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组图谱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翟洲燕 常芳 +3 位作者 李同昇 李炬霖 石钰 武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94,113,共9页
地域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图谱建构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传统村落整体上延续并传承了地域传统文化,并集中体现在传统村落内的文化遗产景观之中,故而传统村落成为地域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及基因组图谱研究的重要切入点。该... 地域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图谱建构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传统村落整体上延续并传承了地域传统文化,并集中体现在传统村落内的文化遗产景观之中,故而传统村落成为地域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及基因组图谱研究的重要切入点。该文基于国内代表性的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建构方法,以陕西省35个传统村落为例,通过识别与提取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绘制陕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组图谱,包括遗传信息图谱、空间序列图谱、分布模式图谱和地理格局图谱;通过分析遗产性景观基因组图谱特征,提炼出传统村落的主体性地域文化特质,按照地域文化的相对一致性原则,划分传统村落群系。研究旨在丰富和完善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建构和聚落景观群系划分的理论和方法,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再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遗产景观 基因组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区体系结构的社区资源可获性评价原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翟洲燕 王兴中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及其规划的研究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社区资源的可获性研究已成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研究的焦点。本文基于社区体系结构原理,融合以往关于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研究成果,探索性地总结出社区资源可获性... 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及其规划的研究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社区资源的可获性研究已成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研究的焦点。本文基于社区体系结构原理,融合以往关于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研究成果,探索性地总结出社区资源可获性的评价原理以及社区资源可获性相关的评价原则、内容、方法和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体系结构原理 社区资源 可获性 评价原理 和谐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日常体系理念的农家乐旅游空间功能结构提升研究——以蓝田县为例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晓霞 王兴中 +1 位作者 翟洲燕 常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8-142,共5页
随着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的增长,具有独特空间结构的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文章从城市日常体系原理出发,提出城乡结合部"城市—乡村旅游空间"的建构成为乡村旅游结构的核心。在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空间布局规律的基础上... 随着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的增长,具有独特空间结构的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文章从城市日常体系原理出发,提出城乡结合部"城市—乡村旅游空间"的建构成为乡村旅游结构的核心。在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空间布局规律的基础上,以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农家乐旅游为对象,提出了基于"城市日常体系"理念的农家乐旅游空间功能结构及相应的六种农家乐旅游业态模式,并将其应用于蓝田县农家乐旅游提升发展的具体规划中,为我国城市郊区农家乐旅游规划及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日常体系 旅游空间结构 农家乐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土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与空间意象表达——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翟洲燕 安传艳 +2 位作者 贾梦月 常芳 阿茹娜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54,共14页
短视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可推动中国乡土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介景观。文章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以文化景观基因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化景观基因特征解构提取法,识别李子柒短视频中的乡土文化景观基因及其空间意象表达。... 短视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可推动中国乡土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介景观。文章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以文化景观基因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化景观基因特征解构提取法,识别李子柒短视频中的乡土文化景观基因及其空间意象表达。研究表明:(1)影像景观基因特征表现为以固定镜头为主的拍摄风格,以远景和特写为主的多景别拍摄手法,景别切换流畅,画面转场自然,画面的整体色调偏暗沉,后期运用了蒙太奇的剪辑手法,采用背景配乐和同期声,人物交流通常使用方言,偶尔夹杂普通话等;(2)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特征表现为理想的人居环境模式、“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四川民居建筑、乡村生产生活和传统技艺所需工具等;(3)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特征则表现为传统民俗节庆、不同地域的传统技艺和绵阳方言等;(4)李子柒视频中的乡土文化景观基因建构了田园牧歌、淳朴和谐和美好生活等文化意象。该研究旨在为短视频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有效结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景观基因 文化意象 短视频 李子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产业成效测评与发展构想 被引量:4
