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酶法检测人的ANA
1
作者 罗祝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4-24,共1页
免疫酶法检测人的ANA罗祝泉(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病理科,广州510010)抗核抗体(ANA)传统的方法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来检测,由于受设备条件限制,使一些单位不能开展.用免疫酶法来检测,亦能获得与间接免疫荧光法相同的... 免疫酶法检测人的ANA罗祝泉(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病理科,广州510010)抗核抗体(ANA)传统的方法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来检测,由于受设备条件限制,使一些单位不能开展.用免疫酶法来检测,亦能获得与间接免疫荧光法相同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酶法 ANA 间接免疫荧光法 抗核抗体 抗原片 病人血清 抗体反应 桥抗体 冰冻切片 动物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16、p53、R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小让 赖日权 +2 位作者 王卓才 田野 罗祝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899-901,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中 p16、 p53、 Rb蛋白及 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和 PCNA进行检测。结果: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蛋白和 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3.5%、 60.3%、... 目的:研究胃癌中 p16、 p53、 Rb蛋白及 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和 PCNA进行检测。结果: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蛋白和 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3.5%、 60.3%、 65.6%和 71.4%。 p16蛋白阳性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恶性程度增加和浸润深度的加深, 其表达的阳性率逐渐降低,而 p53、 Rb蛋白及 PCNA的表达则相反。 p16与 p53、 Rb蛋白表达有明显负相关。结论: p16和 p53、 Rb基因蛋白和 PCNA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B蛋白 P16蛋白 P53蛋白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3
作者 赖日权 王卓才 +2 位作者 罗祝泉 田野 陈炳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纤维肉瘤与其它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分别选取 1980年前 (5 2例 )与 1980年后(18例 )原病理诊断为纤维肉瘤病例 ,经 3位病理医师按标准复查原病理切片 ,结果一致者 30例 ,选出其中 2 0例和另外有争议的... 目的 :进一步探讨纤维肉瘤与其它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分别选取 1980年前 (5 2例 )与 1980年后(18例 )原病理诊断为纤维肉瘤病例 ,经 3位病理医师按标准复查原病理切片 ,结果一致者 30例 ,选出其中 2 0例和另外有争议的 2 4例 ,共 44例分别作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α1 AT、S 10 0、NF、desmin、myoglobin、C keratin染色。结果 :1980年前 5 2例中维持原诊断 30例 ,修改诊断 2 2例 (42 3% ) ,分别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8例、恶性神经鞘膜瘤 4例、单相性梭形细胞滑膜肉瘤 3例、平滑肌肉瘤 3例、横纹肌肉瘤 2例、韧带状纤维瘤 2例 ;1980年后纤维肉瘤 18例中 ,维持原诊断 16例 ,修改诊断 2例 (11 1% ) ,分别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滑膜肉瘤各 1例。结论 :坚实的病理形态学基础、细致的观察是病理正确诊断的关键 ;合理应用免疫组化或电镜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肉瘤 诊断 鉴别诊断 软组织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1 位作者 罗祝泉 黄小让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组织发生、组织分型及预后关系。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组化CD34、S-100蛋白、SMA标记对60例GST进行观察。结果:GST良、恶性与...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组织发生、组织分型及预后关系。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组化CD34、S-100蛋白、SMA标记对60例GST进行观察。结果:GST良、恶性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像多少、细胞异型性、细胞密度、肿瘤组织浸润相关(P<0.05),而与肿瘤出血、坏死无关(P>0.05);CD4、S-100蛋白、SMA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转移生存率相关(P<0.05)。S-100蛋白、SMA阳性率越低,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越易发生转移,生存率越低,CD34则相反。结论: CD34、SMA和 S-100蛋白表达可为 GST预后提供有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临床病理 GST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虚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病理组织学及胃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鹰 刘正民 +2 位作者 韦嵩 罗祝泉 周民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664-665,共2页
