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骨坏死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罗正亮 尚希福 +2 位作者 李旭 胡飞 贺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5期6314-6320,共7页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除长期应用激素可引起骨坏死外,有研究指出临床表现的差异性也有可能是骨坏死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发生骨坏死的致病因素存在不同观点。目的:对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除长期应用激素可引起骨坏死外,有研究指出临床表现的差异性也有可能是骨坏死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发生骨坏死的致病因素存在不同观点。目的:对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获得已公开发表的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0及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各危险因素的合并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篇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组332例、对照组9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的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雷诺现象3.28(1.69-6.38),口腔溃疡2.95(2.13-4.09),肾脏受累1.21(0.83-1.74),血管炎因素5.64(2.84-11.21),高脂血症5.11(3.10-8.42),抗磷脂抗体2.32(1.49-3.61),关节受累2.02(1.33-3.07)。提示激素应用明确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并非惟一因素,血管炎、高脂血症、雷诺现象、口腔溃疡、抗磷脂抗体阳性及关节受累均为需要重视的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循证医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坏死 危险因素 激素 血管炎 高脂血症 雷诺现象 病例对照研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Ezrin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正亮 李旭 尚希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局部组织中Ezrin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实验组)和16例股骨颈骨折(对照组)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中Ezrin ...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局部组织中Ezrin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实验组)和16例股骨颈骨折(对照组)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中Ezrin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Ezrin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职业及病因无关,但与疾病分期有关。结论 Ezrin可能参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过程,并可能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EZRIN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对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罗正亮 陈敏 +6 位作者 李国远 张晓琪 戴勇 张贤祚 吴科荣 尚希福 朱晨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评估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FCCA),并探讨FCCA对UKA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接受UKA手术治疗的59例患者资料。... 目的评估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FCCA),并探讨FCCA对UKA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接受UKA手术治疗的59例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术后FCCA大小将患者分为中立位组和可接受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围手术期各指标以及临床功能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ΔHb)、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时间效应(P<0.05),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年膝关节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时间效应(P<0.05),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FCCA分别为内翻1.1°(-1.7°,1.8°)、外翻-6.1°(-9.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股骨假体矢状面角、胫骨假体冠状面角以及胫骨假体矢状面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CA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偏差对早期临床效果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并且不会影响假体其他角度,而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台 单髁置换 股骨假体冠状位角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训练计划的物理实践课程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秉岩 周娟 +2 位作者 朱昌平 罗正亮 李淑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5-117,共3页
分析了现代物理技术创新应用在当代大学生物理实践课程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对基于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平台的物理实践课程改革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大学生进行现代物理技术创新实践的经验及成果。
关键词 创新应用 实践 现代物理技术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24
5
作者 倪喆 尚希福 +3 位作者 吴科荣 唐国霖 罗正亮 陈敏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7期518-521,共4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关节外科近年来最成功的手术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人们希望能找到一种更符合快速康复(ERAS)要求的手术方式。直接前方入路THA成为一种热门的选择。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THA近期临床...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关节外科近年来最成功的手术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人们希望能找到一种更符合快速康复(ERAS)要求的手术方式。直接前方入路THA成为一种热门的选择。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THA近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按时间顺序,依次抽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分别采用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THA的两组病历资料,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平均髋臼假体直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平均假体直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少)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8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THA与后外侧入路THA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金属椎间融合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术后复发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贺瑞 张文志 +7 位作者 尚希福 许翔 胡业丰 罗正亮 葛畅 段丽群 李旭 程鹏 《颈腰痛杂志》 2013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钽金属椎间融合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盘复发二次手术椎间融合的效果,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2009-09-2010-04月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34-67岁,平均62.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关节突入路椎体间融合(TLIF),术中钉棒系统国产14例... 