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综合治疗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罗自通 褚忠华 曾育杰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1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并分析相关的预后因素。方法我院2005年9月-2010年9月共收治11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83例获得随访,并对其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肠镜、B超、CT、MRI可明确诊断结直肠癌肝...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并分析相关的预后因素。方法我院2005年9月-2010年9月共收治11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83例获得随访,并对其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肠镜、B超、CT、MRI可明确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CEA、CA199、CA125同时检查是肿瘤转移与复发的重要标志物;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辅助化疗、超声介入治疗,肝动脉插管或门脉插管化疗。其中原发灶+肝转移灶切除术患者共38例,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26.3%、21.1%、13.2%。平均生存时间30.9个月。单纯行原发灶切除患者共19例,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8%、15.8%、0%、0%。平均生存时间13.3个月。非手术治疗患者共26例,1、2、3、5年生存率为7.69%、3.8%、0%、0%。结论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取积极的以原发结、直肠癌切除+肝转移灶手术为主导,辅助化疗,介入治疗等相结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诊断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自通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3期231-233,237,共4页
目的分析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急救模式分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急救模式干预,40例研究组接受一体化... 目的分析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急救模式分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急救模式干预,40例研究组接受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77.50%高于对照组37.50%,死亡率5%、致残率17.50%低于对照组22.5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议临床抢救外科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此模式可显著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有利作用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外科严重创伤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 传统急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急救治疗和系统强化急救治疗对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罗自通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21期3508-3509,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急救治疗和系统强化急救治疗在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接受系统强化急救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治疗。对... 目的探讨常规急救治疗和系统强化急救治疗在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接受系统强化急救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治疗。对比两组急救时间及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情况,观察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通道建立、急救总时间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采用系统强化急救治疗效果确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几率,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 系统强化急救治疗 常规急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指根麻醉方法在手指外伤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罗自通 朱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比较指背注射法和腱鞘注射法两种指根麻醉方法在手指外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300例普通外伤手指随机分成两组,指背注射法和腱鞘注射法各150例,对两组病例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患者痛苦差别、误穿血管风险、指端血运影响... 目的:比较指背注射法和腱鞘注射法两种指根麻醉方法在手指外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300例普通外伤手指随机分成两组,指背注射法和腱鞘注射法各150例,对两组病例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患者痛苦差别、误穿血管风险、指端血运影响、麻醉感染风险及局麻药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指根麻醉法效果均确切,在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感染风险和指端血运影响方面无明显差异;但腱鞘注射法麻醉起效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局麻药物用量少、无误穿血管风险。结论:腱鞘注射法是一种方便、快捷、安全、患者痛苦较少的更适合急诊普通手指外伤手术的指根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根麻醉 腱鞘麻醉 手指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复杂创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罗自通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究在复杂创伤治疗中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复杂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 目的:探究在复杂创伤治疗中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复杂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创面修复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面积、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创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创面修复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0 d后创面面积、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0 d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复杂创伤治疗中,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十分可行,可有效缩短患者创面修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患者恢复较好,创面感染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创伤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腐生肌方促进慢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颉 曹亿 +4 位作者 于萌蕾 黄都平 彭吉才 罗自通 曾兵 《陕西中医》 2016年第6期745-746,共2页
