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感图像森林类型小波纹理的SVM法分类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涟玲 王修信 +3 位作者 卢小春 农京辉 梁宗经 汤谷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16期194-197,共4页
利用遥感图像对森林类型进行分类是大面积地调查、监测、分析森林资源的快速与经济的方法,但由于不同森林的光谱特征非常相近而较难准确分类。因此,在GPS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支持下,对水源林LandsatTM遥感图像用窗口法获得阔叶林... 利用遥感图像对森林类型进行分类是大面积地调查、监测、分析森林资源的快速与经济的方法,但由于不同森林的光谱特征非常相近而较难准确分类。因此,在GPS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支持下,对水源林LandsatTM遥感图像用窗口法获得阔叶林、针叶林和竹林样本图像,然后计算其小波分解后小波系数的l1范数纹理测度构成分类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基SVM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利用SVM对图像中阔叶林、针叶林和竹林分类平均精度在80%以上,可较准确地识别森林类型,图像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0.2%,Kappa系数0.77,均比利用小波纹理特征的神经网络法和最大似然法有所提高,森林分类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交林造成两类森林间存在交集。该方法可以较有效地提高遥感图像森林类型的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森林类型分类 纹理特征 小波变换 支持向量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图像林型纹理特征的ICA与SVM分类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涟玲 王修信 +2 位作者 农京辉 梁宗经 汤谷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13期227-229,239,共4页
遥感图像纹理特征是光谱相近林型准确分类的有效方法,然而其带来分类特征向量维数增加和计算量增大。因此,对南方山区林地TM图像进行独立成分分析ICA降维,通过计算灰度共生矩阵获取纹理特征,使用SVM分类,研究林地类型的快速分类方法。... 遥感图像纹理特征是光谱相近林型准确分类的有效方法,然而其带来分类特征向量维数增加和计算量增大。因此,对南方山区林地TM图像进行独立成分分析ICA降维,通过计算灰度共生矩阵获取纹理特征,使用SVM分类,研究林地类型的快速分类方法。结果表明,ICA与SVM法利用遥感图像纹理特征可较准确地实现林地类型分类,分类总精度、Kappa系数分别为85.4%、0.73,均高于SVM法、BP神经网络法、最大似然法、最小距离法;其对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的分类精度依次为78.2%、80.1%、84.3%,误识率主要是由于混交林而造成两类林地之间存在交集,易出现的针阔混交林使得阔叶林、针叶林的分类精度低于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林地类型分类 纹理特征 独立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城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修信 朱启疆 +3 位作者 梁宗经 罗涟玲 农京辉 汤谷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随着桂林喀斯特城市的快速扩展、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城市热岛现象越来越明显。以桂林1989-2006年5景TM/ETM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Pv,利用Qin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ts,分析Pv空间和时间变化对ts的影... 随着桂林喀斯特城市的快速扩展、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城市热岛现象越来越明显。以桂林1989-2006年5景TM/ETM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Pv,利用Qin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ts,分析Pv空间和时间变化对t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上ts随Pv的提高而降低,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在时间上Pv<0.2面积比例逐年增加,1989年7.8%、1991年15.2%、2000年20.7%、2005年21.1%、2006年22.7%;而Pv≥0.7面积比例逐年减少,1989年49.2%、1991年27.4%、2000年27%、2005年16.5%、2006年11.1%。其导致地表温度高于茂密林地表面温度的比率z>20%的高温像元比例逐年上升;而z≤10%的低温像元比例逐年下降,1989年28.9%、1991年25.4%、2000年23.7%、2005年22.2%、2006年20.4%。植被覆盖的喀斯特山峰呈现显著的凉岛现象,从而调节喀斯特城市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城市 植被覆盖度 地表温度 遥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城市TM图像分类精度的两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修信 秦丽梅 +2 位作者 罗涟玲 农京辉 朱启疆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2,共4页
