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性肠病活动性的分子标志物 被引量:11
1
作者 罗燕军 于皆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698-701,共4页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两个重要的肠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活动性的评估结果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现在临床上多采用复合指标进行评估,如:CD活动性...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两个重要的肠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活动性的评估结果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现在临床上多采用复合指标进行评估,如:CD活动性指标、IBD研究国际分类法[1-4]等.胃肠病学者希望能找到一个IBD活动性的分子标志物,有足够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易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诊断 病因学 实验性诊断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粘膜血流变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2
作者 罗燕军 于皆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维持和增加胃粘膜血流(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GMBF)被认为是增加胃粘膜保护机制的关键因素[1],对GMBF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临床防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提供了依据[2-4].影响GMBF的因素很多,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血液供应 胃粘膜血流 药物作用 神经支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儿童食管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罗燕军 周晓勤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3期273-274,277,共3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重症肺炎儿童食管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重症肺炎儿童25例(肺炎组)和正常儿童10例(对照组)进行连续食管pH监测和食管动力学监测,监测时间包括鼻饲前1小时和餐后3小时。结果重症肺炎儿童胃食管反流(GER)发生率为84....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重症肺炎儿童食管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重症肺炎儿童25例(肺炎组)和正常儿童10例(对照组)进行连续食管pH监测和食管动力学监测,监测时间包括鼻饲前1小时和餐后3小时。结果重症肺炎儿童胃食管反流(GER)发生率为84.0%(21/25);正常儿童GER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0,P<0.01)。重症肺炎组无效食管运动(IEM)发生率为72.0%(18/25),明显高于对照组(20.0%)(χ2=15.770,P<0.01)。结论重症肺炎儿童胃食管反流发病率高,表现为酸反流次数增加,酸清除能力降低,与IEM增加有关,改善食管动力可能抑制重症肺炎儿童的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胃食管反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红霉素对重症肺炎患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罗燕军 周晓勤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了解小剂量红霉素对重症肺炎患儿胃食管反流(GER)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患儿25例,于鼻饲前1 h和餐后3 h连续进行食管pH监测,再给予3~5 mg/kg红霉素持续静脉滴注,同样于鼻饲前1 h和餐后3 h进行食管pH监测,比较红霉素用药前后... 目的:了解小剂量红霉素对重症肺炎患儿胃食管反流(GER)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患儿25例,于鼻饲前1 h和餐后3 h连续进行食管pH监测,再给予3~5 mg/kg红霉素持续静脉滴注,同样于鼻饲前1 h和餐后3 h进行食管pH监测,比较红霉素用药前后各项反流指标的差异。结果:滴注红霉素前,重症肺炎儿童GER发生率为60.0%(15/25),滴注红霉素后,GER发生率为32.0%(8/25),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滴注红霉素前后各项反流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GER发病率高,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可明显减少GE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胃食管反流 重症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喘息儿童胃食管连接部功能和酸反流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燕军 胡赤军 鲁明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9期769-771,共3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连接部(EGJ)屏障功能在喘息儿童酸反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有典型喘息症状的儿童74例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和食管测压。根据pH<4总时间百分比<4%且Boix-Ochoa计分<11.99的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胃食管反流组(pH... 目的探讨胃食管连接部(EGJ)屏障功能在喘息儿童酸反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有典型喘息症状的儿童74例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和食管测压。根据pH<4总时间百分比<4%且Boix-Ochoa计分<11.99的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胃食管反流组(pH+组)和非胃食管反流组(pH-组)。结果喘息儿童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66.2%(49/74),pH+组儿童食管pH监测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pH-组儿童。胃食管连接部(EGJ)功能指标中,pH+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低于pH-组(12.1±6.8)mmHg vs(33.5±5.6)mmHg(P<0.05)。pH+组平静呼吸时的膈脚压(CDP)、EGJ压(EGJP)及与吞咽相关的LES松弛后收缩波幅(post-LESRA)均低于pH-组(14.6±8.4)mmHg vs(21.3±10.3)mmHg(P<0.05),(28.6±11.1)mmHg vs(38.0±14.5)mmHg(P<0.05),(37.0±18.9)mmHg vs(71.8±17.2)mmHg(P<0.05)。结论喘息儿童酸反流发生率高,与其EGJ抗反流功能减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胃食管反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蛋白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13例临床回顾 被引量:5
6
作者 罗燕军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6期1416-1418,共3页