目的:分析祛腐生肌方对慢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祛腐生肌方组,每组30只,依据文献复制慢性皮肤溃疡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每天换药1次,共计15d,观察各组用药后5d、10d、15d创面愈合率;采用EL... 目的:分析祛腐生肌方对慢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祛腐生肌方组,每组30只,依据文献复制慢性皮肤溃疡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每天换药1次,共计15d,观察各组用药后5d、10d、15d创面愈合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IL-1)水平含量;水解法测定大鼠皮肤肉芽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祛腐生肌方组第5d创面愈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10、15d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祛腐生肌方组第5、10d血清TNF-a、IL-1水平含量均有统计学差异;第15d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祛腐生肌方组第5、10、15dHy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祛腐生肌方能促进慢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炎症状态、增加创面胶原蛋白,提高局部微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中医药疗法 @祛腐生肌方 动物 实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腺癌治疗分析(附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曾育杰 刘璐 +2 位作者 罗自通 伍衡 褚忠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1年第5期364-366,共3页
阑尾肿瘤是消化道肿瘤中发生率最低的一类.占胃肠道肿瘤的0.2~0.5%,其中大多是良性肿瘤,仅有17%是恶性肿瘤。阑尾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阑尾类癌,占50%~70%,阑尾腺癌则极为少见,约仅占10%。近年来阑尾腺癌报导渐多.但均... 阑尾肿瘤是消化道肿瘤中发生率最低的一类.占胃肠道肿瘤的0.2~0.5%,其中大多是良性肿瘤,仅有17%是恶性肿瘤。阑尾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阑尾类癌,占50%~70%,阑尾腺癌则极为少见,约仅占10%。近年来阑尾腺癌报导渐多.但均未详细阐述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在此报告1例原发性阑尾腺癌术前误诊病例并作治疗的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阑尾腺癌 治疗方法 病例报告 阑尾恶性肿瘤 胃肠道肿瘤 消化道肿瘤 阑尾肿瘤 良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胶粘合术治疗头面部小伤口 被引量:5
8
作者 于萌蕾 朱颉 +3 位作者 曹亿 罗自通 彭吉才 黄都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4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医用胶在头面部裂伤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550例新鲜头面部表浅创面,清洗伤口后,使用医用胶粘合创面。结果 545例新鲜创面一期愈合。5例伤口术后开裂后二期愈合。结论医用胶粘合术在治疗头面部表浅创面时,具有操作简单、... 目的探讨医用胶在头面部裂伤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550例新鲜头面部表浅创面,清洗伤口后,使用医用胶粘合创面。结果 545例新鲜创面一期愈合。5例伤口术后开裂后二期愈合。结论医用胶粘合术在治疗头面部表浅创面时,具有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痛苦、愈合后疤痕小、护理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胶 粘合 头面部裂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竭壳聚糖药膜对大鼠糖尿病创面Wnt/β-catenin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朱颉 曹亿 +4 位作者 于萌蕾 罗自通 彭吉才 黄都平 曾兵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血竭壳聚糖药膜对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和创面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注射法建立大鼠糖尿病创面模型,实验组给与血竭壳聚糖药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等情况。采用Wes... 目的观察血竭壳聚糖药膜对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和创面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注射法建立大鼠糖尿病创面模型,实验组给与血竭壳聚糖药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等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及q RT-PCR检测创面β-catenin、VEGF及Cyclin D1蛋白和m RNA的表达。结果血竭壳聚糖药膜能够明显促进糖尿病大鼠创伤的愈合,实验组创面愈合情况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创面组织β-catenin、VEGF及Cyclin D1蛋白和m 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血竭壳聚糖药膜治疗大鼠糖尿病创面效果良好,其机制可能与活化Wnt/β-catenin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腐生肌 Wnt/β-catenin信号 糖尿病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高渗环境对慢性创伤性窦道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颉 罗自通 +4 位作者 曹亿 于萌蕾 曾兵 彭吉才 黄都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6期688-690,共3页