城市遥感图像分类是获取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状况的基础,然而混合像元的存在导致分类精度不高。因此,提出了混合像元分解模型结合神经网络法(MPD-NN法),利用其对北京市TM图像进行地物分类,并与较常用的决策树法分类结果比较,研究在图像现... 城市遥感图像分类是获取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状况的基础,然而混合像元的存在导致分类精度不高。因此,提出了混合像元分解模型结合神经网络法(MPD-NN法),利用其对北京市TM图像进行地物分类,并与较常用的决策树法分类结果比较,研究在图像现有空间分辨率的条件下提高城市分类精度。结果表明,MPD-NN法分类可较为有效地处理城市遥感图像存在的混合像元问题,可以提高城市分类精度,分类精度高于决策树法,其总体精度和Kappa精度均将近90%,水体、草地、农田、裸地、林地的分类精度在85%以上,高密度建筑区、低密度建筑区、水泥地的分类精度接近80%,也均高于决策树法,是遥感分类较精确识别城市下垫面地物的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城市分类 混合像元分解模型 神经网络法 决策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喀斯特森林信息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修信 杨路路 +3 位作者 汤谷云 罗涟玲 孙涛 潘玉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773-6777,共5页
针对喀斯特地区受山区复杂地形的影响岩溶山峰在太阳辐射下存在阴坡和阳坡,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喀斯特森林植被的光谱特征较复杂,“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严重,导致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提取森林植被精度不高的问题,根据实践经验将... 针对喀斯特地区受山区复杂地形的影响岩溶山峰在太阳辐射下存在阴坡和阳坡,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喀斯特森林植被的光谱特征较复杂,“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严重,导致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提取森林植被精度不高的问题,根据实践经验将多源多特征融合构成提取喀斯特森林信息特征,改进标准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与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CNN-SVM)应用于遥感分类,并与C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NN-SVM、CNN两种深度学习方法的提取喀斯特森林信息精度均明显高于RF和SVM等浅层模型方法。CNN-SVM综合了CNN提取遥感高阶特征的能力和SVM的分类性能,分类精度在90%以上,高于标准的CNN。深度学习CNN可有效地区分农作物,提高喀斯特森林植被信息的提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遥感提取 高分辨率图像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上游山区水源林叶面积指数变化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修信 付洁 +4 位作者 王培娟 朱启疆 汤谷云 孙涛 罗涟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为了定量评价漓江上游山区复杂地形水源林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对阔叶林、针叶林、竹林样地以TRAC仪器测定LAI,利用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SR)、减化比值植被指数(RSR)、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 为了定量评价漓江上游山区复杂地形水源林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对阔叶林、针叶林、竹林样地以TRAC仪器测定LAI,利用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SR)、减化比值植被指数(RSR)、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增强植被指数(EVI),并从DEM数据获取高程、坡度、坡向,提出并建立复杂地形最优多植被指数组合估算山区林地LAI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模型对1989-2009年6景TM/ETM遥感图像估算LAI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解决了LAI与多植被指数的非线性回归方程无法引入地形因素、且方程系数较多较难确定的问题,提高了LAI的估算精度。研究区成熟阔叶林减少代之以大片种植经济幼林,是导致林地LAI变化的原因。1989--2000年,LAI≥6.0的林地面积比例从78.8%逐年急剧下降到44.1%,LAI在1.0~6.0的林地面积比例从20.8%大幅上升到55.4%;2000-2009年,随着幼林的生长、竹林的速生,LAI≥6.0的林地面积比例逐渐上升恢复到74.5%,但仍未恢复到1989年的面积比例,相应LAI在1.0~6.0的林地面积比例逐渐下降到25.1%。