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煤田火灾的成因、危害及综合治理 被引量:23
1
作者 罗淑政 玉米提·哈力克 +1 位作者 Joerg Schulz 王金山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3期62-65,70,共5页
新疆是世界上煤田火灾最严重的地区,原因主要是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具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新疆地区煤系为中下侏罗纪,地质活动较为剧烈;小煤窑的乱采滥挖等。新疆煤田火灾带来巨大危害:损失煤炭资源、污染环境、引发地质灾害、破坏... 新疆是世界上煤田火灾最严重的地区,原因主要是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具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新疆地区煤系为中下侏罗纪,地质活动较为剧烈;小煤窑的乱采滥挖等。新疆煤田火灾带来巨大危害:损失煤炭资源、污染环境、引发地质灾害、破坏生态平衡及危害生物健康等。对煤田火灾进行综合治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有效灭火,应先对火区进行探测。探测方法有磁异常探测法、自然电场法和红外地面测温法等。然后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灭火技术进行灭火。灭火之后还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对火区进行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火灾 成因 危害 综合治理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树木年轮宽度资料重建川西卧龙地区过去159年夏季温度的变化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宗善 刘国华 +4 位作者 张齐兵 胡婵娟 罗淑政 刘兴良 何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8-641,共14页
根据川西卧龙地区林线位置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年轮宽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要素的关系,并重建了该地区1850年以来夏季(6-8月份)温度的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川西卧龙地区在过去159年来的温度变化上,最为明显的... 根据川西卧龙地区林线位置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年轮宽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要素的关系,并重建了该地区1850年以来夏季(6-8月份)温度的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川西卧龙地区在过去159年来的温度变化上,最为明显的特征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显著变暖趋势,而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温度明显偏低,主要的低温时期在1850-1870年和1890-1930年。该温度序列的冷暖期与附近地区的冰芯、冰川进退资料,以及对于夏季温度响应敏感的树轮年表都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表明重建序列记录了可靠的区域尺度的温度信号。对重建温度序列的小波分析表明,较为明显的有2-8年和10-16年的周期,而这些周期可能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气候系统和太阳活动周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重建 树木年轮 川西地区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地植物群落与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沿经度梯度变化 被引量:95
3
作者 丁小慧 罗淑政 +2 位作者 刘金巍 李魁 刘国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67-3476,共10页
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在大尺度上主要受纬度和经度两个因素影响。纬度梯度上温度因子变化对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关于经度梯度上降雨因子变化对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研究却较少。选取呼伦贝尔草原,研究经度梯度上植... 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在大尺度上主要受纬度和经度两个因素影响。纬度梯度上温度因子变化对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关于经度梯度上降雨因子变化对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研究却较少。选取呼伦贝尔草原,研究经度梯度上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化规律,从经度梯度和养分供给两方面分析植物群落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群落叶片C含量变化范围为440.76—452.72 mg/g,N含量变化范围为17.79—30.88 mg/g,P含量变化范围为1.31—1.71 mg/g;群落叶片C含量、C/N随经度升高显著增加;群落叶片N含量随经度升高显著下降;植物群落P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但是关系不显著;植物群落C、N和P元素总量随着经度升高而显著增加。2)0—10 cm土壤全碳、全氮、全磷、有机碳受降雨量变化和植物群落元素总量影响,随着经度梯度升高而增加;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在经度梯度上没有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趋势。3)土壤全碳、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磷与植物群落叶片C、N和P含量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但与植物群落C、N和P元素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该区土壤有效磷含量(8.13 mg/kg)高于全球平均值(7.65 mg/kg),但植物群落叶片磷含量平均值(1.5 mg/g)低于全球平均值(1.77 mg/g)。通过研究结果推测:植物通过对气候条件的长期适应,群落水平C、N和P含量沿经度梯度形成一定的分布格局;降雨量影响植物群落元素积累的总量,从而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植物叶片P含量低的原因并非是由于土壤中磷的供给不足所致,而是植物对环境长期适应形成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经度梯度 降雨量 化学计量学 呼伦贝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树木年轮宽度资料重建川西米亚罗地区过去200年夏季温度的变化 被引量:33
4
作者 李宗善 刘国华 +3 位作者 傅伯杰 张齐兵 胡婵娟 罗淑政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2-534,共13页