5
作者 翟洲燕 安传艳 +1 位作者 阿茹娜 贾梦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7,I0004-I0006,共11页
黄河是维系炎黄子孙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和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石.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测算其在2017-2020年间的文化和旅游产业的... 黄河是维系炎黄子孙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和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石.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测算其在2017-2020年间的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投入与绩效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发现:(1)投入与绩效水平整体呈现出从下游向中、上游省区递减的特征;(2)投入与绩效水平耦合协调度不高,各省区之间存在“阶梯式”的差距.基于此,结合当前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为未来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高质量发展应以“黄河文化”为灵魂,对9省区进行文化整合,以深度融合发展为驱动力,实施“点(黄河文化中心)-线(黄河文化旅游带)-面(黄河文化彰显区)”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推动黄河流域整体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文旅融合发展 耦合协调度 成效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资本与遗址区空间的生产——以安阳市殷墟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安传艳 李同昇 翟洲燕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26,共14页
一个地方一旦被确定为遗产,人们就按照其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展开实践。遗产话语作为一种知识、观念、制度体系与遗址区空间实践紧密相关。在全球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浪潮中,中国文化遗产地往往因遗产话语与地方发展诉求的价值主体不同,... 一个地方一旦被确定为遗产,人们就按照其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展开实践。遗产话语作为一种知识、观念、制度体系与遗址区空间实践紧密相关。在全球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浪潮中,中国文化遗产地往往因遗产话语与地方发展诉求的价值主体不同,使其空间实践徘徊于矛盾之中。文章结合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区发展状况,针对遗产话语-资本循环-空间的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遗产"话语下,殷墟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资本投入呈现逆循环的特征,与哈维提出的资本三循环过程不同;这种微观尺度的资本逆循环是宏观资本运作和社会发展的尺度效应,与资本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紧密相关;遗址区空间生产与矛盾激化的原因在于资本逻辑下产生的空间异化与世界遗产话语在地方实践中空间效应的叠加;遗产话语作为一种遗产认知与表述体系深刻地影响着遗址区资本运作与空间实践。因此,立足于空间公平正义视角,反思"世界遗产"话语和遗产政治问题、重构遗产地方性知识、调整实践观念和行为是解决遗产区空间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循环 空间的生产 殷墟 世界遗产 遗产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空间的表征与话语权力:基于文本话语的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安传艳 翟洲燕 李同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2-710,共9页
基于社会空间思想与话语权力理论,研究了传统村落空间的表征及其干预实践的逻辑。结果发现:全球现代化与中国城乡实践导致的村落存续危机,构成了传统村落空间话语形成的条件与基础;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乡村旅游等构成当代中国社会关于... 基于社会空间思想与话语权力理论,研究了传统村落空间的表征及其干预实践的逻辑。结果发现:全球现代化与中国城乡实践导致的村落存续危机,构成了传统村落空间话语形成的条件与基础;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乡村旅游等构成当代中国社会关于传统村落空间的社会表征;作为专家、学者与政府合力建构的结果,“传统村落”蕴含着现代社会秩序与发展逻辑,规约着村落实践;政治与资本主体主导着传统村落空间实践观念与制度设计进而介入实践过程,以实现其空间治理与资本增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话语 空间的表征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 被引量:93
8
作者 翟洲燕 李同昇 +2 位作者 常芳 罗雅丽 石钰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7-1080,共14页
文化遗产景观是地域文化的符号表征,文化遗产景观基因则是地域文化代际传承的基本"遗传"单位和文化遗产景观形成的决定性因子。目前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研究已成为文化地理学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识别与提取隐藏在文化遗产景观... 文化遗产景观是地域文化的符号表征,文化遗产景观基因则是地域文化代际传承的基本"遗传"单位和文化遗产景观形成的决定性因子。目前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研究已成为文化地理学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识别与提取隐藏在文化遗产景观内的文化基因,可反映出地域文化的基本特质。传统村落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遗产景观,整体上延续和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集中体现在传统村落内的文化遗产景观之中,对传统村落进行遗产性景观基因识别研究可揭示地域文化的人文地理性和传统村落的社会文化性。基于地域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理念,以陕西省35个代表性传统村落为例,首先从宏观和中观尺度,分析了传统村落遗产性景观的文化环境特征;其次从微观视角,建立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基因识别与提取方法,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出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特质。本文旨在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认识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为实现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遗产景观 地域文化 遗产性景观基因 陕西