研究成果为漓江上游水源林生态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神经网络 模型 地形 监测 森林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城市地表水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修信 汤谷云 +2 位作者 罗涟玲 孙涛 朱启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79-3589,共11页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桂林喀斯特城市近20多年来快速扩展所引发的热环境问题,改进METRIC模型使其适用于喀斯特城市实际状况,利用模型和1994-2015年5景Landsat遥感图像反演地表水热通量,分析通量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潜热通量从高到低依...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桂林喀斯特城市近20多年来快速扩展所引发的热环境问题,改进METRIC模型使其适用于喀斯特城市实际状况,利用模型和1994-2015年5景Landsat遥感图像反演地表水热通量,分析通量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潜热通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水体、喀斯特山峰阳坡植被、地面植被、喀斯特山峰阴坡植被、建筑/道路和裸土、喀斯特山峰裸岩,显热通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喀斯特山峰裸岩和建筑/道路、裸土、喀斯特山峰阳坡植被、地面植被、喀斯特山峰阴坡植被、水体。水热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受地表覆盖变化的影响,研究区波文比(显热通量与潜热通量比值)在1994年最高,达到1.62,2000年下降到1.24,之后逐渐升高至2015年的1.51。城市扩展过程出现的显热高值区和潜热低值区比例低于10%,其变化引发显热中低值区和潜热中高值区比例的变化,显热高值区最高比例在1994年(10.0%),2000年下降到5.4%,之后至2010年逐渐上升到9.4%,但2015年下降到7.1%,潜热低值区比例的变化趋势与显热高值区比例基本相同。植被覆盖度(Vegetation fraction,Pv)在0.1-0.8范围时对水热通量的影响相对更显著,Pv增加0.1,显热通量降低8-27 W/m^2,而潜热通量升高8-24 W/m^2。喀斯特山峰植被保护和城区地面绿化建设对喀斯特城市热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城市 水热通量 METRIC模型 时空变化 植被覆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覆盖岩溶山峰对喀斯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修信 王恺宁 +4 位作者 王敏华 毕娟 汤谷云 罗涟玲 孙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5-980,共6页
针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中国南方喀斯特城市呈现的热环境问题,在桂林城区实验观测毗邻和远离茂密植被覆盖岩溶山峰样地的空气温湿度、地表温度的日变化,遥感估算岩溶山峰周围不同距离的建筑/道路地表温度的差值,估算岩溶山峰和远离岩溶山峰... 针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中国南方喀斯特城市呈现的热环境问题,在桂林城区实验观测毗邻和远离茂密植被覆盖岩溶山峰样地的空气温湿度、地表温度的日变化,遥感估算岩溶山峰周围不同距离的建筑/道路地表温度的差值,估算岩溶山峰和远离岩溶山峰、较大水体的林地、草坪等地表温度的差值。结果表明,毗邻岩溶山峰的草坪和石板地面的空气温度和地表温度均分别低于远离岩溶山峰的相同类型地面的观测值,空气温度差最大值接近3.0℃,不同样地石板地面之间、草坪之间地表温度差最大值分别接近4.0、3.0℃,而空气相对湿度高于远离岩溶山峰的相同类型地表的观测值,最大差值均接近11.0%。茂密森林植被覆盖的大型岩溶山峰的地表温度与地面园林植物园大面积人工林地的数值接近,但比面积相对较小的绿化林地的数值低2.0~3.0℃,比地面远离岩溶山峰和较大水体的大面积草坪的数值低约3.5~6.0℃。在岩溶山峰周围的建筑/道路的地表温度随离开山峰边缘距离的增加而升高,当离开距离增加30 m时,在距离90 m范围内升温幅度约0.5℃,相对较显著,而超过此范围距离达到90~150 m范围时升温约0.1~0.2℃,甚微。植被覆盖的岩溶山峰对调节喀斯特城市小气候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城市 岩溶山峰 植被覆盖 小气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师范院校数字电路课程试卷的客观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涟玲 王修信 +2 位作者 卢小春 江丽莎 莫巧丽 《广西物理》 2012年第2期38-40,共3页
考试试卷客观分析是评价试卷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广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2004级、2005级本科生的《数字电路》两次考试试卷,计算难度、区分度、效度三个客观评价指标,分析和评价考试试卷的质量,结果表明2004级试卷的难度、区分... 考试试卷客观分析是评价试卷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广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2004级、2005级本科生的《数字电路》两次考试试卷,计算难度、区分度、效度三个客观评价指标,分析和评价考试试卷的质量,结果表明2004级试卷的难度、区分度、效度分别为0.29、0.44、0.42,2005级试卷的难度、区分度、效度分别为0.39、0.67、0.64,2005级试卷的质量明显高于2004级,更客观、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和衡量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考试试卷的难度、区分度、效度分析提供了客观评价试卷质量的有效手段,根据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可以在新考试的组卷时科学地决定试题的取舍、修改,进一步提高组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电路试卷 客观分析 难度 区分度 效度
