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汀序贯疗法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翁伟进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0期108-108,11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他汀序贯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我院的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序贯的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他汀序贯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我院的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序贯的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诊,随诊时间6个月以上,并对2组患者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进行对比显示治疗组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序贯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明显降低患者发生死亡、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序贯疗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他汀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与正常高值血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翁伟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24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血清尿酸水平与正常高值血压相关性。方法: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680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高值血压组(380例),正常血压组(300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血尿酸水平(355.46±68.68)显著高于正... 目的:观察血清尿酸水平与正常高值血压相关性。方法: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680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高值血压组(380例),正常血压组(300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血尿酸水平(355.46±68.68)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315.27±72.16)(P=0.02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正常高值血压成正相关,血清尿酸水平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翁伟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23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的ADHF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根据心衰指南给予标准化治疗;实验组20例,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治... 目的:观察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的ADHF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根据心衰指南给予标准化治疗;实验组20例,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尿量、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对比治疗24h、48h和72h后患者尿量平均值变化,新活素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1、0.010和0.035)。治疗72h后,新活素组患者左室内径缩小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新活素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4)。结论:新活素可以有效改善ADHF整体临床状况,快速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活素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193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蔡高军 翁伟进 +3 位作者 师干伟 杨丽萍 彭飞 薛社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8-980,共3页
目的:通过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193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证实的VVS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发病诱因、晕厥先兆及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资料。提取HUTT检查阴性的晕厥患者的... 目的:通过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193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证实的VVS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发病诱因、晕厥先兆及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资料。提取HUTT检查阴性的晕厥患者的HRV数据。结果:193例VVS患者中女性多见,共114例(59.1%)。常见反应类型为血管抑制型(VD)101例(52.3%),其次为混合型(MX)77例(39.9%),心脏抑制型(CI)仅15例(7.8%)。153例(79.3%)患者晕厥前有诱因。156例(80.8%)患者有先兆症状,其中胸闷79例(50.6%)、头晕54例(34.6%)和全身出汗52例(33.3%)为最常见的3个先兆症状。VVS组最大频域功率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3种不同反应类型组间比较时,CI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低于VD组和MX组,除r MSSD的CI组与VD组以及最大频域功率小时的CI组与VD组比较外,差异均有显著性;VD组和MX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充分认识VVS的诱因和晕厥先兆表现,结合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VV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长R-R间歇的心房颤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薛社亮 周燕娟 +3 位作者 庄志方 蔡高军 师干伟 翁伟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长R-R间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126例房颤患者,同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及夜间睡眠呼吸监测。根据Holter中是否伴有长间歇(>2.5 s)分为两组,...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长R-R间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126例房颤患者,同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及夜间睡眠呼吸监测。根据Holter中是否伴有长间歇(>2.5 s)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例睡眠参数,并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126例房颤患者分为房颤伴长间歇组(38例)和房颤无长间歇组(88例),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及合并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OSAS患者有67例,房颤伴长间歇组的发生率为71.1%(27/38),房颤无长间歇组的发生率为45.5%(40/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伴长间歇组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6.1±12.1)次/h、(20.0±12.3)s,房颤无长间歇组相应平均值分别为(7.4±5.6)次/h、(8.2±4.7)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OSAS、AHI均与房颤长间歇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HI是房颤长间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长R-R间歇的房颤患者OSAS的发生率较高,AHI的增高可以预测房颤长间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长R-R间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倾斜试验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晕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蔡高军 翁伟进 +5 位作者 师干伟 薛社亮 杨丽萍 彭飞 李丽 李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723-5724,共2页