目的探讨钽金属椎间融合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盘复发二次手术椎间融合的效果,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2009-09-2010-04月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34-67岁,平均62.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关节突入路椎体间融合(TLIF),术中钉棒系统国产14例,进口8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切除椎板骨质和关节突切除骨质作为植骨材料,未再另行取骨。术后每月随访一次,全部行X线检查,部分患者行CT检查,了解内固定位置和融合器位置以及椎间植骨融合情况,评价其融合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不适症状均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无钉棒断裂,无椎间融合器下沉,术后X线随访椎间植骨融合平均4.6月。术中1例椎间融合器断裂术后无不适,4月后X线显示位置正常,椎间植骨融合。结论钽金属椎间融合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特别是全椎板切除术后的患者具有植骨量少,融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术后 复发 融合 植骨 钽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内止血的疗效 被引量:6
7
作者 吴科荣 尚希福 +2 位作者 凌晓冬 罗正亮 储林洋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0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TXA)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采用软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术后关节腔内注射20 mL溶有1.0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TXA)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采用软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术后关节腔内注射20 mL溶有1.0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术后夹闭引流管4 h后放开;对照组术后直接向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同样夹闭引流管4 h后放开。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显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复查血常规指标、术后并发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2 d总的引流量、输血人数及输血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凝血功能、血栓发生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全膝关节术后出血量、输血率,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全膝关节置换术 出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和茶黄素对成人Ⅳ期股骨头坏死表面软骨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胡飞 尚希福 +3 位作者 方文祥 蒋振飞 罗正亮 陈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1期3426-3428,3438,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和茶黄素对成人Ⅳ期股骨头坏死表面软骨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全髋置换手术中获得的成人股骨头表面软骨标本,将标本打碎后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实验分为三七组、茶黄素组、三七+茶黄素组、对照组,对照组细胞培养不添加... 目的观察三七和茶黄素对成人Ⅳ期股骨头坏死表面软骨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全髋置换手术中获得的成人股骨头表面软骨标本,将标本打碎后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实验分为三七组、茶黄素组、三七+茶黄素组、对照组,对照组细胞培养不添加任何药物,三七组添加30μg/mL三七粉培养,茶黄素组添加20μg/mL茶黄素培养,三七+茶黄素组添加10μg/mL三七粉+10μg/mL茶黄素培养。分别于培养第3天、第7天、第10天在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形态与生长情况,并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培养48h后软骨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培养基中可见接种细胞为小圆形细胞,并伸长形成突起状,早期多呈多角形,符合软骨细胞形态。各药物组培养第3天、第7天、第10天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软骨细胞增殖活力OD值三七组为0.34±0.02,茶黄素组为0.36±0.03,三七+茶黄素组为0.37±0.01,对照组为0.36±0.03,各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独应用三七和茶黄素,或者两者混合物都不能改善成人股骨头表面软骨细胞的生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茶黄素 软骨细胞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GA-BP神经网络的水电机组状态异常辨别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罗正亮 潘虹 +2 位作者 赵雷 唐魏 郑源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2-377,403,共7页
为提高机组异常运行识别效率与精度,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遗传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 neural network)的机组异常状态检测模型.以机组实时记录传感器数据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维数据进行降维操作,处理后得到综合变量.随... 为提高机组异常运行识别效率与精度,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遗传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 neural network)的机组异常状态检测模型.以机组实时记录传感器数据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维数据进行降维操作,处理后得到综合变量.随后在此基础上搭建BP神经网络并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随机初始权值与阈值,完成对机组不同运行状态检测模型仿真训练.最后以某电站连续时间段内机组正常与异常运行状态下各部件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为样本分析,并将所提PCA-GA-BP算法与其他优化算法、传统算法进行对比,通过不同样本比例下的仿真训练试验验证该方法可行性.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相较于传统BP神经网络,平均状态检测时间相对缩短84%,平均检测正确率相对提高2.50%,能在均正确率接近99.00%的基础上实现0.70~1.00 s左右对机组异常运行的有效辨别,做到机组异常运行的精确辨别与早期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组运行状态 传感器 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BBO-DP模型的水电机组负荷分配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正亮 潘虹 +2 位作者 李大成 冯方 郑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3-220,共8页
针对水电机组传统负荷分配模型在运行时所面临的机组穿越振动区次数多、机组出力波动大的问题,该研究建立水电机组多目标多约束双层智能寻优模型。外层模型基于动态规划方法,构建多约束下机组组合优化模型;内层模型基于改进生物地理学算... 针对水电机组传统负荷分配模型在运行时所面临的机组穿越振动区次数多、机组出力波动大的问题,该研究建立水电机组多目标多约束双层智能寻优模型。外层模型基于动态规划方法,构建多约束下机组组合优化模型;内层模型基于改进生物地理学算法,从种群个体适应度关系提出动态迁移模型,将混合交叉思想引入迁移算子自适应更新策略,同时以机组组合是否发生变化为判断条件建立机组出力波动约束,构建机组负荷分配优化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模型收敛、寻优能力有明显提高,在负荷分配过程中可节省10.56%的耗水量,同时可有效平抑60.24%的机组平均出力波动幅度,并避免24次振动区穿越,大幅提升机组避振能力以及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在水电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优化 水电站 改进生物地理学算法 负荷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用铁剂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正亮 尚希福 +1 位作者 李旭 胡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738-2740,共3页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在行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补充铁剂与否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计算机Cochrane、PubMed、EMbase、CBM、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收集老年患者在行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是否补充铁剂的随机对照试验。