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家蚕的毒力及亚致死剂量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罗雁婕 谢道燕 +3 位作者 柴建萍 刘永光 黄平 丁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146,共5页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哒螨灵、炔螨特、溴虫腈、敌敌畏、辛硫磷和吡虫啉6种常用杀虫杀螨剂对家蚕的毒力,并研究炔螨特、溴虫腈、敌敌畏和吡虫啉4种杀虫剂的2种亚致死剂量(LC5、LC15)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蚕区桑园害虫防治选择对家蚕安...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哒螨灵、炔螨特、溴虫腈、敌敌畏、辛硫磷和吡虫啉6种常用杀虫杀螨剂对家蚕的毒力,并研究炔螨特、溴虫腈、敌敌畏和吡虫啉4种杀虫剂的2种亚致死剂量(LC5、LC15)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蚕区桑园害虫防治选择对家蚕安全的杀虫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吡虫啉>辛硫磷>敌敌畏>哒螨灵>溴虫腈>炔螨特,其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256、0.556、8.912、50.689、119.715、351.691 mg/L,毒力皆随着时间的累积而增加;炔螨特、溴虫腈、敌敌畏3种杀虫剂的LC5、LC152种亚致死剂量对存活家蚕幼虫的历期、眠蚕体质量、全茧量和茧层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且相同药剂不同亚致死剂量间对家蚕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毒力 亚致死效应 家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对小菜蛾抗性及敏感品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罗雁婕 高希武 +4 位作者 吴文伟 浦恩堂 尹可锁 何成兴 郭志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1-216,共6页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云南通海、元谋和澜沧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云南上述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各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有机磷类药剂的抗药性为1.74~31.1倍;对菊酯类药剂的...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云南通海、元谋和澜沧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云南上述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各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有机磷类药剂的抗药性为1.74~31.1倍;对菊酯类药剂的抗药性为7.41~764倍;对阿维菌素类药剂则产生了5.60~4.06×10^4倍的抗性。通过离体和活体试验测定了药剂对小菜蛾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作用。敌敌畏和灭多威对通海抗性品系AChE离体和活体内的抑制中浓度(I50)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09、26.5倍和2.21、2.16倍;敌敌畏对通海小菜蛾种群的离体和活体内抑制中时间(IT50)小于敏感品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0.32和0.17倍;而灭多威对通海小菜蛾种群的离体和活体内抑制中时间(IT50)则大于敏感品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37和1.7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乙酰胆碱酯酶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阿维菌素(Avermectin)杀螨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罗雁婕 吴文伟 +1 位作者 何成兴 尹可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7-69,共3页
研究了不同恒温条件下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和二斑叶螨(T.urticae Koch)的致死作用,拟合了阿维菌素对两种叶螨的毒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分别在16、21、26、31℃和36... 研究了不同恒温条件下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和二斑叶螨(T.urticae Koch)的致死作用,拟合了阿维菌素对两种叶螨的毒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分别在16、21、26、31℃和36℃的恒温条件下,对两种叶螨的毒力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温度越高毒力越强;朱砂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高于二斑叶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阿维菌素 杀螨活性 朱砂叶螨 二斑叶螨 致死作用 毒力测定 花卉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阿维菌素杀螨活性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罗雁婕 吴文伟 +3 位作者 浦恩堂 尹可锁 何成兴 郭志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09,共3页