原文传递
传统村落文化对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性响应机理 被引量:31
9
作者 翟洲燕 李同昇 +1 位作者 常芳 罗雅丽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6,共7页
后改革时代中国的城乡发展亟需改变以往城市偏向型发展观导向下忽视甚至漠视乡村的发展,逐步转向区域同步发展观下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实质上是城乡联动发展中不断实现城乡文化共融的过程。传统村落是整体上延续并传承了我... 后改革时代中国的城乡发展亟需改变以往城市偏向型发展观导向下忽视甚至漠视乡村的发展,逐步转向区域同步发展观下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实质上是城乡联动发展中不断实现城乡文化共融的过程。传统村落是整体上延续并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乡村聚落,乡土文化是其区别于城市文化的独特价值所在。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视角,从"地方性"角度重新定义传统村落并剖析其文化空间和空间的文化价值,探讨城乡一体化对传统村落文化及其空间演变的综合影响,最后提出传统村落文化对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性响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文化 城乡一体化 统筹性响应机理 地方性
原文传递
乡镇地域多功能性评价与主导功能定位——以金湖县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罗雅丽 李同昇 +1 位作者 张常新 翟洲燕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101,共8页
地方乡镇发展正面临着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下的功能再定位,客观评价乡镇地域多功能性是科学确定乡镇主导功能的关键。从县域视角,乡镇地域具有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社会保障、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选取表征各功能强弱的"... 地方乡镇发展正面临着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下的功能再定位,客观评价乡镇地域多功能性是科学确定乡镇主导功能的关键。从县域视角,乡镇地域具有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社会保障、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选取表征各功能强弱的"态"指标和反应功能发展变化趋势的"势"指标,构建了县域乡镇地域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单项功能位评价模型、多功能综合多维评价模型和主导功能判定的四象限分析模型。以金湖县为例对各乡镇的多功能性进行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确定了各镇的主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多功能性 主导功能 多维评价模型 四象限分析模型 乡镇地域
原文传递
199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212
11
作者 安传艳 李同昇 +1 位作者 翟洲燕 付强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6-1200,共15页
借助CiteSpace软件,选取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对1992-2016年间中国乡村旅游研究文献分析发现:虽然乡村旅游研究文献众多,但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团队,学者相互认可度较低;研究机构学术合作网络较... 借助CiteSpace软件,选取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对1992-2016年间中国乡村旅游研究文献分析发现:虽然乡村旅游研究文献众多,但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团队,学者相互认可度较低;研究机构学术合作网络较为松散。在时间序列上,25年来中国乡村旅游研究可划分为萌芽阶段(1992-1998年)、初步多元化阶段(1999-2005年)、快速多元化阶段(2006-2012年)和深入研究阶段(2013年-)。在研究内容上,政策导向性明显,研究主题紧跟国家政策变化呈现多样性;经济视角是主线,发展对策、模式类研究成果较多;生态理念贯穿始终,学界对乡村生态旅游一直较为重视。整体来说,学科研究呈现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农学等多学科参与的特征;研究价值诉求从以消费者为主逐步转向社区居民,全面人文关怀凸显;最近几年,学者结合现实问题对乡村旅游发展及研究反思增多。今后,从问题出发开展多学科、多技术和多机构合作,对乡村旅游存在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理论,产业转型升级及土地利用等现实问题,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地社会空间问题以及多样化发展的对策探索等方面的研究将成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研究特征 主题演变 CITESPACE 5.0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ETFP的黄河流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巨虹 李同昇 翟洲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9-1109,共11页
工业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近10年黄河流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本文采用ETFP(生态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标准,通过超效率DEA及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并分析2006—2016年黄河... 工业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近10年黄河流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本文采用ETFP(生态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标准,通过超效率DEA及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并分析2006—2016年黄河流域主要地市及城市群的工业发展水平,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工业发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表现为东部>西部>中部,尤其是山东半岛城市群远高于其他区域;②各地市工业ETFP的近邻效应显著,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征;③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的工业ETFP以年均7.5%的速度递增,分区域来看西部的增长速度较快,后发优势充分体现,东部和中部增速则较缓慢。