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成人高,国内报道2岁以下儿童的食物过敏发生率为3.5%~5.2%,1岁内为6.1%,提示婴儿期是食物过敏的易感年龄[1]。食物蛋白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oodprotein-induced enterocolitis syndrome,FPIES)多由牛... 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成人高,国内报道2岁以下儿童的食物过敏发生率为3.5%~5.2%,1岁内为6.1%,提示婴儿期是食物过敏的易感年龄[1]。食物蛋白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oodprotein-induced enterocolitis syndrome,FPIES)多由牛奶和豆奶所致,临床表现较严重,在摄入过敏原后12小时内出现呕吐、5小时后出现腹泻,可致生长发育迟缓并有脱水、休克的危险,部分患儿临床表现为脓毒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小肠结肠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血流变化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罗燕军 于皆平 《华中医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61-162,164,共3页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粘膜血流变化 胃癌 CAG GMB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十二指肠结节性病变的过敏性紫癜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罗燕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4-814,817,共2页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十二指肠 结节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观察
9
作者 罗燕军 黄娟 许慧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8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30只。模型组制备HIB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予颈总动脉分离,正常组大...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30只。模型组制备HIB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予颈总动脉分离,正常组大鼠不予手术。分别于造模后第1、7、21天取三组大鼠,摘除眼球取血,处死后取回肠末端肠段(每个时间点10只)。ELISA 法检测各组大鼠眼球血清D-乳酸(D-LA)、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肠黏膜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免疫荧光染色法测算肠黏膜跨膜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ZO-1的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 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第1、7、21天HIBD 组眼球血清D-LA、iFABP水平均升高,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均降低,回肠末端Occludin、ZO-1的IOD值均降低( P 均< 0.05 )。造模后各时段HIBD组眼球血清D-LA、iFABP水平、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及回肠末端Occludin、ZO-1的IOD值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结论 HIBD大鼠眼球血清D-LA、iFABP水平升高,回肠末端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降低,可能与回肠末端组织Occludin、ZO-1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屏障 肠黏膜 小肠黏膜 回肠末端 缺血缺氧性脑病 D-乳酸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跨膜蛋白 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高位灌洗治疗儿童难治性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
10
作者 罗燕军 胡赤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结肠高位灌洗在儿童难治性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RAAD )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2例RAA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停用抗生素,予补液、纠酸、补充电解质、口服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散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结肠高位灌洗在儿童难治性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RAAD )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2例RAA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停用抗生素,予补液、纠酸、补充电解质、口服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散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结肠高位灌洗1~2次/d,间隔1 d,共1~2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计数大便次数,采集排泄10 min内的新鲜大便,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包括水样便、黏脓便、泡沫便及大便漏)。观察大便恢复正常的时间,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后电话随访1个月,记录不良反应及腹泻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大便次数≥10次/d的发生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 P<0.05);黏脓便、泡沫便及大便漏的发生率降低,泡沫便及大便漏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2.31%,对照组为61.5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治疗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18例,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未见出血、穿孔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结肠高位灌洗治疗儿童RAAD的有效率较高,可较快促进大便恢复正常,治疗后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高位灌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中M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莉 蔡克银 +1 位作者 黄尚珍 罗燕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实验 肝纤维化 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和逆转中TI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莉 黄尚珍 +1 位作者 蔡克银 罗燕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813-1816,共4页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和逆转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同时 /造模完成后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干预肝纤维化的发生和逆转 ,应用H&E、Masson和Gordon Sweet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纤...