目的局部高渗引流及普通引流方法的比较,分析高渗环境下引流对慢性窦道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创伤性窦道病例62例进行随机分成2组,其中31例伤口窦道内使用28%高渗氯化钠纤维/聚酯无纺布敷料进行引流,31例使用0.9%氯化钠纱条进行引流观察... 目的局部高渗引流及普通引流方法的比较,分析高渗环境下引流对慢性窦道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创伤性窦道病例62例进行随机分成2组,其中31例伤口窦道内使用28%高渗氯化钠纤维/聚酯无纺布敷料进行引流,31例使用0.9%氯化钠纱条进行引流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8%高渗氯化钠纤维/聚酯无纺布敷料治疗组(高渗引流组)平均痊愈时间18.6天,0.9%氯化钠纱条组(等渗引流组)平均痊愈时间22.5天,两组慢性创面窦道痊愈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引流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也明显低于等渗引流组。结论局部高渗压环境引流可显著抑制慢性创伤性窦道细菌微生物被膜的形成,对慢性窦道的愈合有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高渗环境 慢性创伤性窦道 微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肾绞痛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伍权华 陆燕华 罗自通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肌肉注射对肾绞痛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静脉滴注山莨菪碱的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肌肉注射30 mg或盐酸曲马多肌肉注射100 mg,观察两组患者30 min...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肌肉注射对肾绞痛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静脉滴注山莨菪碱的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肌肉注射30 mg或盐酸曲马多肌肉注射100 mg,观察两组患者30 min内的疼痛缓解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7%、90%和23%、63%,差异显著(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肾绞痛作用显著,并且起效迅速,可作为治疗肾绞痛的首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曲马多 肾绞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军 罗自通 +2 位作者 陈海亮 伍衡 许鹤洋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性疾病(ASMVT)早期诊治中腹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术前疑诊为ASMVT的病人早期应用腹腔镜诊治和二次腹腔探查,分析患者术前误诊、确诊情况、手术切除率和治愈率。结果:10例经腹腔镜确诊为ASMVT,二次...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性疾病(ASMVT)早期诊治中腹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术前疑诊为ASMVT的病人早期应用腹腔镜诊治和二次腹腔探查,分析患者术前误诊、确诊情况、手术切除率和治愈率。结果:10例经腹腔镜确诊为ASMVT,二次探查仍选择腹腔镜技术者6例,6例施行一期肠切除吻合,2例行肠断段外置双造瘘术,手术切除率为80%,治愈率为80%。结论:腹腔镜不仅是疑诊ASMVT患者早期诊断和二次探查方法,而且还是及时治疗的手段,可提高ASMVT的诊治水平非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联合运用诺仕帕片和舒泌通胶囊治疗效果观察
13
作者 彭吉才 罗自通 +4 位作者 于萌蕾 曹亿 朱颉 黄都平 杨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6期737-738,741,共3页
目的观察联合运用诺仕帕片和舒泌通胶囊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是否能够减少肾绞痛的发作,促进结石排出。方法将80例接受ESWL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给观察组予诺仕帕片+舒泌通胶囊口服,对... 目的观察联合运用诺仕帕片和舒泌通胶囊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是否能够减少肾绞痛的发作,促进结石排出。方法将80例接受ESWL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给观察组予诺仕帕片+舒泌通胶囊口服,对照组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观察两组排石效果,肾绞痛发作频率。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肾绞痛发生以及止痛剂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体ESWL后联合运用诺仕帕片和舒泌通胶囊治疗效果良好,减少了肾绞痛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碎石 输尿管结石 诺仕帕片 舒泌通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14
作者 许炳灿 罗自通 陆燕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70-371,共2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68例,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00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途径168例(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68例,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00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途径16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PCI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出血和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闭塞、深静脉血栓)、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外周血管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经股动脉途径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贝爽与心律平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比较
15
作者 陆燕华 许炳灿 罗自通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24-325,共2页
目的:观察合贝爽与心律平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8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合贝爽5~20 mg,5 min静脉推注,对照组予心律平70 mg,5 min静脉推注,观察转复成功率,复律时间与不... 目的:观察合贝爽与心律平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8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合贝爽5~20 mg,5 min静脉推注,对照组予心律平70 mg,5 min静脉推注,观察转复成功率,复律时间与不良反应。结果:PSVT转复成功率合贝爽组为85%,心律平组为70%;平均复律时间合贝爽组为5.06 min,心律平组为10.05 min;不良反应发生率合贝爽组为5%,心律平组为7.5%。结论:合贝爽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良好,可以作为PSVT急诊治疗的常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贝爽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律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莫林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自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70-770,共1页