评...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在行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补充铁剂与否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计算机Cochrane、PubMed、EMbase、CBM、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收集老年患者在行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是否补充铁剂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血红蛋白术后升高水平、术后患者输血率、铁剂的不良反应以及在院病死率指标。结果:Meta分析显示,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升高水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患者术后输血率(P=0.49)、铁剂不良反应(P=0.99)、在院病死率(P=0.9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在行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可予以补充铁剂,可促进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恢复水平,而且安全有效,但在减低术后输血率、在院病死率无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剂 全髋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混搭风电机组的海上风电场集电线路拓扑动态优化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正亮 刘怀西 +1 位作者 张敏 苗得胜 《分布式能源》 2023年第4期63-72,共10页
随着海上风电朝着深远海、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市场上风电机组的迭代速度加快,而海上风电场整体开发周期长,与风电机组的机型研发速度不相匹配,故在海上风电场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将不同型号的风电机组进行组合布机;但要如何在不同机型的... 随着海上风电朝着深远海、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市场上风电机组的迭代速度加快,而海上风电场整体开发周期长,与风电机组的机型研发速度不相匹配,故在海上风电场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将不同型号的风电机组进行组合布机;但要如何在不同机型的搭配方式中,从经济性与可靠性的角度选择出最佳的拓扑结构进行连接,是混搭风电机组拓扑结构优化的主要难点之一。因此,构建考虑混搭风电机组的海上风电场集电线路拓扑结构动态优化方法,以改进K-means算法和改进Prim算法完成海上风电场的回路划分、路径设计;采用动态交叉优化策略完成拓扑中海缆交叉的处理,权衡每个拓扑方案的经济性与可靠性成本,进行最佳拓扑结构输出;最后通过不同混搭风电机组场景下的拓扑优化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集电线路 拓扑优化 可靠性成本 动态交叉优化 混搭风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抑制骨肉瘤细胞侵袭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国远 郭煜 +2 位作者 罗正亮 郝永强 尚希福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71-177,共7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骨肉瘤细胞侵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4种骨肉瘤细胞系,24、48、72h后采用CCK-8法评估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流式细胞术实验分析细胞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测定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骨肉瘤细胞侵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4种骨肉瘤细胞系,24、48、72h后采用CCK-8法评估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流式细胞术实验分析细胞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测定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肿瘤细胞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同时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并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侵袭,其中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9表达明显下降。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侵袭,其潜在机制可能是下调MMP1、MMP2、MMP9等肿瘤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骨肉瘤 细胞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纪小枫 尚希福 +3 位作者 李国远 程鹏 罗正亮 陈敏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放置与否的差异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接受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放置与否的差异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接受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左髋27例,右髋23例;年龄29~87岁,平均(56.5±12.6)岁。25例放置引流管,25例未放置引流管,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均使用生理盐水20 mL加氨甲环酸1.0 g关节腔注射。引流管组夹闭引流至第2天早上开放,24~48 h拔除引流管。观察术后24 h及第3天的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比积、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术后24 h和术后3 d的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比积、术后3 d的VAS评分、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不放置引流管不影响临床效果,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护理流程,建议常规不用放置引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引流 HARRI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和效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林涛 陈敏 +2 位作者 罗正亮 吴科荣 尚希福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07例患者(332髋)行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估临床功能,观察影像学结果和并发症。结果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41~73(52.0±5.6)min,术中失血量60~210(...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07例患者(332髋)行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估临床功能,观察影像学结果和并发症。结果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41~73(52.0±5.6)min,术中失血量60~210(94.0±37.4)ml。患者均随访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1、3、12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F=237.2,P<0.001)。术后第2天,髋臼假体前倾角为7°~22°(14.4°±6.0°),外展角为26°~57°(43.8°±4.4°)。双下肢长度的差异由术前0~2.5 cm纠正为术后0~1.5 cm(Z=-14.71,P<0.001)。18髋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髋发生术中股骨近端骨折,2髋术后早期出现髋关节脱位,1髋髋臼杯未完全打入臼窝,该24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愈合、复位良好。术后1年未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无菌性假体松动。结论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可行,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侧卧位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平衡及本体感觉差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邓晨 倪朝民 +4 位作者 罗正亮 李旭 凌晓冬 吴科荣 尚希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95-1799,共5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早期平衡及本体感觉的差异。方法选取单侧全髋置换手术治疗的215例(215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入路分组: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L-DAA)组(研究组)116例,年龄(55.28±5....