老年人晕厥年发病率约6%。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晕厥原因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41%-66%。直立倾斜试验(HUTT)操作简单、安全,是目前诊断VVS的“准金标准”。本文对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HUTT检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老年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薛社亮 周燕娟 +5 位作者 翁伟进 庄志芳 蔡高军 师干伟 宋艳斌 卢伟 《新医学》 2017年第8期541-544,共4页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伴长R-R间期的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8例房颤患者,行动态心电图(Holter)HRV分析,次日晨时抽空腹血查儿茶酚胺浓度。根据Holter中是否伴有长R-R间期(>2.5 s)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2...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伴长R-R间期的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8例房颤患者,行动态心电图(Holter)HRV分析,次日晨时抽空腹血查儿茶酚胺浓度。根据Holter中是否伴有长R-R间期(>2.5 s)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2组,比较2组的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r 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所占的百分比(p NN50)、血浆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水平。结果 98例房颤患者分为病例组(33例)和对照组(65例)2组,2组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的SDNN、SDANN、r MSSD、p NN50分别为(143.5±29.5)ms、(95.9±37.0)ms、(100.0±28.6)ms、(57.0±17.6)%,对照组分别为(115.7±32.8)ms、(78.6±31.5)ms、(81.8±23.3)ms、(49.5±15.9)%。病例组的HRV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血浆肾上腺素浓度分别为(30.2±20.6)pg/ml、(41.8±26.7)pg/ml;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分别为(120.5±59.3)pg/ml、(187.4±89.2)pg/ml,病例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合并长R-R间期的老年房颤患者SDNN等HRV参数增高,血浆儿茶酚胺浓度降低,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和(或)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在其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心率变异性 儿茶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血小板反应素4基因A387P多态性的关系
8
作者 高磊 何国平 +7 位作者 马继政 杨国英 顾君 肖建强 徐波 柏庆利 翁伟进 张寄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9期7736-7738,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反应素4基因G29926C(A387P)多态性与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2004-11/2006-05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病例均符合2002年AHA/AC... 目的:观察血小板反应素4基因G29926C(A387P)多态性与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2004-11/2006-05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病例均符合2002年AHA/ACC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同期选择337例非冠心病者为对照。酚-氯仿法提取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血小板反应素4A387P多态性,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一步测序鉴定,比较两组间多态性频率分布差异,探讨血小板反应素4基因多态性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可能关系。结果:44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GC基因型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5.5%,7.1%,P=0.54),未检测到CC纯合子。C等位基因频率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3.6%(P=0.55)。GC基因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无显著性关联(OR=0.75,95%CI:0.30 ̄1.89,P=0.54)。结论:血小板反应素4基因387A→P不是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常见的多态位点,且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素 基因多态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脂肪酶584C/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299例常州地区汉族人群分析
9
作者 蔡高军 翁伟进 +4 位作者 师干伟 薛社亮 杨丽萍 黄晓凤 宋艳斌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脂肪酶(EL)584C/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EH)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60名EH患者和139名对照者。EL584C/T基因型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结果EH组CC、CT、TT基因型... 目的探讨内皮脂肪酶(EL)584C/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EH)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60名EH患者和139名对照者。EL584C/T基因型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结果EH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3%,42.5%,1.1%;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1%,38.8%,5.0%。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别为22.5%和24.5%。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在矫正传统的EH高危因素后,EL584C/T多态性仍然与EH之间无相关性。本研究同时表明EL584C/T多态性与血脂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L584C/T基因多态性与常州地区汉族人群EH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脂肪酶 基因 多态现象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D治疗反复发作性室速的体会(附1例报告)
10
作者 何国平 徐云 +5 位作者 徐波 翁伟进 肖建强 陈丽叶 柏庆利 徐象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ICD 治疗 反复发作性室速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房同步起搏预防和治疗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11