原文传递
基于LabVIEW的信号处理/存储示波器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涟玲 朱日胜 《广西物理》 2002年第2期22-24,共3页
LabVIEW的软件包是目前国际上热门的信号采集处理及分析的虚拟仪器软件 ,主要使用G语言及其模块化的功能来完成各种昂贵的专用仪器所具有的功能 ,它能完成用户自己确定的特殊功能。本文讨论用LabVIEW语言设计的虚拟仪器来完成信号处理
关键词 LABVIEW 虚拟仪器 FFT/Wavelet变换
原文传递
植被、不透水面、水体对喀斯特城市地表热场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道生 王修信 +3 位作者 秦丽梅 汤谷云 罗涟玲 孙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针对桂林喀斯特城市快速扩展所引发的热环境和热岛问题,对1989年和2006年TM卫星图像利用模型反演地表温度、植被指数NDVI、不透水面率ISA和水体指数MNDWI,分析植被、不透水面、水体等3个因素时间和空间变化对地表热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 针对桂林喀斯特城市快速扩展所引发的热环境和热岛问题,对1989年和2006年TM卫星图像利用模型反演地表温度、植被指数NDVI、不透水面率ISA和水体指数MNDWI,分析植被、不透水面、水体等3个因素时间和空间变化对地表热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NDVI、MNDWI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ISA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1989—2006年研究区NDVI大于0.4的中高植被覆盖区由76.89%大幅度降低到32.65%,NDVI低于0.2的无植被覆盖区由4.01%大幅度升高至17.15%,水体面积由3.87%降低到1.95%;ISA大于0.9的高不透水区域由12.1%大幅度升高至32.1%,导致地表温度高温区和次高温区由7.9%大幅度升高至15.9%,低温区和次低温区由61.8%大幅度降低到38.9%,热岛现象明显增强。连续大面积的不透水面是产生喀斯特城市热岛效应的直接原因,而喀斯特山峰植被、城市林地与行道树、城市中江湖等较大水体,对喀斯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城市 地表热场 植被 不透水面 水体 影响分析
原文传递
冬季水源林植被覆盖度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秦丽梅 王修信 +3 位作者 梁维刚 张晓朋 农京辉 罗涟玲 《广西物理》 2009年第3期5-7,共3页
水源林地表温度受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而植被覆盖度变化、干旱引起的地表温度异常又会影响河流水量,研究植被覆盖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关系可以监测水源林可能旱情的发生、预测对河流水量的影响。因此,利用遥感反演模型,提取2002年1月5... 水源林地表温度受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而植被覆盖度变化、干旱引起的地表温度异常又会影响河流水量,研究植被覆盖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关系可以监测水源林可能旱情的发生、预测对河流水量的影响。因此,利用遥感反演模型,提取2002年1月5日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水源林ETM遥感图像的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温度,分析冬季水源林植被覆盖度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水源林地表温度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升高,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这与夏季水源林地表温度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恰好相反;相同植被覆盖度的水源林的地表温度存在差异,尤其是阔叶林、竹林、针叶林的地表温度存在差异;受地形的影响相同植被覆盖度的水源林阳坡地表温度高于阴坡、山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林 植被覆盖度 地表温度 影响分析
原文传递
太阳辐射下不同绿化植被表面温度的观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晓朋 王修信 +3 位作者 梁维刚 王力虎 农京辉 罗涟玲 《广西物理》 2009年第2期9-11,共3页