利用川西高原米亚罗地区林线位置高山柏(Sabina squamata)的年轮宽度资料,分析了树轮年表和气候要素的关系。通过相关和响应函数分析得出,树木径向生长对于夏季(6~7月)温度响应最为敏感,上年冬季到早春(12~3月)温度也对树木生长有一... 利用川西高原米亚罗地区林线位置高山柏(Sabina squamata)的年轮宽度资料,分析了树轮年表和气候要素的关系。通过相关和响应函数分析得出,树木径向生长对于夏季(6~7月)温度响应最为敏感,上年冬季到早春(12~3月)温度也对树木生长有一定的影响,而年表与降雨没有明显的关系。最终利用树轮年表重建了该地区过去200年(1810~2009年)的夏季(6~7月)平均温度的波动历史,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43.2%(调整自由度后为41.9%)。重建温度序列的平均值为12.49℃,标准差为0.515℃,其波动特征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850年以前的寒冷时期、1850~1950年的温暖时期以及1950年以后的温度平缓波动时期。重建序列最为寒冷的时期为1810~1830年,其中1824~1825年为最寒冷的年份;重建序列最为温暖的时期是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1850~1903年)和20世纪上半叶(1911~1950年),其中1863年和192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重建温度序列的主要冷期和暖期与周围地区其他对于温度响应敏感的树木年轮和冰芯材料以及冰川进退记录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表明本研究的重建序列较为可靠,是可以指示研究地区过去温度波动历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重建 树木年轮 米亚罗 川西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树高生长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玉米提·哈力克 柴政 +2 位作者 罗淑政 Bodo Coenradie Birgit Kleinschmit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7-191,共5页
以塔里木河下游4个典型断面作为野外调查靶区,根据3a来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恢复状况的实地监测数据,分析了影响胡杨树高生长量的因素,并得出中龄段胡杨树高生长量和地下水埋深的回归模型:y=-0.1286x+1.0097。结果显示:在塔里木... 以塔里木河下游4个典型断面作为野外调查靶区,根据3a来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恢复状况的实地监测数据,分析了影响胡杨树高生长量的因素,并得出中龄段胡杨树高生长量和地下水埋深的回归模型:y=-0.1286x+1.0097。结果显示:在塔里木河下游影响胡杨生长的主要因子是地下水,由回归模型可以得出:当地下水埋深〈4.5m时,中龄胡杨树高生长是显著的;地下水埋深在4.5~6.5m时,胡杨树高生长受到抑制;而当地下水埋深〉6.5m时.胡杨树高生长非常缓慢;地下水埋深〉8m时,胡杨树高生长基本停止。此外,聚丛的群生株无论在树高还是在高生长量上都比散生的单生株显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 胡杨 树高生长量 地下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生态效益评价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柴政 玉米提.哈力克 +2 位作者 王金山 蔡福燕 罗淑政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16-920,共5页
胡杨是塔里木河流域唯一的成林树种,也是世界上古老而珍贵的植物。通过不同角度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甚至在人类和社会的健康及可持续发... 胡杨是塔里木河流域唯一的成林树种,也是世界上古老而珍贵的植物。通过不同角度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甚至在人类和社会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中也发挥着巨大功能。但是由于近50年来人类活动的干扰,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面积日益减少,处于濒危状态,因此,应该适时生态输水、退耕还林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保护下游日益萎缩的胡杨林,保持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 胡杨林 生态效益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柴窝堡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问题 被引量:12
7
作者 柴政 玉米提.哈力克 +1 位作者 苟新华 罗淑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2-135,共4页
柴窝堡水源地近几年地下水持续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水源地地下水位、湖水水质的监测,结合近几年地表环境的变化,分析了地下水超采所带来的负面环境问题。结果显示:柴窝堡水源地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已呈... 柴窝堡水源地近几年地下水持续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水源地地下水位、湖水水质的监测,结合近几年地表环境的变化,分析了地下水超采所带来的负面环境问题。结果显示:柴窝堡水源地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已呈漏斗形状;柴窝堡湖湖水水质也呈现恶化趋势,污染物含量不断增加;此外,水源地草场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壤沙漠化加重,风沙天气增多。因此,对柴窝堡水源地的地下水应该定量开采,引水补源,以实现水源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窝堡 地下水 超采 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退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燕 玉米提.哈力克 +1 位作者 汪飞 罗淑政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6-160,共5页
塔里木河下游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属红色生态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河道断流近30年,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水质不断恶化,植被大量枯死,尤其是胡杨大量死亡,"绿色走廊&qu... 塔里木河下游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属红色生态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河道断流近30年,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水质不断恶化,植被大量枯死,尤其是胡杨大量死亡,"绿色走廊"濒临衰亡,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研究总结了输水前下游生态退化的状况,分析得出了造成其生态退化的主要成因是自然和人为活动,并提出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 生态退化成因 保护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加工毛健茶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淑政 曹洁 +1 位作者 刘佳 玉米提·哈力克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204-209,共6页