运用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和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与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2种... 运用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和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与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2种花卉叶螨不同发育阶段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不同,2种药剂对雌成螨的毒力高于卵,而不同种群对同一药剂的活性差异不明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2种叶螨雌成螨和卵的活性比阿维菌素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阿维菌素 朱砂叶螨 二斑叶螨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杀虫剂对甘蓝蚜的毒力测定及室内药效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罗雁婕 吴文伟 +1 位作者 何成兴 李榆庆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3-255,共3页
在室内用氯氰菊酯、敌敌畏分别对甘蓝蚜[Brevicorynebrassicae(Linnaeus)]进行了毒力测定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和敌敌畏乳油对甘蓝蚜的LC50分别为4 1137,116 4861μg/mL,10%氯氰菊酯和80%敌敌畏乳油分别稀释成1500~3000倍液和... 在室内用氯氰菊酯、敌敌畏分别对甘蓝蚜[Brevicorynebrassicae(Linnaeus)]进行了毒力测定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和敌敌畏乳油对甘蓝蚜的LC50分别为4 1137,116 4861μg/mL,10%氯氰菊酯和80%敌敌畏乳油分别稀释成1500~3000倍液和1500倍液对甘蓝蚜的室内防治效果较好,其药后第1~5d的防效分别为75 3%~87 4%和76 7%~86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氯氰菊酯 敌敌畏 甘蓝蚜 毒力测定 室内药效试验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敏感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罗雁婕 吴文伟 +2 位作者 丁伟 何成兴 尹可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6-449,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组建并分析了小菜蛾敏感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23±0.5)℃,RH 85%条件下,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为0.189 5;周限增长率λ为1.208 6/d,净增殖率R0为22.726 2,平均世代周期T为16.485 2 d;种群增长1倍所需时间t为3.66... 在实验室条件下组建并分析了小菜蛾敏感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23±0.5)℃,RH 85%条件下,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为0.189 5;周限增长率λ为1.208 6/d,净增殖率R0为22.726 2,平均世代周期T为16.485 2 d;种群增长1倍所需时间t为3.66 d,其存活曲线为Deevey Ⅰ型,即死亡率是年龄的增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敏感种群 生命表 周期 虫害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杀虫剂用于桑树害虫防治对家蚕的残留毒性和安全间隔期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春涛 谢道燕 +2 位作者 杨振国 柴建萍 罗雁婕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2-1071,共10页
为了避免桑树喷施杀虫剂造成的家蚕农药中毒事件发生,选择常用的12种杀虫剂供试,在桑园喷施不同浓度的药液后,于不同时间采摘桑叶饲养3龄起蚕,调查各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残留毒性和安全间隔期,筛选出适合云南蚕区桑树害虫防治的杀虫剂。多... 为了避免桑树喷施杀虫剂造成的家蚕农药中毒事件发生,选择常用的12种杀虫剂供试,在桑园喷施不同浓度的药液后,于不同时间采摘桑叶饲养3龄起蚕,调查各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残留毒性和安全间隔期,筛选出适合云南蚕区桑树害虫防治的杀虫剂。多杀霉素、吡虫啉、虫酰肼和呋虫胺4种杀虫剂按推荐使用浓度及其2倍、4倍浓度药液喷施桑树后对家蚕的残留毒性最高,3龄起蚕取食喷药后5 d的桑叶,72 h内100%死亡;灭多威、毒死蜱、吡蚜酮和阿维菌素对家蚕的残留毒性次之,3龄起蚕取食喷施推荐使用浓度药液后5 d的桑叶,72 h内死亡率超过12%;印楝素、苦参碱、辛硫磷和虫螨腈4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较低,3龄起蚕取食喷施推荐浓度药液后5 d的桑叶少有死亡,且产茧性状也未受到明显不良影响。桑树喷施毒死蜱、印楝素、苦参碱、灭多威、虫螨腈、辛硫磷各浓度药液后11 d采叶养蚕,对幼虫龄期经过无影响。在养蚕季节,蚕区桑园及周边农田应禁用多杀霉素、吡虫啉、虫酰肼、呋虫胺等对家蚕具有高残留毒性的杀虫剂,但可用于冬季封园治虫。可选用印楝素、苦参碱、辛硫磷、虫螨腈等对家蚕残留毒性低的杀虫剂用于桑树害虫防治,在推荐浓度范围内的安全间隔期为11d;在推荐浓度范围内灭多威、毒死蜱、吡蚜酮等的安全间隔期为15 d,阿维菌素为20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家蚕 残留毒性 安全间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以离体叶片接种测定致病性的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江秀均 柴建萍 +5 位作者 占世丰 杨振国 谢道燕 倪婧 达爱斯 罗雁婕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1,共5页