尤其是,中部地区始终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急需调整产业发展策略,提高技术效率,才能整体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全要素生产率(ETFP) 超效率DEA MALMQUIST指数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陕西窑洞传统乡村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构建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向远林 曹明明 +1 位作者 翟洲燕 易纯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90,共9页
窑洞聚落是黄土高原最典型的聚落形态,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文化景观特征,在陕西渭北地区和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分布广泛。本研究基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相关研究,以陕西31个窑洞传统乡村聚落为研... 窑洞聚落是黄土高原最典型的聚落形态,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文化景观特征,在陕西渭北地区和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分布广泛。本研究基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相关研究,以陕西31个窑洞传统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按照"单个窑洞聚落、多个窑洞聚落、特定研究区"三个层次,构建了窑洞聚落的典型院落图谱、空间序列图谱、院落模式图谱、排列模式图谱和空间格局图谱五大类型图谱体系。通过分析窑洞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基本特征,进一步验证了构建窑洞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研究旨在丰富景观基因组图谱层次,推动景观基因研究向区域层面发展,并为窑洞聚落景观基因信息链修复及景观基因区域识别系统构建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为保护与发展窑洞聚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洞 传统乡村聚落 景观基因组图谱 特征分析 陕西
原文传递
近10年来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Elsevier ScienceDirect收录文献的分析 被引量:31
14
作者 安传艳 翟洲燕 李同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6-968,共13页
大规模乡村旅游的发展波及到后现代社会的诸多领域,已成为过去30年国际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搜集了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2010年以来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通过分析得出:①经济价值取向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是各国... 大规模乡村旅游的发展波及到后现代社会的诸多领域,已成为过去30年国际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搜集了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2010年以来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通过分析得出:①经济价值取向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②乡村旅游者出游动机多样,体验方式及内容不同,对服务、产品的满意度是影响其忠诚度的重要因素。③乡村小企业发展具有局限性,创新和合作非常重要。④乡村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不一,社区参与是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社会公平的关键因素,且该领域研究更多在于"如何参与"的问题。⑤政府干预存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地方实践效应的差异,其研究往往与其他领域研究相融合。⑥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呈现批判性特征,旅游的"正向"经济影响在社区层面的实证研究中受到质疑,目的地的文化变迁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负面""被动"的问题等。总之,国外学者多把乡村旅游视为"现代"经济行为,乡村旅游地作为资本、权力的实践场域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鉴于此,中国学者应根据社会需求拓展乡村旅游研究领域、反思价值伦理问题,重构本土理论等,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政府干预 社区参与 价值重构 民俗旅游 农业旅游
原文传递
政府主导下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城市化机制分析
15
作者 易纯 安传艳 +1 位作者 李同昇 翟洲燕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5-163,共9页
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园区成为了解乡村城市化机制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甘肃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研究发现:(1)园区核心区经历了从乡村性空间、半城市化、城市化空间... 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园区成为了解乡村城市化机制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甘肃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研究发现:(1)园区核心区经历了从乡村性空间、半城市化、城市化空间的转型;(2)政权主导着园区空间的生产与城市化过程,园区成为空间政治实践的场域;(3)园区空间城市化的内在机制在于其空间实践过程中建构的空间话语所产生的权力效应;(4)政府、专家等通过建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战略构想、发展理念、政策制度等空间话语,规训着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介入园区空间的实践与空间的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多元主体在空间话语规约下参与、推动着园区城市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的生产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甘肃定西 城市化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