以山西省粗加工毛健茶为研究对象,应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矿质元素、氨基酸、水分、粗灰分、粗纤维、水浸出物、微生物含量,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超声波提取仪测定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结果表明,毛健茶中有毒无机元素铅、总砷和镉含量很低... 以山西省粗加工毛健茶为研究对象,应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矿质元素、氨基酸、水分、粗灰分、粗纤维、水浸出物、微生物含量,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超声波提取仪测定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结果表明,毛健茶中有毒无机元素铅、总砷和镉含量很低;微量元素铁、锰、锌、铜和常量元素钾、钙含量丰富;水分、粗灰分、粗纤维含量基本符合人类饮用标准;含有氨基酸、总多酚、总黄酮等;粗灰分含量、微生物数量检测值较高。综上表明,粗加工毛健茶含有多种有益成分,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建议筛选确定最佳采摘时间,改善加工条件,密封包装,以提高其品质,保证其饮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健茶 矿质元素 氨基酸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杀菌剂对远志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佳 郭淑红 +2 位作者 裴帅帅 罗淑政 田洪岭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964-966,985,共4页
远志是一种重要的根茎类药用植物。山西省新绛县是远志的主要产区,近年来,远志根腐病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为探寻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从山西新绛远志药材基地感染根腐病的远志分离获得112株菌株,对其进行培养... 远志是一种重要的根茎类药用植物。山西省新绛县是远志的主要产区,近年来,远志根腐病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为探寻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从山西新绛远志药材基地感染根腐病的远志分离获得112株菌株,对其进行培养和纯化,运用科赫法则进行病原菌回接感染试验,得到4株致病较强的镰刀菌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室内药效防治。结果表明,2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对根腐病的抑制率最高,对4个菌株的抑菌制率均高于70%;20%甲基立枯磷250倍液次之;50%多菌灵和80%代森锰锌对菌株抑制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根腐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连片贫困区耕地安全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忻州市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艳珍 郑庆荣 +1 位作者 罗淑政 李晓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9-927,共9页
为评价集中连片贫困区——忻州市的耕地安全性,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忻州市及14个县(市、区)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而计算生态盈余/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三个耕地安全性指数,采用权重赋值后的综合安全指数对忻州市... 为评价集中连片贫困区——忻州市的耕地安全性,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忻州市及14个县(市、区)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而计算生态盈余/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三个耕地安全性指数,采用权重赋值后的综合安全指数对忻州市及14个县(市、区)2009—2018年的耕地安全性进行分析,并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2009—2018年忻州市综合安全指数呈现出时间差异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尺度上,忻州市14个县(市、区)综合安全性表现为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和区域差异性,综合安全等级趋向于不安全,不安全县(市、区)增多,东、西部综合安全性低于中部,向不可持续方向发展;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农业投入与产出、资源禀赋对忻州市耕地安全均有影响,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影响忻州市耕地安全的因素是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忻州市耕地安全性发展趋势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贫困区 综合安全指数 耕地安全性 生态压力 可持续发展 忻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法提取薄荷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郝晓华 曹丽蓉 +1 位作者 罗淑政 宿婧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6-31,共6页
本试验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薄荷多糖,选用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选择对提取率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料液比、功率、时间)作为变量设计响应面,通过Design-Expert 8.0.5软件分析得到与薄荷多糖提取率相关的方程... 本试验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薄荷多糖,选用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选择对提取率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料液比、功率、时间)作为变量设计响应面,通过Design-Expert 8.0.5软件分析得到与薄荷多糖提取率相关的方程,并得出在135 W、1:56、30 min的条件下薄荷多糖的提取率高达1.57%,多糖浓度为0.045 m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8.80%,对羟自由基清除率为71.50%,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多糖 响应面优化 抗氧化性 超声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郝晓华 罗晓敏 +1 位作者 罗淑政 宿婧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30-134,共5页
本试验通过碱法提取干燥橘皮中含有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研究碱液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对SDF提取率的影响,选择出碱法提取橘皮SDF最佳条件。在该试验范围内,提取橘皮可溶性纤维最适宜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浸提时间5 ... 本试验通过碱法提取干燥橘皮中含有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研究碱液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对SDF提取率的影响,选择出碱法提取橘皮SDF最佳条件。在该试验范围内,提取橘皮可溶性纤维最适宜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浸提时间5 h、浸提温度70℃、碱液浓度35 mg/mL,在最适条件下平均提取率为9.23%。提取出来后,再对其持水力、溶胀性、脂肪结合能力、还原力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橘皮SDF的持水力为1.21 g/g,脂肪结合量在30 min时测得吸附量为4.42 g/g,1 h时测得吸附量为4.39 g/g。表明0~30 min吸附量增加较大,在30~60 min几乎未增加,30 min后已达到吸附平衡;溶胀性为2.32 mL/g,还原力测定中橘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具备一定的还原能力,但还原能力不如维生素C(Vc),为Vc的5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皮 可溶性膳食纤维 理化性质 橘皮渣 碱法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生态关联区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时空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艳珍 郑庆荣 +2 位作者 罗淑政 李晓 胡砚秋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1-818,共8页