脾虚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病理组织学及胃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观察沈鹰,刘正民,韦嵩,罗祝泉,周民伟为了解脾虚患者在感染幽门螺杆菌(HP)时胃粘膜局部的防御反应,我们对不同证型的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HP感染程度、病理组... 脾虚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病理组织学及胃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观察沈鹰,刘正民,韦嵩,罗祝泉,周民伟为了解脾虚患者在感染幽门螺杆菌(HP)时胃粘膜局部的防御反应,我们对不同证型的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HP感染程度、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胃液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胃粘膜 SIGA 幽门螺杆菌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叶总黄酮和总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绍雄 罗祝泉 +3 位作者 叶敏 孙浩 熊智 施蕊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50-252,共3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溶剂和提取次数对柿叶总黄酮和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佳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柿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60%乙醇回流提取2 h,提取2次,料液比为1 g∶30 mL;总...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溶剂和提取次数对柿叶总黄酮和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佳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柿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60%乙醇回流提取2 h,提取2次,料液比为1 g∶30 mL;总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60%乙醇回流提取1 h,提取1次,料液比为1 g∶20 mL。本研究为节省提取工艺成本、降低能耗和工业化生产的合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柿叶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应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 总黄酮 总多糖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间质瘤CD34,SMA,S-100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和预后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4 位作者 黄小让 罗祝泉 彭文明 阮红民 胡勇仁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823-824,共2页
目的 研究胃间质瘤 (gastricstromaltumor ,GST)中CD3 4,SMA ,S -10 0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方法对 71例GST组织进行CD3 4,SMA ,S -10 0蛋白和PCNA检测 ,并将PCNA的不同表达进行细胞... 目的 研究胃间质瘤 (gastricstromaltumor ,GST)中CD3 4,SMA ,S -10 0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方法对 71例GST组织进行CD3 4,SMA ,S -10 0蛋白和PCNA检测 ,并将PCNA的不同表达进行细胞增殖指数 (PI)分级。结果  71例GST中CD3 4,SMA ,S -10 0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在 :恶性10 0 % ,5 7% ,87% ;交界性 91% ,82 % ,73 % ;良性 85 % ,92 % ,5 0 %。CD3 4,SMA ,S -10 0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生存率以及PCNA的PI分级有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CD3 4,SMA ,S -10 0蛋白阳性表达和PCNA的PI分级有助于判断GST恶性程度和预测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胃肿瘤 CD34蛋白 SMA蛋白 S-100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肿瘤中抑凋亡基因bcl-2和p53蛋白产物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庄小强 袁世珍 +2 位作者 王晓怀 赖日权 罗祝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3-26,共4页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45例大肠腺瘤和61例大肠腺癌中bc1-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大肠粘膜中bc1-2和p53均未见表达,而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癌阳性率均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加(P<0.01).大肠腺瘤中bc1-...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45例大肠腺瘤和61例大肠腺癌中bc1-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大肠粘膜中bc1-2和p53均未见表达,而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癌阳性率均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加(P<0.01).