地表温度直接影响着城市地表热场的分布和地表气温的高低,从而影响城市小气候环境。在太阳辐射条件下,利用红外测温仪连续观测桂林市不同绿化植被种类、水泥地、干燥裸土的表面温度,研究不同植被种类由于蒸腾作用不同所造成的表面温度差... 地表温度直接影响着城市地表热场的分布和地表气温的高低,从而影响城市小气候环境。在太阳辐射条件下,利用红外测温仪连续观测桂林市不同绿化植被种类、水泥地、干燥裸土的表面温度,研究不同植被种类由于蒸腾作用不同所造成的表面温度差异,为城市绿化降低城市地表热场的热效应而合理选择植被种类。结果表明,樟树、紫荆等叶片的面积较大或者叶片表面的角质层较少,蒸腾作用较强,其表面温度日最高值低于裸土、水泥地分别约6℃、14℃,降温效果较显著;次之桂花、银杏和竹子的表面温度日最高值低于裸土、水泥地分别约4℃、12℃;棕榈、草地的蒸腾作用相对较弱,其表面温度日最高值低于裸土、水泥地分别约2℃、10℃,降温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热场 不同植被种类 表面温度 观测
原文传递
大学物理试题库中几种智能组卷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修信 农京辉 +3 位作者 梁冬冬 苏检德 罗涟玲 曾凡峰 《广西物理》 2008年第3期2-4,共3页
智能自动组卷方法是大学物理试题库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不同的智能组卷方法各有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因此,在大学物理试题库管理系统中编程使用遗传算法、分段随机抽取法、回溯试探法进行组卷实验,并比较组卷成功率和组卷时间。结果表明... 智能自动组卷方法是大学物理试题库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不同的智能组卷方法各有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因此,在大学物理试题库管理系统中编程使用遗传算法、分段随机抽取法、回溯试探法进行组卷实验,并比较组卷成功率和组卷时间。结果表明,使用遗传算法组卷的成功率最高,达到90%以上,次之为回溯试探法,介于85~90%,分段随机抽取法最低,在70~80%;使用遗传算法的组卷时间最少,组卷速度最快,其组卷速度随试题库题量的变大而更为显著地快于分段随机抽取法和回溯试探法,当试题库题量达到1000题时,遗传算法的组卷时间约为分段随机抽取法的2/3,仅约为回溯试探法的1/5,回溯试探法组卷速度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试题库 智能组卷 遗传算法 随机抽取法 回溯试探法
原文传递
利用遥感植被指数模型研究青狮潭水源林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秦丽梅 王修信 +3 位作者 王力虎 农京辉 梁维刚 罗涟玲 《广西物理》 2009年第2期2-4,共3页
漓江近30年来出现了水量减少、枯水期越来越长的问题,而其上游青狮潭水源林覆盖的变化是影响漓江水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分别利用遥感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模型,提取美国ETM遥感图像青狮潭水源林不同时相的植被指数,... 漓江近30年来出现了水量减少、枯水期越来越长的问题,而其上游青狮潭水源林覆盖的变化是影响漓江水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分别利用遥感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模型,提取美国ETM遥感图像青狮潭水源林不同时相的植被指数,通过分析植被指数的变化来研究水源林覆盖的变化。结果表明,1999年12月15日至2002年1月5日,研究区青狮潭水源林大部分面积(约80%)的植被覆盖度出现下降趋势,但植被覆盖度减少的数值不大,RVI减少值主要在-1.5≤·RVI<-0.1,NDVI减少面积中超过一半面积的NDVI减少值在-0.2≤·NDVI<-0.1,增长、不变的面积各占10%左右,遥感植被指数为定量分析漓江上游水源林覆盖的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青狮潭水源林 覆盖变化检测 遥感图像 植被指数模型
原文传递
水源林地区不同地表类型热效应的遥感反演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秦丽梅 王修信 +2 位作者 梁冬冬 农京辉 罗涟玲 《广西物理》 2009年第4期8-10,共3页
为了分析水源林地区不同地表类型对该地区的空间热效应,对美国Landsat7ETM卫星1999年12月15日和2002年1月5日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水源林遥感图像,利用遥感反演模型提取不同地表类型的地表温度,计算空间热效应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地表类... 为了分析水源林地区不同地表类型对该地区的空间热效应,对美国Landsat7ETM卫星1999年12月15日和2002年1月5日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水源林遥感图像,利用遥感反演模型提取不同地表类型的地表温度,计算空间热效应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地表类型的地表温度存在差异,冬季阳坡林地、农田等植被覆盖下垫面的地表温度较高,次之为裸地与建筑物,水体和阴坡林地较低。冬季阳坡林地对水源林地区热效应影响最高,热效应影响指数高于70%,次之为农田,两者的热效应影响指数和高于99%;裸地与建筑物对水源林地区热效应影响极微(热效应影响指数不超过1%),而水体和阴坡林地的影响为零。林地植被蒸腾对水源林地区热效应有较强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林 地表类型 地表温度 空间热效应分析
原文传递
HIS变换结合决策树识别遥感图像水体与阴影信息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文艳 秦丽梅 +3 位作者 胡道生 杨有 罗涟玲 王修信 《广西物理》 2012年第4期18-20,共3页
