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位素标记探针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法结合——在肝石蜡切片上同时检测HBV-DNA和HBsAg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东 王文亮 +2 位作者 王伯沄 羊为民 刘彦仿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19-19,共1页
原位分子杂交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又一新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病毒基因和肿瘤基因.1984年Blum等首次报道了把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应用~3H标记探针在肝石蜡切片上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 原位分子杂交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又一新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病毒基因和肿瘤基因.1984年Blum等首次报道了把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应用~3H标记探针在肝石蜡切片上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NBcAg).从而使在同一组织切片上观察病毒及其表达产物的定位和分布关系成为可能.目前尚未见到其它类似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免疫组化法 石蜡切片 原位杂交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基因 原位分子杂交 组织切片 肿瘤基因 分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原位DNA定量
2
作者 丁华野 李青 羊为民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0年第6期456-458,共3页
应用图象分析仪,对41例星形细胞瘤进行了原位DNA定量研究。以小淋巴细胞作为正常二倍体(2.22±0.32 AU)对照,绘制DNA分布直方图。Ⅰ~Ⅱ级星形细胞瘤呈2C~4C分布模型,Ⅰ级峰值位于2c,Ⅱ级位于3C~4C,且有一定数量的多倍体细胞(28.5... 应用图象分析仪,对41例星形细胞瘤进行了原位DNA定量研究。以小淋巴细胞作为正常二倍体(2.22±0.32 AU)对照,绘制DNA分布直方图。Ⅰ~Ⅱ级星形细胞瘤呈2C~4C分布模型,Ⅰ级峰值位于2c,Ⅱ级位于3C~4C,且有一定数量的多倍体细胞(28.5%)Ⅲ~Ⅳ级星形细胞瘤DNA含量明显增加(7.13±1.82 AU,6.76±0.81 AU),直方图呈弥散、多峰分布模型,峰值位于异倍体或非整倍体。研究显示,异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的出现是恶性的重要标志,Ⅱ级肥胖型星形细胞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脱氧核糖核酸 图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型地方性克汀病皮肤粘液性水肿的组织化学及电镜研究
3
作者 刁桂香 刘彦仿 +6 位作者 李学荣 朱新生 羊为民 朱惠荃 周希振 黄培杰 张时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01-204,共4页
本文对神经型地方性克汀病的皮肤进行了组化及电镜研究,并用甲低病人、病区及非病区正常人的皮肤做对照。发现神经型克汀病人的皮肤有轻度粘液性水肿,粘液中含有中性和酐性粘蛋白。酸性粘蛋白中含有硫酸化的粘蛋白。文中对粘液性水肿的... 本文对神经型地方性克汀病的皮肤进行了组化及电镜研究,并用甲低病人、病区及非病区正常人的皮肤做对照。发现神经型克汀病人的皮肤有轻度粘液性水肿,粘液中含有中性和酐性粘蛋白。酸性粘蛋白中含有硫酸化的粘蛋白。文中对粘液性水肿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并对流行区少数正常人皮肤出现粘液性水肿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汀病 神经型 水肿 组化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AgNOR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华野 李青 +2 位作者 羊为民 刘振声 王锦玲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1年第2期77-79,共3页
对3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P)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提示AgNOR的数量能反映IP的增殖活性:根据AgNOR计数结果将本组IP分为Ⅲ级,可为IP的诊治提供一项较好的客观定量指标。
关键词 乳头状瘤 鼻窦肿瘤 AGN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