五台山生态关联区的生态安全对保障五台山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分析五台山生态关联区的生态安全,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0、2015和2018年生态足迹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1)2010—2018年,五台山生态关联区的人均生态... 五台山生态关联区的生态安全对保障五台山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分析五台山生态关联区的生态安全,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0、2015和2018年生态足迹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1)2010—2018年,五台山生态关联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稳定在2 hm^(2)/人左右;人均生态足迹从1.202 hm^(2)/人增加到2.655 hm^(2)/人;生态盈亏由1.099 hm^(2)/人的生态盈余演变成-0.411 hm^(2)/人的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由0.522增长到1.183。(2)不同类型的生态足迹不均衡,耕地和草地是主要生态足迹因子,滹沱河流域的耕地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和类型;生态盈亏变化最大的是化石能源地,其次为耕地,其余4种变化小,总体稳定,轻度生态赤字分布范围明显大于生态盈余范围;生态压力大小为草地>耕地>化石能源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五台山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关联区 五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薄荷幼苗的生理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郝晓华 高如霞 +1 位作者 宿婧 罗淑政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70-75,共6页
以薄荷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外源水杨酸(SA)的方法,设置SA不同浓度0、50、100、150、200和250 mg/L,在自然低温胁迫下对薄荷幼苗的株高、鲜重、干重、根冠比、绝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 以薄荷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外源水杨酸(SA)的方法,设置SA不同浓度0、50、100、150、200和250 mg/L,在自然低温胁迫下对薄荷幼苗的株高、鲜重、干重、根冠比、绝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于薄荷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外源水杨酸喷施叶面处理可以提高薄荷幼苗的株高、鲜重、干重、根冠比和绝对含水量,降低MDA含量,提高SOD、POD、CAT酶的活性,增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缓减低温胁迫对薄荷幼苗的伤害,提高薄荷幼苗的抗寒力,对薄荷的种植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水杨酸 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滹沱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晓 郑庆荣 +2 位作者 胡砚秋 高艳珍 罗淑政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期108-112,143,共6页
以滹沱河上游地区2005、2010、2015、2018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价值当量因子法、敏感性指数等指标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5—201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 以滹沱河上游地区2005、2010、2015、2018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价值当量因子法、敏感性指数等指标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5—201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为建设用地,动态度为5.80%,面积增加了25337.52hm^2;其次为草地和未利用地,动态度分别为-0.27%和-0.20%,处于减少状态。(2)土地利用面积转移中,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最多,达12506.01hm^2;其次为草地转为建设用地,为9734.03hm^2。(3)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林地最大,贡献率在48%以上;其次为草地,达26%以上,两者占比合计超过75%,说明林地和草地是维持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的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功能为主,占比高达62%,食物生产和娱乐文化功能的价值最低。(4)2005—2018年研究区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轻微减少趋势,变化率为-1.37%,减少了236.16×10^6元。其中草地减少最多,变化率为-3.55%,减少了166.12×10^6元。因此,必须重视滹沱河上游地区林草保护,确保生态功能价值的主体作用,同时合理规划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耕地的占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滹沱河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滹沱河上游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17
作者 李晓 郑庆荣 +2 位作者 胡砚秋 高艳珍 罗淑政 《北方农业学报》 2021年第1期88-97,共10页