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早期平衡及本体感觉的差异。方法选取单侧全髋置换手术治疗的215例(215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入路分组: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L-DAA)组(研究组)116例,年龄(55.28±5.66)岁;后外侧入路(PLA)组(对照组)99例,年龄(56.65±5.82)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关节位置感觉(JPS)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平衡功能及本体感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1年,研究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本体感觉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本体感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会影响患者平衡功能及本体感觉,而L-DAA入路与PLA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更有利于患者短期平衡及本体感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入路 平衡 本体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重建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15
17
作者 汤磊 陈敏 +6 位作者 李国远 罗正亮 纪小枫 张晓琪 吴科荣 朱晨 尚希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3-688,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重建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3月,采用股骨近端重建技术联合THA治...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重建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3月,采用股骨近端重建技术联合THA治疗29例(33髋)CroweⅣ型DDH患者,其中男6例(7髋),女23例(26髋);年龄24~74岁,平均44.9岁。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44.0±12.0)分;33髋均有步态异常,Trendelenburg征阳性;双下肢不等长,相差(3.8±1.6)cm。术前X线片及CT提示患髋呈完全脱位状态且大粗隆严重上移,股骨颈发育异常,前倾角及颈干角异常,股骨近端髓腔发育异常。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X线片上采用Gruen和DeLee-Charnley分区方法评估假体无菌性松动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计算双下肢长度差,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患者手术时间80~240 min,平均124.8 min;术中出血量165~1 300 mL,平均568.4 mL;17例(51.5%)给予输血治疗。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53个月,平均33个月。1例术后4周坠床后患髋后脱位,给予手法复位外展支具固定4周,随访12个月未再次脱位。2例患者术后出现患肢坐骨神经麻痹,给予甲钴胺治疗,12周后完全康复。术后3例Trendelenburg征阳性,4例轻度跛行。X线片示术后3~6个月截骨区均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无钢丝断裂发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9.8±2.8)分,双下肢长度差为(0.6±0.4)c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22.917,P=0.000;t=11.958,P=0.000)。2例患者股骨假体周围Gruen 1、7区呈局限性骨溶解,但未见松动下沉征象。股骨及髋臼假体均无明显松动移位表现,均获良好骨长入。结论使用股骨近端重建技术联合THA治疗CroweⅣ型DDH,术后早期疗效满意。股骨近端重建技术能有效恢复接近标准的股骨近端解剖结构,是处理股骨近端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重建 股骨近端畸形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微创全髋置换术(THA)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军 尚希福 +3 位作者 陈敏 吴科荣 胡飞 罗正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7,78,共6页
目的评价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应用侧卧位DAA进行初次THA的309例... 目的评价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应用侧卧位DAA进行初次THA的309例(367髋)患者资料进行随访研究,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总失血量、相关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Harris评分系统以及髋关节正位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方面的评价。结果 281例(334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0.9%。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5.3个月;手术时间为(58.0±8.2)min;失血量为(320±82)mL。手术发生股骨骨折4例(5髋),血肿1例(1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6髋),深静脉血栓1例(1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2髋),阔筋膜张肌损伤2例(2髋)。影像学检查髋臼假体位置:前倾角16.6°±4.8°,外展角43.5°±3.2°。与术前比较,术后随访时VAS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改善显著。结论运用侧卧位DAA行初次THA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患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能够满足患者快速康复的需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直接前方入路(DAA) 侧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氏距离-数据融合的水电机组运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丕成 罗正亮 +1 位作者 潘虹 张雁靖 《江西水利科技》 2020年第6期406-412,共7页
针对水电机组状态监测传感器读数的精确性以及其数据波动影响机组故障诊断准确性和复杂性的问题,提出基于马氏距离-数据融合的方法,主要进行水电机组运行状态的研究与识别.该方法以马氏距离为计算基础,将连续时间段内水电机组多传感器... 针对水电机组状态监测传感器读数的精确性以及其数据波动影响机组故障诊断准确性和复杂性的问题,提出基于马氏距离-数据融合的方法,主要进行水电机组运行状态的研究与识别.该方法以马氏距离为计算基础,将连续时间段内水电机组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根据所得计算结果值结合机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指标值波动,达到识别机组正常与故障运行状态的目的,并将此方法与基于单传感器数据和基于欧氏距离的数据融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马氏距离-数据融合的方法在时效性与准确性上更为优异,可更直观、准确、高效地识别机组运行状态,对机组实际运行具有显著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传感器 马氏距离 数据融合 运行状态 欧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置换术后引流管两种处理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飞 尚希福 罗正亮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两种不同方式处理引流管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共选择50例全髋置换患者,对其中20例术后引流管采用间断夹闭的方式(间断夹闭组),另30例术后引流管采用持续引流作为对比(持续引流组)。分别比...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两种不同方式处理引流管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共选择50例全髋置换患者,对其中20例术后引流管采用间断夹闭的方式(间断夹闭组),另30例术后引流管采用持续引流作为对比(持续引流组)。分别比较患者术后24 h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b)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术后24 h及48 h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术后2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以及术后24h引流量、48h引流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第7天疼痛程度以及术后2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间断夹闭引流管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及控制关节腔内渗血,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引流量的变化及病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引流 HARRI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