大肠腺瘤中bc1-2表达位于不典型增生较重区域。大肠腺瘤p53表达随腺瘤直径增加而增加,其中≥20mm组阳性率显著高于<10mm组(p<0.05)。p53蛋白阳性率也随不典型增生程度增加而增高。p53表达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大肠腺瘤中bc1-2和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结果表明,bc1-2蛋白表达对大肠腺瘤的增殖有一定意义,p53在大肠腺瘤癌变和大肠腺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BCL-2 细胞凋亡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庄小强 袁世珍 +2 位作者 王晓怀 赖日权 罗祝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6-209,共4页
为了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GFR和p53在6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提示: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和p53阳性表达,而两者在大肠癌均有较高表... 为了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GFR和p53在6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提示: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和p53阳性表达,而两者在大肠癌均有较高表达(77.04%和55.7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53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生存率随EGFR和p53表达增高而降低,其中两者4年生存率>65%表达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LI和p53-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果表明:EGFR和p53表达与大肠癌的进展程度有关,该两项指标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P53蛋白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循环组织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志斌 罗祝泉 邹霞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对低氧条件下细胞增殖 /凋亡的影响 ,了解NO在肺循环结构改建的作用。方法 :复制间断常压缺氧大鼠模型 ,NW -硝基L -精氨酸甲酯 (L -NAME)和 5 -单硝酸异山梨酯干预内外源NO。测定mPAP、R/L +S、血NO、MDA和SOD...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对低氧条件下细胞增殖 /凋亡的影响 ,了解NO在肺循环结构改建的作用。方法 :复制间断常压缺氧大鼠模型 ,NW -硝基L -精氨酸甲酯 (L -NAME)和 5 -单硝酸异山梨酯干预内外源NO。测定mPAP、R/L +S、血NO、MDA和SOD水平 ,对肺、心肌、肺动脉组织作PCNA免疫组化染色和细胞凋亡原位缺口末端DNA碎片标记。结果 :①HY和HY +NAME组大鼠mPAP高于NS组 ,NO和SOD水平低于NS组 (P <0 .0 1) ;HY +IS组mPAP明显低于HY组 (P <0 0 1)。②HY组大鼠肺组织、心肌、肺动脉壁细胞增殖指数 (PI)明显高于NS组 (P <0 0 1) ;细胞凋亡指数 (AI)无明显差异。③HY +NAME组大鼠肺、心肌、肺动脉PI/AI比值均显著高于NS组 (P <0 0 1) ,而HY +IS组大鼠上述组织PI/AI比值明显低于HY组 (P <0 0 5 )。结论 :①NO参与慢性低氧性PH的发生和发展。②慢性低氧性PH存在细胞增殖 /凋亡失衡 ,细胞增殖大于凋亡 ,造成肺循环结构改建。③NO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减轻肺循环结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低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p53蛋白及PCNA表达与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日权 周民伟 +4 位作者 安建成 罗祝泉 季卉 田野 邹国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6-118,I012,共3页
目的:研究横纹肌肉瘤(RMS)中bcl-2、p53、PC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随访41例)横纹肌肉瘤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bcl-2、p53基因蛋白和PCNA,发现bcl-2、p53... 目的:研究横纹肌肉瘤(RMS)中bcl-2、p53、PC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随访41例)横纹肌肉瘤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bcl-2、p53基因蛋白和PCNA,发现bcl-2、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72%、70%,其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及不同组织类型的RMS无关(P>0.05)。但与分化程度有关,p53、PCNA在低分化RMS阳性率分别为85%、95%,显著高于高分化RMS42.8%和14.3%(P<0.05),随访存活1年以内的p53、PCNA阳性率均为86.7%,亦明显高于存活超过3年以上的阳性率33.3%和41.7%(P<0.05)。而bcl-2在低分化RMS阳性20%显著低于高分化71.4%(P<0.05),随访存活1年以内的阳性率13.4%明显低于存活超过3年以上的41.4%(P<0.05)。p53与bcl-2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53阳性率越高,而bcl-2阳性率越低。结论:PCNA、p53、bcl-2蛋白表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RMS的生物学特性,p53、bcl-2可作为肿瘤预后显著相关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P53基因 bcl-2adld PCNA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管膜瘤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本成 安建成 +3 位作者 赖日权 罗祝泉 叶焕生 田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13,16,共4页