桑褐斑病是桑树的主要真菌病害,病原为桑粘格孢菌(Septogleum mori Bri et Cav)。分别采用4种方法从发病桑树分离桑褐斑病病原真菌,并以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比较不同浓度菌液和不同接种方式对离体桑树叶片感染率的影... 桑褐斑病是桑树的主要真菌病害,病原为桑粘格孢菌(Septogleum mori Bri et Cav)。分别采用4种方法从发病桑树分离桑褐斑病病原真菌,并以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比较不同浓度菌液和不同接种方式对离体桑树叶片感染率的影响及观察病斑数随接种时间的变化情况,筛选简便、有效的病原菌分离与致病性鉴定方法。除组织块分离法外,采用分生孢子团块分离法、单孢分离法和改良稀释单孢分离法均可分离得到纯的病原菌株。离体桑树叶片以不同浓度菌液和不同接种方式接种病原菌后,其病斑数以及病情指数差异显著,病原菌以菌落悬浮液涂抹法和孢子悬浮液喷雾法接种均可有效感染离体桑树叶片,其中菌落悬浮液涂抹法处理叶片的病斑数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108.83和60.00;用于接种的病原菌分生孢子浓度为1×105^-5×10^5m L^-1有利于离体桑树叶片感染致病;随着接种病原菌后的时间延长,发病桑树叶片的病斑数逐渐增加。上述对桑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菌株致病性测定方法,可为桑褐斑病病原菌株的致病性分化研究和桑树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褐斑病 病原菌 分离 离体接种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产卵忌避信息化学物质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吴文伟 陈建新 +4 位作者 宋敦伦 何成兴 王淑芬 罗雁婕 管致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本文综述昆虫产卵忌避信息化学物质 (ODS)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昆虫产卵是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而ODS是影响昆虫产卵的重要生物因素。ODS包括昆虫产卵忌避信息素 (ODPs)和植物源昆虫产卵忌避异种化感物 (ODAs)两大类。... 本文综述昆虫产卵忌避信息化学物质 (ODS)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昆虫产卵是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而ODS是影响昆虫产卵的重要生物因素。ODS包括昆虫产卵忌避信息素 (ODPs)和植物源昆虫产卵忌避异种化感物 (ODAs)两大类。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的许多昆虫能产生ODPs;很多植物为防御昆虫产卵 ,也能通过自身的次生代谢途径 ,产生一系列ODAs。从ODS的应用潜力来看 ,它能发展成为新的害虫防治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产卵忌避信息化学物质 产卵忌避信息素 植物源昆明产卵忌避异种化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粘虫板对桑蓟马的寄主趋性及发生动态监测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振国 谢道燕 +5 位作者 柴建萍 江秀均 杜伟 刘永光 倪婧 罗雁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62-64,共3页
为明确桑蓟马对桑树品种的趋性及发生规律,采用蓝色粘虫板诱捕法调查了桑蓟马在桑树湖桑32号、云桑2号和农桑14号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个桑树品种桑蓟马发生量的顺序为湖桑32号〉云桑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的每板虫量显著高于云桑2... 为明确桑蓟马对桑树品种的趋性及发生规律,采用蓝色粘虫板诱捕法调查了桑蓟马在桑树湖桑32号、云桑2号和农桑14号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个桑树品种桑蓟马发生量的顺序为湖桑32号〉云桑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的每板虫量显著高于云桑2号和农桑14号;桑蓟马种群从2月至4月迅速增加,其大发生主要集中在4~5月,桑树夏伐后其种群数量降低,湿度可能是其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素,相对湿度为50%左右时有利于其大发生。因此,桑蓟马更趋向于湖桑32号,在相对湿度较低季节,应重视桑蓟马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板 桑树 桑蓟马 发生规律 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肼酯悬浮剂的杀螨活性测试及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谢道燕 沈雪凤 +3 位作者 杨振国 柴建萍 倪婧 罗雁婕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1-637,共7页