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和逆转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同时 /造模完成后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干预肝纤维化的发生和逆转 ,应用H&E、Masson和Gordon Sweet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级 ,生化法检测肝功能指标 ,RT PCR法测定肝组织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2 (TIMP 2 )表达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表达。结果 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肝纤维化程度 (P <0 .0 5 )和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 (P <0 .0 5 ) ,改善肝功能 (P <0 .0 5 ) ,降低肝纤维化形成和恢复过程中肝组织TIMP 2的表达 (P <0 .0 5 ) ,使αSMA阳性细胞数减少 (P <0 .0 5 )。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有效预防大鼠CCl4肝纤维化的形成并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 ,可能与银杏叶提取物抗抑制TIMP 2表达、抑制肝脏星状细胞活化 /促进活化星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GBE) 肝纤维化 四氯化碳 大鼠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牡壮骨冲剂对胃肠动力及胃肠组织VIP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娟 许慧 +2 位作者 罗燕军 杨磊 吴亚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652-654,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龙牡壮骨冲剂对小鼠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龙牡壮骨冲剂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用胃复安、阿托品、新斯的明、肾上腺素注射液尾静脉注射复制胃肠动力紊乱小鼠模...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龙牡壮骨冲剂对小鼠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龙牡壮骨冲剂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用胃复安、阿托品、新斯的明、肾上腺素注射液尾静脉注射复制胃肠动力紊乱小鼠模型,以营养性半固体糊灌胃,标记胃肠测量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同时以放免法测胃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胃复安可致胃排空加速,同时可致胃肠组织中VIP水平降低(均为P<0.05)。阿托品可致胃排空减慢并致胃肠组织中VIP水平升高(均为P<0.05)。新斯的明可致小肠推进比增加并致胃肠组织中VIP水平降低(均为P<0.05)。肾上腺素可致小肠推进比降低并可致胃肠组织中VIP水平升高(均为P<0.05)。龙牡状骨冲剂对正常组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无影响,大剂量龙牡状骨冲剂对胃复安所致胃排空加速、阿托品所致胃排空减慢、新斯的明所致小肠推进比增加、肾上腺素所致小肠推进比降低有逆转作用(均为P<0.05),中小剂量龙牡状骨冲剂亦有一定的逆转作用。龙牡状骨冲剂对各组所致胃肠激素VIP紊乱有逆转作用,且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龙牡壮骨颗粒可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局部组织中的VIP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 龙牡状骨冲剂 组织血管活性肠肽 胃肠激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补液盐Ⅲ治疗儿童单纯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娟 舒俊华 +2 位作者 罗燕军 石祖亮 何学琴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口服补液盐Ⅲ治疗儿童单纯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轻、中度单纯型ADD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儿均停用或更换抗生素,对照组予WHO标准口服补液盐I,实验组予低渗口服补液盐Ⅲ,4 h后重... 目的:观察口服补液盐Ⅲ治疗儿童单纯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轻、中度单纯型ADD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儿均停用或更换抗生素,对照组予WHO标准口服补液盐I,实验组予低渗口服补液盐Ⅲ,4 h后重新评估,治疗失败者改用静脉输液,成功者继续口服补液,根据患儿脱水程度调整剂量至72 h结束。记录患儿每日大便总量及大便次数,采用Roch P800自动分析仪检测补液后24 h、48 h及72 h血钠及尿钠浓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口服补液4 h后额外静脉补液例数分别为1例(2.8%)和7例(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24 h、48 h及72 h血钠及尿钠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72 h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9.4%vs 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腹泻次数、腹泻时间、大便量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补液盐Ⅲ与标准口服补液盐I疗效相当,但前者显效率显著高于后者。口服补液盐Ⅲ能显著减少大便量及大便次数,缩短病程,口感好,患儿依从性好,可减少额外静脉补液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补液盐Ⅲ 口服补液盐I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慧 周小勤 +1 位作者 李华 罗燕军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8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临床 纤维支气管镜 疾病诊治 临床疗效 诊治水平 疑难杂症 纤支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牡壮骨冲剂对小鼠胃肠动力和血浆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慧 罗燕军 +2 位作者 黄娟 吴亚斌 杨磊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580-58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龙牡壮骨冲剂对小鼠胃肠动力和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以探讨该药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龙牡壮骨冲剂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用胃复安、阿托品、新斯的明、肾上腺... 目的:通过观察龙牡壮骨冲剂对小鼠胃肠动力和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以探讨该药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龙牡壮骨冲剂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用胃复安、阿托品、新斯的明、肾上腺素注射液尾静脉注射分别复制胃肠动力紊乱小鼠模型,以营养性半固体糊灌胃,标记并测量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同时以放免法测量血浆VIP水平。结果:胃复安可致胃排空加速,同时胃复安可致血浆VIP水平降低(均为P<0.05)。