P-selectin、TF、TFPI3种检测指标均值在UA组和AMI组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3种因子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④SA组、UA组和AMI组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及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P-选择素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潘素芳 朱良湘 +6 位作者 陈建文 袁申元 关宇舟 付汉菁 胡虹莺 武宝玉 翟艳玲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7年第4期40-44,共5页
对40例正常人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转铁蛋白(TRF),后两者95%位数正常值为0.22mg/24h、4.88mg/24h。以上述三项指标共同测定49例糖尿病患者24h尿,其中Al... 对40例正常人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转铁蛋白(TRF),后两者95%位数正常值为0.22mg/24h、4.88mg/24h。以上述三项指标共同测定49例糖尿病患者24h尿,其中Alb单项高于正常者23例,占46.9%,RBP及TRF单项高于正常者各20例,各占40.8%。若以三项联合检测中有一项异常即做为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损伤,共有31例,占63.3%,其诊断DN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异常者,P<0.05,且与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致。可见,Alb等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敏感指标的联合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病 白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性细胞因子与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莹 刘复强 +1 位作者 常志文 翟艳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细胞因子与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单克隆荧光抗体标记法检测ACS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SA)组及对照组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P-选择素(P-se...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细胞因子与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单克隆荧光抗体标记法检测ACS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SA)组及对照组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P-选择素(P-selectin)和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结果:1.MCP-1、P-selectin均值之间的差异在ACS组、SA组和对照组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CS组中此2种炎性因子水平最高,SA组次之,对照组最低。2.TF、TFPI均值在ACS组中显著增高,较其他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TF、TFPI均值之间的差异在SA组和对照组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3.MCP-1、P-selectin、TF及TFPI4种检测指标均值在不稳定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炎性细胞因子及凝血因子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及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了ACS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液凝固因子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研究单个水或甲酸分子对乙酰基异构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翟艳玲 陈广慧 陈伟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18-23,33,共7页
在M06-2X、B3LYP、MP2和MC-QCISD水平下,理论研究了大气中的单个水和甲酸分子催化乙酰基异构化的反应机理,发现产物均为CH2COH自由基。研究结果表明,裸反应的活化能为81.2kcal·mol-1,而加上水和甲酸分子活化能分别降低到46.2和29.0... 在M06-2X、B3LYP、MP2和MC-QCISD水平下,理论研究了大气中的单个水和甲酸分子催化乙酰基异构化的反应机理,发现产物均为CH2COH自由基。研究结果表明,裸反应的活化能为81.2kcal·mol-1,而加上水和甲酸分子活化能分别降低到46.2和29.0kcal·mol-1,表明它们均能与乙酰基通过氢键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以便有效地催化异构化反应。在298K,1标准大气压条件下,通过直接动力学计算发现,裸反应的速率常数为6.49×10-47cm3·molecule-1·s-1,水和甲酸催化反应比其速率常数分别增加24和33个数量级。考虑大气中各物种浓度后,发现裸反应速率为4.96×10-29s-1,水或甲酸催化该反应的速率分别为2.55×107和9.52×109s-1,当大气中水分子或甲酸浓度较高时,乙酰基异构化反应生成CH2COH自由基可能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子催化 甲酸分子催化 乙酰基异构化 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伴或不伴冠心病患者血浆蛋白C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明照 宋艾 +1 位作者 翟艳玲 齐跃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7期35-36,共2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伴或不伴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蛋白C系统的改变。方法观察对象为:①对照组20例健康人;②糖尿病组(DM)20例;③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M+CHD)31例。测定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含量及活性及蛋白S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 目的了解糖尿病伴或不伴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蛋白C系统的改变。方法观察对象为:①对照组20例健康人;②糖尿病组(DM)20例;③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M+CHD)31例。测定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含量及活性及蛋白S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与DM+CHD组TM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C含量仅DM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41),而PC活性则两组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PS含量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已存在抗凝系统,特别是蛋白C系统的异常,主要表现为PC活性升高,而目前尚缺乏这种变化致心血管病的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系统 糖尿病 血栓调节蛋白 蛋白C 蛋白S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TF和TFPI变化及肝素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明照 路亚枫 翟艳玲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血浆组织因子 (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的改变及应用低分子肝素 (LMWH)后的变化。