联苯肼酯是用于农作物害螨防治的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杀螨剂。以43%联苯肼酯悬浮剂(SC)供试,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药剂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室内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桑园施药后的残留毒性。43%联苯肼酯SC... 联苯肼酯是用于农作物害螨防治的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杀螨剂。以43%联苯肼酯悬浮剂(SC)供试,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药剂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室内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桑园施药后的残留毒性。43%联苯肼酯SC对2种害螨的成螨、若螨和螨卵均具有较高的杀灭活性,48 h LC_(50)值分别为4.93和3.38 mg/L、0.75和1.90mg/L、18.61和11.85 mg/L,其中对朱砂叶螨成螨和若螨的毒力分别为其对螨卵毒力的3.78和24.81倍,对二斑叶螨成螨和若螨的毒力则分别是对螨卵毒力的3.51和6.24倍。43%联苯肼酯SC对家蚕3龄起蚕48 h的LC_(50)和LC_(90)值分别为1 063.36和3 523.77 mg/L,属于低毒级农药(LC_(50)>200 mg/L);桑树喷施143.33~573.33 mg/L药液后14 d采摘桑叶养蚕,对家蚕的龄期经过、眠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均无明显影响。依据试验结果确定,43%联苯肼酯SC可以用于桑园内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防治,建议田间施用联苯肼酯143.33 mg/L药液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定为10 d,286.67~573.33 mg/L药液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定为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肼酯 杀螨活性 朱砂叶螨 二斑叶螨 安全性 家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瓜钝绥螨对桑园朱砂叶螨捕食作用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12
作者 柴建萍 江秀均 +3 位作者 谢道燕 黄平 刘永光 罗雁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58-1061,共4页
应用胡瓜钝绥螨对桑园朱砂叶螨的卵、若螨、雌成螨进行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其对朱砂叶螨卵的控制作用强于幼若螨及雌成螨,a/Th分别为16.2909,3.1051,1.8718... 应用胡瓜钝绥螨对桑园朱砂叶螨的卵、若螨、雌成螨进行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其对朱砂叶螨卵的控制作用强于幼若螨及雌成螨,a/Th分别为16.2909,3.1051,1.8718;在相同猎物密度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增大而下降,捕食者自身密度干扰反应方程为E=0.4238X-0.6144;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若螨、雌成螨选择系数Q分别为1.71,0.85,0.44,表明其对猎物卵的嗜食性大于幼若螨及雌成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瓜钝绥螨 桑园 朱砂叶螨 捕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园朱砂叶螨与桑蓟马的生态位及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其种群消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谢道燕 杨振国 +8 位作者 柴建萍 江秀均 周春涛 杜伟 刘永光 达爱斯 倪婧 黄平 罗雁婕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3-590,共8页
朱砂叶螨与桑蓟马是云南省蚕区桑树的主要害虫。连续6年调查了云南省蒙自地区桑园中朱砂叶螨与桑蓟马的生态位及种群随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消长,为害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各调查年份桑园中2种害虫的种群在桑树上的空间生态位存在明显差... 朱砂叶螨与桑蓟马是云南省蚕区桑树的主要害虫。连续6年调查了云南省蒙自地区桑园中朱砂叶螨与桑蓟马的生态位及种群随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消长,为害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各调查年份桑园中2种害虫的种群在桑树上的空间生态位存在明显差异:朱砂叶螨在桑树上的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于枝条顶端往下的5~10位叶之间;而桑蓟马在桑树上的分布相对集聚于枝条顶端嫩叶部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各叶位的虫量与总虫量之间的关系:朱砂叶螨主要集中在第2、4、6和9叶位;而桑蓟马主要集中于第1、3、5和7叶位。朱砂叶螨和桑蓟马的发生在空间与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831和0.494,在0.01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521和0.509;二维(时空)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432和0.247,在0.01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SPSS软件拟合朱砂叶螨和桑蓟马的发生量(y)与温湿度系数(RH/t)的数学模型方程分别为y=55 558.650e^(-3.491(RH/t))(F=49.470,R=0.643,P<0.001)和y=0.007e^(-2.412(RH/t))(F=49.081,R=0.642,P<0.001),有利于桑蓟马、朱砂叶螨种群增长的温湿度系数分别为3.5和2.5左右,而低温高湿或高温低湿环境均不利于2种害虫的种群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害虫 朱砂叶螨 桑蓟马 生态位 种群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小菜蛾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的灰色系统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成兴 吴文伟 +2 位作者 罗雁婕 沐卫东 尹可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应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991~1995年的5年间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在季节间,主要是月平均温度,其次是最高温和最低温,再次是田间相对湿度和降雨量... 