关键词 溃疡创面 治疗费用 疗效观察 糖尿病足部溃疡 局部血液循环 耐药细菌 修复能力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电导性钙离子依赖性钾通道在肝细胞再生蛋白-3促进结肠癌上皮间质化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来伟 曾育杰 +4 位作者 罗自通 伍衡 刘璐 许鹤洋 褚忠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97-1899,共3页
目的 探讨中电导性钙离子依赖性钾通道(KCNN4)通道在肝细胞再生蛋白-3(PRL-3)诱导结肠癌细胞Lovo上皮间质化(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KCNN4通道蛋白特异性阻滞剂TRAM-34和KCNN4-小干扰RNA(siRNA)分别处理已经稳定表达PRL-3的... 目的 探讨中电导性钙离子依赖性钾通道(KCNN4)通道在肝细胞再生蛋白-3(PRL-3)诱导结肠癌细胞Lovo上皮间质化(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KCNN4通道蛋白特异性阻滞剂TRAM-34和KCNN4-小干扰RNA(siRNA)分别处理已经稳定表达PRL-3的结肠癌Lovo-P细胞和对照组Lovo-C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Snail以及波动蛋白(Vimentin)的水平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Lovo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Lovo-P分别经过TRAM-34和KCNN4-siRNA处理后,侵袭能力明显降低(45.78±3.89比32.69 ±2.15,45.78 ±3.89比28.76±4.2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TRAM-34处理组E-cadherin蛋白表达上升了69%,Snail蛋白表达下降了36%,而KCNN4-siRNA处理组都E-cadherin蛋白表达上升了57%,Snail蛋白表达下降了30%(P<0.05).结论 KCNN4通道蛋白参与了PRL-3诱导结肠癌EMT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细胞再生蛋白-3 中电导性钙离子依赖性钾通道 上皮间质化
原文传递
掌背皮瓣动脉血管变异实施静脉动脉化皮瓣补救二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颉 罗自通 +1 位作者 彭吉才 皮斌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4-344,共1页
在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中,应用带蒂掌背皮瓣进行修复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有时临床上因为掌背动脉血管的变异,在施行掌背皮瓣游离手术完毕后未见皮瓣有良好的血供,往往会导致手术失败。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我科遇到... 在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中,应用带蒂掌背皮瓣进行修复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有时临床上因为掌背动脉血管的变异,在施行掌背皮瓣游离手术完毕后未见皮瓣有良好的血供,往往会导致手术失败。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我科遇到掌背皮瓣动脉血管变异2例,经改用动脉化静脉皮瓣解决,皮瓣存活,修复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皮瓣 掌背皮瓣 血管变异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动脉化静脉皮瓣 补救 掌背动脉血管 修复效果
原文传递
交通伤致颈椎挥鞭样损伤的急诊诊治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颉 韩敦富 +3 位作者 吴晓翔 罗自通 皮斌 彭吉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7期613-616,共4页
目的 总结交通伤致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特点,为急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急诊收治的交通伤所致的263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急诊早期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该损伤临床表现... 目的 总结交通伤致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特点,为急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急诊收治的交通伤所致的263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急诊早期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该损伤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以颈肩枕部疼痛不适和压痛最常见,多数患者伤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但约1/3患者症状迟发;影像学检查中,X线片阳性结果最低,CT和MRI阳性结果高;222例保守治疗和41例手术治疗的患者,经平均7.2个月随访总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根据交通事故中驾乘人员易出现颈椎挥鞭样损伤的创伤条件,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多数预后较好,综合应用影像学检查町避免漏诊,CT检查可以作为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挥鞭损伤 事故 交通 急诊处理
原文传递
PPH联合痔核缝扎术治疗出血性重度痔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军 陈海亮 +2 位作者 罗自通 杨斌 张育超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联合痔核缝扎(hemorrhoids ligation)治疗出血性重度痔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III度以上痔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行PPH联合痔核...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联合痔核缝扎(hemorrhoids ligation)治疗出血性重度痔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III度以上痔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行PPH联合痔核缝扎术,对照组行单纯PPH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疼痛等并发症以及复发、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72h及1月的显著性出血(>50 m L)病例均为0例(0%),对照组则分别有3例(10%)和4例(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狭窄、肛门失禁以及瘙痒等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最大疼痛评分为(9.45±0.81)分和(2.72±0.35)分,排便时疼痛为(8.11±0.62)分和(2.91±0.23)分,研究组中13例(43.3%)使用止痛针,对照组中仅有5例(16.7%),术后疼痛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对手术疼痛、排便和总体满意度的自我评分调查结果分别为92%、92%、96%,研究组则为62.5%、91.7%、95.8%,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PPH术相比,PPH联合痔核缝扎术治疗出血性重度痔相比单纯PPH术的止血疗效更优,但术后疼痛较为明显,PPH联合痔核缝扎可作为治疗出血性重度痔病的重要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痔核缝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