阿托品可致胃排空减慢,同时可致血浆VIP升高(均P<0.05)。新斯的明可致小肠推进比增加,同时可致血浆VIP降低(均P<0.05)。肾上腺素可致小肠推进比降低并可致血浆MLT降低、VIP升高(均P<0.05)。龙牡壮骨冲剂对正常组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无影响,大剂量龙牡壮骨冲剂对胃复安所致胃排空加速、阿托品所致胃排空减慢、新斯的明所致小肠推进比增加、肾上腺素所致小肠推进比降低有逆转作用(均P<0.05),中小剂量龙牡壮骨冲剂亦有一定的逆转作用。龙牡壮骨冲剂对各组VIP紊乱有逆转作用,且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龙牡壮骨冲剂可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液中胃肠激素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 龙牡壮骨冲剂 血管活性肠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肝纤维化逆转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莉 李曙平 +1 位作者 蔡克银 罗燕军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肝纤维化逆转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完成后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干预肝纤维化的逆转,应用H&E、Masson和Gordon-Sweet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级,生化法检测肝功能...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肝纤维化逆转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完成后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干预肝纤维化的逆转,应用H&E、Masson和Gordon-Sweet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级,生化法检测肝功能指标,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表达。结果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可以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P<0.05),改善肝功能(P<0.05),增加恢复过程中肝组织MMP-13的表达(P<0.05),使αSMA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促进CCl4肝纤维化的逆转,可能与银杏叶提取物增加肝组织中MMP-13表达、抑制肝脏星状细胞活化、促进活化星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肝纤维化 四氯化碳 大鼠 组织金属蛋白酶-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再发性腹痛临床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赤军 罗燕军 +2 位作者 王小丽 鲁明 张姝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0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再发性腹痛(RAP)儿童临床表现,胃镜及胃肠动力监测特点,并分析RAP病因。方法分析249例RAP患儿临床表现,行胃镜及Hp检查,17例患儿食管内pH及胆红素监测,12例患儿胃内胆红素监测,根据胃镜及动力监测结果判断上消化道疾病。结果胃... 目的探讨再发性腹痛(RAP)儿童临床表现,胃镜及胃肠动力监测特点,并分析RAP病因。方法分析249例RAP患儿临床表现,行胃镜及Hp检查,17例患儿食管内pH及胆红素监测,12例患儿胃内胆红素监测,根据胃镜及动力监测结果判断上消化道疾病。结果胃镜下病变检出率99·60%,依次为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1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十二指肠球炎37例,十二指肠球炎29例、消化性溃疡21例、食管炎6例、息肉2例。249例患儿Hp阳性76例,感染率为30·52%。17例食管24hpH监测和24h胆汁监测患儿中酸反流异常9例。12例胃内胆汁监测,Abs与pH值并不同时升高,Abs≥0·14时,有3/5的时间pH值<4,胆汁反流不能影响Hp的定植。结论上消化道疾病是患儿RAP的主要病因,Hp感染是引起RAP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性腹痛 胃镜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结肠动力的调控及机制
19
作者 黄娟 罗燕军 +2 位作者 金岩 吴亚斌 许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大鼠结肠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HIBD模型自然恢复组(HIBD组)、HIBD+脐血干细胞移植组(HIBD+SC组),每组20只。脐血干细... 目的初步研究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大鼠结肠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HIBD模型自然恢复组(HIBD组)、HIBD+脐血干细胞移植组(HIBD+SC组),每组20只。脐血干细胞采用颅内注射移植,通过半固体营养糊灌胃测定大鼠灌胃6 h内黑便排出量,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c-kit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脐血干细胞移植成功,HIBD+SC组与HIBD组灌胃6 h内黑便排出量和结肠c-kit阳性表达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移植7 d,HIBD+SC组灌胃6 h内黑便排出量明显增加(P<0.01),结肠c-kit阳性表达明显提高(P<0.05),与HIBD组、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使HIBD大鼠受损的结肠ICC部分修复,从而改善HIBD大鼠的结肠动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脐血干细胞 CAJAL间质细胞 大鼠 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牡壮骨冲剂对小鼠胃肠动力和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20
作者 许慧 罗燕军 +2 位作者 黄娟 吴亚斌 杨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492-1494,共3页
目的观察龙牡壮骨冲剂对小鼠胃肠动力和血浆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龙牡壮骨冲剂大、中、小剂量组。用甲氧氯普胺、阿托品、新斯的明、肾上腺素尾静脉注射复制胃肠动力紊乱模型,以营养性半固体糊灌胃,标记... 目的观察龙牡壮骨冲剂对小鼠胃肠动力和血浆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龙牡壮骨冲剂大、中、小剂量组。用甲氧氯普胺、阿托品、新斯的明、肾上腺素尾静脉注射复制胃肠动力紊乱模型,以营养性半固体糊灌胃,标记并测量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以放射免疫法测量其血浆MTL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甲氧氯普胺可致胃排空加速,新斯的明可致小肠推进比增加,同时均可使血浆MTL升高(Pa<0.05);阿托品可致胃排空减慢,肾上腺素可致小肠推进比降低,同时均可使血浆MTL降低(Pa<0.05)。龙牡壮骨冲剂对正常组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无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龙牡壮骨冲剂对甲氧氯普胺、阿托品、新斯的明和肾上腺素致胃肠动力紊乱有逆转作用(Pa<0.05);对各组MTL紊乱亦有逆转作用(Pa<0.05)。结论龙牡壮骨冲剂可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并有剂量依赖性,其对胃肠动力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液中MTL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 龙牡壮骨冲剂 胃动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