应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991~1995年的5年间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在季节间,主要是月平均温度,其次是最高温和最低温,再次是田间相对湿度和降雨量;而在年度间,主要是年均最低温,其次是年度平均温和年均最高温,再次是年均降雨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分析 小菜蛾 种群数量 非生物因子 关联度 蔬菜害虫 预测预报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甘蓝蚜的毒杀作用及对蚜茧蜂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尹可锁 吴文伟 +1 位作者 何成兴 罗雁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85,共2页
在室内分别测定了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啶虫脒乳油、40%毒死蜱乳油5种杀虫剂对甘蓝蚜的毒杀作用及对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浸渍法处理叶片上甘蓝蚜48 h以后,5%天然除虫菊素1、0%吡虫... 在室内分别测定了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啶虫脒乳油、40%毒死蜱乳油5种杀虫剂对甘蓝蚜的毒杀作用及对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浸渍法处理叶片上甘蓝蚜48 h以后,5%天然除虫菊素1、0%吡虫啉对甘蓝蚜虫的毒杀效果优于其他3种杀虫剂;用浸渍法处理蚜茧蜂蛹,除40%毒死蜱对其影响较大以外,其他4种杀虫剂处理的蚜茧蜂蛹羽化率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用药膜法处理蚜茧蜂成虫,5%天然除虫菊素、4.5%高效氯氰菊酯对其影响较大,处理后12 h,死亡率达100%;40%毒死蜱次之;3%啶虫脒1、0%吡虫啉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甘蓝蚜 杀虫剂 毒性 蚜茧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杀虫剂对朱砂叶螨毒力及家蚕的急性毒性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谢道燕 杨振国 +2 位作者 柴建萍 周春涛 罗雁婕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0-425,共6页
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鱼藤酮、印栋素、苦参碱、苦皮藤素、藜芦碱、乙基多杀菌素、四氯虫酰胺、吡丙醚等8种常用杀虫剂对桑园朱砂叶螨成螨和螨卵的室内毒力,并以食下毒叶法检测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印栋素、苦参碱、鱼藤酮... 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鱼藤酮、印栋素、苦参碱、苦皮藤素、藜芦碱、乙基多杀菌素、四氯虫酰胺、吡丙醚等8种常用杀虫剂对桑园朱砂叶螨成螨和螨卵的室内毒力,并以食下毒叶法检测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印栋素、苦参碱、鱼藤酮、苦皮藤素、藜芦碱对朱砂叶螨成螨毒杀活性较高,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213、0.659、1.621、13.014、16.548 mg·L^(-1);苦皮藤素、印栋素、藜芦碱、鱼藤酮和苦参碱对朱砂叶螨螨卵毒杀活性较高,LC_(50)值分别为0.254、3.497、13.564、21.936、35.030 mg·L^(-1)。3龄起蚕取食添加8种杀虫剂的桑叶48 h后,均出现吐液、拒食、体缩等中毒症状,除吡丙醚属于中等毒性外,其余杀虫剂对家蚕为高毒或剧毒。印栋素、苦参碱、鱼藤酮、苦皮藤素、藜芦碱等杀虫剂可以有效防控桑园朱砂叶螨成螨及螨卵,但在使用中应注意其对家蚕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朱砂叶螨 家蚕 急性毒性 相对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及风险性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江秀均 谢道燕 +2 位作者 柴建萍 杨振国 罗雁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01-2504,共4页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生产上常用的9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系统观察了杀菌剂处理家蚕后的中毒症状,并作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和42.4%唑醚·氟酰胺SC对家蚕48 h的LC_(50)值分别为23.344和101.324 mg/L,属中毒级...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生产上常用的9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系统观察了杀菌剂处理家蚕后的中毒症状,并作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和42.4%唑醚·氟酰胺SC对家蚕48 h的LC_(50)值分别为23.344和101.324 mg/L,属中毒级,对家蚕具有极高风险性;22.5%啶氧菌酯SC、80%戊唑醇WP、300 g/L苯甲·丙环唑EC、70%丙森锌WP、80%代森锰锌DP、50%醚菌酯WG和500 g/L百菌清SC对家蚕48 h的LC_(50)值均大于200 mg/L,属低毒级,22.5%啶氧菌酯SC对家蚕具有高风险性,其他6种药剂对家蚕具有中等风险性至低风险性;家蚕接触农药后中毒症状主要包括拒食、吐液、乱爬、体缩/体软、身体扭曲呈"S"或"C"形等,但家蚕对不同杀菌剂也表现出异样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家蚕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成兴 吴文伟 +2 位作者 尹可锁 郭志祥 罗雁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552-559,共8页