作者 何国平 翁伟进 +1 位作者 陈丽叶 肖建强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 观察双房同步起搏技术对伴有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 7例 ,男 4例、女 3例 ,年龄 5 8~ 78岁。其中 4例行双房起搏 (AAT) ,3例行... 目的 观察双房同步起搏技术对伴有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 7例 ,男 4例、女 3例 ,年龄 5 8~ 78岁。其中 4例行双房起搏 (AAT) ,3例行双房右室三腔起搏 (DDD) ,经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插入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起搏电极导线 ,分别用于起搏右房、右室和左房。结果 起搏器及电极导线均顺利植入 ,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冠状静脉窦电极顶端距冠状静脉窦口 2 5 - 3 5cm ,P波振幅为1 6 - 5 5mV、阻抗 6 2 4 - 80 8Ω、单极起搏阈值 0 5 - 0 7V。随访 2 - 31个月 ,7例均健在 ,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发作得到明显控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房同步起搏 预防 治疗 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冠状静脉窦电极 房间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
12
作者 袁亚娟 杨国英 +2 位作者 周惠芬 翁伟进 何国平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3年第5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志术 翁伟进 +1 位作者 奚可容 许志洪 《现代医学》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P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70例,其中无痛(PMI)组27例,胸痛(CPMI)组4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MI发生率38.6%(27/70);发病至入院时间30min^6h(入院第一时间)PMI组为...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P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70例,其中无痛(PMI)组27例,胸痛(CPMI)组4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MI发生率38.6%(27/70);发病至入院时间30min^6h(入院第一时间)PMI组为18.5%(5/27),CPMI组72.1%(31/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MI组入院前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SMI)、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疾病,其中合并SMI为70.4%(19/27)、糖尿病为59.3%(16/27),CPMI组为27.9%(12/43)和20.9%(9/43),PMI组高于CPMI组(P<0.05)。有溶栓指征并进行治疗的PMI组为29.6%(8/27),CPMI组72.1%(31/43),PMI组低于CPMI组(P<0.05)。PMI组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致命性心律失常率分别为59.3%(16/27)、25.9%(7/27)和11.1%(3/27),CPMI组为27.9%(12/43)、11.6%(5/43)和4.7%(2/43),PMI组高于CPMI组(P<0.05)。结论老年人PMI的临床表现隐匿,不典型,合并症多,并发症严重,就诊时间晚,可接受溶栓者少,病死率高。应提高对老年人PMI的认识,及时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迪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全良 周彤 +1 位作者 翁伟进 凌扬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1期86-87,共2页
比较艾迪注射液加联合化疗 (观察组 )与单纯联合化疗 (对照组 )对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组 3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在HLF方案化疗同期加用艾迪注射液 5 0mL ,溶于生理盐水 40 0mL中 ,每日 1次 ,连用 10d ;对照组 30例晚... 比较艾迪注射液加联合化疗 (观察组 )与单纯联合化疗 (对照组 )对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组 3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在HLF方案化疗同期加用艾迪注射液 5 0mL ,溶于生理盐水 40 0mL中 ,每日 1次 ,连用 10d ;对照组 3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单用HLF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 40 6 %高于对照组 30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观察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改变 ,血液毒副反应 ,胃肠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研究结果提示 ,艾迪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 ,疗效显著 ,并降低了化疗对免疫功能、血液学、胃肠道的影响及毒副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大肠癌 抗肿瘤药 注射剂 静脉内输注 多剂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后间隔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15
作者 王新 翁伟进 +2 位作者 陈丽叶 陈明龙 单其俊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关键词 右后间隔 房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4例女性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高军 翁伟进 +2 位作者 杨丽萍 师干伟 薛社亮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6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114例女性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200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4例女性VV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资料完整。入院后均进行相关治疗,出院前均进行系统宣教... 目的分析114例女性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200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4例女性VV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资料完整。入院后均进行相关治疗,出院前均进行系统宣教,随访至2014年9月。回顾性分析其年龄分布情况、HUTT检查结果、疾病分型、晕厥前诱因、晕厥先兆症状、HUTT检查时晕厥及晕厥先兆症状、随访时转归情况。结果年龄分布:12~19岁8例、20~29岁4例、30~39岁10例、40~49岁31例、50~59岁21例、60~69岁28例、≥70岁12例。HUTT检查结果:基础倾斜试验阶段阳性30例,药物激发试验阶段阳性84例。疾病分型:血管抑制型(VD型)53例(46.5%),心脏抑制型(CI型)12例(10.5%),混合型(MX型)49例(43.0%)。50例(43.9%)患者就诊前晕厥发作〉1次。89例(78.1%)患者晕厥前有具体诱因,其中部分患者有多种诱因。98例(86.0%)患者有晕厥先兆症状,其中胸闷、头晕和全身出汗为最常见的3个先兆症状。110例(96.5%)患者在行HUTT检查时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症状,其中64例(58.2%)患者同时出现3种或3种以上的先兆症状。78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70例患者未再次发生晕厥,8例患者仍有晕厥发生。结论了解女性VVS患者的发病特点有助于临床尽早明确诊断,且系统的宣教能有效预防VVS跌倒伤害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女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与冠心病及血脂指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艳斌 蔡高军 +1 位作者 薛社亮 翁伟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16-19,共4页