方法 UAP患者 5 1例 ,其中LMWH组 32例 ,常规治疗组 19例。用药前及用药后 5d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TF、...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血浆组织因子 (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的改变及应用低分子肝素 (LMWH)后的变化。方法 UAP患者 5 1例 ,其中LMWH组 32例 ,常规治疗组 19例。用药前及用药后 5d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TF、TFPI。结果 UAP血浆TF为 82 .5 3± 2 8.1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TFPI为 4 .32± 2 .4 4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LMWH组TFPI治疗后为 5 .4 6± 3.33ng/ml,较治疗前的 3.87±2 .4 8ng/ml明显升高。 结论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参与UAP发病 ,LMWH治疗可升高血浆TF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不稳定性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 酶联免疫法 U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疾病患者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合冰 刘复强 +4 位作者 闫树旭 翟艳玲 张娟 王丽 李利红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302-305,共4页
目的:测定恶性疾病患者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观察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三种恶性疾病凝血、纤溶系统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同期恶性肿瘤47例,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27例(其中初治21例和复发组6例),淋巴瘤患者10例;实体瘤患者10例;... 目的:测定恶性疾病患者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观察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三种恶性疾病凝血、纤溶系统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同期恶性肿瘤47例,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27例(其中初治21例和复发组6例),淋巴瘤患者10例;实体瘤患者10例;对照组为30例健康人。取空腹外周静脉血,3.8%枸橼酸钠抗凝,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组织因子(TF)、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结果: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三组的TF值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瘤组的TF值高于急性白血病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急性白血病组、淋巴瘤组、实体瘤组的TAT高于对照组,并达到统计学意义;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三组的t-PA值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体瘤组t-PA值高于急性白血病组;急性白血病组及实体瘤PAI-1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存在相似的凝血和纤溶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疾病 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sFas及TNF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明照 王国宏 +1 位作者 翟艳玲 田海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07-308,共2页
为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可溶性factorassociatedsuicide (Fas)、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及其在不同心衰程度时的变化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 30例冠心病CHF患者的sFas和TNF。结果 :心衰组sFas为 ( 7.83± 5.66) μg... 为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可溶性factorassociatedsuicide (Fas)、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及其在不同心衰程度时的变化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 30例冠心病CHF患者的sFas和TNF。结果 :心衰组sFas为 ( 7.83± 5.66) μg/L ,TNF为 ( 5.58±1 .84 ) μg/L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心功能Ⅳ级组sFas虽高于心功能Ⅲ级组 ,但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sFas、TNF均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 S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纤溶酶原激动抑制剂-1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旭东 樊峥 +6 位作者 傅研 殷红 翟艳玲 祁雅慧 朱宇清 王瑾 赵相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为探讨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1 (PAI 1 )基因调节区 -675bp位点 4G/5G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CAD)的关系 ,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测定 4G/5G基因型 ,并检测PAI 1抗原水平 ,共观察了 1 2 1例单纯 2型... 为探讨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1 (PAI 1 )基因调节区 -675bp位点 4G/5G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CAD)的关系 ,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测定 4G/5G基因型 ,并检测PAI 1抗原水平 ,共观察了 1 2 1例单纯 2型糖尿病 (typeⅡdiabetes)患者、87例 2型糖尿病合并CAD患者和 1 0 0例对照者。结果 :合并CAD组的 4G/4G基因型携带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 4 9.4%比 3 7.0 % ,P <0 .0 5 ) ,CAD组中PAI 1与三酰甘油 (TG)呈正相关 ,并与 4G/5G多态性有关 ,表现为 4G/4G基因型携带者的PAI 1质量浓度明显高于 5G/5G基因型携带者〔( 3 9.82× 1 0 - 3± 3 .1 1× 1 0 - 3)ng/L比 ( 3 8.0 4× 1 0 - 3± 2 .73× 1 0 - 3)ng/L ,P <0 .0 5〕。