就中国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现状、植物源农药的资源和种类、主要活性成分以及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综述,并就其研究开发现状作一展望。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种类 资源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研究开发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菌剂对桑褐斑壳丰孢病菌的抑制活性和对家蚕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苏振国 江秀均 +2 位作者 杨振国 谢道燕 罗雁婕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5-648,共4页
为筛选对桑褐斑病病原菌有高效抑制作用且对养蚕生产安全的杀菌剂,在室内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Bereng.)Allesch]病菌的抑制活性,以及对家蚕(Bombyx mori)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5种杀菌剂对桑褐斑壳丰... 为筛选对桑褐斑病病原菌有高效抑制作用且对养蚕生产安全的杀菌剂,在室内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Bereng.)Allesch]病菌的抑制活性,以及对家蚕(Bombyx mori)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5种杀菌剂对桑褐斑壳丰孢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嘧菌酯,以上排序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6 6、0.020 5、0.028 9、0.258 0和2.265 0 mg/L;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嘧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以上排序杀菌剂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2.835 5、16.996 4、19.491 8、20.466 1和30.025 2 mg/L。5种杀菌剂对3龄起蚕的24 h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嘧菌酯、氟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以上排序杀菌剂对3龄起蚕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899.075 8、1 728.665 7、1 914.126 6、3 283.528 3、6 058.064 5 mg/L,均表现为低毒性。试验结果提示,嘧菌酯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可以用于桑园中对桑褐斑病的预防;其余4种三唑类杀菌剂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可以用于感染桑褐斑病的桑树的治疗。具体的施药方案,则需要进一步评估田间用药对家蚕的安全风险性后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三唑类 毒力 桑褐斑壳丰孢 家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园及周边不同寄主植物粉虱种群鉴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柴建萍 刘增虎 +4 位作者 罗雁婕 江秀均 倪婧 谢道燕 白兴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63-1969,共7页
【目的】了解桑园及周边不同寄主植物粉虱类害虫种类、分布,为桑园粉虱生物学基础研究及提高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粉虱发生季节,采集云南蒙自市草坝镇桑园及周边的桑树、薄荷、丝瓜、辣椒、黄瓜、青菜、假柿木姜子等7... 【目的】了解桑园及周边不同寄主植物粉虱类害虫种类、分布,为桑园粉虱生物学基础研究及提高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粉虱发生季节,采集云南蒙自市草坝镇桑园及周边的桑树、薄荷、丝瓜、辣椒、黄瓜、青菜、假柿木姜子等7种寄主植物上危害的粉虱样本,分别提取其基因组,利用线粒体mt DNA COⅠ基因片段标记,截取其代表序列679 bp片段与国内外代表性粉虱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鉴定危害不同寄主植物的粉虱种类。【结果】辣椒(LJ)、薄荷(BH)、丝瓜(SG)、青菜(QC)为寄主的粉虱种群与烟粉虱B型间遗传距离小于0.003,同源性大于97%,聚为同一发育分支;黄瓜(HG)、假柿木姜子(JSM)为寄主的粉虱出现种群分化:JSM1、HG2与烟粉虱B型间遗传距离为0.002,同源性为98%,并聚为同一分支,JSM2、HG1与温室白粉虱同源性为100%,并聚为同一分支;桑粉虱与各比对粉虱的遗传距离在0.234~1.372,桑粉虱作为独立分支存在。【结论】桑粉虱只危害桑树;桑园周边的辣椒、薄荷、丝瓜、青菜植株上粉虱种群皆为烟粉虱B型,而黄瓜、假柿木姜子植株上的粉虱为烟粉虱B型与温室白粉虱,两者混合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 粉虱 寄主植物 种群鉴定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