【目的】明确滹沱河上游地区2000—2018年的土地变化及景观格局,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依据。【方法】运用Fragstats 4.2软件对滹沱河上游地区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研... 【目的】明确滹沱河上游地区2000—2018年的土地变化及景观格局,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依据。【方法】运用Fragstats 4.2软件对滹沱河上游地区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研究该地区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2000—2018年,滹沱河上游地区的草地面积占绝对优势;土地利用面积转移中,耕地和草地转出面积较大,主要作为建设用地。2000—2018年,滹沱河上游地区的景观呈现出多样化、破碎化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得出,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人均粮食产量以及年均气温为滹沱河上游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论】2000—2018年,滹沱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草地、耕地、林地面积波动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较小;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以及各种生态建设是促进滹沱河上游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灰色关联度 滹沱河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去趋势方法对树轮年表气候信号的影响——以卧龙地区为例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宗善 刘国华 +3 位作者 傅伯杰 张齐兵 胡婵娟 罗淑政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7-721,共15页
基于川西卧龙地区林线位置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树轮宽度数据,结合地面气象站和空间网格化气象数据,对不同去趋势年表对气候条件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去趋势年表的气候响应特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 基于川西卧龙地区林线位置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树轮宽度数据,结合地面气象站和空间网格化气象数据,对不同去趋势年表对气候条件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去趋势年表的气候响应特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前一年9月份、当年3月份和7月份的气温,以及前一年10-12月份的降水、当年4月份和7月份的降水对树木生长的正影响作用;前一年11月份到当年3月份的相对湿度,以及当年2-3月份和7-8月份的霜冻频率对树木生长的负影响作用。从不同去趋势方法对气候响应的异质性特征来看,保守曲线、67%样芯长度步长、60年步长和90年步长的平滑样条函数去趋势年表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对气候响应也最明显,特征基本一致。30年步长的平滑曲线去趋势年表与其他去趋势年表的相关性较弱,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也明显较小。另外,未经去趋势处理的树轮宽度年表统计参量数值要明显高于去趋势年表,它与气候要素的相关特征也基本反映出川西卧龙地区树木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响应 去趋势方法 树木年轮 川西 卧龙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川西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木生长对气候响应的时间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李宗善 刘国华 +3 位作者 傅伯杰 张齐兵 胡婵娟 罗淑政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45-1057,共13页
根据川西卧龙地区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年轮宽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树木生长特征及对气候响应在最近53年(1956–2008年)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在1956–1976年时段,树木生长速率较快,晚冬至早春(1月到4月)温度对树木生长有着明... 根据川西卧龙地区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年轮宽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树木生长特征及对气候响应在最近53年(1956–2008年)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在1956–1976年时段,树木生长速率较快,晚冬至早春(1月到4月)温度对树木生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春末5月份的高温对于树木生长有限制性影响,而与日照时数关系不大;在1977–2008年时段,树轮生长主要受冬季(11月到1月)低温的限制,另外,日照时数对于树木生长的限制性影响明显增强。秋季到早冬(9–12月)降水在两个时段上对树木生长均有一定的限制性影响。树轮指数在1956–1976年时段与温度序列吻合较好,而在1977–2008年时段树轮指数明显偏低,与温度序列出现了明显的分离。1977–2008年时段内云层覆盖量增加导致太阳辐射量显著下降,进而树木可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也相应地降低,这可能是树木生长速率在此时期明显较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响应 树木年轮 川西地区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基于STIRPAT模型追踪五台山旅游生态足迹驱动因子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淑政 殷建树 +1 位作者 白海龙 蔡富艳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3年第5期1053-1060,共8页
旅游业消费水平高,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五台山旅游业不断发展,环境压力持续增加。本研究旨在探讨2005–2019年五台山游客接待量、五台山国内游客门票收入、中国旅客周转量、能源强度、五台县人均GDP和中国人均GDP对五台山旅游生态足迹的... 旅游业消费水平高,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五台山旅游业不断发展,环境压力持续增加。本研究旨在探讨2005–2019年五台山游客接待量、五台山国内游客门票收入、中国旅客周转量、能源强度、五台县人均GDP和中国人均GDP对五台山旅游生态足迹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回归构建了扩展的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模型。结果表明:(1)五台山旅游生态足迹呈现增长趋势,2005年为27798.07 gha,到2019年则增至67467.36 gha。(2)五台山游客接待量、五台山国内游客门票收入、中国旅客周转量、五台山人均GDP、中国人均GDP均呈现增长趋势,而能源强度则呈现下降趋势。(3)扩展的STIRPAT模型表明五台山游客接待量、五台山国内游客门票收入和中国旅客周转量弹性系数分别为0.086%、0.075%和0.164%,说明它们每增加1%,五台山旅游生态足迹分别增加0.086%、0.075%和0.164%;五台县人均GDP和中国人均GDP的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在研究期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没有出现,说明经济增长仍然没有减轻环境压力;能源强度弹性系数为–0.108%,说明它每增加1%,五台山旅游生态足迹则降低0.108%。因此,实施有效政策与技术创新能够显著降低五台山旅游生态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RPAT 旅游生态足迹 主成分回归 驱动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