对20例室管膜瘤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并使用PAP法进行了GFAP免疫组化染色。室管膜瘤按组织结构特点可分为乳头状型(或粘液乳头状型)、上皮型、多细胞型,按分化情况可分为室管膜瘤及间变性室管膜瘤。组成血管心菊形团或室管膜器官样结构... 对20例室管膜瘤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并使用PAP法进行了GFAP免疫组化染色。室管膜瘤按组织结构特点可分为乳头状型(或粘液乳头状型)、上皮型、多细胞型,按分化情况可分为室管膜瘤及间变性室管膜瘤。组成血管心菊形团或室管膜器官样结构的瘤细胞GFAP染色常为阳性。讨论了室管膜瘤的病理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恶性黑色素瘤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罗祝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43-543,共1页
关键词 肝肿瘤 黑色素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间质瘤相关基因蛋白及细胞增殖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3 位作者 黄小让 罗祝泉 彭文明 阮红民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 (GST)中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方法对 71例GST组织进行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和PCNA检测 ,并将PCNA的不同表达进行细胞增殖指数 (PI)分级。结果 ...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 (GST)中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方法对 71例GST组织进行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和PCNA检测 ,并将PCNA的不同表达进行细胞增殖指数 (PI)分级。结果  71例GST中p1 6、p53、c myc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恶性 34 .8%、95 .7%、1 0 0 % ;交界性 45 .5 %、77.3 %、90 .9% ;良性 65 .4%、73 .1 %、65 .4%。p1 6蛋白表达PI分级Ⅰ、Ⅱ级明显高于Ⅲ、Ⅳ级(P <0 .0 1 ) ,存活期 <3年的明显低于 >3年的 (P <0 .0 1 )。p1 6蛋白随肿瘤分化程度和生存率降低 ,阳性表达率也逐渐降低 ;而p53、c myc蛋白及PI分级则相反。p1 6与p53、c myc蛋白及PCNA的PI分级有明显负相关性(P <0 .0 5)。结论 p1 6、p53、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MTS1/P16 P53蛋白 C-MYC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胃间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索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炳旭 周本成 +3 位作者 罗祝泉 赖日权 张伟 阮红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846-847,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临床资料 ,运用HE ,糖原染色(PAS) ,alcianblu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 17例脊索瘤的病理切片。其中经典型脊索瘤 11例 ,软骨样脊索瘤 6例。结果 :所有脊索...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临床资料 ,运用HE ,糖原染色(PAS) ,alcianblu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 17例脊索瘤的病理切片。其中经典型脊索瘤 11例 ,软骨样脊索瘤 6例。结果 :所有脊索瘤都发生在中轴骨骼 ,均含有空泡细胞。瘤细胞胞浆和细胞外基质PAS ,alcianblue着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肿瘤联合表达上皮性标记和S 10 0蛋白。超微结构见瘤细胞胞浆空泡、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复合体和细胞间桥粒样连接。结论 :根据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超微结构特征 ,结合临床和放射影像学资料 ,可以确诊脊索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组织学分类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p53、c-myc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小让 赖日权 +2 位作者 孙桂华 罗祝泉 田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 bcl- 2、p5 3、c- myc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对有随访的不同分化的胃癌 5 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粘膜病变 47例 ,及 2 0例正常胃粘膜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  bcl- 2蛋白在癌旁轻、中、重度不典型...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 bcl- 2、p5 3、c- myc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对有随访的不同分化的胃癌 5 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粘膜病变 47例 ,及 2 0例正常胃粘膜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  bcl- 2蛋白在癌旁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阳性率分别为 5 %、1 7.6 %、2 0 .0 % ,它们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 ) ,在高分化胃癌中阳性率为 80 .0 %。