提示 :PAI 1基因 4G/5G多态性与TG的联合作用与PAI 1抗原水平相关 ,并与 2型糖尿病合并CAD的发病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纤溶酶原激动抑制剂-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伴或不伴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明照 宋艾 翟艳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8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伴或不伴冠心病(CHD)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51例确诊为DM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发CHD分为DM组(A组,n=20),DM+CHD组(B组,n=31),另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各组均测定血浆蛋白C系...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伴或不伴冠心病(CHD)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51例确诊为DM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发CHD分为DM组(A组,n=20),DM+CHD组(B组,n=31),另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各组均测定血浆蛋白C系统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含量及活性、蛋白S(PS)含量,vW因子(vWF)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A、B两组患者PC活性、vWF及PAI-1水平均较C组增高(P<0·05),但A、B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PC含量较C组增高(P=0·041);3组间TM和PS含量差异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涉及蛋白C系统、内皮及纤溶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PC活性、vWF及PAI-1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蛋白C系统 VW因子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蛋白水解液对L-赖氨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翟艳玲 常立群 徐庆阳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5年第1期9-11,共3页
以棉籽蛋白水解液替代豆粕水解液培养谷氨酸棒杆菌LS260发酵生产赖氨酸,对比替代前后发酵效果,确定了棉籽蛋白水解液的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在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3%、0.8%的棉籽蛋白水解液,赖氨酸产量提高至265 g/L,... 以棉籽蛋白水解液替代豆粕水解液培养谷氨酸棒杆菌LS260发酵生产赖氨酸,对比替代前后发酵效果,确定了棉籽蛋白水解液的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在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3%、0.8%的棉籽蛋白水解液,赖氨酸产量提高至265 g/L,比对照批次提高了9.05%,最高糖酸转化率达到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发酵 棉籽蛋白水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草坪环境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杰 刘弘 +1 位作者 孙丽 翟艳玲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6-50,共5页
以校园草坪的绿化模式为基础,初步分析了不同植物配置方式形成的草坪环境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空间综合生态效应。通过对不同草坪环境进行光、温、湿等环境因子的研究,阐述了校园草坪绿化模式的生态效应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以校园草坪的绿化模式为基础,初步分析了不同植物配置方式形成的草坪环境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空间综合生态效应。通过对不同草坪环境进行光、温、湿等环境因子的研究,阐述了校园草坪绿化模式的生态效应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期找出规律,积累更多经验,为校园生态绿化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将有利于草坪发展和景观生态设计的园林事业研究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 温度 湿度 反射率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lopidine在脑梗塞疗效中的对照研究
18
作者 余华峰 于逢春 +2 位作者 严心宇 翟艳玲 赵相印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3-54,共2页
Ticlopidine在脑梗塞疗效中的对照研究余华峰,于逢春,严心宇,翟艳玲,赵相印血小板在脑梗塞的发生、发展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抑制剂的研究对脑梗塞的防治作用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应用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抵克利得(... Ticlopidine在脑梗塞疗效中的对照研究余华峰,于逢春,严心宇,翟艳玲,赵相印血小板在脑梗塞的发生、发展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抑制剂的研究对脑梗塞的防治作用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应用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抵克利得(ticlid或ticlopid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动抑制剂-1基因4G/5G多态性与冠心病
19
作者 傅研 王旭东 +5 位作者 翟艳玲 樊峥 杨玲 朱宇清 祁雅慧 赵相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采用特异性引物多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 ,检测了 1 2 3例冠心病患者和 1 72例健康对照者的纤溶酶原激动抑制剂 1 (PAI 1 )基因 ,并同时测定血液PAI 1质量浓度和活性 ,体质量指数、胆固醇和三酰甘油 ,探讨了PAI 1基因4G/5G多态性与冠心病... 采用特异性引物多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 ,检测了 1 2 3例冠心病患者和 1 72例健康对照者的纤溶酶原激动抑制剂 1 (PAI 1 )基因 ,并同时测定血液PAI 1质量浓度和活性 ,体质量指数、胆固醇和三酰甘油 ,探讨了PAI 1基因4G/5G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冠心病组的缺失型纯合子 4G/4G型 ( 47.2 %)明显多于对照组 ( 2 2 .1 %,P <0 .0 5) ,4G/4G组的PAI 1质量浓度〔( 40 .87± 0 .99) μg/L)〕和PAI活性〔( 750± 350 )U/L〕均高于 5G/5G组〔( 38.1 4± 1 .0 ) μg/L ,( 650± 2 70 )U/L ,P <0 .0 5〕。提示PAI 1基因 4G/5G多态性与PAI 1质量浓度及活性具有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纤溶酶原激动抑制剂-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和风湿性疾病患者微小病毒B_(19)感染检测
20
作者 陈莹 刘复强 翟艳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8-549,共2页
关键词 血液病 风湿性疾病 微小病毒B19 感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