针对经典的MNDWI结合阈值法提取山区地形遥感水体信息时存在山体阴影误判的缺陷,提出HIS变换结合决策树法提取山区地形遥感水体信息,首先在分析美国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各波段之间的相关性的基础上选择波段345组合,然后对该三波段图像进... 针对经典的MNDWI结合阈值法提取山区地形遥感水体信息时存在山体阴影误判的缺陷,提出HIS变换结合决策树法提取山区地形遥感水体信息,首先在分析美国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各波段之间的相关性的基础上选择波段345组合,然后对该三波段图像进行HIS变换,在HIS空间分别对色调H和饱和度S进行增强以扩张反差,再把经反差扩张的H、S和原明度I经RGB变换返回到RGB空间,最后利用其亮度差异使用决策树法提取水体。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地识别山区复杂地形下遥感图像的水体信息与山体阴影信息,效果优于经典的MNDWI结合阈值法,可为漓江水源林地区水资源状况的监测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估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地形 遥感 水体信息 阴影 HIS变换 决策树法
原文传递
利用单片机设计农业温室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 被引量:6
18
作者 江丽莎 蒙亮 罗涟玲 《广西物理》 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
针对现有的温室智能控制系统主要针对大规模的农业温室、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选取MCS-51单片机中性价比最高的机型,编写控制温湿度传感器的软件系统,开发价格相对较低的农业温室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温室温度... 针对现有的温室智能控制系统主要针对大规模的农业温室、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选取MCS-51单片机中性价比最高的机型,编写控制温湿度传感器的软件系统,开发价格相对较低的农业温室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温室温度、湿度的智能控制,运行稳定,经济实用,适用于较小规模、中低档农业温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温湿度 智能控制 单片机 系统设计
原文传递
大气物理参数对漓江水位的影响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秦丽梅 王修信 +5 位作者 农京辉 王力虎 梁维刚 苏检德 罗涟玲 曾凡峰 《广西物理》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大气物理参数是影响漓江的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对2000~2006年连续各月桂林市的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大气物理参数和桂林水文站漓江水位数据,使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大气物理参数对漓江水位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应用径... 大气物理参数是影响漓江的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对2000~2006年连续各月桂林市的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大气物理参数和桂林水文站漓江水位数据,使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大气物理参数对漓江水位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应用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由大气物理参数对漓江水位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造成漓江水位变化的最重要大气物理参数是降水量,次之为大气温度;正常气象情况下,根据降水量和大气温度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漓江年最低水位和年最高水位,预测最低水位的误差小于5%,预测最高水位的误差略大于5%,预测最低水位比最高水位更准确,可为漓江流域可能发生的旱情、洪水等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水位 大气物理参数 影响分析 预测
原文传递
利用遥感图像检测地震的地表地物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朋 王修信 +2 位作者 梁维刚 农京辉 罗涟玲 《广西物理》 2009年第4期2-4,共3页
为了分析汶川县、茂县和理县地震重灾区的灾情状况,对震前2007年4月19日和震后2008年5月23日美国Landsat7ETM遥感图像进行辐射纠正、几何纠正、图像配准,然后使用Otsu最大类间方差阈值法二值化,分别通过二值图像逻辑异或处理、图像差值... 为了分析汶川县、茂县和理县地震重灾区的灾情状况,对震前2007年4月19日和震后2008年5月23日美国Landsat7ETM遥感图像进行辐射纠正、几何纠正、图像配准,然后使用Otsu最大类间方差阈值法二值化,分别通过二值图像逻辑异或处理、图像差值法自动检测地震造成的地表地物变化。结果表明,地震造成的地表地物变化主要沿岷江、杂谷脑河等河流两岸以及陡峭的沟谷地形地区,分布广且密集,其中杂谷脑河及流入其的溪谷地区的地表地物变化较大,地表地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震引发了陡峭山体的大量崩塌、滑坡和坡面泥石流,灾情非常严重。遥感图像变化检测可有效检测出较大山体形态完整的块体滑坡的规模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遥感图像 地表地物变化 自动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