目的 分析尿酸(UA)与冠心病及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因“胸闷、胸痛、晕厥症状”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841例作为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期因“胸闷、胸痛、晕厥症状”于江苏大学附属武... 目的 分析尿酸(UA)与冠心病及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因“胸闷、胸痛、晕厥症状”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841例作为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期因“胸闷、胸痛、晕厥症状”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健康人129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两组不同性别受试者UA水平及不同UA水平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指标。结果 两组受试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吸烟史阳性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U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6,95%CI(1.054,1.098)〕、吸烟史〔OR=2.168,95%CI(1.283,3.662)〕、高血压〔OR=2.007,95%CI(1.313,3.068)〕、糖尿病〔OR=3.091,95%CI(1.715,5.571)〕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DL-C〔OR=0.222,95%CI(0.116,0.426)〕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P〈0.05)。两组男性受试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女性患者U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女性(P〈0.05)。冠心病患者UA水平〉419μmol/L者TC、TG、LDL-C水平高于UA水平〈288μmol/L者,HDL-C水平低于UA水平〈288μmol/L者(P〈0.05);UA水平〉419μmol/L者TC、TG水平高于UA水平为288-346μmol/L者,HDL-C水平低于UA水平为288-346μmol/L者(P〈0.05);UA水平为347-419μmol/L者TC、LDL-C水平高于UA水平〈288μmol/L者(P〈0.05);UA水平为347-419μmol/L者LDL-C水平高于UA水平为288-346μmol/L者(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UA水平较高,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血脂异常有关,但UA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其对冠心病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尿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脂肪酶基因584C/T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高军 何国平 +3 位作者 翁伟进 杨丽萍 师干伟 薛社亮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脂肪酶(EL)基因584C/T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62例中国常州地区汉族人群AMI患者和299例健康体检者EL基因584C/T基因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 目的:探讨内皮脂肪酶(EL)基因584C/T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62例中国常州地区汉族人群AMI患者和299例健康体检者EL基因584C/T基因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EL水平。结果:AMI组血清E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国常州地区汉族人群存在EL 584C/T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MI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2.4%、36.4%、1.2%;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2%、40.8%、3.0%;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3)。AMI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80.6%;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76.6%,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184)。经校正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后,结果仍然表明该多态性与AMI无明显相关性。无论是对照组还是AMI组,与T等位基因携带者比较,CC基因型血清EL水平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L 584C/T基因多态性与AMI无明显相关性,与血清EL水平也无相关性,EL 584C/T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常州地区汉族人群AMI发病的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脂肪酶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基层医院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建强 何国平 +6 位作者 翁伟进 徐波 柏庆利 周惠芬 杨国英 蒋磊 吴小松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2903-2904,共2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2009年4月我院41例AMI患者的急诊PCI资料。结果:41例AMI患者,急诊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39例(即时成功率95.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2009年4月我院41例AMI患者的急诊PCI资料。结果:41例AMI患者,急诊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39例(即时成功率95.1%),开通IRA者中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4.9%),总成功率90.2%。结论: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急诊PCI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心肌梗死 急诊 支架术
原文传递
中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脂肪酶584C/T基因多态性及与其血清水平的相关性
20
作者 蔡高军 翁伟进 +5 位作者 师干伟 杨丽萍 薛社亮 卢伟 马春燕 宋艳斌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常州地区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 lipase,EL)基因584C/T多态性与EL血清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目的 探讨中国常州地区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 lipase,EL)基因584C/T多态性与EL血清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158例UAP组和278例对照组EL584C/T基因多态性;随机选取48例UAP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EL水平. 结果 UAP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1例(57.6%)、57例(36.1%)、10例(6.3%),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8例(56.8%)、111例(39.9%)、9例(3.2%),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61,P=0.271);两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9例(22.6%)、129例(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6,P=0.74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传统UAP的危险因素后,结果仍显示EL584C/T基因多态性与UAP的发病无关.UAP组血清EL水平为(24.7±18.6) μg/L,高于对照组(19.3±9.5) μg/L(t=2.26,P=0.041).EL584C/T不同基因型间血清E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EL584C/T基因多态性与常州地区人群UAP发病无关,且该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脂肪酶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