与低分化的 5 0 .0 %相比 ,有显著差异 (P<0 .0 5 )。p5 3在高分化胃癌中阳性率为 5 0 .0 %。明显低于低分化的 84.6 % (P<0 .0 5 )。结论 bcl- 2和 p5 3可作为肿瘤分化和估计预后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基因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BCL-2 P53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阴道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赖日权 安建成 +2 位作者 罗祝泉 李永忠 陈光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05-207,T202,共4页
本文报道发生于阴道的葡萄状横纹肌肉瘤10例,其中8例发生于5岁之内的婴幼儿,平均年龄4.3岁。肿瘤好发于阴道前壁,呈息肉状或葡萄状生长,常膨出阴道口,表面时有溃烂、出血。瘤组织向周围浸润生长3例,远处转移至肺1例。形态上以粘膜下常... 本文报道发生于阴道的葡萄状横纹肌肉瘤10例,其中8例发生于5岁之内的婴幼儿,平均年龄4.3岁。肿瘤好发于阴道前壁,呈息肉状或葡萄状生长,常膨出阴道口,表面时有溃烂、出血。瘤组织向周围浸润生长3例,远处转移至肺1例。形态上以粘膜下常见数层分化较幼稚的横纹肌母细胞浸润呈“形成层”,间质粘液变及星芒状小棱形细胞相互联结为特征,易与阴道息肉、粘液脂肪肉瘤混淆。肌红蛋白标记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肿瘤 横纹肌肉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c—myc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庄小强 王晓怀 +2 位作者 赖日权 罗祝泉 袁世珍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16-18,共3页
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有随访资料的大肠癌同步进行c—myc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产物的检测。结果显示54例大肠癌c—myc表达(70.49%)显著高于正常粘膜表达(26.66%,P<0.05)。大肠癌EGFR表达77.04%,而正常粘膜无表达。c—myc与大... 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有随访资料的大肠癌同步进行c—myc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产物的检测。结果显示54例大肠癌c—myc表达(70.49%)显著高于正常粘膜表达(26.66%,P<0.05)。大肠癌EGFR表达77.04%,而正常粘膜无表达。c—myc与大肠癌生存率无关。但EGFR在≤25%、25—65%和>65%三组阳性表达中,4年生存率在>65%表达组明显低于<25%表达组(5.26%VS40.90%,P<0.05)。EGFR—LI与生存期有明显负相关(P<0.05)。结果说明c—myc和EGFR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细胞增殖有相关性,EGFR表达与大肠癌生存期有关,说明EGFR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而c—myc则与大肠癌预后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C-MYC 表皮生长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鼻咽非上皮性肿瘤EB病毒 被引量:1
19
作者 赖日权 田野 +2 位作者 罗祝泉 陈炳旭 赖晃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36-337,共2页
为探讨鼻咽腔非上皮性肿瘤与EB病毒(EBV)之间的关系,应用PCR检测鼻咽和头颈部非上皮性肿瘤58例,并配合免疫组化表型分析。结果显示①EBV与鼻咽及头颈部的横纹肌肉瘤(RMS)、纤维肉瘤、幼年性纤维血管瘤、嗅神经母... 为探讨鼻咽腔非上皮性肿瘤与EB病毒(EBV)之间的关系,应用PCR检测鼻咽和头颈部非上皮性肿瘤58例,并配合免疫组化表型分析。结果显示①EBV与鼻咽及头颈部的横纹肌肉瘤(RMS)、纤维肉瘤、幼年性纤维血管瘤、嗅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无明显关系。②EBV与鼻咽腔中线恶网(MMR)、鼻咽癌(NPC)存在密切关系,很可能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③EBV在MMR(T淋巴瘤)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身体其它部位的外周T淋巴瘤和B淋巴瘤。④EBV感染可能与鼻咽部解剖部位和肿瘤组织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聚合酶链反应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及p53、C-myc癌基因蛋白在横纹肌肉瘤的表达及其与分级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民伟 赖日权 +3 位作者 安建成 罗祝泉 邹国明 谢宇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78-379,共2页
PCNA及p53、C-myc癌基因蛋白在横纹肌肉瘤的表达及其与分级和预后的关系周民伟,赖日权,安建成510010广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罗祝泉,邹国明,谢宇晖关键词横纹肌肉瘤,基因,致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中国图书资料... PCNA及p53、C-myc癌基因蛋白在横纹肌肉瘤的表达及其与分级和预后的关系周民伟,赖日权,安建成510010广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罗祝泉,邹国明,谢宇晖关键词横纹肌肉瘤,基因,致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0.2利用癌基因蛋白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P53 C-MYC 横纹肌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